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有理不在聲高包含什麼哲理

有理不在聲高包含什麼哲理

發布時間: 2021-01-18 07:46:37

㈠ 有理不在聲高是不是一個道理

是啊。大聲音不能代表什麼,有理有據,條分縷析,落地有聲,語氣堅定,不要很大聲,正常聲音就可以震撼人心。

㈡ "知己知彼" 包含的哲學原理

對立統抄一原理。自己是矛盾的一個方面,他人是矛盾的另一個方面,了解了對立的雙方,促進了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知道了自己和對方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知己知彼,亦作「知彼知己」。對敵我雙方的優劣短長均能透徹了解。

出自:毛澤東《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

(2)有理不在聲高包含什麼哲理擴展閱讀:

近義詞:心中有數、明察秋毫

1、心中有數,成語,拼音是xīnzhōngyǒushù,指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了解,處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自:春玲要先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東山交鋒做准備。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2、明察秋毫,讀音míngcháqiūháo,漢語成語,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事物。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視力很好。

出自:《三俠五義》第四十二回:便道:「實系八盆景,內暗藏著萬兩黃金。惟恐路上被人識破,故此埋在花盆之內。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隱瞞。不信,老爺看書信便知。」包公便道:「這裡面書信二封,是給何人的?」

㈢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說明了什麼道理

道理:立身品復格高潔的制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出處:唐初虞世南的《蟬》

全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不斷地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3)有理不在聲高包含什麼哲理擴展閱讀: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㈣ 求一句類似於,有理不在聲高之類成語或俗語.比如用來說潑婦只會聲音大,亂喊亂叫,而完全沒有任何道理和作用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 拙婦人,巧舌頭。 青蛇口中齒 黃蜂尾上針, 拴住驢嘴馬內嘴 拴不住人嘴,
四兩鴨子半斤嘴容, 聽說話可知賢愚, 咬人狗 不露齒, 一人說話全有理 兩人說話見高低
有理說不彎, 有麝自然香 不須迎風揚, 真人不露相 露相不真人, 嘴是蜜罐子 心是蒜瓣子

㈤ 事實勝於雄辯有什麼哲理

實踐出真知

所謂事實其內在的聯系並不是不言自明的,是需要靠人的抽象思維、理論思維才能把握得到的,哲學思辨就是這種抽象思維、理論思維的典型形態。

中國人崇尚事實勝於雄辯,那是因為中國文化中缺乏雄辯的邏輯基礎,以其如此雄辯就成為玩弄文字游戲,如此雄辯當然不如擺事實了。

這類獨占話語霸權的聖人當然完全無需雄辯,他們只需憑借掌握在其手中的話語霸權特別是支撐這種話語霸權的政治強權,就足可以令人信服,故崇尚事實勝於雄辯,其實是信奉權力勝過理智,這是對自身作為有理智的人的理性的貶低,是在理智上自卑的一種典型表現。

(5)有理不在聲高包含什麼哲理擴展閱讀

事實勝於雄辯的典故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

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

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

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㈥ 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三句話告訴我們

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諺語。意思指講話必須把道理講清講透。例句:近代郭明倫等《冀魯春秋》五章:「常言說得好:『燈不撥不完,理不辯不明。』真相一白,風吹雲散,彼此都不再計較一言半語的偏激。」

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諺語。意思是短時間的強弱在於力氣大小,但是長時間的勝負在於道理。指如果想一直勝的話,那麼就一定要有自己的道理。例句:明代安遇時 《包公案》六二回:常言說:「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我幫著倪太守做好事,怎麼反倒有了罪過?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諺語。意思是憑理辦事,走到哪裡都行得通;不講道理,就會處處碰壁。指做人做事,必須講道理。例句:近代李曉明等《破曉記》二六回:咱不該他的不欠他的,怕啥!他還敢把老子吞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我和他滾到哪裡,也不怕!

(6)有理不在聲高包含什麼哲理擴展閱讀:

為了對某個問題或者觀點進行論證說明其正確或錯誤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諺語、古代文獻等進行證明的道理。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就是通過講道理來說明一個問題。

它也可以是對問題的分析、解釋說明的過程。它包括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㈦ 有哪些包含著哲理的詩句

1、山重復水復疑無路,制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沉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㈧ 關於哲理的諺語有哪些

19、有理不在聲高,抄身強不在葯好。襲

20、應知讀書難,在於點滴勤。

21、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22、吃飯不忘種穀人,飲水不忘掘井人。

23、早晨下雨當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24、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25、不患人不知,單怕不知人。

26、智慧里邊有智慧,高山背後有高山。

27、蒼天(功夫)不負有心人。

28、兒時練功易,老來學藝難。

29、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30、好看的花不一定香,香的花不一定好看。

31、跟好人出好人,跟和尚出道人。

32、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33、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34、花盆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庭院里煉不出千里馬。

35、驕傲是勝利的敵人,努力是成功的朋友。

36、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37、學海無涯勤是路,雲程有路志為梯。

38、遠親不如近鄰,街坊不如對門。

39、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40、搖船看船頭,耕地看牛頭。

㈨ 有理不在聲高在哲學上體現了什麼哲理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2.真理的客觀性。
3.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這稱之為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