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奉獻的故事哲理

奉獻的故事哲理

發布時間: 2021-01-24 07:59:33

❶ 有關奉獻的名人故事

3月31日中午12時10分,金壇市城南小學低年級學生排隊出校門前往金沙影劇院觀看革命傳統教育影片,帶隊教師二(1)班班主任殷雪梅在確認東西兩面沒有車輛經過的情況下,領著學生沿斑馬線過南環二路。此時,突然由西向東疾馳過來一輛白色桑塔納轎車,同時帶護學生的楊舊生老師連忙示意停車,並大喊:「有車,快閃開!」伸手將身邊的學生推回到校門口,可小車以保持100碼的速度飛馳而過,已挨近路南邊的殷雪梅老師聽到喊聲後迅捷反應過來,回身張開雙臂,將正行走在路中央的六七名學生一起撲推到路邊,學生們的生命保住了,殷雪梅老師卻被小車帶拋出25米,飛落在一片血泊中……送醫院搶救至今,殷雪梅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殷雪梅老師從教30年,先後在涑瀆中心小學、城東中心小學、華城中心小學、虹橋小學、城南小學任教,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像慈母般愛護學生,深受學生、家長愛戴。1991年被評為金壇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度被金壇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並在教師節表彰會上代表優秀教師上主席台發言。忠誠事業 愛生如子 無論是在最初的村辦小學任代課教師,還是到現在的局辦學校成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殷雪梅老師都視教育工作為神聖事業,她長期從事低中年級教育教學,體貼入微,對學生做好關鍵的啟蒙教育,期間傾注了她無數心血,也體味到無盡歡樂。 每年秋學期接受新一屆學生,其中總有幾名先天或生病導致的智力低下的孩子,其他班主任老師不太願意接受,但只要校領導跟殷雪梅老師一說,她都愉快地接納這些特殊的孩子。 1999年秋學期開學第一天,一名叫陸俊的弱智學生看到殷老師向她走過去,竟跑到路邊撿起一塊磚頭高舉著要砸過去,幸虧到校檢查開學工作的教育局工作人員及時上前搶奪下磚頭。就是對這樣的孩子,殷雪梅老師平時予以他更多的關注,本來有很多生活壞習慣的陸俊,經過殷雪梅老師幾個月的「調教」,完全像變了個人似的。 前年五一長假前夕,周盼同學突然持續發熱,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白血病,其父母自以為是在校課外活動中受傷而致,失去理智抱怨學校和老師,殷雪梅老師理解家長心情,不計較他們的態度,校內校外奔波,為之籌款幾萬元治療,周盼轉院至蘇州兒童醫院後,殷雪梅老師又多次搭車前去探望、慰問,後來,周盼父母明白病因真相後,專門到校向殷雪梅老師道歉並致謝。 班上劉臻賢因缺鈣走路不穩,前年冬天,另一個同學把他擠跌進水桶里,衣服濕透。殷雪梅老師得知情況後,把他抱到傳達室,放進被窩里,用取暖器對著烘烤,她又解開自己的衣服,把劉臻賢的小腳放到胸前取暖。淡泊名利 無私奉獻 殷雪梅老師憑著滿腔熱忱踏實工作,以她的崇高師德贏得同事和學生及家長的信任。有很多家長都要向殷老師表示點什麼,但她都婉言謝絕了。 殷雪梅老師兒子外出上大學後,她在校吃完午飯不休息,把班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叫到辦公室補差,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學生吳振興非常調皮,喜歡多動,殷雪梅老師每天都要為他洗幾次臉,家長總覺得過意不去,多次委託也在學校做教師的親戚約殷雪梅老師赴宴,以表謝意,可殷雪梅老師總是說:「看到孩子有了進步,我比什麼都高興,還吃什麼飯呢?」

❷ 無私奉獻的故事

古人講禮貌故事(曾子避席,程門立雪)。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ZUO)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四個外國經典故事

