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格言和它的含義

格言和它的含義

發布時間: 2021-01-24 04:05:43

1. 名言和意思

1.[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的含義是:
...不可輕視小事情,不要因為好事影響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壞事影響小就去做。

2.[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的含義是:
...一個人的事業會以為勤奮而更加精益,會因為整日玩樂嬉笑而荒廢。一個人的做為因為勤於思考而成功,會以為隨意不謹慎而毀掉。

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含義是:
...是說人只是站在河邊,望著河中肥美的魚,徒然羨慕,是永遠得不到魚兒的,還不如回家結張網來捕魚。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義是:
...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2. 格言名句,俗語及它的用法或含義

名言警句,主要是指人們普遍熟悉的成語、俗語、諺語、格言、詩詞等。名言警句是人們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的提煉和總結,是歷史文化精華的積淀,對後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警戒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門德育課程,它不需要深奧的理論和教條,它需要的是各種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實例和人性化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巧用名言警句,有利於學生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學會正確地做人和處事,對最終上活、上好思想品德課作用較大。本文試從名言名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作用及使用時的注意點,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以求教於同仁。

一、發揮名言警句的作用
名言警句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它不僅反映了教材在結構體系、語言文字、版式設計等方面求實、求活、求新的探索,更體現了教材著眼於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特點。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名言警句作為一種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發揮其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系、深化認識的功能,並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充分發揮其作用。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要善於創設一些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興趣而又急切渴求尋根刨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自學主動地探求新知識,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境界。名言警句往往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順利引入新課作用較大。如在教學「做情緒的主人」這一內容,我就利用教材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一名言直接導入:「同學們都知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句老話,說的是人的心情舒暢、愉快,就能延緩衰老,保持青春;而終日憂愁、郁悶,則容易迅速衰老,早生白發。古人的這句話說明情緒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我們要健康地成長,就要盡可能多一些樂觀,多一些歡笑,減少煩惱和不快。但是,生活能永遠陽光燦爛,沒有風雨嗎?人生道路真能一帆風顧,沒有困難和挫折嗎?顯然不會,因而,每個人就要努力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這樣便自然引入新課。
2、概括提煉,揭示主題。
有些名言警句本身是課本內容演繹、歸納、解釋、論證的結果,當然可以作為相關內容的主題;而且這種概括自然有力,言簡意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教學效果,能使學生更深刻地懂得人生哲理。如在「身邊的誘惑」教學內容中,結尾有一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這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概括,非常生動地說明了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拒絕各種誘惑;否則,沉迷於閑逸游戲,就會荒廢學業,最後收也收不住,成為一個社會的廢人。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這樣的引用講解,較好地揭示出教學主題。
3、調節情緒,活躍氣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然而熱烈活潑的教學氣氛不會自然形成,也不是永恆不變的。教師應該運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來製造和烘托課堂教學的氣氛,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和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自然融入教學主題。而恰當地運用名言警句,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名言警句琅琅上口,簡約而有力量。恰當地運用名言警句,能起到很好的調節氣氛的作用,以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組織學習「做學習的管理者」這一內容時,我適時地引用了一些名言警句:「有些同學執行學習計劃時,往往拖拖拉拉,『彈性』太大,總認為『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殊不知『我生待明日,萬事皆磋砣』。可是也有不少同學認為『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那麼,同學們,平時你是怎樣安排時間的呢?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議論起來,課堂氣氛也便活躍起來了。
4、印證教學內容,增強說理效果。
作為一門德育課程,純粹的理論闡述或邏輯演繹會扼殺這門學科的活力,以此為基礎的書面考試更難顯現實際的教學效果,而以相關名言警句加以佐證,則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的要求並非是死板的教條,而是前人在實踐中遇到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寶貴總結,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探索成果。這就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真實感和實用感,不再認為是空洞的說教,這是學習動力的重要之源。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三課最後一目「多實踐、多鍛煉」,教材最後引用了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只有在社會生活中反復鍛煉,不斷實踐,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這一主題。此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名言警句,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同一個道理,增強說理的效果。如在講解積累的重要性時,我們可以列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涓涓細流,匯成江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句子;「探索世界的奧妙」中講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時,也可以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嘗嘗李子的滋味」、「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等正反俗(成)語,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講到「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時,除了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經典名言外,也可以用「朝聞道,夕死可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等句子。
5、潛移默化,導之以行。
思想品德課本質上不是一套知識體系,而是致力於道德品質和人文精神的習得和養成的課程。相對於其他課程來說,思想品德課更注重「說理」和「導行」。因而,教師必須藉助於一定的教學載體,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使思想品德課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教學目標。有鑒於此,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利用課本現有的名言警句,讓學生寫體會、寫小論文,討論,辯論,以增強感受;在實踐中把它們作為人生信條和座右銘,用以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此外,鼓勵他們平時多收集,多交流,共同鑒賞,以發揮群體效應,體現思想品德課的導向作用。

