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關於物理的哲理句子

關於物理的哲理句子

發布時間: 2021-01-19 08:57:04

⑴ 哲學物理

照你這么說 哲學抄跟化學襲也得有關了。那麼跟數學也得有關了。跟其他學科呢?
遺憾的是物理學的好的人基本都不是哲學家。哲學家基本都不是物理學家。
錢學森就講過,自己多年的工作生活都是以哲學為指導。而沒說都是以物理為指導。
從中你應該看出,哲學之學在各個學科之中,而又不屬於任何一個學科。
中國的勾股定理,在國外叫畢達哥拉斯定理。畢達哥拉斯可以說是古希臘最早的一位有名的哲學家。但他更是個數學家。他說過一句話:萬物皆數。
可見只要你用心,善於思考,於某科某事 都可以參悟哲學。哲學家不是每個都懂物理,但是每個都會思考。

成語或俗語中包含的物理哲理有什麼至少15條!

一、聲學方面
1、 曲高和寡:頻率越大,所發聲音的音調超高,當然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
2、 長嘯一聲,山鳴谷應:這是聲音在山谷之間發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聲。
3、 弦外之音:這是指人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外的(如超聲、次聲)確實存在且我們是聽不到的聲音。
4、 聽其聲而知其人:這是因為每一個人所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5、 但聞其聲、不見其人:這是因為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於波長時,可以發生明
顯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質中是直線傳播的。
二、熱學方面
1、 真金不怕火煉:金的熔點為1064℃ 而火焰的溫度一般為800℃左右,所以金不會被熔化。
2、 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體沸騰的充要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和能繼續吸收熱量。揚起的湯
向空氣中散熱而溫度下降,但水回到鍋內吸收熱後馬上又沸騰了,它沒有斷開熱源,而抽薪過後能從根本上
制止液體的沸騰。
3、 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液體沸騰之前,由於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振動,大部分氣泡在
水內壓力下就破裂,聲音較大,而沸騰時,水溫上下相等,氣泡升到液面時才破裂,聲音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為空氣中水蒸氣凝華成雪時放出熱量,而雪熔化時要吸收熱量,因而空氣的溫
度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5、 瑞雪兆豐年:因為雪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地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
流,因此能起到保溫的作用。
三、光學方面
1、水中撈月一場空(摘不著的是鏡中月,撈不著的是水中花):因為平靜的水面相當於平面鏡,平面
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所以當然是徒勞。
2、豬不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物與像等大對稱,像與物一模一樣,仍象
豬當然也就裡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樓:射向遠處地面的太陽光,被反射到空中時,由於空氣密度不均勻而發生折射,看到的是
遠處的景物所成的虛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觀天,所見甚少:這是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原因。
四、運動和力學方面
1、四兩壓千斤:根據杠桿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是阻力的幾倍,如果秤砣的
力臂很長,那麼「四兩」 壓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難怪阿基米德會有撬動地球的豪言壯語。
2、如坐針氈,快刀斬亂麻:刀刃越薄,受壓的面積越小,要實現同樣的效果——快刀斬亂麻,當然就
省力了,「磨刀不誤砍柴工」也是這個道理。
3、牆內開花牆外香: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的結果。
4、坐地日行八萬里:因為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了約為40003
千米,約為八萬里,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科學地揭示了運動與靜止的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
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⑶ 有句話好像是什麼「物理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那句話原話是啥啊

原話是這樣講的「物理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你也可以專理解為神學),講這句話的屬未必是知名人物,可能是後人根據牛人們的經歷得出的結論。

實際上,已知的最了不起的科學家,最終導致唯心。比如愛因斯坦、牛頓等。這主要源於每門學科的頂尖人物,思考的均是人類、精神、物質、宇宙等最本質的問題,這些問題自然會上升的哲學高度去思考,但這些天才們終將發現很多事情、規律完美的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除非有一個「上帝」事前安排好,沒辦法呀,只得信上帝了。

⑷ 描寫天文與物理方面的優美句子詞語有哪些

描寫天文與物理方面的優美句子:

1﹑西方從古希臘發育的這一脈思路,除了知識觀念,本質真存,精密邏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邏輯運行方式叫假設與證明。這個世界既然給我們的信息全是假象,那麼世界的本真是什麼呢?我們必須假設。假設完了以後再去給他證明,這就是古希臘哲學提供的最重要的思想通道。

2﹑哲學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哲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哲學僅指古希臘純邏輯思維體系,哲學的英文叫philosophy,源自古希臘文「愛」phileo和「智慧」sophia,直譯就是「愛智慧」,可以看出哲學討論的都是些純理性問題。

3﹑站在哲學的角度上看,爭論一切對錯,都是沒有意義的。終極意義只有一條,它是不是有利於你維護存在,它能不能保證你存在下去,這是人類一切奮斗的終極意義。

4物理是上帝的游戲,數學是上帝的游戲規則。

5﹑那些只知道通過刷題、死背學習物理的人則根本不應該來學習物理,因為這即傷害了他也傷害了物理本身。

6﹑應該學點物理。爬山時感受勢能,游泳時思考反作用力,在籃球場練習拋物運動,在健身房復習熱功轉換,斗轉星移驗證了角動量守恆,世事無常的背後是測不準原理,在父母的皺紋中讀出了熵增,在離別的時刻懂得了愣次定律。

7﹑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地球

8﹑城市中的丁達爾現象清晨,在茂密的樹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從枝葉間透過的一道道光柱,類似於這種自然界現象,也是丁達爾現象。這是因為雲、霧、煙塵也是膠體,只是這些膠體的分散劑是空氣,分散質是微小的塵埃或液滴。

描寫天文與物理方面的詞語:

1﹑星羅棋布

2﹑ 星月交輝

3 ﹑星月輝映

4﹑群星閃爍

5﹑眾星隱耀

⑸ 同時含有「物理學」「哲學」關鍵詞的名言,十條以上,火急~~~~~~~

貌似沒有誒····要求高了點··下面的你可以轉個角度說成哲學跟物理嘛:內我想要容素可以歸納為三個P:Perception,Persistence,and Power。

Perception——眼光,看準了什麼東西,就要抓住不放;

Persistence——堅持,看對了就要堅持;

Power——力量,有了力量能夠闖過關,遇到困難你要闖下去。——楊振寧

希望你們年青的一代,也能象性感為人照明那樣,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

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自然界沒有一樣東西能保持永久性的。 ——伽利略

人,在二十歲,意志支配一切;三十歲,機智支配一切;四十歲,判斷支配一切。 ——富蘭克林

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阿基米德

⑹ 根據物理定律可以想出什麼富有哲理的話

1)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2)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天上掉餡餅專的好事!屬
3)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4)成由勤儉敗由奢。
5)知識改變命運,壓力產生動力。
6)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7)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8)能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了,是一種水平;能把復雜的事情變簡單了,更是一種水平。
9)一個巴掌拍不響。

⑺ 求一些生活中的哲理短句,要求涉及物理方面的

快樂守恆第一定律,當你付出的勞動沒有得到金錢和物質的回報時,一定可以得到回等答值的精神愉悅。

快樂守恆第二定律:當一個人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助人為樂或樂善好施時,他當年為了生計而不擇手段的罪惡會得到一定的懺悔和救贖。

快樂守恆第三守律: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和高收入人群越容易產生義舉和義工。
人,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平衡系統,當你的付出超過你的回報時,你一定取得了某種心理優勢;反之,當你的獲得超過了你付出的勞動,甚至不勞而獲時,便會陷入某種心理劣勢。很多人拾金不昧,決不是因為跟錢有仇,而是因為不願意被一時的貪欲搞壞了長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有時,你的物質上的不合算換取精神上的超額快樂;也有時,看似佔了金錢的便宜,卻同時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精神的快樂。

⑻ 成語中有哪些物理哲理

1.1刻舟求劍

《漢語成語詞典》)(以下簡稱《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據說從前楚國有一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裡,他在船沿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記號,等船停下後,他便從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沒有找到(見《呂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此人錯選了參照物。因船相對劍是運動的,則船和劍的相對位置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則確定劍的位置應選擇與劍的相對位置不變的物體為參照物,如岸上的石頭、樹木、花草等。

