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生年不滿百

賞析生年不滿百

發布時間: 2021-01-28 23:21:27

①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詩名是什麼

沒有詩名,這是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收入《昭明文選》。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賞析

生年不足百歲,卻愚蠢到懷千歲憂,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 者的可笑情態。

作品原文: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 何能待來茲 ?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譯文:

一個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滿百歲,心中卻老是記掛著千萬年後的憂愁,這是何苦呢?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暫,黑夜是如此漫長,那麼何不拿著燭火,日夜不停地歡樂遊玩呢?

人生應當及時行樂才對啊!何必總要等到來年呢?

整天不快樂的人,只想為子孫積攢財富的人,就顯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孫也只會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

像王子喬那樣成仙的人,恐怕難以再等到吧!

(1)賞析生年不滿百擴展閱讀:

本詩勸人通達世事,及時行樂,不必為那些毫無益處的事而日夜煩憂,並諷刺了那些貪圖富貴者不懂得領悟人生的愚昧無知。

詩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這樣的放盪之思,必會遭到世俗的非議。也並非不想享受,只是他們常抱著 「苦盡甘來」的哲學,把人生有限的享樂,推延到遙遠的未來。詩人則斷然否定這種哲學:想要行樂就得 「及時」,不能總等待來年。

詩中沒有說為何不能等待來年,其弦外之音,卻讓《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首點著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誰也不知道「來茲」不會有個三長兩短,突然成了「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的「陳死人」(《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那時再思享樂,已經晚了。

這就是在詩人世間「及時」行樂的曠達之語後面,所包含著的許多人生的痛苦體驗。從這一點看,「惜費」者的終日汲汲無歡,只想著為子孫攢點財物,便顯得格外愚蠢了。因為他們生時的「惜費」,無非養育了一批游手好閑的子孫。

當這些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之際.不可能會感激祖上的積德。也許他們倒會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二句,正如方廷珪所說:「直以一杯冷水,澆財奴之背」(《文選集成》)。其嘲諷辭氣之尖刻,確有對愚者的「喚醒醉夢」之力。

② 古詩「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賞析

簡單講就是「年紀不大,憂愁不少」,多指庸人自擾。
放開胸懷,開心就好

③ 請問「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出處及賞析

出自產生於漢代的五言詩《生年不滿百》,是《古詩十九首》之一。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意思是人生只有短短的數十載歲月,卻常常懷有千萬年的憂愁。千歲憂:指很深的憂慮。千歲,多年,時間很長。

整首詩充滿了對人世歡樂的追求留戀,甚至還指斥企慕神仙(王子喬)的虛妄。全詩如下: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譯文如下:

一個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滿百歲,心中卻老是記掛著千萬年後的憂愁,這是何苦呢?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暫,黑夜是如此漫長,那麼何不拿著燭火,日夜不停地歡樂遊玩呢?

人生應當及時行樂才對啊!何必總要等到來年呢?整天不快樂的人,只想為子孫積攢財富的人,就顯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孫也只會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像王子喬那樣成仙的人,恐怕難以再等到吧!

鑒賞如下:

首先是對吝嗇聚財的「惜費」者的嘲諷,它幾乎佔了全詩的主要篇幅。這類人正如《詩經·唐風》「山有樞」一詩所譏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婁(穿裹著);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斂財貨,就不知道及時享受。

他們所憂慮的,無非是子孫後代的生計。這在詩人看來,簡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縱然人能活上百年,也只能為子孫懷憂百歲,這是連小孩都明白的常識;何況還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憂及「千歲」,真是愚不可及。

開篇落筆,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者的可笑情態。

(3)賞析生年不滿百擴展閱讀:

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大約是東漢後期作品,作者已佚,大多是文人模仿樂府之作。今人綜合考察十九首詩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為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

《古詩十九首》雖說不是出於一個作者之手,但這些詩篇卻都植根於東漢末年大動亂的歷史土壤,而具有共同的憂患意識。

東漢末年,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表現得最尖銳的時期,同時也是政治上最混亂,最黑暗的時期。一批官僚和平日敢於議論朝政的大知識分子,接連地受到殺戮和禁錮。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東漢王朝崩潰的前夕,政治上的腐化和墮落已達到頂點。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士人更是沒有出路。家園的殘破,時代的擾攘,安定生活的不可能實現,正當職業的無法取得,使這批脫離生產的知識分子陷於有家歸不得的境地。他們因為人生理想的幻滅而跌入頹廢感傷的深谷,為了排遣苦悶,他們對人生的價值觀、人生的最後歸宿等進行反思。