二、利用名言警句應堅持的幾個原則
增加大量的名言警句,這是修改後的思想品德課的一個特色,這對於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正如「閃閃發光的並非都是金子」一樣,名言警句在教學中的運用也必須把握一定的原則,以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主要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名言警句在思想品德課上的運用,首先應注意科學性,即要正確理解它的內涵,把它與所要講授的內容對應起來,作出客觀可信的解釋。一些名言警句,如「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過去我們常作為批判用語,以為只強調了主要矛盾,忽視了次要矛盾的作用,即現實生活中既要紅花也要綠葉,既要有干大事也要有干小事的人,既要有指揮家也要有操作員。但是,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每個人都要有崇高的理想目標和追求,胸懷大志,這樣才會促使自己不斷進步,去取得更大的成績。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解釋到位,以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和嚴肅性。
2、教育性原則。
第斯多惠說過:「任何真正的教學不僅是提供知識,而是予學生以教育。」因此,名言警句的運用,應注意課堂上的正面導向作用,做到既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又有利於學生提高思想覺悟,培養良好的行為行慣。教師平時要多注意積累,多看各種經典著作和報刊雜志,擴大視野,並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否則,再噱頭的引用,也只會誤人子弟!
3、啟發性原則。
啟發式教學方法是思想品德課的基本教學方法,也理應成為我們運用名言警句的指導原則。運用名言警句,必須對學生接受新內容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以便使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以最終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覺悟、培養習慣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利用名言警句,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為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條件。
總之,巧用名言警句,既能上活上好思想品德課,也能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的青春煥發健康、蓬勃的活力,使他們的一生在青少年時期就定下正確的基調。

3. 關於「誠信」的格言: 它的含義是: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
【宋】朱熹版
【釋義】誠信就像是權五行之中的土一樣,默默無聞,沒有(浮華的)地位,沒有(顯赫的)威名,然而五行之中的水、金、木(等元素)沒有不依賴土而存在的。

4. 跪求名人名言和含義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夠到達彼岸。——馬克思

我很喜歡這條名言,它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只有擁有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夠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到達勝利成功的彼岸。生活如同是廣闊的海洋,時不時會遭遇狂風大浪,只有用堅強做遠航的白帆,挑戰這些困難,才可以安然度過困境,重見風浪之後的寧靜。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不停奮斗,堅持不懈,靠著堅強的意志發現了鐳元素,並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戰斗中雙眼失明,卻以頑強的信念支撐自己,終於完成了長篇巨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此可見,通向輝煌彼岸的道路總是艱辛而又漫長,我們只要以堅強的意志勇於去克服種種困難,就會見到勝利的彼岸發出的那份誘人的光環!

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馬丁·路德·金

推薦詞: 生活就是自己面對自己,所以我們要學會堅強,學會從希望中接受失望,從失望中發現希望。失望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無法逃避,如同深暗的泥土,與生命牢牢相映。希望則是一朵美麗的花朵,需要泥土的培育,才能綻放靈魂的七彩花瓣。

在通往希望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與坎坷,但是,博望古今,又有哪個偉人畏懼失望呢?正如馬丁·路德·金不也是如此嗎?可見,其實希望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我們定下心來,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失望,用銳利的目光發現希望,並持之以恆地完成它,那麼希望終將成真。

