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致書語錄

致書語錄

發布時間: 2021-01-22 16:41:00

㈠ 大師們,請幫我答一道語文題

侃侃《論語》的語言特色

2006-10-31

( 載《語文周報》2007年1月9日 第2期 總1285期 題為:精練警策 排闥而來——談談《論語》的語言特色)

《論語》主要是記言,是語錄體散文,多是簡短的談話和回答,雖都是三言兩語,各自獨立,互不連貫,但在語言上卻呈現出顯著特色。

作為「語錄」體的第一個特色:文字儉約。

《論語》文中的語句,都是三言兩語,典型的如:「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不語怪、力、亂、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這里絕對不可刪減一個字,可以說其文字簡約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文字簡約不僅表現在這些純敘述性語句,就是描寫性語句也無不如此,如:「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描述的情景讓人常有「突然而來,忽然而止」的感覺。究其原因,固然是散文尚在發展的初期,更是當時物質條件比較貧弱所致。大多的詳細情形,只好都待口語的解說,能記錄下來流傳的是很少的。無論在歷史或是哲學上的表現,都只能做到大綱的形式,如當時的歷史文章《春秋》,哲理文《老子》,都是簡約的文字和節段的形式,都沒有達到單篇的式樣。可以說,這個特色是當時的時勢造就的。

當時的時勢里能記錄下這些極為儉約的文字讓其流傳,是很了不起的事!正因如此,也就自然逼出這「語錄體」的第二個特色:言簡意賅。

「言」不「簡」,不會記錄,「意」不「賅」,將如何流傳?因此,在選取話語而作記錄的當時,非有「言簡意賅」要求不可。如:「子曰:『學猶不及,猶恐失之。』」就這樣幾個字,不僅表現了孔子自己對學習的緊迫感,同時也勉勵人們要孜孜不倦的精神,意思豐富而清楚;再如:「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把孔子通過向書本、向歷史、向古人、向實踐「學」,通過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等途徑的「學」,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親身體會,表達得清楚明白。

作為「語錄」體的第三個特色:用語平實,通俗曉暢。

「語錄」最初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說出來的,說出後,再作立時的或者過些時候回憶起的如實記錄,即記錄口語而成,因此「語錄體」處處體現出當時活生生的口語化特色,如「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居!吾語女。」這些話語,平實通俗,具有很強的對話感、行動感、現場感,語氣、情感、態度畢現,讓人如臨其境,宛然而見。

第四個特色:迂徐含蓄,精警凝練。

這是就語言內容來說,如:「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這里不用陳述或感嘆句,卻用問句,從容含蓄地表達出孔子對顏回專注投入聽講的態度的由衷感嘆和贊賞,引人思考,富有啟發性;還有許多句子,精練警策,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至今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日常生活用語,有著鮮活的生命力,給人以生活的、哲理的啟迪,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成為《論語》得以永久流傳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五個特色:大量運用對比、排比修辭。

這是就其語言形式來說。《論語》多用駢偶對比句的,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對比言事,駢偶行文,鮮明生動,朗朗上口。常用排比句的,如「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排闥而來,一氣呵成,顯得理由充足,論證嚴謹,氣勢充沛,情理服人,是《論語》最顯語言魅力之處。

因此,《論語》成為中國散文發展史和修辭學上的豐碑。■

㈡ 文言文翻譯《鄒與魯哄》

鄒國與魯國交戰。鄒穆公問孟子:「我的官員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沒有一個肯為長官效死的。殺了他們吧,無法殺盡;不殺吧,又恨他們看著自己的長官死難而不去救,拿他們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飢荒年頭,您的百姓,年邁體弱的輾轉餓死在荒山溝里,壯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糧倉里糧食滿滿的,庫房裡財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實情況報告,這就是對上怠慢國君,對下殘害百姓啊。

曾子說過:『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後果會反加到你身上。』百姓從今以後可以反過來這樣對待他們的長官了。您不要怪罪他們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長官,願為長官犧牲。」

原文: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2)致書語錄擴展閱讀:

《鄒與魯哄》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

孟子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㈢ 勸酒的經典幽默句子

1、勸酒者抄起身來敬酒,被自勸者會說:「屁股一抬,喝了重來」,意讓勸酒者再喝一個,此時勸酒者應對:「屁股一動,表示尊重」。

2、百川到東海,何時再乾杯,現在不喝酒,將來徒傷悲。

3、半斤不當酒,一斤扶牆走,斤半牆走我不走。

4、不會喝酒,前途沒有。

5、長喝嫌少,人才難找。

6、東風吹,戰鼓擂,今天喝酒誰怕誰!

