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賞析論文
㈠ 朱自清《春》賞析各段賞析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用了「疊音」和「擬人」修辭格。「偷偷」、「鑽」等詞語將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傳神地表現出來,正所謂,「一歲一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而這也象徵了人類社會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且總是向著更美好、更高級的社會進化、演變。「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用的是「反復」(重復)修辭格。
嫩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的,長滿了園子和田野,視線所及之處都是這綠的世界,讓讀者感受到這春草綠得多麼誘人,而且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用的是「排比」修辭格。
值此大地回暖時節。人們告別封凍了一冬的粉妝玉砌的世界,來到滿是綠色的草坪「坐著,躺著」,沐浴著春陽,甚是愜意。和著和煦的微風,開展各種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人得以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是「排比」、「連環」及「擬人」幾種修辭格連用,將桃花、杏花、梨花的競相開放描繪得非常生動、非常形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將三個「比喻」修辭格連著使用。
而這三個比喻句又組成排比句。作者從色彩的角度,將桃花、杏花、梨花描繪得多姿多彩,鮮艷奪目,而且非常逼真。確是花卉爭榮,各不相讓。這些個花兒,充滿了生命的芬芳,也使整幅春景圖的色彩更為豐富、潤澤。
「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用的是「通感」和「排比」修辭格。「花」是視覺,作者把它移植到味覺,說是「帶著甜味」。看著春華想到秋實——滿樹的「桃兒、杏兒、梨兒」,著實讓人過足了喜獲水果豐收之癮。
這樣的想像不僅拓寬了描繪的視野,更從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用的「擬人」修辭格。一個「鬧」字。將蜜蜂人格化,非常貼切。這樣的描寫既表現出聲響。隱含著一片喧鬧沸騰,更寓意著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是「比喻」的連用及「比喻」、「擬人」修辭格的套用。草叢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非常生動。
正是這些小野花,與別的花兒一起組成春花大家族,將春天大地裝扮得分外靚麗妖繞。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是「引用」與「比喻」修辭格的套用。句子先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詩句,用以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非常親切可感。
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用了「比喻」修辭格,這個比喻讓人覺得非常親切、非常生活化,容易勾起人們兒時的回憶,倍感母愛的溫暖和偉大。「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此句用的是「擬人」修辭格。鳥兒都來「賣弄」歌喉,它們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以「鳥唱」等鳥兒歡快的表現,襯托出人們愉悅的心情,反映出春天給人們、鳥兒、大地上的一切生靈帶來了歡愉。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入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用了「比喻」、「排比」和「擬人」修辭格。作者將連綿春雨比作牛毛、花針、細絲,這三個比喻連用構成了排比。接著,用一個「織」字,將春雨人格化,也將春雨描繪得異常的濕潤。
「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是寬式的(非嚴格意義的)「對偶」。作者通過這種修辭手法,加深了春景圖中樹葉的「綠」和小草的「青」,使整幅圖更加濃墨重彩。圖中所描繪的樹、草及其它植物,都呈現出一派生機和活力。
「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其中,「小路上,石橋邊」「披著蓑.戴著笠」用的是「對偶」修辭格,將鄉間的各式人等的活動描繪出來。
撐起傘,走在小路上、石橋邊的入,心情放鬆.正慢慢地體會著初春的細雨「斜織」;而農夫則為了當年的好收成,借著大好的春光,「披著蓑,戴著笠」在地里忙著。
「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用了「疊音」和「擬人」修辭格。此處的「疊音」體現了聲音美和語感美。房屋「在雨里靜默著」是將房屋人格化,將蟄伏了一冬的房屋描繪得更富有靈性,裝點著煙雨初春的鄉村。
「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共用了三個「疊音」修辭。作者通過聲音的繁復增進語感的繁復,借聲音的和諧增強語調的和諧。
「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用了兩個「反復」修辭格和一個「對偶」修辭格。
「舒活」、「抖擻」兩個詞語的重復出現使前兩個語段構成「排比」,有意識地突出「蟄伏」了一冬的人們不願辜負大好的春光,正大步邁進春天,以十二分的熱情,聚集十二萬分的潛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中。「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是「引用」修辭格和「雙關」修辭格的套用。農民抓住農時,忙於春耕春種,以使來年衣食無憂。其他行業的人們也抓住春天這一大好時機,通過一番努力,實現生活的美好願景。
(1)春賞析論文擴展閱讀: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