不能改變社會來適應自己,而應該改變自我去適應社會。——徐忠儀

社會對於每個人是公平的,它不會刻意為某人去改變,更多時候往往需要我們去適應。「適者生存「,大自然也遵循這一規律,為了生存,動植物會千方百計地來適應自然只有我們適應了社會,我們才能為美好的明天而奮斗,我們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沙子,但當你適應了河蚌體內那陰暗、潮濕、與孤單為伍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就是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孔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給別人,而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就是從別人的角度想事情。對於我們來說,多替別人著想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往往不受歡迎。世界是有許多人組成的,每個人都要理解和尊重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替別人著想,是一種寬恕和包容。寬恕和包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使心靈獲得自由,讓生活更輕松愉快。如果更多的人可以時時為他人著想,世界將充滿和平與誠信、陽光與溫馨。

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亞

同學們,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莎士比亞的「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來施展才華。當你坐在家中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時候,其實,機會已悄悄地從你身邊溜走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渴望有一片施展才華的機會,早日找到人生的夢想舞台,然而,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顧及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猶豫不決,躊躇不前,以至於錯失了一個又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最終落得一連串的遺憾。19世紀末的一天,倫敦的一個游戲場內正進行著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員剛唱了兩句就唱不出來了,台下亂得一塌糊塗,許多觀眾嚷嚷著要退票。劇場老闆見勢頭不好,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救場。這時,一個5歲的小男孩站了出來,說:「讓我試試吧。」老闆見他自信的眼神,決定讓他一試。結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逗得觀眾們十分開心,許多觀眾便往台上扔硬幣,小傢伙滑稽地拾起錢,在觀眾們的歡呼聲中,他又唱了好幾首歌。很可能你已經想到,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名揚世界的幽默藝術大師——卓別林!嘗試是成功的前提,大膽去嘗試,無望才有可能成為希望;努力去嘗試,生活才有可能演繹新的奇跡!有時候,我們可能什麼都不缺,惟獨缺少大聲說一句「讓我試試」的勇氣。大喊一聲 「讓我試試」吧,讓你擁有一片絢麗多彩的天空

浪費時間是所有支出中最昂貴的。——富蘭克林

格言妙語,就像人類智慧長河中閃光的珍珠,前人通過體驗生活總結出名言警句教導我們,激勵我們不斷前進。我最欣賞的這句名言是美國富蘭克林說過的一句話,他告訴我們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魯迅先生也曾說過:「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觀古縱今,多少名人取得成功不是靠他們抓緊分分秒秒,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才得來的呢?前蘇聯著名昆蟲學家柳比歇夫青年時代開始實行時間統計法。他詳細記下自己的時間支出,掌握了支配時間的主動權,避免了時間的浪費。他一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發表了七十多部學術著作,寫了12500張稿紙的論文。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成功是通過珍惜並利用分分秒秒,付出一點一滴的辛勤勞動換來的。

詩有雲:「逆水行舟用力撐,以篙松勁退千尋。古雲此日足可惜,勸君更應惜妙陰」。讓我們「努力從今日起,別讓萬事成蹉跎!」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這句話是說,有志向的人就一定能夠成功。在人生中會有許多條路供你選擇,而最終你一定會選擇一條路。無論這一條路是一帆風順還是困難重重,你都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與其你在岔路口苦苦選擇,不如你早早地制定自己的目標,為自己的將來做准備。林則徐在小時候做了兩幅對聯,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後來,經過他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番事業,受到後世的敬仰。周恩來小時候也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於是他刻苦讀書,成為了國家總理。是啊,林則徐和周恩來少年立志,並為之付出努力,最終,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有理想、有毅力,那麼你一定能夠成功。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孔子

今天,我介紹的名言是孔子的「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句話道出了立志的重要性。是啊,志向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如果沒有一個遠大的志向,那麼他的生活就失去了目標,那樣他就會醉生夢死,整天碌碌無為,枉度人生。周恩來總理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大志,通過不斷努力,最終成為我們國家開國領導人之一。因此,我們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要先立志,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功大事業。——美.卡耐基