這首《生年不滿百》就是這種失意沉淪文人思想的反映。

④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風憂"是什麼意思麻煩告訴我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單句解釋如下:一個人一輩子不過百年,偏偏想擔心著千年以後的事。
全文解釋: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賞析】:人生價值的懷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悶。在苦悶中看人生,許多傳統的觀念,都會在懷疑的目光中轟然倒塌。這首詩即以輕快的曠達之語,給世間的兩類追求者,兜頭澆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對吝嗇聚財的「惜費」者的嘲諷,它幾乎佔了全詩的主要篇幅。這類人正如《詩經61唐風》「山有樞」一詩所諷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婁(穿裹著);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斂財貨,就不知道及時享受。他們所憂慮的,無非是子孫後代的生計。這在詩人看來,簡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縱然你能活上百年,也只能為子孫懷憂百歲,這是連小孩都明白的常識;何況你還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憂及「千歲」 ,豈非愚不可及!開篇落筆,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 者的可笑情態,真是妙不可言。
接著兩句更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游」者,放情游樂也。把生命的白晝,盡數沉浸在放情游樂之中,已夠聳人聽聞的了,詩人卻還「苦」於白晝太「短」,竟異想天開,勸人把夜晚的卧息時間,也都用來行樂,真虧他想得出來!夜晚黑燈瞎火,就不怕敗了游興?詩人卻早備良策:那就乾脆手持燭火而游!――把放情行樂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慚,這不僅在漢代詩壇上,就是在整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驚世駭俗之音了。至於那些孜孜追索於藏金窯銀的守財奴,聽了不更要瞠目咋舌?這些是被後世詩論家嘆為「奇情奇想,筆勢崢嶸」的開篇四句。它們一反一正,把終生憂慮與放情游樂的人生態度,鮮明地對立起來。
詩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這樣的放盪之思,必會遭到世俗的非議。也並非不想享受,只是他們常抱著「苦盡甘來」的哲學,把人生有限的享樂,推延到遙遠的未來。詩人則斷然否定這種哲學:想要行樂就得 「及時」,哪能總等待來年?為何不能等待來年?詩中沒有說。其弦外之音,卻讓《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首點著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安知你「來茲」不會有個三長兩短,突然成了「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的「陳死人」?那時再思享樂,豈非晚矣!這就是在詩人世間「及時」行樂的曠達之語後面,所包含著的許多人生的痛苦體驗。從這一點看,「惜費」者的終日汲汲無歡,只想著為子孫攢點財物,便顯得格外愚蠢了。因為他們生時的「惜費」,無非養育了一批游手好閑的子孫。 當這些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之際,難道會感激祖上的積德?也許他們倒會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哩!「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二句,正如方廷所說:「直以一杯冷水,澆財奴之背」。其嘲諷辭氣之尖刻,確有對愚者的「喚醒醉夢」之力。
全詩抒寫至此,筆鋒始終還都針對著「惜費」者。只是到了結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類追求:仰慕成仙者。對於神仙的企羨,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都干過許多蠢事。就是漢代的平民,又何嘗津津樂道於王子喬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終於乘鶴成仙的傳說?在漢樂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喬,參駕白鹿雲中遨」的熱切呼喚。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一場空夢。所以,對於那些還在做著這類「成仙」夢的人,詩人便無須多費筆墨,只是借著嘲諷「惜費」者的余勢,順手一擊,便就收手:「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這結語在全詩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詩人之本意,其實還在「喚醒」那些「惜費」者,即朱筠《古詩十九首說》指出的:「仙不可學,愈知愚費之不可惜矣」。只輕輕一擊,即使慕仙者為之頸涼,又照應了前文「為樂當及時」之意:收結也依然是曠達而巧妙的。
這樣一首以放浪之語抒寫「及時行樂」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確可將許多人們的人生迷夢「喚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將這類詩作,視為漢代「人性覺醒」的標志。但仔細想來,「常懷千歲憂」的「惜費」者固然愚蠢;但要說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及時滿足一已的縱情享樂,恐怕也未必是一種清醒的人生態度。實際上,這種態度,大抵是對於漢末社會動盪不安、人命危淺的苦悶生活的無力抗議。從毫無出路的下層人來說,又不過是從許多迷夢中醒來後,所做的又一個迷夢而已。他們何嘗真能過上「被服紈與素」、「何不秉燭游」的享樂生活?所以,與其說這類詩表現了「人性之覺醒」,不如說是以曠達狂放之思,表現了人生毫無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及時行樂的吟嘆,很快又為憫傷民生疾苦、及時建功立業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這一點。

