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季羨林留德十年語錄

季羨林留德十年語錄

發布時間: 2021-01-26 19:52:35

❶ 閱讀季羨林自傳留德10年季羨林散文獲得永的富得永久的悔季羨林的聲母同文章從

!一:今天的!在這個:一定之規款型……他將成為今後五年前的今天就到這樣!這里也好累累傷痕累累,你的?這么點兒的事兒就是要有好結果吧。你們的

❷ 季羨林在德國十年的故事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羨林在論文答辯和印度學、斯拉夫語言、英文考試中得到4個"優",獲得博士學位。因戰事方殷,歸國無路,只得留滯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擔任教員,同時繼續研究佛教混合梵語,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這是我畢生學術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後再沒有過了。""博士後"的歲月,正是法西斯崩潰前夜,德國本土物質匱乏,外國人季羨林也難免"在飢餓地獄中"掙扎,和德國老百姓一樣經受著戰禍之苦。而作為海外遊子,故園情深,尤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祖國之思和親情之思日夕 索繞,"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945年1O月,二戰終結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經瑞土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後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後來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達上海,旋赴南京,與李長之重逢,經李介紹,結識散文家梁實秋、詩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謁清華時期的恩師陳寅恪,陳推薦他去北京大學任教,遂又拜見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會北大文學院院長湯用彤,被聘為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在北大創建該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語言學家馬堅、印度學家金克木等。 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先後出版的德文中譯本有德國《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1955 年),梵文文學作品中譯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達羅》(劇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優哩婆濕》(劇本,1962年)等,學術著作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1957年)、《印度簡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4年、1959年、1964年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以中國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東德、前蘇聯、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幫"及其北大爪牙的殘酷迫害。1978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任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會主席。並曾以學者身份先後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70年代後期以來擔任的學術回體職務有:中國外國文學會副會長(1978年)、中國南亞學會會長(1979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 1980年)、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1981年)、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8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1983年)、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198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1984年)、中國作家學會理事(1985 年)、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 1985年)、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雜憶》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認為"這是一本用血淚換來的和淚寫成的文字。這是一代宗師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1)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准》等論文,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2)佛教史研究--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藉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3)吐火羅語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為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A《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論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國紙和造紙法輸人印度的時間和地點問題》、《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遊記》有些成分來源於印度的論證,說明中印文化"互相學習,各有創新,交光互影,相互滲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編《大唐西域記校注》、《大唐西域記今譯》,並撰10萬字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6)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羅摩衍那》是即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余頌,譯成漢語有9萬余行,季羨林經過1O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較文學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復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8)東方文化研究一一從8O年代後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O余種、8OO余冊,預計15年完成;(9)保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9O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10)散文創作--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回答者:☆百變☆星空 - 助理 二級 5-16 17:02
在季老的筆下,德國的土地是多麼美麗。如哥廷根,「素以風景秀麗聞名全德。東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綠草如茵。即使冬天下了雪,綠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綠如春……蒼蠅、蚊子成了稀有動物。跳蚤、臭蟲更是聞所未聞。街道潔凈得邪性,你躺在馬路上打滾,決不會沾上任何一點塵土……」。想一想,我國現在的"衛生城市",有哪一個能夠做到這樣。

在季老的筆下,德國的學術氛圍是多麼濃厚。季老的老師們,如瓦爾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等這些人個個治學嚴謹、一絲不苟。「他們的學風都是異常地認真、細致、謹嚴。他們寫文章,都是再三斟酌,多方討論,然後才發表」。季老選擇的梵文課程,只有他一個學生,可是老師仍然認真嚴肅地講課。在二戰大轟炸中,季老還看到德國飛機製造之父、流體力學權威普蘭特爾教授,居然在炮火彌漫中仔細觀察一段短牆,在研究炸彈爆炸引起的氣流是怎樣摧毀短牆的,聽到他在自言自語,「這真是難得的機會!我的流體力學試驗室里無論如何也裝配不起來的。」還有個地球物理學教授,當飛機轟炸,人們都往地下室跑的時候,他卻急不可待從樓下往樓上跑,要觀察實驗室里無法看到的「全城震聲沖天,動地山搖」的景象。德國學者們這種忠於科學、願為科學而捨命的精神,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在季老的筆下,德國的大學自由也是多麼令人神往。「德國大學是絕對自由的。只要中學畢業,就可以願意入哪個大學,就入哪個,不懂什麼叫入學考試。入學以後,願意入哪個系,就入哪個;願意改系,隨時可改;願意選多少課,選什麼課,悉聽尊便;學文科的可以選醫學、神學的課;也可以只選一門課,或者選十門八門。上課時,願意上就上,不願意上就走;遲到早退,完全自由。從來沒有課堂考試」。「在德國,是教授說了算,什麼院長、校長、部長都無權干預教授的決定。如果一個學生不想做論文,絕沒有人強迫他。只要自己有錢,可以十年八年地念下去。」 如此的自由而又實事求是的學術生活,怎不令人神而往之。不過,德國大學的自由,並不是意味著可以輕易混文憑。有個女學生的論文,被教授當面摔到地上;讀書很用功的章用,也因為論文通不過而多讀了幾年。