人生是一條很長的路,我們每個人都期望著路的前方,成功在望。可成功卻往往與多數人無緣。其實,要成功首先要從小事做起,只有一次次把小事做好,一點一滴地積累,我們才能擁有成功的能力。成功也許距人很遠,但只要盡其所能做好每一件事,就相當於與成功更近了一步。這樣,一步一步,終有一天成功會降臨!不要去奢望以外的驚喜,試想一個連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幸運之神怎會眷顧於他?所以現在,我們應該注重身邊的每一件小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把小事做好,請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什麼是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張瑞敏 (海爾集團總裁)

我們每個人都有遠大的理想,有人想成為科學家,有人想成為企業家,有人想成為工程師……但要想成功,都需從小事做起,並做好。中央電視台「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公益廣告,一次接一次地重播,就是告訴大家要學會鼓掌,不要隨地扔垃圾。這些都是最簡單的行為習慣,如果我們都能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好,每天進步一小步,我們的社會就會進步一大步,那就是不簡單。讓我們把簡單的事情做好,相信我們的遠大理想就會成為現實。

天才出於勤奮。———高爾基
同學們,今天我講的主題是勤奮。勤就是善於充分利用時間,奮就是勇敢同困難作斗爭,勤奮就是為了學習和事業的成功,把握好每個今天,不畏任何艱難困苦。我們的祖先把「勤」和「奮」聯合在一起,是深含哲理的。成功來自勤奮,成功在於勤奮。智慧不是自然的恩賜,而是勤奮的結果。只有把握住勤奮的鑰匙,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磨難對於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而對於強者卻是生發壯志的泥土。——[法]盧梭

弱者在困難面前,只得哀嘆命運的不公;而強者會笑著把困難踩在腳下,繼續向成功的頂峰前進。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曾有過1000多次的失敗,但他也毫不氣餒;美國歷史上曾有過一位總統,他小時侯曾患過小兒麻痹症,不過他並未就此倒下,而是每天晚上自己一個人偷偷的練習站立、跑步,終於在自己的努力下,他能站起來了,並站在了美國總統的位置上。

這些不都是在告訴我們:在困難的荊棘叢中,我們只有不斷的前進,才會迎來寬廣的大道,走向輝煌。

朋友們,請不要退縮,讓磨難成為你走向成功的墊腳石吧!

所以我覺得,凡是都要用心去做,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當失敗不可避免時,失敗也是偉大的。——(美)惠特曼

這句話告訴我們,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成功路上的一片片荊棘叢,要學會習以為常,並且穿過它們,就一定能同向成功。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科學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他失敗了一千多次,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反而是失敗讓他明白了,讓他得到了正確的結論。
我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的確,只有踏著失敗這條小道,才能嘗到成功的甜果!

事在人為。——中國古話

同學們,我介紹的是一句中國古話—事在人為。這句話短小而精練,充滿哲理。頻頻回首暗忖,漫漫人生路,或崎嶇坎坷,或荊棘叢生。命途多舛,既能降臨災難,也能創造機遇。關鍵在於當災難降臨時,我們能否扼住命運的咽喉,頑強地向厄運挑戰,乃至超越生命的極限。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跡。生命充滿無法抗拒的魅力,就讓生命之花散發出醉人的馨香,永不凋零。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奇跡一定會發生,只要你努力,夢想就在眼前,因為事在人為。

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郭小川

生活不是一番風順的,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困難,正是有了這些 困難才讓你覺得活著有多麼好。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科學道路上也充滿了困難,如居里夫人、愛迪生等。其實困難應該是我們的朋友,是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意義。生活不就是象一杯濃酒,提煉的次數越多,才會越甘甜可口。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並有執著的追求,在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生活所拖累,不會被不幸所壓倒,他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焰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充實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戰國·楚·屈原《卜居》

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為自己的長處而洋洋得意,也不要因為自己的缺點而灰心喪氣,而應繼續發展自己的長處,努力彌補自己的短處,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備。

沒有一條通向光榮的道路是鋪滿鮮花的。 ——[法] 拉封丹

介紹語:奮斗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像馬克思說的一句話:「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只有經歷磨煉,付出努力,艱苦奮斗,才能夠達到目標,取得成功。畢竟「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

5. 求寫作格言及其含義說明

寫作格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含義說明:一方面陶冶性情,另一方回面獲取知識,這是不容答爭議的。

寫作格言:能改則瑕可為瑜,瓦礫可為珠玉。
含義說明:作文要能反復修改,那麼有斑點的玉也可以變成美玉,破瓦片也可以變成珠寶。

寫作格言:文章得失不由天。
含義說明:文章寫得好壞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於寫自己的態度和方法。

我個人認為第3句好,我也是寫第3句的.
小人拜託採納時給5分..

