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賞析
㈠ 急!急!急!《暮春即事》的譯文、賞析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注釋專
[注釋](1)瓦屬雀:麻雀。(2)周易:易經,儒家經典著作。
[譯文]屋頂上兩只麻雀的影子在書案上移動,點點楊花飄入屋內。落到硯池中。我靜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會,依然潛心地讀著《周易》,不曉得春天過去了多少時間。
㈡ 武陵春的賞析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專,寫出了詞人內屬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盪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㈢ 暮春即事古詩宋葉采賞析
雙雙瓦雀行書抄案,點點楊花入硯池襲.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注釋
[注釋](1)瓦雀:麻雀.(2)周易:易經,儒家經典著作.
[譯文]屋頂上兩只麻雀的影子在書案上移動,點點楊花飄入屋內.落到硯池中.我靜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會,依然潛心地讀著《周易》,不曉得春天過去了多少時間.
㈣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賞析
含義 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江南春景圖
藝術特點 運用排比 融情於景
你自己再組織一下語句
㈤ 試賞析彷彿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黯淡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松的感覺賞析
親近大自然,
享受大自然
的風情,舒
意怡心。
㈥ 暮春歸故山草堂 賞析
樓主,先糾正一個錯誤,是春殘,不是春蠶。這首詩的總體意思是:詩人在暮春時節回到他故鄉的草堂的所見所感。這個處在谷口的草堂,在暮春時節的時候已經不見當初的黃鶯婉轉叫聲,辛夷花市木蘭花,也就是木蘭花和杏花也都凋盡。這兩句是寫暮春草堂周圍的景色。後兩句的賞析是重點:我還是愛惜窗前的幽竹,依然不改它的青翠等待我歸來。整體詩人用比較的手法,烘托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氣氛。然而,在這冷落寂寥的氛圍中,詩人都卻喜地發現窗前幽竹、兀傲清勁、翠綠蔥蘢、搖曳多姿,迎接它久別歸來的主人。詩人禁不住吟誦出: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憐」者,愛也。愛的就是它「不改清陰」。「不改清陰」,極其簡練而准確地概括了翠竹內在美與外在美和諧統一的特徵。「千磨萬擊還堅勁,任你東南西北風」(鄭板橋《竹石》)。詩人們謳歌的不都是它「不改清陰」的品格嗎!在這首詩中,錢起正是以春鳥、春花之「改」——稀、盡、飛,反襯出翠竹的「不改」,詩人愛的是「不改」,對於「改」持何態度,當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見,詩的一、二句並沒有贊美春鳥、春花之意,更沒有為它們的消逝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們隨春而來,隨春而去,與時浮沉,不能自立於世的品性。
㈦ 求:蘇軾的蝶戀花 暮春別李公擇 的賞析
蝶戀花·來暮春別李公擇》是宋源代著名詞人蘇軾的作品。這首詞是寫給東坡老友李公擇的送別詞,兩人都因反對新法遭貶,交情更篤。該詞上片主寫暮春,微露惜別之情;下片寫送別,兼及對再受重用的渴望,寫二人同情相憐,友情深厚。
「簌簌無風花自墮」,寫暮春花謝,點送公擇的時節。暮春落花是古詩詞常寫之景,但東坡卻又翻出新意:花落聲籟籟卻不是被風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墜落在地,好一份安閑自在的情態。接著寫「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點出園林寂寞,人亦寂寞。
㈧ 《滿江紅 暮春》的賞析
《滿江紅·暮春》賞析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
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
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閑愁極。
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處也,綠雲依舊無蹤跡。
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賞析:
稼軒詞素以豪放聞名,但也不乏有含蓄蘊藉近可於婉約的篇章。蓋大作家,非只有一副筆墨,他們可據內容的不同、表達的需要,倚聲填詞,更迭變換,猶若繪事「六法」的所謂「隨類傅彩」。按詞譜,《滿江紅》用仄韻,且多穿插三字短句,故其音調繁促起伏,宜於表達慷慨激昂的感情,豪放詞人也樂於採用,岳武穆「怒發沖冠」一闋可作楷模標本。然而此前,賀方回已用此調填寫了以「傷春曲」為題的詞,抒發深婉紆曲之情,但是承其傳統者,則是辛稼軒。
此詞,抒寫傷春恨別的「閑愁」,屬於宋詞中最常見的內容: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也是長調最常用的章法。既屬常見常用、那麼易陷於窠臼,但是仔細體味該詞,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點,委婉,但不綿軟;細膩,但不平板。作到這一步,全賴骨力。具體地說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義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撐住各句,振起全篇,「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此句中,「江南」二字為骨。此二字與題目聯系起來,則可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江南早春,風光綺麗,千里鶯啼,紅綠相映,水村山郭,風展酒旗,及至暮春三月,花開樹生,草長鶯飛。引發繁衍之外,「骨」的另一作用,乃顯示其「力」,由「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可見。此句中「狼藉」二字為其骨。由此二字,讀者彷彿感受到一股猛烈狂暴的力量。