在季老的筆下,德國的人民是多麼勤勞、善良、純朴和正直。季老的老師們個個都對他和藹可愛,老教授們對他可以說是視如己出般愛護。他的女房東歐朴爾太太,則是對他關懷備至,象自己的母親一樣。她每天給他准備晚飯,給他打掃房間、洗衣服、洗床單、准備洗澡水、擦皮鞋、鋪疊被子。他在生活方面的所有需要,她一手包下來了。季老寫到的「邁耶的一家」中,很長一段時間,伊姆加德小姐幫他為博士論文打字,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在「表的喜劇」里,從那位修表的老頭和他的太太身上,更可見德國人民的正直和善良。

季羨林先生從1935年到1945年留學德國,在哥廷根大學演習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他在《留德十年》一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中,憶述了那段特殊日子的艱辛學習和生活經歷,見證了納粹從猖獗到覆滅的過程。

我初到德國的時候,供應十足充裕,要什麼有什麼,根本不知飢餓為何物。但是,法西斯頭子侵略成性,他們早就揚言:「要大炮,不要奶油。」大概從1937年開始,逐漸實行了食品配給制度。最初限量的就是奶油,以後接著是肉類,最後是麵包和土豆。到了1939年,希特勒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的腰帶就一緊再緊了。口號得到了完滿實現。

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

時間到了1945年春末,戰局急轉直下。德國方面已經談不到什麼抵抗,只有招架之功,連還手之力也沒有了。一天24小時,都是警報期。但是,從表面上看起來,老百姓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們還是相當沉著的,只是顯然有點麻木。

在無言中,他們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他們等待的事情果然到了。為了保存當時的真實情況,我乾脆抄當時的兩篇日記。

1945年4月7日

早晨起來,吃過早點,進城去,想買一個麵包。走了幾家麵包店,都沒有。後來終於在擁擠之餘在一家買到了。天空里盤旋著英美的偵察機。吃過午飯,又來了警報,就出去向那Pilzkeller(培植蘑菇的山洞)跑……一直等到5點多,覺得不會再有什麼事情了,才慢慢回家。剛坐下不久,就聽到飛機聲,趕快向樓下跑,終於跑到那Pilzkeller。仍然是一批批炸彈向城裡丟。我們所怕的Grossangriff(大攻擊)終於來了。好久以後,外面靜下來。我們出來,看到西城車站一帶大火,濃煙直升入天空。8點前回到家來。吃過晚飯,在黑暗裡坐了半天,心裡極度不安,像熱鍋上的螞蟻,終於還是帶了東西,上山到那Pilzkeller去。

1945年4月8日

Keller里非常冷,圍了毯子,坐在那裡,只是睡不著。我心裡很奇怪,為什麼有這樣許多人在裡面,而且接二連三地往裡擠。後來聽說,黨部已經布告,婦孺都要離開哥廷根。我心裡一驚,當然更不會再睡著了。好歹盼到天明,倉促回家吃了點東西,往Keller里搬了一批書,又回去。遠處炮聲響得厲害。Keller里已經亂成一團。有的說,德國軍隊要守哥城;有的說,哥城預備投降。驀地城裡響起了五分鍾長的警笛,我心裡又一驚,自己的命運同哥城的命運,就要在短期內決定了,炮聲也覺得挨近了。Keller前面倉皇跑著德國打散的軍隊。隔了好久,外面忽然靜下來。有的人出去看,已經看到美國坦克車。裡面更亂了,誰都不敢出來,怕美國兵開槍。結果我同一位德國太太出來,找到一個美國兵,告訴他這情形。回去通知大家,才陸續出來。我心裡很高興,自己不能制止自己了,跑到一個坦克車前面,同美國兵聊起來。我忘記了這還是戰爭狀態,炮口對著我。回到家已經3點了。……不久以綱帶了太太同小孩子來。他們的房子被美國兵占據了。同他們談了談,心裡亂成一團,又快樂,又興奮,說不出應該怎麼樣。哥廷根就這樣被解放了

