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野草希望賞析

野草希望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8 18:19:07

1. 魯迅野草《希望》讀後感100字數限制

《野草》在我這里所產生價值,一個抽象的價值,一個拋開了時代和現實意義的價值.我相回信這個世界允許答這種價值的存在.
看到這里估計大家要麼目瞪口呆,要麼厭煩透頂了,但我還是要把話說完.《野草》留給我的印象只有三個詞:曠野,荒原,燃燒.這個印象不僅僅屬於我,它具有更加普遍的意義,它讓我相信——有一個世界我們從未抵達. 作者還寫道:「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是我憎惡這以做裝飾的地面。」這句話是有隱含的意思的。野草比喻無辜的中國平民,而這以野草做裝飾的地面則比喻當時黑暗的舊社會。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作者對老百姓的同情和對黑暗勢力的憎惡。
如今,中國人民受欺負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我們要永遠記住歷史,記住野草那不屈不撓的精神

2. 誰有魯迅野草中<希望>的賞析

《野草》的生命哲學
復雜的人生哲學,是魯迅出於改造國民性思想而對於麻木國民一種憤激批判情緒的升華與概括。反抗絕望的哲學,是魯迅轉向自己內心世界進行激烈搏鬥的產生的精神產物。所謂「反抗絕望」並不是一個封閉世界的孤獨者自我精神的煎熬與咀嚼,而是堅持叛逆抗爭中感受寂寞孤獨時靈魂的自我抗戰與反思。它的產生與內涵,都與現實生存處境有深刻的聯系。
文學家對生命哲學的傾訴並不等於哲學家、政治家的哲學理論的闡發。它沒有理論哲學的系統性與嚴密性。
《野草》的象徵藝術
象徵主義是十九世紀末在法國首先興起的頹廢主義文藝思潮的一個主要流派,強調的是關於「真」「美」世界的虛幻的聯想,形成某些「意象」,把客觀世界看著主觀世界的「象徵」,充滿了神秘主義的色彩。但是,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卻有許多可取之處。這樣的新穎獨特的表現手法,被擅於「拿來」的魯迅所吸收,形成了魯迅所特具的象徵主義。也就是說,魯迅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對西方出現的象徵主義進行解剖,在個別地方取其可用的某些手法。
魯迅很早就接觸過西方象徵主義文學思潮。20年代中期,在北京大學等院校講課,又講過並翻譯了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裡面就介紹和提倡廣義上的象徵主義。魯迅還接受了波特萊爾、屠格涅夫的一些象徵主義散文詩的影響。80年代初發現了他在1919年發表的一組小散文詩,可以說在五四新文學發生時期,魯迅創造新的現代散文詩的文體意識,是非常自覺的。魯迅自覺而不留痕跡地借鑒西方散文詩的藝術方法,吸收中國寓言或短小散文傳統的營養,不僅使他的這本薄薄的《野草》,成為中國現代散文詩的開山性的珍貴果實,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個藝術珍品,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現代象徵主義散文詩中一座難以超越的喜瑪拉雅山峰。
《野草》的審美性
《野草》是一本獨特的現代主義著作。它既有散文的形式,又有詩的靈魂,其中包含了諸如現實主義、表現主義、荒誕以及怪誕等多種藝術手法,而象徵手法的運用尤使《野草》大放異彩。象徵必須有「象」,《野草》正是以各種具有物質感的意象,賦予作品以鮮明的象徵主義色彩,從而獨特地表現出某種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種哲理性的思考。象徵手法的成功運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夠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

野草本是綠色的,可從魯迅的智慧里,你能看懂她血般的鮮艷。
野草原是柔弱的,可從魯迅的描摩中,你能感受他至剛的性情。

3. 魯迅的散文《希望》原文及賞析

原文:

希望(散文詩) 魯迅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我大概老了。我的頭發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顫抖著,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麼我的靈魂的手一定也顫抖著,頭發也一定蒼白了。然而這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滿過血腥的歌聲:血和鐵,火焰和毒,恢復和報仇。而忽然這些都空虛了,但有時故意地填以沒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陸續地耗盡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豈不知我的青春已經逝去?但以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墜的蝴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的不祥之言,杜鵑的啼血,笑的渺茫,愛的翔舞。……雖然是悲涼漂渺的青春罷,然而究竟是青春。然而現在何以如此寂寞?難道連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聽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希望是什麼?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這偉大的抒情詩人,匈牙利的愛國者,為了祖國而死在可薩克兵的矛尖上,已經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詩至今沒有死。但是,可慘的人生!桀驁英勇如Petofi,也終於對了暗夜止步,回顧茫茫的東方了。

