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格言是什麼
Ⅰ 司馬遷的名言
摘錄司馬遷的名言如下:
1、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3、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5、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6、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7、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8、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為下。
9、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
10、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11、竊鉤者誅、竊國者矦。矦之門、仁義存。
12、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13、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14、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15、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16、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
17、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垢莫大於宮刑。
18、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
19、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葯也、甘言疾也。
20、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
21、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22、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2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24、不識其人視其友。
25、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26、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27、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28、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29、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30、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Ⅱ 司馬遷史記中的名言解釋
1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釋義: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版講得頭頭權是道;能對一件事講得十分透徹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這件事。
解析:理論和實踐有時是脫節的。比如說一位好作家不一定掌握寫作理論,一位理論豐富的批評家不一定能寫出好作品;一位成績好的人,不一定能把別人教好。
所以,在做事情時,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擅長的部分做到最好,正所謂「一事精緻,足以動人。」
2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釋義: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慮細枝末節,行大禮不在乎小的過錯。
解析:鴻門宴上,眾人慾助劉邦逃走時,劉邦顧慮到沒有向項羽行辭別的禮,樊噲就對劉邦說了這句話。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以大局為主,過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細枝末節,不能成就最終的大業。
兵家常說:做大事,不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因眼前小利迷了雙眼,亂了方向。一時的犧牲,一處的放棄,並不是全盤皆輸,而是贏來最終成功的可能。
Ⅲ 司馬遷的名言
司馬遷的名言還是比較多的,較為常見的有以下這些:
1.人固有一死,專或屬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3.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識理義。
4.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5.士為知己者死 。
6.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Ⅳ 司馬遷的名言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版辱者勇之決也。
常思權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堯雖賢,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聖統,唯在擇任將相哉。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不知其人,視其友。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父母者,人之本也。
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伏屍百萬,流血漂鹵。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銷毀骨。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Ⅳ 司馬遷的名言
司馬遷的名言:
1、不知其人,視其友。——漢司馬遷《張釋之馮唐列傳》
釋義:如果不了解某個人,只要看看他所結交的朋友便可知一二,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朋友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交友者的思想品德以及為人處世准則。
2、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釋義: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支持就興旺,失去人們的擁護和支持就敗亡。
3、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漢司馬遷《史記·鄭世家》
釋義:因為權勢和貨財結交的人,一旦權勢 貨財消失,交情就疏遠了。指建立在私利基礎上的關系最不可靠。
4、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
釋義:一個人,為了國家、民族的事業,可以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
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釋義: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後世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6、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司馬遷《齊悼惠王世家》
釋義:應當果斷做決定的時候,卻躊躇不決,必然會招致災禍,而受其困擾。
7、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漢司馬遷《鄒陽列傳》
釋義:有些朋友雖然彼此交結多年,但是縱然雙方頭發都已斑白,交情卻仍然淡薄有如新交一般。有些朋友則不然,彼此可能初次在路上相遇,隔著車窗互相傾談時,就親密得彷彿已經相知許久似的。
8、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漢司馬遷《刺客列傳》
釋義:大丈夫會為了了解自己,賞識自己才華的人,而不惜犧牲生命。女子則為了喜歡自己,愛戀自己的人,而修飾容貌。
Ⅵ 司馬遷名言名句大全
運籌來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源外。
不知其人,則不為其友。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唯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銷毀骨。
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
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
Ⅶ 司馬遷名言名句大全
司馬遷名言名句抄大全
1、貌言華也,襲至言實也,苦言葯也,甘言疾也。——司馬遷
2、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司馬遷
3、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垢莫大於宮刑。——司馬遷
4、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司馬遷
5、伏屍百萬,流血漂鹵。——司馬遷
6、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
7、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
8、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司馬遷
9、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司馬遷
10、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司馬遷
11、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司馬遷
12、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13、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司馬遷
14、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
15、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馬遷
16、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
17、民人以食為天。——司馬遷
18、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司馬遷
19、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司馬遷
20、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司馬遷
Ⅷ 司馬遷的一句千古名言是什麼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出自寫史記的司馬遷的《報任回安答書》
注釋:《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馬遷以極其激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內心的無限痛苦,大膽揭露了漢武帝的喜怒無常,剛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並表現出了他為實現可貴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堅韌不屈的戰斗精神。感情真摯,語言流暢,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著重要價值。
Ⅸ 司馬遷名言
1、好學深思來,心知源其意。
2、不知其人,視其友。
3、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
4、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5、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6、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
7、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8、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
Ⅹ 司馬遷是什麼樣的人 司馬遷的名言有什麼含義
司馬遷是一個忍辱負重的人。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來記載歷史的偉大人物.他從小刻苦學習,在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舉行大規模的巡行封禪,步騎十八萬,旌旗千餘里,浩浩盪盪。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史官,本應從行,但病死在洛陽。司馬遷接受了父親的遺志,趕到泰山,參加封禪,隨後沿著東海,繞道長城塞外回到長安。在司馬遷三十八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他就自己開始寫<史記>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全書完成,共得130篇,52萬余言。他是個偉大的人。
司馬遷的名言: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學貴於博,求道貴於要。
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類別:志向
5、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7、不知其人,視其友。類別:友誼
8、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一樣,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類別:事業
9、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
10、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12、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14、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6、不識其人視其友。
17、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
18、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類別:修養
19、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20、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2、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4、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
25、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27、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類別:友誼
28、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29、官非其任不處也,祿非其功不受也。
30、君子拙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
31、因此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32、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37、民人以食為天。
38、竊鉤者誅,竊國者矦。矦之門,仁義存。
39、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類別:國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41、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lz,)恥辱者勇之決也。
42、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43、魚生於水,死於水;草木生於土,死於土;人生於道,死於道。
44、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45、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46、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8、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49、悲莫痛於悲哀,行莫丑於辱先,垢莫大於宮刑。
50、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51、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52、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為下。
53、法令因此導民也,刑罰因此禁奸也。
5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55、一死生命,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56、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類別:道德
57、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