1.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 遺下一個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狐狸,口裡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沖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2.釘子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3.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里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裡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那裡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准,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新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的問:『最名貴的牡丹哪裡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
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裡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裡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4.寬大
這是一個來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故事。他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的。"不過兒子又繼續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里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父親又接著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就在此時?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要去喜愛面貌姣好或談吐風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歡那些造成我們不便和不快的人卻太難了。我們總是寧願和那些不如我們健康,美麗或聰明的人保持距離。
然而感謝上帝,有些人卻不會對我們如此殘酷。他們會無怨無悔地愛我們,不論我們多麼糟總是願意接納我們。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禱告請?賜給你力量去接納他人,不論他們是怎麼樣的人;請?幫助我們了解那些不同於我們的人。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種神奇的東西稱為「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發生何時發生,但你卻知道它總會帶給我們特殊的禮物。
你也會了解友情是上帝給我們最珍貴的贈與!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寶物。他們帶來歡笑,激勵我們成功。他們傾聽我們內心的話,與我們分享每一句贊美。他們的心房永遠為我們而敞開。現在就告訴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們。

❸ 關於奉獻的故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諾貝爾的永恆奉獻: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超多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❹ 求有關於奉獻的哲理小故事

巴西的甘蔗田裡,生存著兩種螞蟻,一種是體型比較小的黑螞蟻,另一種則是體形剽悍,生性兇殘的行軍蟻。

黑螞蟻生性溫和,以植物和腐食為生,而行軍蟻則是任何可以吃的東西都不放過,在餓極了沒有食物時,它們甚至會吃掉身邊的同伴。行軍蟻最喜歡的美餐是黑螞蟻,所以,一旦它們與黑螞蟻相遇,就意味著黑螞蟻在劫難逃。按照這個弱肉強食的邏輯,與強敵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黑螞蟻,其結局必然是被不斷吃掉,數量會越來越少。但事實卻恰恰相反,近幾年來,甘蔗田裡的黑螞蟻依然生活得很好,倒是那些行軍蟻,數量在逐年下降。

為什麼會這樣,帶著這個問題,生物學家對兩種螞蟻進行了長時間觀察,結果他們有了驚訝的發現。在每天傍晚的時候,浩浩盪盪的黑蟻大軍都會准時返回到巢穴里,而每次,都有二十多隻螞蟻沒能進入洞穴。生物學家開始認為它們是掉隊的螞蟻。但是接下來的一個場景卻令他們動容。一天傍晚,像往常一樣,黑蟻大軍急匆匆地鑽進巢穴,排在隊伍最後面的黑蟻卻沒有進去。其實,它們本來是有機會進去的,但它們卻守在洞口,看著已經進入巢穴的同伴從裡面忙碌地封閉著洞口,然後,它們開始到附近搬來沙粒,刻意地隱蔽著洞口外部,它們大約忙碌了十多分鍾的時間,直到洞口和周圍的環境完全融為一體,才停下來。就在這時,上千隻游獵的行軍蟻突然出現了。它們朝眼前的二十幾只黑蟻猛撲過去,一會兒的功夫,黑蟻便被全部吃光了。意猶未盡的行軍蟻又四處尋找獵物,但卻始終沒有發現黑蟻的巢穴入口,最後,它們開始上演同類相殘的慘劇,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行軍蟻被吃掉了。

黑螞蟻是非常脆弱的,失去巢穴的保護,即使沒有外敵來攻擊,它們也會在外部惡劣的環境中消耗盡體內的糖和水份而死去。讓生物學家震驚不已的是,這種小小的螞蟻竟然有為了集體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

正是黑螞蟻這種舍己為人的舉動,讓庇護同胞的巢穴永遠不會被天敵發現,這也使黑螞蟻們能在行軍蟻出沒的地帶一直生存繁衍下來,並且數量越來越多。而那些行軍蟻雖然強大,但相殘同類的習性使它們越來越少,趨於滅絕的邊緣。

如果人人都能勇於去為集體的利益而犧牲,換來的就會是這個集體的繁榮與強大;如果人人都為了個人利益而相互爭斗,那麼這個集體滅亡之期就不會遙遠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集體垮掉
了,其中的個體也不會存在了。

牧師講道的信息使一位會友大受感動,在會後這位會友告訴牧師,他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
牧師問他說:「如果你有兩輛汽車,你願意奉獻一輛嗎?」
他說:「願意。」
牧師又問:「如果你有兩棟房子,你願意奉獻一棟嗎?」
他又說:「願意。」
牧師又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有兩雙皮鞋,你願意奉獻一雙嗎?」他卻說:「不願意。」
牧師非常疑惑地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沒有兩輛汽車,也沒有兩棟房子,皮鞋卻有兩雙。」
人要答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很容易,真要把自己所愛的拿出來,就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做些什麼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看他付出了什麼