他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倘使我還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這「虛妄」中,我就還要尋求那逝去的悲涼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滅,我身中的遲暮也即凋零了。然而現在沒有星和月光,沒有僵墜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愛的翔舞。然而青年們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了,縱使尋不到身外的青春,也總得自己來一擲我身中的遲暮。但暗夜又在那裡呢?現在沒有星,沒有月光以至沒有笑的渺茫和愛的翔舞;青年們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於並且沒有真的暗夜。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賞析:

作者首先因生命的疲憊和蒼老以及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空虛,然後用希望(身外的青春和青年)抗拒空虛和暗夜,但是感到希望也虛妄,故放下希望之盾,肉搏空虛和暗夜,用與解構希望相同的思維模式解構絕望,從而否定了徹底絕望,並給自己留了希望,再尋身外的青春。

尋而不得再次轉而依靠自身肉搏空虛中的暗夜並擺脫暮氣,發現並無暗夜,反復猶豫,確認絕望為虛妄,雖然不是非常樂觀的希望,雖然仍有懷疑,雖然仍有強烈的虛無和黑夜感,但至少沒有徹底絕望,仍為自己保留了一點希望,就是未必黑暗和虛無就是實有,未必希望就一定虛妄。

「然而」一詞的反復出現正表明了作者猶豫徘徊始終無法找到希望和依靠的心態。實際上作者是在青春流逝,經過太多的奔波戰斗吶喊及黑暗虛無之後在絕望和寂寞蒼老中試圖喚回青春和激情,擺脫遲暮之氣和虛無黑暗,尋找到生命的希望和幸福的努力和掙扎。

但幾經反復,始終無法尋找到外在的依靠希望和拯救,也始終無法面對空虛絕望和黑暗的處境,只得依靠內在的生命強力以一種「挺住就是一切」的姿態硬唱凱歌。

(3)野草希望賞析擴展閱讀:

其實關於這篇文字的解析最好的還是魯迅先生自己的話:這是要專門寫給「現在」的不爭氣,頹廢的青年人們看的。雖然說《希望》寫的是作者的失望乃至絕望,但同時也寫了希望:「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寫的就是希望。

希望固然不會給我們一切,但絕望卻一定會使我們失去一切。當我們想以絕望來結束一切的時候,是以失去一切為代價的;正如我們企盼希望能給我們一切而到頭來終於失望一樣,都是虛妄的。與其將自己置於虛妄的絕望之地,不如擁抱希望。

雖然希望不免會給我們帶來失望因而顯得同樣虛妄。但希望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燦爛的前途,如果我們不放棄我們心中的希望的話。因此,為了我「身外的青春」,我不能放棄「虛妄」的「希望」。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其中《少年閏土》就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的第17課),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4. 魯迅在野草中說過的名言有哪些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希望》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題辭》
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於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題辭》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秋夜》
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裡,我不願去。 《影的告別》
他終於在無物之陣中老衰,壽終。 《這樣的戰士》
叛逆的猛士出於人間;他屹立著,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戲;他將要起來使人類蘇生,或者使人類滅盡,這些造物主的良民們。 《淡淡血痕中》

其實,這算是硬從文章中摘下來的所謂「名言」了。有時,撇開文章去講一兩句的意思就很難理解了,何況還是《野草》。《野草》就薄薄的一本本子,樓主有空可以讀一下,相信你能學到很多。畢竟,魯迅先生說自己的全部哲學都在這本書里了。

5. 求,魯迅《好的故事》賞析

此文通過對夢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繪,反映了作者魯迅在希望與失望的矛盾中,啟內示人們毀掉容"昏沉的夜",實現充滿"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強烈願望,表現了作者魯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歌贊,對理想的熱烈憧憬。全文景物寫得真實、細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6. 《野草》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

20世紀20年代初期,作者魯迅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處於極度苦悶中的魯迅當時心境很頹唐,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這部詩集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後,繼續戰斗,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

《這樣的戰士》描寫了一個頭腦清醒,堅持戰斗的革命戰士的形象,並熱情地予以禮贊。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描寫了維護舊社會的「聰明人」、「奴才」,以及想改變舊社會的「傻子」。

