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廬的治家格言
㈠ 介紹朱柏廬的文章
啊,對不起,沒看清啊~~作文去網路找下就行!
朱柏廬
是明末清初的昆版山人,清初居權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並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後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迄今仍可在坊間買到拓本,更有不少的人能夠琅琅上口。
明朝朱柏廬的道德與文章為世人所敬仰。他的《治家格言》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朱柏廬還曾寫過一首感人至深的《勸孝歌》,流傳於江浙一帶。
這一道《勸孝歌》層次清晰,通俗易懂,寫盡了母親養育兒女的辛苦,告誡人們不要忘記母親的養育之恩。
㈡ 朱柏廬治家格言書法同治壬申寫現在價值是多少
但凡藝術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還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畫都是不值錢的,除了年代久遠同時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會值點錢。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㈢ 朱白廬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原文及翻譯對照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 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 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翻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後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並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凡事先要准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餐具質朴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於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
原文: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朴,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翻譯:社會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亂淫和盜竊的媒介;美麗的婢女和嬌艷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僕,不可僱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艷麗的妝飾。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子孫雖然愚笨,五經、四書,卻要誦讀。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與肩不要貪不屬於你的財,不要喝過量的酒。
原文: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 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 女,毋計厚奩。
翻譯:和做小生意的挑販們交易,不要佔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戚或鄰居,要關心他們,並且要對他們有金錢或其它的援助。對人刻薄而發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兄弟叔侄之間要互相幫助,富有的要資助貧窮的;一個家庭要有嚴正的規矩,長輩對晚輩言辭應莊重。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那裡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為人子女的道理。嫁女兒,要為她選擇賢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貴重的聘禮;娶媳婦,須求賢淑的女子,不要貪圖豐厚的嫁妝。
原文: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 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 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翻譯: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討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態度,是鄙賤不過的。居家過日子,禁止爭斗訴訟,一旦爭斗訴訟,無論勝敗,結果都不吉祥。處世不可多說話,言多必失。爭斗訴訟,總要傷財耗時,甚至破家盪產,即使贏了,也得不償失。有了矛盾應盡量採取調解或和解的方法。不可用勢力來欺凌壓迫孤兒寡婦,不要貪口腹之慾而任意地宰殺牛羊雞鴨等動物。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是難成家立業的。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恭敬自謙,虛心地與那些閱歷多而善於處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導或幫助。他人來說長道短,不可輕信,要再三思考。因為怎知道他不是來說人壞話呢?因事相爭,要冷靜反省自己,因為怎知道不是我的過錯?
原 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 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譯:對人施了恩惠,不要記在心裡,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無論做什麼事,當留有餘地;得意以後,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將來報應,會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家裡和氣平安,雖缺衣少食,也覺得快樂;盡快繳完賦稅,即使口袋所剩無余也自得其樂。讀聖賢書,目的在學聖賢的行為,不只為了科舉及第;做一個官吏,要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怎麼可以考慮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們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㈣ 朱子家訓和朱子治家格言是出自同一人嗎
是的,朱子家訓和朱子治家格言是同一本書 ,只不過叫法不一樣,《朱子專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屬《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634字,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作 者:朱柏廬
㈤ 《朱伯廬治家格言》全文,謝謝
《朱伯廬治家格言》即《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朴,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
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
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倚。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 之不是,須平心靜想。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
