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中庸之道的哲理內涵

中庸之道的哲理內涵

發布時間: 2021-01-20 16:42:01

❶ 怎樣理解中庸的道理

《中庸》是儒家闡述「中庸之道」,並提出人性修養的教育理論著作。《中庸》鄭玄註:「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孫子思作之,以昭明聖祖之德也。」

《中庸》強調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學習,即《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是說人性是由天賦予的。「率性之謂道」,是說循著這種天性而行就合於道,認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治儒家之道,所以說「修道之謂教」。實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問題,也是修道的問題,這是發展了孔子「內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之道 就是忠恕之道

《中庸》要人們貫徹孔門相傳的「忠恕之道」,說:「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思想的發揮,要求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繫上合於「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須好「三達德」,實行「五達道」,才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所謂「五達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處理這五方面關系的准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達道」的實行,要靠「三達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達德」,達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努力進行主觀心性的養成,以達到「至誠」的境界。

《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程序,並強調「擇善而固執之」的勤奮不懈精神。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為學必有的過程。它又說:「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為學程序與頑強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❷ 中庸所述什麼道理

中庸之道,是我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封建社會里,她一直是我國儒家學者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生哲學的方法論,其中的一些思考和理念是很科學的,需要我們辯證地認識、看待,從中正確地汲取養份,從而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
什麼是中庸之道?程子「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 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以上,是摘錄部分《中庸》內容,基本概括了《中庸》的實質,其中,我最為欣賞的是「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我以為這正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自強不息、包容萬物的根本所在。
古人講求的中庸之道,雖然是至理名言,但是,我們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上來看,古人的中庸之道,仍然是靜止的、片面的、單一的,雖然表面追求中庸,強調中庸的作用,但只是消極地、靜態地墨守成規,保持基本的「零界線」,而沒有動態地、運動地思考中庸的積極意義,導致認識上的片面和單一。

❸ 和為貴致中和中庸之道五味調和等箴言都包含了什麼的哲理

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事物才能存在和發展。

❹ 「中庸之道」體現的是哲學中哪一哲理

中庸之道體現的是哲學的矛盾,觀點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求我們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❺ 標題 試述我國傳統文化提倡的「中庸之道」提現的是哲學中哪一哲理

我傳統文化提倡中庸之道,在這兒體現的就是哲學上的矛盾,觀點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堅持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❻ 論語中庸之道中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樣的道理

《論語》中直接說中庸的句子只有一句:中庸至德,民鮮久矣。意思是中庸這種至高版的道權德,在民間失去很久了。間接談到的也有一句: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意思是有個農夫問我問題,我什麼也不知道,只是順著這個問題的如未,盡力來回答他。這句話說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之意:執兩端而用中,從而處理問題不偏不倚。《論語》中運用這樣思想分析問題的句子,就很多了。
可參考孔子孫子子思傳述孔子思想的另一部書《中庸》,這裡面對中庸之道的論述很詳細。

❼ 什麼是真正的中庸之道能為我們所用嗎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指"執兩端而取中用",也就是把事物的可能存在的極端找到,然後取其中間最適度的部分應用,我認為這一道理還是值得我們運用的。現在很多人一提到"中庸",首先想到的是庸碌無為,懦弱而沒有鋒芒,這其實是由於對儒家學說的膚淺認知,導致了對"中庸"的誤解,這其實不是"中庸",而是"平庸",真正的"中庸之道"是有其哲學智慧的。

人的自身發展,也可以遵循"中庸"的智慧。平衡我們的能力和慾望,追求身心的和諧,也會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有諸多益處。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