6. 急需培根所說的一句名人名言與它的道理含義,培根的介紹

Sir Francis Bacon (later Lord Verulam and the Viscount St. Albans) was an English lawyer, statesman, essayist, historian, intellectual reformer, philosopher, and champion of modern science. Early in his career he claimed 「all knowledge as his province」 and afterwards dedicated himself to a wholesale revalu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traditional learning. To take the place of the established tradition (a miscellany of Scholasticism, humanism, and natural magic), he proposed an entirely new system based on empirical and inctive principles and the active development of new arts and inventions, a system whose ultimate goal would be the proc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for 「the use and benefit of men」 and the relief of the human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at he was founding and promoting this new project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Bacon was also moving up the ladder of state service. His career aspirations had been largely disappointed under Elizabeth I, but with the ascension of James his political fortunes rose. Knighted in 1603, he was then steadily promoted to a series of offices, including Solicitor General (1607), Attorney General (1613), and eventually Lord Chancellor (1618). While serving as Chancellor, he was indicted on charges of bribery and forced to leave public office. He then retired to his estate where he devoted himself full time to his continuing literary,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work. He died in 1626, leaving behind a cultural legacy that, for better or worse, includes most of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riumph of technology and for the modern world as we currently know it.

--------------------------------------------------------------------------------

Table of Contents (Clicking on the links below will take you to those parts of this article)
1.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2. Thought and Writings
a. Literary Works
b. The New Atlantis
c.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Works
d. The Great Instauration
e.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f. The 「Distempers」 of Learning
g. The Idea of Progress
h.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Knowledge
i. The New Organon
j. The Idols
k. Inction
3. Reputation and Cultural Legacy
4. References and Further Reading

--------------------------------------------------------------------------------

1. Life and Political Career

Sir Francis Bacon (later Lord Verulam, the Viscount St. Albans, and Lord Chancellor of England) was born in London in 1561 to a prominent and well-connected family. His parents were Sir Nicholas Bacon, the Lord Keeper of the Seal, and Lady Anne Cooke, daughter of Sir Anthony Cooke, a knight and one-time tutor to the royal family. Lady Anne was a learned woman in her own right, having acquired Greek and Latin as well as Italian and French. She was a sister-in-law both to Sir Thomas Hoby, the esteemed English translator of Castiglione, and to Sir William Cecil (later Lord Burghley), Lord Treasurer, chief counselor to Elizabeth I, and from 1572-1598 the most powerful man in England.

Bacon was ecated at home at the family estate at Gorhambury in Herfordshire. In 1573, at the age of just twelve, he entered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where the stodgy Scholastic curriculum triggered his lifelong opposition to Aristotelianism (though not to the works of Aristotle himself).

In 1576 Bacon began reading law at Gray』 Inn. Yet only a year later he interrupted his studies in order to take a position in the diplomatic service in France as an assistant to the ambassador. In 1579, while he was still in France, his father died, leaving him (as the second son of a second marriage and the youngest of six heirs) virtually without support. With no position, no land, no income, and no immediate prospects, he returned to England and resumed the study of law.

Bacon completed his law degree in 1582, and in 1588 he was named lecturer in legal studies at Gray』s Inn. In the meantime, he was elected to Parliament in 1584 as a member for Melcombe in Dorsetshire. He would remain in Parliament as a representative for various constituencies for the next 36 years.

In 1593 his blunt criticism of a new tax levy resulted in an unfortunate setback to his career expectations, the Queen taking personal offense at his opposition. Any hopes he had of becoming Attorney General or Solicitor General ring her reign were dashed, though Elizabeth eventually relented to the extent of appointing Bacon her Extraordinary Counsel in 1596.