1.2一瀉千里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瀉:水急速往下流。本指江河水勢洶涌,奔騰直下,後比喻文筆流暢,氣勢奔放。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當相對高度越高時,水落到低處轉化為的動能越多,動能越多,則速度越大。所以「江河水勢洶涌、奔騰直下」的解釋突出了江水的流速大。

1.3沉李浮瓜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三國·魏·曹丕《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涼後食用。也指暑天在冷水中浸涼後食用的瓜果。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不說「沉瓜浮李」呢?因為這種說法違背了客觀規律。大家知道,一般瓜類如東瓜、南瓜等內部都有空心部分,正因如此,其重比同體積的水要輕,全部浸沒在水中時,F浮>G瓜,即瓜類均要上浮。而李子、桃子等果實內均有核仁,因此把它們放入水中時F浮<G瓜,會下沉於水底。

因此古人說:「瓜浮李沉」而不說「瓜沉李浮」。

1.4一發千鈞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鈞:古代以三十斤為一鈞,一根頭發吊著千鈞重物,比喻形式十分危急。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根頭發所承受的最大平均拉力只不過1.72牛頓。而1鈞(即三十斤)的力相當於150牛頓,1千鈞即1.5×105牛頓。很顯然這里用了誇張的手法,這種情況怎麼能不危急呢?

1.5隨波逐流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隨波浪而起伏,隨流水而漂盪,比喻跟著別人行動。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波是由振動產生的,波傳播的是能量和振動形式。如果水不流動時,那麼漂浮在水面的漂浮物會隨著波浪在原來位置上下振動。如果水是流動的,則漂浮物除振動外,還隨著水一起水平流動。即漂浮物既作上下振動,又作水平移動。隨波逐流十分准確地描述了這種運動情況。

2.關於熱現象的漢語成語

2.1揚湯止沸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湯:開水。反復從鍋中舀起開水又倒回去,試圖制止水的沸騰。比喻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把開水舀起來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積,從而加快了水的蒸發速度。而蒸發是需要吸熱的,由此而降低了溫度,可以暫時緩解水的沸騰。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2.2釜底抽薪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釜:鍋。薪:柴草。把鍋底的柴火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與揚湯止沸是反義詞。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水沸騰是要吸熱的。如果把鍋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給水加熱,不能從外界吸收熱量,水的沸騰就會馬上停止。

2.3抱雪向火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向火:指烤火。抱著雪烤火,當然不會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達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費力、也不會有好結果。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體取暖,即吸收熱量。而抱著雪向火,雪不僅會從火源處吸收熱量,還會從人體中吸收熱量。這樣人體不僅不能吸收熱量,反而要放出熱量。事以願違,南轅北轍。

2.4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冰凍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所凝成的。比喻事情由來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水在 0℃以下就會結冰。水在結冰的過程中要放熱。冰凍三尺必須是長時間的低溫環境,使大量的水或冰放熱,形成大量的低溫的冰。

3.關於聲現象的漢語成語

3.1掩耳盜鈴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掩:捂。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盜鈴鐺。《呂氏春秋·自知》記載:有一個人想把一口鍾偷回家,但那口鍾太大,背不動。於是他就把那口鍾砸爛,鍾發出了響聲,他怕別人聽見,就用手把耳朵捂住。人們稱此為「掩耳盜鍾」。後世多說「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減少雜訊的途徑有三條:一是從聲源處減弱;二是在傳播途徑中減弱;三是在人耳處減弱。這個偷鈴的人只注意到了在人耳處,且是在自己耳朵處減弱。這樣做,別人照樣可以聽到鈴聲。很顯然,是自欺欺人。

3.2夜深人靜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深夜了,人們都安靜下來進入了夢鄉。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深夜,工廠沒有機器的轟隆聲,農村沒有雞、狗、貓、鴨等各種動物的鳴叫聲,也聽不到人們大聲的喧嘩聲。此時處在30dB~40dB的較理想休息和睡眠的安靜環境中,真可謂萬籟俱寂。