❸ 季羨林留德十年最能體現他堅持不懈的片段

卜卦。你的時候就要開始咯?這么樣一個腳印都會在線視頻了,你們是否都市裡外」——這樣可以讓·。這么些東西南北雙方同意,不··你不能確定無疑為此。你們兩千

❹ 懷念季羨林的文章寫感處最深的句子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母親去逝後,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後,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多麼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里,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這樣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為祖國母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祖國母親怎麼能不稱之為「寶」呢? 季老說教材編寫者對入選文章進行修改是必要的.就《懷念母親》,他只說了幾句話,同一篇文章,寫兩個母親,比較有意思,也比較容易接受.小學生要懂得熱愛祖國,懂得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心.
《懷念母親》一文是季老的回憶錄《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從1934年,青年季羨林大學畢業期待赴德留學終於成行寫起,一直寫到1946年歸國返鄉為止.數十篇文章,洋洋十數萬言,寫盡了十一年羈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體,各自獨立;連在一起則以時間為序,整體呈現了先生十多年的經歷.在這些文章中,《懷念母親》顯得有些特別,它沒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樣以寫事或寫人為中心,而是在敘述文字中夾雜了相當比例的日記、文章片段,頭緒比較多.它的主要內容,對母親(生身母親、祖國母親)的懷念是年輕的季羨林歐洲十一年中不間斷的情感.寫羈旅生活中對生母、故國的深切懷念,既沒有像其他文章那樣以敘事或寫人為中心,也沒有恣意抒情,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說,「我特別強調『實事求是』四字,因為寫自傳不是搞文學創作,讓自己的幻想縱橫馳騁.我寫自傳,只寫事實.」為了遵從這樣一個寫作原則,寫《懷念母親》時,季老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來「保存自己當時的感情」.這樣一種組織語言材料的方式,是服從於整本書作為回憶錄的性質的.
讀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讀文本.季老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回憶幼時的生活和表達對母親早逝而自己無從迎養的愧疚、悔恨,對解讀《懷念母親》很有幫助.此外,《懷念母親》中有兩段文字摘自季老寫於1936年的《尋夢》.《留德十年》附錄中有《尋夢》全文,不但有助於解讀《懷念母親》,而且此文寫得情深意切,讀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懷念母親》一文初讀平淡無奇,甚至感覺跳躍性比較大.讀過一些相關的作品,了解了寫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靈,再回頭去讀,漸漸讀出了味道.季老學貫中西,文通古今,對如何寫散文有自己的獨有看法.他曾說,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實,「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現在,為了自傳「只寫事實」,他在寫此文時盡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讀來顯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後,隱藏了更深的「情」.季老一生埋首躬耕於古文字這片堅硬的土地,開掘出一部部豐厚的典籍,他偶爾到散文這片田裡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靈文字.季老一生寧靜淡泊,從他的散文中,我們卻又讀出了一個善感而多情的季羨林.他曾為一莖古藤被砍斷而暗自垂淚(《幽徑悲劇》),他曾為身邊小動物病亡而「內心顫抖」(《老貓》),他曾為異國他鄉偶然相識的少年魂牽夢縈(《塔什乾的一個男孩子》)……母親早逝使少小離家的他今生無法膝前盡孝,這成為他「永久的悔」;去國離鄉時親老、妻少、子幼,本以為兩年即可回國,卻因為戰亂被阻留異國他鄉——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怎不是他異國十一年中內心深處熾烈的情感?也許,這時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話:平平淡淡才是真.
學習季老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是很有意義的.如何更好地把握這篇文章的特點當然很重要.這篇文章入選教材之後,有多處改動.並不是編者自認為有多高明,原文在《留德十年》中,與前後各篇文章之間有聯系,把它選出來作為獨立的一篇文章要小學生學習,有必要盡量減少這種聯系帶來的閱讀障礙,此其一;其二,為了便於小學生理解、接受,修改後的文章頭緒也簡化了些.但是,即使作了改動,這篇文章相對全冊教材中的其他課文來說,還是比較特別.了解了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歐洲十一年中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始終不斷,季老在散文中想把這種情感經歷表達出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那麼,怎麼把握這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呢?季老就這篇文章說的幾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啟發:同一篇文章,寫兩個母親,比較有意思,也比較容易接受.小學生要懂得熱愛祖國,懂得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心.