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㈡ 朱自清《春》的賞析!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2)春賞析論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文創作時間大約在1933年間。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遊回國,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而後喜得貴子,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人生可謂好事連連,春風得意。
作品賞析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朱白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㈢ 《春潮頌》 鑒賞論文
針對某位男中音發表的吳碧霞好在哪裡,想不明白,發表的看法
大家對吳碧霞可是熱愛至極,可我怎麼就一點感覺也沒有呢?她聲音那麼白,飄在那裡,氣息那麼膚淺,聲音都搭不在氣息上,或搭的很少,沒有質感。哪裡比得了迪里拜爾老師呢。是花腔就該玩點深度的。迪里拜爾老師才是我的最愛,聲音都在氣上,有力度,有質感,柔和圓潤的。不是吳所能及的。吳碧霞都說好,就我說不好,她嘴越張的大,聲音就越籠不到一起,聲音越白,越飄。別人說她美聲民族都好,我看是蜻蜓點水而已,尤其對美聲的演唱。她純粹是在玩形式,如果人人都那樣,那女高音太失敗了。也許她唱民族更適合她的聲音或心理狀態。大家不防去迪里拜爾吧聽聽,再做個比較和研究。看看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我不時誣陷她。我是站在客觀的角度談談我的認識和理解而已。這樣大家才能促進交流和學習。我本人是男中音追求豐滿,有力度,柔和,搭在氣上的感覺和聲音。-----------------------------------------------------------------
首先樓主,我是針對你這篇文章寫的,既然你覺對吳碧霞一點感覺都沒有,覺得如果女高音都像她一樣那女高音就太失敗了,這樣說起來你的聲樂鑒賞能力應該是很高的,你喜歡的都應該是大家,大師級別的,要不小吳這種水平你怎麼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你覺得她是蜻蜓點水嘛,如果是這樣我也沒什麼好說,畢竟每個人欣賞的檔次不一樣嘛,但我看了下你的帖子,裡面你提到又喜歡張也,戴玉強?其他幾位我不熟悉,不做評價,張也確實還不錯,但民歌比起吳全面的來看,吳更勝一籌,如果你把吳和張也同時不用擴音,聽音質和音量的話,這種差距是立馬見高下的,至少吳唱民歌以她掌握的風格和作品的多樣性張也是遠不如她的,你可以喜歡張也,但吳的話,我只看見你說了她一堆缺點,而戴玉強就更不用說了,學過聲樂的有幾個認可他的,拿他當楷模的,我更多的只聽到了他名不符實的評價,他從沒在國際大賽中嶄露頭角,演唱的時候的重大失誤也時常有所耳聞,專業人士都不曾給過他很高的評價,還僅限於中國國內,你也可以喜歡他,那為什麼你確對吳碧霞不給與一點肯定呢,她系統學習美聲的時間比起很多歌唱家來說是很短的,她的美聲確實離很多大師是有差距的,但並不代表她沒有繼續上升的空間,況且她的水平你不能說低吧,她難道一點優點都沒有?除非她參加國際比賽的時候那些評委和各國層層選拔出來的選手都是垃圾,而且她同時學習兩個唱法,本來難度就很大,能達到今天的成就也確實值得肯定了,至少你在國內找不出可以掌握兩種唱法比她更高的歌唱家了,當然我們也希望她通過努力她可以唱得更好,以美聲在國際上得到大師的美譽,所以你這么欣賞迪,我也很喜歡迪,但你又喜歡張也,戴玉強,確把吳說成蜻蜓點水,玩弄形式本,本人確實覺得很奇怪,如果要這樣批評吳的話,說實話比迪優秀的花腔世界上的還少嗎,可你依然喜歡迪對吧,那你為什麼又非要用迪來打擊吳碧霞呢,如果一定要在技術上爭個高低,那估計大家都應該去喜歡技術最高的歌者,其他的都是一堆屎,3高來講嘛,老帕的HI C最好,那大家都去喜歡他嘛,多明哥,小卡算什麼,就應該沒有人欣賞,熱愛,喜歡了嗎?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喜歡的地方也不同,這么多人喜歡吳,肯定是有原因的,況且吳碧霞自身也沒有表示過她有超越迪里拜爾,還是抱著一顆謙虛學習的心去聽迪的音樂會,這樣一個謙虛不段進取的歌者不值得人喜愛嗎,我的老師曾經講過一句話,雖然她不是名家,但我很喜歡這句話,她說唱歌就是唱修養,至少我個人認為吳的修養是在不斷提升的,從未驕傲自滿,媚俗,所以希望你多看看她的優點和常處,而不是一味的拿比她更優秀的歌唱家去批評她,這世界上如果多了一個你喜愛的歌唱家,你又發現了一個人歌唱的美麗,不覺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
㈣ 《春》朱自清 文章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賞析
《春》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是「排比」、「連環」及「擬人」幾種修辭格連用,將桃花、杏花、梨花的競相開放描繪得非常生動、非常形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將三個「比喻」修辭格連著使用。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用了「疊音」和「擬人」修辭格。「偷偷」、「鑽」等詞語將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傳神地表現出來,正所謂,「一歲一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春賞析論文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㈤ 朱自清的春與丁麗梅的醉太陽都是寫春的文章,請從內容上分析兩篇文章有什麼不同。
朱自清的《春》,從結構上可分為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寫作思路自然專、嚴謹。
1.盼春、感屬春(繪春)、贊春
2.(1)冬天是嚴酷的、晦暗的;
(2)春天是美好的;
(3)盼春的心情急切。
3.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對春天美景的珍惜與春光易逝的惋惜。
丁麗梅的醉太陽
1、開始寫雨露的陰天的情況,是為了後來陽光的出現做鋪墊的作用。冬天終於過去了,春天來了;
2、使用的是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玉蘭花上的花苞比喻成雛雞就要攻出蛋殼,撐的快破了,突出了花苞的形態,更加生動形象;
3、一場春雨過後,看見老婦人獨自在那聽鳥叫,聽得那麼入神,看到我過來還解釋自己在聽鳥叫,這樣一個老婦人也在迎接春天的到來,傾聽春天的聲音,和我在雨後不期而遇,是偶然,也是一種必然,用一樣愉悅的心情來欣賞春天的到來。
4、春天來了,各種美好的景象呈現在自己的眼裡了,說醉,其實更是沉浸在這美好的景象里,沉浸在這美好的春天裡了。
通過以上分析兩篇文章各有不同,供參考。
㈥ 春這篇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的賞析,從特點,順序,修辭手法那些。。的賞析。100字到150字。謝謝!