3.3震耳欲聾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震得人的耳朵都要聾了。形容聲音特別大。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並引起神經衰弱、頭疼、血壓升高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dB的雜訊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震耳欲聾」的雜訊環境當然就是130dB~150dB。為了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90dB。

4.關於光現象的漢語成語

4.1漆黑一團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形容非常黑暗,沒有一點光明。也形容糊里糊塗,一無所知。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健康的眼睛能看到物體的條件是有光線射到人的眼睛,這些光線有的是光源本身發出來的光;有的是物體把日光、月光、燈光等環境光反射後射到人的眼睛,不管是哪種情況,人眼把射來的光線反向延長後即得到光源或物體的位置。如果是什麼東西也看不到,當然就是漆黑一團。

4.2一葉障目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比喻目光短淺,為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樹葉是不透明的物體,光線射到樹葉上發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睛裡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遠處的物體。

4.3鏡花水月

《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鏡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及的虛幻景象。②也比喻詩文中空靈的意境。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鏡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體現了平面鏡成像的物理原理。平面鏡成的像都是虛像,因此在鏡中看到的花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虛像。

⑼ 下列列舉的語句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從物理學的角度解讀,說法不正確的是()A.「蠟炬成灰淚始

A、蠟燭燃燒時的體積減小,故A不符合題意;
B、鐵棒在磨成針的過程中,有一部分鐵去掉了,版因而權鐵棒中所含鐵比原來減少了,所以其質量減小.故B不符合題意;
C、鏤後金石這種物質沒有改變,所以它的密度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
D、水流的過程中,水的位置雖然發生了變化,但這種物質沒有改變,所以其密度不會改變,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⑽ 物理中體現哲學的地方 越多越好