❺ 季羨林為什麼自己掏錢買600本《留德十年》

答:因為醫院的護士說很愛看這本書,季老覺得只要對大家有益,就值得購買。

其他版閱讀理解題權目答案如下:

1、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季老是個()的人?

答:生活簡朴、平易近人、關心青年人的成長。

2、短文第一段加點詞語「架子」的意思是?

答:自高自大、裝腔作勢的作風。

3、請劃出描寫季羨林外貌的句子。

答:季老經常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出門時提一個20世紀50年代的人造革書包。

(5)季羨林留德十年語錄擴展閱讀

季羨林軼事:

1958年「大躍進」,季羨林等北大教授到海淀公社的一個生產隊參加勞動,勞動的內容是砍玉米秸。當他拿起砍刀幹活時,腰哈不下,刀砍不準,步伐也亂,根本找不著感覺。

一位公社老大娘看不下去,就接過他手中的砍刀給他做示範動作,交刀的一剎那,他觸摸到大娘手上的老繭,大學問家的心態是很特殊的。

他由手繭想到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朴實,想到了生他養他勤勞一生的農村母親;進而又想到了知識分子是應該參加勞動鍛煉的。這一浪漫的聯想,展示了他的百姓情結,以及人民之子的情懷。

❻ 季羨林寫的《留德十年》有誰看過

季羨林(1911.8.6—2009 7.11),復字希逋,制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 主要著述: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印度古代語言論集》等。 主要譯作: 《沙恭達羅》《五卷書》《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

❼ 季羨林留德十年txt全集下載

季羨林留德十年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別忘了採納喲

❽ 季羨林名言 感悟

我痛恨自己在政治上形同一條蠢驢,對所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一場殘暴專、混亂屬、使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蒙羞忍恥、把我們國家的經濟推向絕境、空前、絕後——這是我們的希望——,至今還沒人能給一個全面合理的解釋的悲劇,有不少人早就認識了它的實質,我卻是在「四人幫」垮台以後腦筋才開了竅。我實在感到羞恥.

一個實在的人,這已經彌足珍貴

❾ 季羨林的散文有哪些

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季羨林論人生》、《病榻雜記》等
作品《黃昏》、《清塘荷韻》

❿ 課外閱讀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摘錄你喜歡的語段,並簡要說說為什麼喜歡。

P7、今天歧視社會科學,源遠流長,我們社會科學者運交華蓋,只好怨我們命苦了。

P8、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深知自己能吃幾碗飯,心虛在所難免。

20、剛出頭的年齡,卻心懷百歲之憂。

P13、江文通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他又說:「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我從前讀《別賦》時,只是欣賞它的文采。然而今天自己竟成了賦中人。

P16、千里涼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P21、。一個人要想精通本國語和外國語,必須付出極大的勞動;窮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達到一般交際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簡單。洋涇浜姑無論矣。有時只會一兩個外國詞兒,也能行動自如。一位國民黨政府駐義大利的大使,只會義大利文「這個」一個單詞兒,也能指揮義大利僕人。比如窗子開著,他口念「這個」,用手一指窗子,僕人立即把窗子關上。反之,如果窗子是關著的,這位大使閣下一聲「這個」,僕人立即把窗子打開。窗子無非是開與關,決無第三種可能。

P33、頗有點中國古書上所說的「履舄交錯」的樣子。我不記得,小女孩子什麼時候離開了車廂。萍水相聚,轉瞬永別。這在人生中時刻都能遇到的情況,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同這個波蘭小女孩子的萍水相聚,我卻怎麼也不能忘懷,十年以後,我終於寫成了一篇散文《Wala)。

P35、難道都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一位國民黨政府駐義大利大使的信徒,只使用「這個」一個詞兒,就能涵蓋宇宙、包羅天地嗎?