賞析:作者寫春雨,抄先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然後寫雨中的景緻,描繪出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春雨圖。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春雨的魅力寫得生動形象、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同時又用樹葉、小草、人、房屋等襯托春雨帶來的美好和安寧。
㈦ 有沒有誰能告訴我朱自清的《春》的文章及解釋
朱自清散文《春》賞析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卻沒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據陳傑同志考證,《春》最早發表在朱文叔編的《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該書1933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陳說:「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標記。編者在課文目錄後附註,凡有此標記者『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讀本》的編者當時特約朱先生等撰寫給中學生閱讀的文章。」(《關於〈春〉的出處》,《臨沂師專學報》1983年第2期)《春》不僅在解放前被編入中學語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編的《語文》第一冊,也收錄了它。但是,後者嫌原作有的詞彙「陳舊」,有的語句不夠「規范化」,因之對其進行了「加工潤色」。這樣,在文字上便與原作有了出入。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賞析的對象是朱先生寫定的未經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
《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
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景象。
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致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第一個特寫鏡頭是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花木爭榮:「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像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像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第三個特寫鏡頭是春風。較之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於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第四個特寫鏡頭是春雨。朱自清寫南方的春雨連綿:「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耕圖了。
第五個特寫鏡頭是春境中人的活動。前四幅畫面以寫自然景色為主,這幅畫面則突出人的作為:「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兒「趕趟兒」地開;人們為了迎春,「也趕趟兒似的」走出家門。在春天,花卉爭榮,各不相讓;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繪春的基礎上,作品最後唱起了對春的贊歌: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里,作者用三個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說明春天是新鮮、美麗、歡快、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類也應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則輕松愉快、充滿活力。何以會如此?我猜想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應約為中學撰寫的語文教材,從培養青年進取向上出發,作者採用了相應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春》大概寫於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遊歐洲回國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為美滿夫妻,並於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貴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順境與幸事,不能不對《春》的抒情格調產生影響。作者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合。再從語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語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跡,不夠自然。而《春》的語言則簡朴、活脫、口語化。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力強。作者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還採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結尾部分,便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㈧ 朱自清的《春》的主要內容與鑒賞!
主要內容: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春》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主題思想與鑒賞: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朱自清當時雖置身在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則是一片澄澈明凈,他的精神依然昂奮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他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將他對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鑄到文章中去。熔鑄到詩一樣美麗的語言中去。從而使整篇文章洋溢著濃濃的詩意,產生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春》——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
(8)春賞析論文擴展閱讀:
春的作者朱自清的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白話散文對「五四」以後的散文作家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說是詩的變體,具有詩的藝術特徵。其中,《春》更是詩意盎然,以明快婉轉的詩化語言、善於運用側面烘托的詩歌表現手法、情景交融的詩化意境譜寫了一曲春之贊歌。——殷玉香
㈨ 朱自清寫的春的賞析十句
朱自清寫的春的賞析十句: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賞析: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2、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賞析: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景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萬物復甦,生動形象,充滿美感。
3、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賞析:鑽」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4、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賞析:三個比喻句,句式整齊,富有其實,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春雨的細密。
5、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賞析: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6、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賞析: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
7、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
賞析: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於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
8、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賞析:三個比喻句,句式整齊,富有其實,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春雨的細密。
9、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賞析:這里描述了春境中人的活動。從畫面以寫自然景色為主,到後來突出人的作為,描繪了一幅春雨農耕圖。
10、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賞析:這里,作者用三個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說明春天是新鮮、美麗、歡快、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類也應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9)春賞析論文擴展閱讀: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卻沒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據陳傑同志考證,《春》最早發表在朱文叔編的《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該書1933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陳說:「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標記。
編者在課文目錄後附註,凡有此標記者『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讀本》的編者當時特約朱先生等撰寫給中學生閱讀的文章。」(《關於〈春〉的出處》,《臨沂師專學報》1983年第2期)《春》不僅在解放前被編入中學語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編的《語文》第一冊,也收錄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