⑤ 古詩鑒賞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廬山,當時是佛教、道教雲集的勝地。

(1)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於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採菊的過程,並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2)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 」好的。「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採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於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託詩人對僧道雲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嚮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著藝術形式服從於思想內容的創作原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2、有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這三四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詩的直抒胸臆 ,顯得深沉含蓄。 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家鄉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餘味無窮。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⑥ 賞析《春江花月夜》,並分析其中的人生哲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2]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或「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春江花月夜》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

⑦ 古詩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語出哪裡

古詩十九首之十五(漢魏)
無名氏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⑧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單句解釋如下:一個人一輩子不過百年,偏偏想擔心著千年以後的事。

全文解釋: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賞析】:人生價值的懷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悶。在苦悶中看人生,許多傳統的觀念,都會在懷疑的目光中轟然倒塌。這首詩即以輕快的曠達之語,給世間的兩類追求者,兜頭澆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對吝嗇聚財的「惜費」者的嘲諷,它幾乎佔了全詩的主要篇幅。這類人正如《詩經•唐風》「山有樞」一詩所諷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婁(穿裹著);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斂財貨,就不知道及時享受。他們所憂慮的,無非是子孫後代的生計。這在詩人看來,簡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縱然你能活上百年,也只能為子孫懷憂百歲,這是連小孩都明白的常識;何況你還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憂及「千歲」 ,豈非愚不可及!開篇落筆,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 者的可笑情態,真是妙不可言。

接著兩句更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游」者,放情游樂也。把生命的白晝,盡數沉浸在放情游樂之中,已夠聳人聽聞的了,詩人卻還「苦」於白晝太「短」,竟異想天開,勸人把夜晚的卧息時間,也都用來行樂,真虧他想得出來!夜晚黑燈瞎火,就不怕敗了游興?詩人卻早備良策:那就乾脆手持燭火而游!――把放情行樂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慚,這不僅在漢代詩壇上,就是在整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驚世駭俗之音了。至於那些孜孜追索於藏金窯銀的守財奴,聽了不更要瞠目咋舌?這些是被後世詩論家嘆為「奇情奇想,筆勢崢嶸」的開篇四句。它們一反一正,把終生憂慮與放情游樂的人生態度,鮮明地對立起來。

詩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這樣的放盪之思,必會遭到世俗的非議。也並非不想享受,只是他們常抱著「苦盡甘來」的哲學,把人生有限的享樂,推延到遙遠的未來。詩人則斷然否定這種哲學:想要行樂就得 「及時」,哪能總等待來年?為何不能等待來年?詩中沒有說。其弦外之音,卻讓《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首點著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安知你「來茲」不會有個三長兩短,突然成了「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的「陳死人」?那時再思享樂,豈非晚矣!這就是在詩人世間「及時」行樂的曠達之語後面,所包含著的許多人生的痛苦體驗。從這一點看,「惜費」者的終日汲汲無歡,只想著為子孫攢點財物,便顯得格外愚蠢了。因為他們生時的「惜費」,無非養育了一批游手好閑的子孫。 當這些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之際,難道會感激祖上的積德?也許他們倒會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哩!「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二句,正如方廷所說:「直以一杯冷水,澆財奴之背」。其嘲諷辭氣之尖刻,確有對愚者的「喚醒醉夢」之力。

全詩抒寫至此,筆鋒始終還都針對著「惜費」者。只是到了結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類追求:仰慕成仙者。對於神仙的企羨,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都干過許多蠢事。就是漢代的平民,又何嘗津津樂道於王子喬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終於乘鶴成仙的傳說?在漢樂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喬,參駕白鹿雲中遨」的熱切呼喚。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一場空夢。所以,對於那些還在做著這類「成仙」夢的人,詩人便無須多費筆墨,只是借著嘲諷「惜費」者的余勢,順手一擊,便就收手:「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這結語在全詩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詩人之本意,其實還在「喚醒」那些「惜費」者,即朱筠《古詩十九首說》指出的:「仙不可學,愈知愚費之不可惜矣」。只輕輕一擊,即使慕仙者為之頸涼,又照應了前文「為樂當及時」之意:收結也依然是曠達而巧妙的。