It was around this time that Bacon entered the service of Robert Devereux, the Earl of Essex, a dashing courtier, soldier, plotter of intrigue, and sometime favorite of the Queen. No doubt Bacon viewed Essex as a rising star and a figure who could provide a much-needed boost to his own sagging career. Unfortunately, it was not long before Essex』s own fortunes plummeted following a series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blunders culminating in a disastrous coup attempt. When the coup plot failed, Devereux was arrested, tried, and eventually executed, with Bacon, in his capacity as Queen』s Counsel,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the prosecution of the case.

7. 名言警句以及他的解析含義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8. 有什麼好處的名言警句及它的含義一定

1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
含義:讀書要持之以恆,一天也不能間斷。
2 讀書破萬回卷,下筆答如有神。(杜甫)
含義:大量閱讀,寫作時就會有如神助。
3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含義:讀書可以使人聰明。
4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含義:要珍惜時間。

9. 100句名言警句及含義和作者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7.良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葯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39.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52.學不可以已。 ——《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復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5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5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5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後悔、嘆息。

5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復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58.學而不化,非學也。 ——宋·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59.好學而不貳。 ——《左傳》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6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論語·秦伯》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62、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63、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 ——晉·葛洪

譯:學問的淵博在於學習時不知道厭倦,而學習不知厭倦在於有堅定的目標。

64.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黃睎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麼區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於沒有學到道理。

6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宋·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66.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宋·陸九淵

譯: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晉·陶淵明

譯:美好的青春年華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一天不可能有兩個早晨,要珍惜時光啊!

6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譯:文章講的內容或題材都很好,可表達不適當,那麼欣賞的人就不會很多,難以傳播千古。

69.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顧炎武
譯:學習時不要在淵博浩翰的知識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為學到一點點知識而驕傲自滿。

7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7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72、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 ——《省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7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增廣賢文》

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遊。

7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增廣賢文》

譯: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後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7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明·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有很大的責任。

7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於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後。

7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7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8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後。

81.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唐·岑參《關人赴安西》
譯:從小就想著報效祖國,而不是想著要封侯當官。

82.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明·呂坤《呻吟語·卷上》

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語

譯: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寶貴,是絕不能讓給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 ——武則天

譯: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必須先讓國定安定,繁榮起來。

8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曹植《白馬篇》

譯: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要敢於挺身而出,把死當作回家一樣。

8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

譯:風聲、雨聲、琅琅讀書聲,都進入我們的耳朵,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家事、國事,天下的事情,各種事情都應該關心,不能只是死讀書。

87.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譯:活著的時候要做英雄,死後也要當英雄。

88.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晏子春秋》

譯:對於國家有利的事就要熱心地去做,對國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惡它,遠離它。89.讀書本意在元元。 ——宋·陸游

譯:讀書的目的應該是掌握了知識後為社會和大眾服務,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陞官發財。

90.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譯:歷史上許多忠臣義士,在國家有難時,他們的節操就顯現出來,一個個名垂史冊。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譯: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麼為他們感到心痛啊!他們生我育我,花費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啊!

92.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宋·蘇軾

譯:報效祖國的志向到死都不會變。

9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三國·曹植《求自誠表》

譯:憂慮國家大事忘記小家庭,為拯救國家危難而捐軀獻身,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漢·陳蕃語

譯:有志氣的人活在世上,應當敢於跟各種不利於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哪能只滿足於處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凈,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97.見侮而不鬥,辱也。 ——《公孫龍子》

譯: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98.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後漢書》

譯:人們都認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

99.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漢·司馬遷《報任安(長卿)書》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10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增廣賢文》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10.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和它的含義(一定要含義)

1、讀萬卷書,行萬復里路。制——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

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也就是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詩》

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努力學習,到老了才後悔讀書太遲。用來勸解年輕人趁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

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兩漢·漢樂府《樂府詩集·長歌行》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再悲傷也沒用了。

4、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西漢·劉向《說苑》。

書就像葯一樣,閱讀得法,可以醫治愚蠢的毛病

5、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明·於謙《觀書》

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