❺ 無私奉獻的小故事

我們在團旗下》我是一名團員,一名永遠忠於黨,忠於人民的團員,我為此內感到光榮,感到驕容傲和自豪,團隊的生活讓我長大了,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為別人無私奉獻的人,要象雷鋒叔叔那樣,無論什麼時候都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中,有釘子般的鑽勁,在生活中,任勞任怨,為別人著想,總默默無聞的奉獻。團隊生活還讓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把自己容入集體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中國共青團,黨與全國廣大青年聯系的紐帶,身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光榮。

當我剛剛成為共青團員,當老師將第一枚團徽交到我手中的時候,當我對著團旗庄嚴宣誓的時候,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暗暗告訴自己,現在你是一名共青團員了,今後要更加努力學習,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團結同學,聽從團的教誨,按照團的指揮辦事,始終保持青少年具有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意和浩然正氣。

❻ 有關奉獻精神的成語故事和揭示的道理

先天下之憂而憂來 後天下之樂自而樂。

典故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典故出處:齊宣公問孟子:「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處世等
結構:復句式
同韻詞:千溝萬壑、人心難測、成日成夜、噎噎咽咽、建功立業、精雕細刻、、開基立業、十惡不赦
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滕子京因遭誣陷被貶到岳州當知府,重新修復了岳陽樓,范仲淹受他的囑托寫一篇《岳陽樓記》:「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外物好壞或自身得失而或喜或悲,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❼ 關於奉獻人的經典故事

(1) 蔚藍的天空,有幾朵白雲在飄呀飄,樹林的草地上,兔媽媽帶著孩子短尾巴、長耳朵及紅眼睛正在采蘑菇。短尾巴大叫起來:「媽媽!媽媽!您看喜鵲阿姨銜著一袋餅干、烏鴉叔叔銜著一瓶水飛向那裡呀?」還沒等兔媽媽回答,長耳朵也驚訝的喊叫起來:「媽媽!媽媽!您看大象爺爺馱著帳蓬、梅花鹿奶奶背著葯箱跑向那裡啊?」紅眼睛跳著喊了起來:「還有還有,您看獅子大哥哥杠著糧食,狐狸姐姐拿著鐵鏟……」兔媽媽正在疑惑,老虎大王抱著被子跑過來對兔媽媽說:「快!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那裡傷忘很大,我們快去幫助他們吧!」
短尾巴嚇白了臉:「媽媽,事情都被他們做完了,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兔媽媽嚴肅地說:「孩子,只要你有愛心,你就會發現自己應該去做什麼,自然災害說不定什麼時間會發生在世界的什麼地方,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幫助別人就是等於幫助自己啊。」短尾巴紅著臉說:「拿出我的壓歲錢捐給他們蓋房子吧!」長耳朵流著淚說:「把我所有的圖書和新衣服都送給那裡的孩子吧!」紅眼睛邊跑邊說:「我去災區做志願者,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兔媽媽高聲喊著:「好孩子,你等一等,把我們家的存款單也幫我帶去奉獻給他們吧!」
(2)
一個古老的猶太塔木德故事是這樣的:有個猶太國王,他的美麗聰明的女兒患了重病久治不愈。他便與全國的百姓訂立了一個契約——誰如果治好了公主的病,誰就會得到公主作自己的妻子。
國王的布告貼在城牆上,被一個在很遠的地方的人發現了,原來這個人長著千里眼。這個人於是和兩個弟弟商量,決定一起去救公主。
這個人的二弟有一塊飛毯,小弟有一隻能醫治百病的蘋果。商量之後,兄弟三人很快坐著飛毯來到了王宮。公主吃了蘋果,病就好了。整個王宮的人都跟著國王和公主一起高興,但是三兄弟卻吵起來了。「我要娶公主。如果我沒有看到布告,我們就不會來給公主治病。」「公主是我的!假如沒有飛毯,公主的病肯定就會耽誤下去。」有一個聲音最小:「我的蘋果沒有了。」