與之相比,孟浩然所謂「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顯得平易,李清照所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只覺婉轉,而此處「狼藉」二字富有的骨力清晰可見「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株漸覺清陰密」,其骨在「暗隨」與「漸覺」二處。此二處,「骨」又顯示其勁韌之性,實作「筋」用。作者將「綠肥紅瘦」的景象,鋪衍為十四字聯語,去陳言,立新意,故特意在其轉折連接之處,用心著力,角勝前賢。「暗隨」,未察知也:「漸覺」,已然也。通過人的認識過程表示時序節令的推移,可謂獨運匠心。「算年年」以下數語,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補充,變泛論為實說。「寒無力」三字,頗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謂花朵瘦弱。故無力附枝,只得隨風飄落,不而清陰綠葉之盛壯,若得以耀威於枝頭。寒花與密葉之比較,亦可使人聯想倘能結合作者的處境、心緒而謂其隱含君子失意與小人得勢之喻,似非無稽。就章法而論,此處隱含的比喻,則是由上闋寫景轉入下闋抒情的過渡,唯其含而能隱,故尤耐人尋味。
下闋,假託不能與所思美人相見而抒寫內心的愁苦。「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閑愁極」四個短句,只為點出「閑愁」二字,閑愁,是宋詞中最常見的字眼,而其含義亦最不確定,乃是一個「模糊性概念」。詞人往往將極其深重的感受,不易名狀、難以言傳的愁緒,籠統謂之閑愁。讀者欲探究其具體含義,使其「模糊性」變得清晰,則必須結合歷史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其他的有關資料進行考察,差不多就能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斷。作者此詞中所謂的閑愁,當是由於自己不為南宋朝廷重用,復國壯志無從施展,且受投降派的忌恨排擠,進而而產生的政治失意。以此推衍而下,「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則痛恨奸侫之蜚語流言、落井下石之意。「盡素」、「綠雲」一聯,以美人為象徵,表達了對理想的渴望與追求。然而,信息不來,蹤跡全無,希冀僅存一線,愁腸依然百結,而「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的結尾,也就順理成章了「謾」字是語氣副詞,表義甚是靈活,此處與「渾」字近,猶言「簡直」、「真個」。「平蕪碧」,可與歐陽修的詞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參看,意謂即便上得高樓,舉目遙望,所見的恐怕已是滿川青草了。稼軒《摸魚兒》有「天涯芳草無歸路」之句,亦可參觀,意謂歸路已為平蕪所阻斷,最終不能與意中人相見了。
比興寄託,乃風騷之傳統,宋人填詞,也多是繼承這種傳統,該詞就是如此。而詞人命筆,每托其意於若即若離之間,致使作品帶有「模糊性」的特點。
此種模糊性,非但無損於詩歌的藝術性,有時且成為構成詩歌藝術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確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尋味。此種貌似奇怪的現象,正是詩歌藝術的一大特點。就讀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當適可而止;思之過深,求之過實,每字每句都不肯放過,則會認定處處皆有埋藏,又難免要捕風捉影,牽強附會。
㈨ 暮春山間和暮春兩首詩每首詩後兩句有什麼不同
暮春
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唯有落花知。
柳緜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1《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在何處?
2《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麼描寫桃花的
3兩首詩都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體現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吹和子規啼叫上。
(2)①側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動靜結合。
(3)《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了作者的閑適之情。
二:
8.《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5分)
9. 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參考答案
8.虛實相生,寫桃花時運用了以虛寫實的烘托手法,通過流水殘留的花香反襯出桃花凋零的暮春之景。(答虛實相生或虛實結合,分析到位5分,其他如側面描寫、動靜結合可酌情給分)側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動靜結合。
9. 《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或:流露出飄零的凄慘);(3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了作者的閑適之情。(或:流露出詩人對春光的喜愛之情)(3分)
㈩ 古詩詞鑒賞:暮春瀘水送別
暮春滻水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
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內
流盡年容光是此聲。
詞句注釋
滻水:亦稱為產水,發源於藍田縣西南的秦嶺,號為關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匯合後流經當時的大明宮前,再北流入渭水。
綠暗紅稀:綠葉茂密,紅花減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鳳城:指京城長安。西漢時長安所建的鳳闕,闕樓高二十丈(一說十七丈五尺),是西漢長安城最高的建築,長安因此又稱鳳城。
古今情:思今懷古之情。
行人:指詩人送別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指滻水。
年光:年華;歲月。南朝陳徐陵《答李顒之書》:「年光遒盡,觸目崩心,扶心含毫,諸不申具。」
(╭☞•́ω•̀)╭☞ 滿意的話請採納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