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孔子的孟子的名言

孔子的孟子的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28 22:34:38

A.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孟子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ou4)。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麼,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並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8)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並有,我便舍棄生命而取義。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他。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天時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譯文】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他「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譯文】使有德行的人居於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28)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譯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譯文】關心人民是最緊迫的任務。
(3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gu3魚網)不入洿(wu1低窪的地方)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譯文】不要在農民耕種和收獲的大忙季節徵兵和征徭役,妨礙生產,那麼生產的糧食便吃不盡了。不要用細密的魚網到大池中捕魚,那麼魚類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適的時間到山林砍伐樹木,木材也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便會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譯文】現在你的廚房裡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馬欄里有健壯的駿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躺著餓死的屍體,這等於是在上位的人率領著禽獸來吃人。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譯文】桀和紂的喪失天下,是由於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們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於失去了民心。獲得天下有方法:獲得了百姓的支持,便獲得天下了;獲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獲得了民心,便獲得百姓的支持了;獲得民心有方法:他們所希望的,替他們聚積起來;他們所厭惡的,不要加在他們頭上,如此罷了。
(34)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譯文】賢明的君主在規定百姓的產業時,一定要使他們上可以養父母,下可以養妻子兒女,好年成能豐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餓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譯文】一切為著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這樣去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譯文】諸侯的寶貝有三樣: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種以珍珠美玉為寶貝的人,禍害一定會到他身上來。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譯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們降生了君主,也替他們降生了師傅,這些君主和師傅的惟一責任,是幫助上帝來愛護人民。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譯文】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譯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亂了我的心,貧賤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節,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44)養心莫善於寡慾。
【譯文】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
(4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譯文】向諸侯進言,就得輕視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裡。
(46)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天將要把重要的任務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惱他的心意,勞動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如意,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譯文】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48)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譯文】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5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塗卻硬要叫人明白。
(51)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譯文】豐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現懶惰;災荒年成,年輕人多表現強暴,並不是天生的資質有所不同,是由於環境把他們的心變壞了的結果。
(52)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譯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5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譯文】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5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麼能趕上別人呢?
(5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譯文】解說詩的人,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57)盡信《書》,不如無《書》。
【譯文】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

《孔子名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麼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獲,就可以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危險。」11、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放盪,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譯文】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朴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朴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朴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2、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3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 孔子說:「自己身正,即使不下達命令,群眾也會自覺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達了命令,群眾也不會服從。」
42、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孔子說:「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只求速度,往往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和睦相處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處。」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坦盪而不驕狂,小人驕狂而不坦盪。」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孔子說:「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談也好,言談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4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能力。」
47、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必定有眼前的憂愁。」
48、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譯文】孔子說:「君子擔心至死也沒好名聲。」
49、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孔子說:「聽從花言巧語就會喪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會攪亂大事情。」
50、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孔子說:「有錯不改,這才是真錯。」
51、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能互相商議謀劃。」
5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輕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斗;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54、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環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55、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譯文】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從道德方面來說,是應唾棄的。」
56、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譯文】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為何道德這么衰弱?過去的事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事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從政者危險呀!」
57、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譯文】子張說:「士遇見國家危難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臨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58、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廣博學習並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譯文】孔子說:「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B. 孔子韓非子孟子的名言

孔子:
1、不學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韓非子:
1、愛臣太親,必危主身;人專臣太貴,必易主位.
2、欲為其屬國,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將聚眾.
孟子: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C.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有以下: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一個人的質朴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朴,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朴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釋義: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

釋義: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釋義: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釋義: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離婁章句上》
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用秤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麼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需要這樣。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釋義: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盡心章句上》
釋義: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釋義: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D. 孔子 孟子名言名句

孟子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註:「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為悅。」王釋「學」與「習」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疏「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為「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概論》)。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註:「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論語集注》)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嘩」的記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註: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註:「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註:「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國註:「言人而不信,其餘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朱子語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包咸註:「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論語》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餘,則寡悔」(《為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於事而慎於言」。

E. 孔子 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丘《論語·學而》 欲速而不達。——孔丘《論語》

孟子:
..進銳退速。——孟珂《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離婁上》

F. 孔子、孟子、老子的名言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態度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發憤忘食,樂專以忘憂、不知老屬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G. 孔子與孟子關於堅持的名言

孔子:

1、「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子路》)

譯文:人如果沒有恆心,就無法成就事業。

2、「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

譯文: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懶得作下去,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縱是剛剛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努力前進,還是要自己堅持呵。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並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裡困惑,思慮阻塞.然後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

(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7)孔子的孟子的名言擴展閱讀:

《論語》特點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孟子》修辭特色

《孟子》善用排比句,往往採用一連串結構相同的句式,對於同一論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說明,有如千流萬壑,一時俱下,形成滔滔萬里不可阻擋的氣勢。孟子文之稱雄辯,這類句式的採用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配合歸納的推理方式,便採用了這種句式,一起首連舉六位聖賢的成功事跡,使人覺得「生於憂患」確是一種普遍現象;接著鋪排環境的磨難,反襯了聖賢不易;然後再歷述聖賢的正確態度與處理方法,最終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很有說服力。

一般說來,鋪陳排比的寫法,固可造成宏大氣勢;若處理不當,也可致繁復拖沓之虞。其後的漢大賦,由於片面強調了這一特點,往往使人難以卒讀。而孟子的這篇文章,雖通篇採用排比句式,卻仍給人以行文簡潔的印象。

H. 關於孔子與孟子的名言

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註:「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為悅。」王釋「學」與「習」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疏「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為「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概論》)。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註:「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論語集注》)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嘩」的記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註: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註:「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註:「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國註:「言人而不信,其餘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朱子語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包咸註:「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論語》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餘,則寡悔」(《為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於事而慎於言」。

孟子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I.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太多,《論語》基本上都是名言,《孟子》的情版況也差不多。
我最喜權歡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仁者愛人。
我最喜歡的孟子名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J.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至少三句)

孔子:
(做人格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
(學習格言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孟子
1、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的歷史任務交給這個人,一定要首先磨難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絡骨骼,飢餓他的肉體皮膚,空匱疲乏他的身體,所作所為總是被干擾攪亂,藉以撼動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堅韌,以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能力。
2、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譯:孔子登上東山便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天下也變小了。
3、 獨樂(yüè)樂(lè),與人樂樂,孰樂?
譯:一個人獨自欣賞樂音快樂,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到底哪一個更快樂呢?
4、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譯:您老人家這么一說,使我的思想豁然開朗也。(戚戚:感動的樣子)
5、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譯:貧窮時就搞好品德的修養,得志時就幫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尊敬自己的父母,並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父母身上,愛護自己的兒女,並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兒女身上。
7、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得到天時還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還不如得到和順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獲得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9、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國土次於人民,而君主應該在最次
10、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在憂患中生存,在安樂中死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