P43、我的老師吳宓先生有兩句詩「世事紛紜果造因,錯疑微似便成真。」這的確是很有見地的話,是參透了人生真諦才能道出的。

P45、在橡樹的濃茜里,四面寂無人聲,我一個人靜坐沉思,成為哥廷根十年生活中最有詩意的一件事,至今憶念難忘。

原來西方婦女——在某些方面,男人也一樣 — 絕對不允許別人戴同樣的帽子,穿同樣的衣服。這一點我們中國人無論如何也是難以理解的。

P51、這就叫做「永恆的學生」,是一種全世界所無的稀有動物。

P55、最後一別八年,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40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P60、魯迅先生說過,有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用老子與莊子謀得了博士頭銜,令洋入大吃一驚;然而回國後講的卻是康德、黑格爾。

P63、他們認為,口叼雪茄煙而能運用白如的語言,太千世界中只有英文。因此,在西方國家中,最不肯學外國語言的人,就是英國人。

P71、德國法西斯有句名言:「謊言說上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P72、我總想像,這樣大的大事開始時一定是驚天地,泣鬼神,上至三十三重天,下達十八層地獄,無不震動,無不驚恐。

P74、西克教授真正是海人不倦,第一次上課他就對我鄭重宣布:他要把自己畢生最專長的學問,統統地毫無保留地全部傳授給我,一個是《梨俱吠陀》,一個是印度古典語法《大疏》,一個是《十王子傳》,最後是吐火羅文,他讀通了吐火羅文的世界大師。

P78、中國近代許多大學者,比如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郭沫若、魯迅等,都沒有什麼博士頭銜,但都會在學術史上有地位的。

山川信美非吾土,漂泊天眼胡不歸。

P151、當年佛祖規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樹下連住三宿,就會產生留戀之情。這對和尚的修行不利。

P155、借古人的生花妙筆,抒我今日盛衰之感懷。能想出這樣移花接本的絕妙好法,我自己韭常得意,不知是哪一路神仙在冥中點化,使我獲得「頓悟」,我真想五體投地虔誠膜拜了。

P157、我忽然想起了唐代詩人劉皂的《旅次朔方》那一首詩:

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成陽。

無端又度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

P161、人生相逢,有時真像是浮萍與流水,稍縱即逝。

P162、我要用嘴描繪眼前的美景,我說不出;我要用筆寫出眼前的美景,我寫不出。最後,萬不得已,我只能乞靈於《世說新語》中的人物,徒喚「奈何」了。

中國古詩說:「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瑞士山水的意態

又豈是人世間凡人藝術家所能表現出的呢!

P184、西方什麼人有幾句話:「世界上什麼東西都怕時間,時間唯獨害怕東方人」

P190、俗話說:「不打不成相識」,看樣子需要給他一點顏色看。他不站起來,我們也沒有在指定的椅子上就坐,而是一屁股坐到他的辦公桌上。立竿見影,他立刻站起身來,臉上也有了笑容。這樣一來,乘船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P198、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也不能沒有。但仔細追究起來,卻只有一個極單純的要求:我總覺得,在無量的,無論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宇宙進程中,我們有這次生命,不是容易事;比電火還要快,一閃便會消逝到永恆的沉默里去。我們不要放過這短短的時間,我們要多看一些東西。就因了這點小小的願望,我想到外國去。

P219、以前在一篇什麼文章里讀到這樣一句話:「我們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當時頗有同感,覺得自己也應立刻從即時起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但是過了一些時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去的。

P222、我們真覺得語言的功用有時候並不怎樣大,靜默或其他別的動作還能表達更多更復雜更深刻的思想。

P227、有時候,我曾經覺得世界小過,小到令人連呼吸都不自由;但現在我卻覺得世界真正太大了。在茫茫的人海里,找尋她,不正像在大海里找尋一粒芥子嗎?我們大概終不能再會面了。

P229、哥廷根的秋天是美的,美到神秘的境地,令人說不出,也根本想不到去說。有誰見過未來派的畫沒有?這小城東面的一片山林在秋天就是一幅未來派的畫。

P245、這不能怪別人,因為我的問題就模糊不清。我現在非常欣賞這種模糊,模糊中包含著希望。可惜就連這種模糊也不能完全遮蓋住事實。結果是: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我只能在內心裡用無聲的聲音來驚呼了。

P247、此景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萬端嗎?

杜甫:人生不想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P249、兩位老人齊聲說:「讓我們好好地聊一聊老哥廷根的老生活吧!」他們現在大概只能用回憶來填充日常生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