《臘葉》以「臘葉」自況,描寫「愛我者的想要保存我」的好意。

《淡淡的血痕中》描寫「造物主」的怯懦。

《一覺》描寫了「三·一八」慘案以後青年的叛逆。

7. 魯迅《野草》主要內容

魯迅的名作《野草》,主要的內容能否簡單概括下?《野草》一文寫於「五四」後期,是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詩集。共收入了23篇散文詩,書前有題辭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徵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實社會的抗爭。《這樣的戰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覺》等篇表達了對現實的失望與憤懣;《影的告別》、《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繪了對自我深刻解剖之後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後》等篇寫出了對未來的疑懼,深刻地表現出作者的人生哲學。語言俏奇瑰麗,意象玄妙奇美。
(選自《辭海》)

據史料記載,編成本書的時候,如《題辭》篇末所記,正在介石發動「四·一二」清黨的稍後。關於本書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為本書的英譯本寫過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說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蕭軍信中,魯迅談到《野草》時說:「我的那本《野草》,技術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後寫出來的。」。在《華蓋集續編·海上通信》中說:
「至於《野草》,此後做不做很難說,大約是不見得再做了,省得人來謬托知己,舐皮論骨,什麼是『入於心』的。」

8. 簡析《野草》的藝術特點

通過象徵性的自然景物的意象和氛圍,構成象徵世界、暗示作者的思想和情緒,通過編造幻想中的真實與想像糾纏的故事,構成象徵的世界,傳達自己的思想和哲學,完全用非常荒誕的現實中不可能發生或存在的「故事」,傳達或暗示自己的旨意。

選擇准確、鮮明的語言,表達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且精緻邈綿、餘味無窮。語言豐富多采,具有中國民族的氣派。

魯迅除創造性地運用了中國現代語言之外,又藉助許多中國古代文學語言、佛經及外國文學的詞彙,以及重詞、疊句、偶句、反語、雙關語和象徵性的語言,來表達他的生活態度、認識,來加深散文詩的意境。

反抗絕望的哲學,是魯迅轉向自己內心世界進行激烈搏鬥的產生的精神產物。所謂「反抗絕望」並不是一個封閉世界的孤獨者自我精神的煎熬與咀嚼,而是堅持叛逆抗爭中感受寂寞孤獨時靈魂的自我抗戰與反思。它的產生與內涵,都與現實生存處境有深刻的聯系。

(8)野草希望賞析擴展閱讀:

《野草》主題思想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著重表現作者一貫的戰斗精神的;一類是著重表現作者特定時期的內心矛盾的。就每一首散文詩具體而言,絕大多數都同時交織著這兩種情緒,只是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野草》各篇主要描寫了北洋軍閥政府統治下的社會狀態,以及對革命力量的熱烈呼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國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評,和對自我嚴格的解剖等。

其中也涵蓋著生與死、愛與恨、夢與醒、友與仇、過去與未來、光明與黑暗、愛者與不愛者、沉默與開口、希望與絕望、愛撫與復仇、眷念與決絕等一系列對立統一、激烈斗爭又在斗爭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9. 誰知道魯迅的散文集野草中的【希望】的原文啊

希望

--------------------------------------------------------------------------------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頭發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顫抖著,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麼我的靈魂的手一定也顫抖著,頭發也一定蒼白了。
然而這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滿過血腥的歌聲:血和鐵,火焰和毒,恢復和報仇。而忽然這些都空虛了,但有時故意地填以沒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陸續地耗盡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豈不知我的青春已經逝去?但以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墜的蝴蝶,暗中的花,貓頭鷹的不祥之言,杜鵑的啼血,笑的渺茫,愛的翔舞。……雖然是悲涼漂渺的青春罷,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現在何以如此寂寞?難道連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聽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什麼?是娼妓:
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
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
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這偉大的抒情詩人,匈牙利的愛國者,為了祖國而死在可薩克兵的矛尖上,已經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詩至今沒有死。
但是,可慘的人生!桀驁英勇如Petofi,也終於對了暗夜止步,回顧茫茫的東方了。他說: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倘使我還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這「虛妄」中,我就還要尋求那逝去的悲涼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滅,我身中的遲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現在沒有星和月光,沒有僵墜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愛的翔舞。然而青年們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了,縱使尋不到身外的青春,也總得自己來一擲我身中的遲暮。但暗夜又在那裡呢?現在沒有星,沒有月光以至沒有笑的渺茫和愛的翔舞;青年們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於並且沒有真的暗夜。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