這怎麼辦呢?國王一屁股跌到寶座上發呆——猶太人的律法是不允許一個女人嫁給三個人的,這是要求人人守的約,國王也不例外。怎樣堵住契約上的漏洞呢?
這時,公主裊裊地走到小弟面前,含羞又不失大方地說:「為了救我,你什麼都沒有了。從現在起,我就是你的妻子了。」
大哥和二哥同聲叫起來:「不行,這絕對不行!」這時,國王已恢復了他的威嚴。國王高聲宣布說:「我們的聖典《塔木德》說過,最可貴的是把一切都奉獻出來的人。既然老大仍然擁有千里眼,老二仍然擁有飛毯,那麼就請你們在公主的婚宴過後回家吧。而你們的小弟,他獻出他的唯一的蘋果。他當然應當得到最大的獎賞。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主耶穌應許那些為他傾力奉獻的人要在今生得到百倍的賞賜,在來世得到永生。(太19:29)當我們看到別人得到神的祝福與賞賜的時候,不應該心懷不平,因為人家的付出比我們的大,理當得到上帝的祝福。
(註:《塔木德》是猶太人的「第二聖經」。內容是猶太拉比和先哲們對《舊約聖經》的講解和闡釋,其中充滿了生存智慧與哲理,為猶太人的安生立命提供了准則。)

希望可以幫上你的忙!

❽ 有關奉獻的故事

盲女燈油費
瑞士一個盲女,有一天,她拿了二十七元銀幣交給一位牧師,作版為捐助向外佈道費用。牧師說權:「你目盲,家庭環境又很不好,捐這么多,太多了吧!」盲女說:「我晚上作工不需要點燈,我就將這節省下來的油費捐為主用,為了感謝主的幫助,使我天天能夠賺錢生活啊!」

主喜歡我們不顧一切的愛他,奉獻給他;因為在他看來,我們愛他,永遠不會太多的;我們奉獻給他,永遠不會太過的。

❾ 關於奉獻的哲理故事

奉獻

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做些什麼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看他付出了什內么。——現代格言

牧師講道的信容息使一位會友大受感動,在會後這位會友告訴牧師,他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
牧師問他說:「如果你有兩輛汽車,你願意奉獻一輛嗎?」
他說:「願意。」
牧師又問:「如果你有兩棟房子,你願意奉獻一棟嗎?」
他又說:「願意。」
牧師又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有兩雙皮鞋,你願意奉獻一雙嗎?」
他卻說:「不願意!」
牧師非常驚訝的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沒有兩輛汽車,也沒有兩棟房子,皮鞋卻真有兩雙。」

❿ 名人關於奉獻的故事外加議論

勇於獻身的科學家
鮑爾?海斯德是美國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學家。他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人被毒蛇咬死,就決心研究出一種抗蛇毒葯。他從15歲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並逐漸加大劑量與毒性。
這種試驗是極其危險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場。各種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種新的蛇毒,原來的抗毒物質不能勝任,又要經受一種新的抗毒物質折磨。他身上先後注射過28種蛇毒。經過危險與痛苦的試驗,終於有了收獲。他一共被毒蛇咬過130次,每次都安然無恙。海斯德對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質進行分析,試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傷的人。
李春燕:最後的赤腳醫生
李春燕,27歲,是貴州從江縣大塘村鄉村醫生。三年前李春燕衛校畢業後嫁給了大塘村一個苗族青年成為一名鄉村衛生員並且在自己家裡開設了一間衛生室。
大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寨,只有她一個鄉村衛生員,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人們向來缺醫少葯,過去,村裡沒有醫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葯,有了初步的醫療保障。李春燕,
嚴格地講不能稱作醫生,只能叫做『衛生員』,因為她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它待遇。由於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我國的大部分鄉村衛生員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葯費,只能記賬賒欠。2004年初,一直賠本經營衛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衛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准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麼辦?這是我們還你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裡的米賣了,給補上。」李春燕於是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一想放棄的一次。
正如解說詞所說:
——她是一位醫生,雖然她從來沒有機會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醫生的前面還要加上赤腳這兩個字;她是一名醫生,但是不像很多醫生那樣,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個月也許能收入600多塊錢,但是買葯以及買相關的一些東西卻要花出900多塊錢,虧空300多,欠債也就越來越多;她是一名醫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醫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對她更加需要,這該是一名怎樣的醫生?
錢學森,譚千秋,雷鋒,詹天佑,巴金,林肯。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