7、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夠;感情薄,喝不著;感情鐵,喝出血。

8、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紅了眼睛喝壞了胃,喝得手軟腳也軟,喝得記憶大減退。

㈣ 孔孟語錄翻譯

孔子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公冶長》)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孟子曰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盡心下》)
編輯本段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做學問,三十歲做事合於禮,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對事理都能明白),不至迷惑,五十歲懂得自然的規律,六十歲能聽到別人說的話,用不著怎麼想就能領會,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任何念頭)又不越過規矩。」 孔子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思考卻不學習就會危險。」 子貢問孔子:「問什麼稱孔文子為文?」孔子說:「聰明好學,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稱孔文字為文。」 孔子說:「比如堆積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窪地,即使只傾倒了一筐土,前進了,我就前進了。」 孟子說:「對大王的不明智不要感到奇怪。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也)沒有能夠生長的了。我和大王相見的次數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諂諛小人就乘機來到(王的身邊),我怎麼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發呢?(譬如)現在下棋作為一種技術,是小技術;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學到(這門小技術)。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假如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話,卻一心覺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是與另一人一起學習,(成績肯定)不如那個人了。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比不上把心思全放在學習上面的人嗎?回答是:不是這樣的。」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的內容,就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其中的)《武成》篇,不過取信它兩三片罷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沒有對手,憑極仁道的人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

㈤ 見賢思齊焉的下一句是什麼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出處】:《論語·里仁》第17條
【注釋】:賢:形容詞用作名詞,賢者,有賢德的人。焉,於加之。內,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心裡。
【翻譯】: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自己內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拓展資料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㈥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是那首語錄裡面的

出自明朝佚名《增廣賢文》。

釋義:家境貧寒時即使居住在鬧市也無人問津,版家境富裕時哪權怕是住在深山裡也會有遠親上門拜訪。不信你看喝酒的時候,每一次都是先給有錢人敬酒。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

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

(6)致書語錄擴展閱讀

文化意義:

1、《增廣賢文》是融匯儒、道、佛三家思想而成,從禮儀道德到典章制度,從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學,內容涉及范圍極為廣泛,而且非常貼近百姓生活,又因其是由諺語匯聚而成,所以語句通俗易懂,閱讀時也朗朗上口,常被人們用來作為童蒙學習的材料。

2、修身和處事是《增廣賢文》中最重要的教育內容,這兩者之外還有一些內容也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如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勤儉節約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增廣賢文

㈦ 古代的四書指的是哪四書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故漢儒曰:章句發明始於子夏。
《孟子》「四書
」之一。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子弟子、再傳弟子的記錄。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漢民族典章制度書籍。為戰國時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為最高的道德准則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代理學家朱熹把它與《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為「四書」。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何謂「中庸」?漢儒鄭玄說「名曰中庸,以其記中和之用也。庸,用也。」,最通俗的解釋即,去兩端,取中間;用朱熹所做《中庸章句》的說法,即其師程頤所說的「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朱熹又自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㈧ 楊絳愛情經典語錄一生

楊絳被稱為先生。起初我還並不太明白一位女子為何被稱為先生,後來我懂了。「先生」是對有作為大寫的人的尊稱,無論男女。

品讀楊絳的作品,生活的睿智,對文學的理解,做學問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楊絳先生的語錄令讀者引發深思。

今天我們來品讀楊絳先生的經典語錄。學習她的睿智,理解生活的意義。

你的問題在於讀的太少而想得太多。 ——楊絳

我們常說想太多就是因為太閑了,如果忙起來哪有功夫想太多。

讀書多了,心胸會變得寬廣,對生活會更加包容,曾經讓自己斤斤計較的事,書中會給你想要的答案。因為書能帶給我們改變的就是對事物的認知,提升思想境界。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絳

我們總是在意外界的看法,其實最好的就是做自己。《哪吒》電影里哪吒的父親教導他說:「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楊絳

我們常說閱歷都寫在臉上。閱歷豐富的人,氣質都顯得與眾不同。每一段經歷雖然隨著時間流逝都過去了,但是收獲和效益都築成人生最美的風景。一個有閱歷的人,談吐、修養、朋友圈……都藏著你的過去。人生履歷的豐富,回憶起來覺得人生足矣。

我國有句老話:」寫字是出面寶」。憑你的字寫得怎樣,人家就斷定你是何等人。在新中國,」發言」是」出面寶」。人家聽了你的發言,就斷定你是何等人。 ——楊絳 《洗澡》

字如其人,字展現著一個人的形象,說話展現一個人的修為和情商。所以練字提高自己的「門面」,學會說話,展現自己的「內在」。

父親說,沒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絳 《將飲茶》

㈨ 高中女生應該讀哪些書來提升自己的氣質

《菜來根譚》。寵辱不驚源,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有時候,我們通過一些書,喜歡一些話。有時候,我們通過一些話,喜歡那本書。對於《草根譚》來說,我屬於後者。因為最喜歡那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我才知道了有這么一本書,並且喜歡上了這本書。這本書很少被列在推薦書籍里,因為它是一本語錄書,通篇全是一些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句子。而我之所以推薦給大家是因為濃縮的都是精華啊!這本書特別適合學生。因為你完全可以把它當成單詞去讀。每天早上讀一句,寫寫感想。我敢保證你會受益匪淺。推薦這本書,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那些句子迷。有些大學生因為專業的原因,不喜歡看小說,他覺得太冗長。他喜歡看一些短小精華的東西,而此書便是你的不二之選。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