這樣一首以放浪之語抒寫「及時行樂」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確可將許多人們的人生迷夢「喚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將這類詩作,視為漢代「人性覺醒」的標志。但仔細想來,「常懷千歲憂」的「惜費」者固然愚蠢;但要說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及時滿足一已的縱情享樂,恐怕也未必是一種清醒的人生態度。實際上,這種態度,大抵是對於漢末社會動盪不安、人命危淺的苦悶生活的無力抗議。從毫無出路的下層人來說,又不過是從許多迷夢中醒來後,所做的又一個迷夢而已。他們何嘗真能過上「被服紈與素」、「何不秉燭游」的享樂生活?所以,與其說這類詩表現了「人性之覺醒」,不如說是以曠達狂放之思,表現了人生毫無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及時行樂的吟嘆,很快又為憫傷民生疾苦、及時建功立業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這一點。

⑨ 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的作品鑒賞

從全詩來看,這首詩即以鬆快的曠達之語,對世間的兩類追求者予以嘲諷。
首先是吝嗇聚財「惜費」者,生年不足百歲,卻愚蠢到懷千歲憂,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 者的可笑情態。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游」者,文中的「游」與後文所提到的「為樂當及時」的「樂」都與常人理解的有異意,游及樂並不是那種酒肉池林,歌舞昇平的放縱肉慾,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詩,忘卻失意不得志之情殤的一種積極健康的享受生活之樂。這種樂也是建立在熱愛生活基礎之上,更是以曠達狂放之思,表現了人生毫無出路的痛苦。
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及時行樂的吟嘆,很快又為憫傷民生疾苦、及時建功立業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這一點。其實是對仰慕成仙者的嘲諷。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一場空夢。 人生價值的懷疑,似乎常因生活的苦悶。在苦悶中看人生,許多傳統的觀念,都會在懷疑的目光中轟然倒塌。這首詩集以鬆快的曠達之語,給世間的兩類追求者,兜頭澆了一桶冷水。
詩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這樣的放盪之思,必會遭到世俗的非議。也並非不想享受,只是他們常抱著 「苦盡甘來」的哲學,把人生有限的享樂,推延到遙遠的未來。詩人則斷然否定這種哲學:想要行樂就得 「及時」,不能總等待來年。詩中沒有說為何不能等待來年,其弦外之音,卻讓《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首點著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誰也不知道「來茲」不會有個三長兩短,突然成了「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的「陳死人」(《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那時再思享樂,已經晚了。這就是在詩人世間「及時」行樂的曠達之語後面,所包含著的許多人生的痛苦體驗。從這一點看,「惜費」者的終日汲汲無歡,只想著為子孫攢點財物,便顯得格外愚蠢了。因為他們生時的「惜費」,無非養育了一批游手好閑的子孫。當這些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之際.不可能會感激祖上的積德。也許他們倒會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二句,正如方廷珪所說:「直以一杯冷水,澆財奴之背」(《文選集成》)。其嘲諷辭氣之尖刻,確有對愚者的「喚醒醉夢」之力。
全詩抒寫至此,筆鋒始終還都針對著「惜費」者。只是到了結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類追求:仰慕成仙者。對於神仙的企羨,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都干過許多蠢事。就是漢代的平民,也津津樂道於王子喬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終於乘鶴成仙的傳說。在漢樂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喬,參駕白鹿雲中遨。下游來,王子喬」的熱切呼喚。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一場空夢(見《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所以,對於那些還在做著這類「成仙」夢的人,詩人便無須多費筆墨,只是借著嘲諷「惜費」者的余勢,順手一擊,便就收束:「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這結語在全詩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詩人之本意,其實還在「喚醒」那些「惜費」者,即朱筠《古詩十九首說》指出的:「仙不可學,愈知愚費之不可惜矣」。只輕輕一擊,即使慕仙者為之頸涼,又照應了前文「為樂當及時」之意:收結也依然是曠達而巧妙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