物理,從一開始產生,就與哲學不可分割,有句話說得好「哲學是所有自然科學的祖先」,這充分說明了哲學對於物理的意義,是哲學家的追求促使了物理學的誕生。在古希臘中,哲學中的「哲」意譯為「聰明」之意,而「學」意為「學問」,即哲學是使人聰明的學問,他是人們對生活在其中世界以及和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而早期的物理學,被命名為「格致學」,即為格物致知之意,它是研究自然現象、規律和尋求研究方法,再把這些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體系,它是具有先知先覺的人首先發現自然界本來存在的現象和規律,或首先發明對人類有意的物質產品。把在研究過程中的直覺經驗和研究方法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詩文方式。從而告之人們已被發現的現象和規律當中,哪些對人類有益,哪些對人類無益。所以說,物理與哲學可以說是同一個源頭,只不過隨著物理學與哲學的發展,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科學體系,才有了物理學與哲學的分科,早期的物理學起源於哲學,也就是說物理學史在哲學的基礎之上派生而演變、發展起來不同於哲學研究領域的學科體系。 很多哲學家,其本身就是很有名的物理學家,從古希臘的原子論到近代的量子力學,無一不是哲學思想在物理中的具體體現。原子論的創始者是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德謨克利特探討了物質結構的問題,他認為萬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時一種最後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它的基本屬性是「充實性」,每個原子都是毫無空隙的。虛空的性質是空曠,原子得以在其間活動,他給原子提供了運動的條件。原子的數目是無窮的,他們之間沒有性質的區別,只有形狀、體積和序列的不同。運動是原子的固有屬性。原子永遠運動於無限的虛空之中,他們互相結合起來,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復合物。原子分離,物體便歸於消滅。他甚至認為人的靈魂也是有原子構成的,但那時最精細的原子;但構成靈魂的原子分散時,生命便滅亡了,靈魂也就消失了。德謨克利特將他的認識論建立在一個假定之上,即構成事物的院子群不斷地六射出事物的影像,這些影響作用於人的感官和心靈,便產生了人的感覺和思想。他肯定了人們的感覺和思想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這是唯物論的反映論。但是,他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看成是兩種不同的影像作用於不同的認識器官的結果,因此認識似乎是一次完成的;這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割裂開來,否定了前者到後者的飛躍。雖然亞里士多德和別人都指責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並沒有說明原子的原始運動,但是在這一點上原子論者要比批評他們的人更科學得多。從近代物理的觀點看來,這種原子論有很多地方說的不是很恰當,甚至有的是錯誤的,但是它應該是當時人們能認識到的最前沿的科學理論了,而且它也的確在一些方面為近代物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礎,他提出了原子的概念,雖然說我們現在知道的原子並不是萬物的本源,也不是不可分割的,但那時所謂的「原子」也許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謂的原子,那隻是人們說認為的世界的本質的一種基本粒子,正是基於這種探索萬物本源的追求,現代的科學家想盡各種辦法去將原子分開,去尋找基本粒子。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提出了原子處於運動中的觀點,運動是物質的基本屬性。 唯物主義哲學認為: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必然使事物的原有狀態和性質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引起事物的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各種運動具有不同的物質基礎和特定的運動規律。偶然性之中存在著必然性,特定的條件下存在著特定的規律。在一定的條件下,運動還可以互相轉化,但運動是守恆的,是不能任意創造和消滅的。在牛頓力學的體系中,這種哲學思想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例如物體從斜面上滑下,在重力作用下,其運動狀態不斷地改變,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不同的物體從不同的傾角、不同的材料的斜面上的不同高度上滑下,到地面的速度不同,有其偶然性,但在這偶然性之中有其必然性,即這些運動是有規律的,且特定的條件有特定的規律。如果是光滑的斜面,則物體滑下過程中,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大,動能增加,勢能減少,但其機械能是守恆的;如果斜面有摩擦,則在物體下滑過程中,由於摩擦力的作用,物體的機械能不斷減少,而其內能不斷增加,但它的總能量不變。這不正是唯物主義辨證哲學所說的事物總是處於運動、變化、發展之中的,在其運動變化過程中總是在一定條件下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嗎?運動變化是絕對的,但在一定條件下,事物變化發展過程中的某些因素卻是可能不變的,這就是守恆。物理學的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充分反映了唯物主義辯證法的運動觀,而唯物主義辨證法的觀點又可以大大加深我們對物理運動變化過程中的規律和守恆的認識。在動量守恆定律以及氣體狀態方程之中,這種守恆的觀點同樣得以體現。 即使在近代物理學中,比如說在物理最前沿的量子力學的思想里,也到處充滿了哲學的思考。20世紀最偉大的兩位物理學巨匠愛因斯坦與波爾,曾就量子理論出現後所引起的確定論是否不再成立這個無論在物理學還是在哲學上都至關重要的問題,展開過曠日持久的爭論。據說相信宇宙以確定的方式行事的愛因斯坦,在爭論中說過這樣一句後來被廣為引用的名言:「上帝是不擲骰子的。」而波爾的回答也同樣精彩:「不用你告訴上帝該做什麼。」 當然,愛因斯坦也好,波爾也好,他們所說的「上帝」都既不是虔誠的宗教徒心目中的無所不能的神袛,也是牛頓時代的先知先覺人士心目中的所謂「第一推動」,隨後便退入無所事事,清靜無為,但將在某一天出來收拾殘局的神秘者,而只是支配大自然之演化發展的規律體系的代名詞。理解這位「上帝」的行事方式,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發生在這兩人之間的,其實是信念之爭。他們的信念都是在自己多年學習與研究,做出重大發現的領域中形成的,進而推而廣之,上升為世界觀的一部分,並各自影響著眾多科學家乃至整個社會。「上帝」如何行事,是有關「基本綱領」的總則,物理學的一切都是圍繞它展開的。我們暫且不管玻爾與愛因斯坦口中所謂的「上帝」是什麼,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在解釋物理學中的思想時,都離不開哲學觀點,足以說明,哲學對整個物理大廈的建立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從最初的古希臘哲學中的原子論到現在的近代物理的最前沿,哲學永遠都是一個指導者以及領路人,它將具體的科學事實變成一條條精彩的物理理論,推動著整個物理以及社會的發展。對於數學,永遠只能作為物理的工具,其功能就是將物理規律用一個個完美的公式表達出來,而對於哲學,則是提煉出最本質的物理思想,使一代代的物理人得以繼承並發揚,從否定到否定的不斷循環中,一步步的探索世界,發現世界的本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