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5)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擴展閱讀
《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廬所著。朱柏廬(1617~1688),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名用純,字致一。崑山(今屬江蘇)人。與歸有光、顧炎武為「崑山三賢」。因敬仰晉人王裒「攀柏廬墓」之義,故自號柏廬。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臨終前囑弟子:"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愧訥集》和《毋欺錄》等。
《朱子家訓》之所以三百年間在中國有這么大的影響,除了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修身齊家的理想與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種既通俗易懂又講究語言駢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則容易被廣大民眾接受,語言駢偶則朗朗上口,容易記憶。
㈥ 治家格言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
朱熹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
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
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
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朴,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
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
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
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
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
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
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
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
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在聖
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㈦ 朱柏廬治家格言的介紹
《朱柏廬治家格言》是2009年由廣陵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朱柏廬。
㈧ 當代大儒田家炳是怎麼樣持朱柏廬《治家格言》以終身的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田家炳熱心公益圓教育夢
(摘自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情>>2004年5月NO.6
提起田家炳,大家可能會立即想到「田家炳中學」、「田家炳幼稚園」甚至中文大學的「田家炳樓」。田家炳先生於50年代以化工廠起家,有「人造皮革大王」之稱,身家豐厚。1982年他以市值十餘億元的物業租金收入撥出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多年來熱心公益,尤重教育事業,全中國的「田家炳」中小學超過100所。雖然他有「富豪級」的身家,但為人相當低調,經常強調自己只是「好平凡的香港市民」,為人很節儉,省下來的錢都用在捐贈教育項目上。田家炳以父親教導的《朱柏廬治家格言》作為做人處世的方針,其作風與格言中說「善欲人見,不是真善」十分符合。
借貸賣屋為教育田家炳去年為了讓城大和理大爭取更多「等額資助」的經費,在基金會收入下降的困境下,向銀行借貸捐助兩間大學;2000年他賣掉居住了37年的寓所,將所得的5,600萬元全部捐助學校。相信沒有那位慈善家像他那樣「搏命」。田家炳心系教育事業,因為他認為教育能提高人民的質素,讓國家富強起來。「我不太擔心中國的科技及經濟會落後,反而關心中國的人口太多,若人民的知識太低,其他怎樣先進也沒有用。」所以他多年來專注發展大陸的師范大學,培養大量教育人才,這和他的童年也大有關系。「我15歲因喪父棄學從商,深深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田家炳基金會」自成立至今從未向外籌款,全靠田氏旗下物業的收益支持,可惜近因租金下滑而影響收入,田家炳於年初決定暫停捐助新項目,待經濟好轉,有錢再繼續捐款。「現在我們的捐款原則是支持硬體的建設,並須能達至長遠影響及可持續發展,其他的捐款活動就讓其他有心人捐助吧!我們近年專注發展大陸教育,因為香港有很多慈善機構,而同一筆款項用在內地的效益亦較香港大。」基金會在各省都有捐助學校,各教育單位致送給田家炳的紀念品多不勝數,他在辦公室珍重展出,儼如一小型博物館,使參觀者很受啟迪。
惡恐人知是大惡田家炳樂善好施的性格,來自影響他最深的父親。他生於1919年軍閥割據的時代,家鄉小學關閉時,他被逼輟學,父親唯有兼任老師,自小教他省吃儉用、熱心助人的道理。「父親在我七、八歲時教我熟讀明末清初的學者朱柏廬的《治家格言》,令我一生受用,現在我仍能背誦全篇文章。」他說到這裏便叫記者隨便抽一句,他便能繼續一直念下去,准確無誤。《治家格言》內容廣泛,田家炳感受最深的一句是「惡恐人知,便是大惡」,他表示這是他從商多年的座右銘。「很多人認為商場狡猾虛詐,但我做事一向不損人利己,在處理基金會的事務上,我也不是全著眼於金錢,是否真心真意才最重要。」他的助手蕭先生表示,田家炳重實用,他會親自審閱學校的圖則,保證所有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多年來,他懇辭各校致送名貴禮品。「有錢我充其量可以穿好些、吃好些,但這些不是真正的價值,真正的價值是把錢捐給人,尤其是將錢捐到教育上。社會由無數小我組成,我們日常生活所需均由別人提供,我又可以為社會貢獻甚麼呢?」田家炳為人節儉,出外開會自備飲用水、到酒店住宿自備肥皂、平常也是乘巴士地鐵。「我住了多年的寓所有數千呎,只有我和太太住實在太浪費,於是我賣掉它,轉為以每月二萬多元租住一個千多呎的小單位,住十年也只是三百多萬。」田家炳希望他的捐獻事業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令更加多人投入慈善事業,一起重視教育。
以身作則教子女田家炳形容父親為人正直,常常周濟窮人,耳濡目染下除了養成節儉及好施的性格外,也明白到身教的重要。他感嘆現今的家長對子女過分寵愛,使孩子不知物質其實得來不易,碰到小困難便以為自己很凄涼。「和內地的孩子比較起來,香港的孩子物質生活充足,內地的孩子因貧窮而養成勤儉的美德,對得到的一切都很珍惜。」田家炳育有五子四女,自1984年開始田氏的生意全交予子女打理,「子女也沒有感嘆爸爸用那麼多錢做善事」田家炳笑說。他說教育子女的工作,全靠妻子負責,他自己則以身作則,盡管子女出身富裕,也要他們不嬌生慣養。「我太太非常能幹,我印象中子女成長的過程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我自己則不呼喝傭人、不偏食,約了子女不遲到,因為我要子女知道尊重他人,他們見你這樣做,自然會跟著做。」田家炳深信以身作則才能影響下一代,對於近年香港紛雜的政治環境,他坦言對香港那些示威及抗議的文化深感惋惜。「香港人近年對於社會問題,都抱著斗爭的心態,稍有不滿便上街抗議,這種做法會對小朋友有很壞的影響,使他們以為對抗便能解決問題。我也尊重人權及提倡民主,但社會各界應該互相體諒,平心靜氣坐下來談,理性地提出實際可行的建議,讓中央了解我們愛國愛港的情懷,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他說這和父母動輒體罰子女一樣,子女長大後也會以同樣的方法對待別人及下一代,因為他們會誤以為這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
後記:真正「低調」慈善家田家炳訪問期間,不斷向記者講解每件紀念品的來歷,訪問完畢他又「反主為客」,叫助手幫忙為記者拍照留念,令人感受到他的好客及熱情。記者查閱助手給予的資料,發覺沒有提到基金會歷年的捐款總額,助手蕭先生解釋:「這是田先生的意思,他只希望真正幫到人,強調「小荷包只能做小事」,所以不願透露捐款數目。」和田家炳先生相比,那些沽名釣譽的慈善家立即相形見絀。
田家炳簡歷田家炳於1919年生於廣東大埔,17歲便遠赴越南推銷瓷土,其後轉到印尼從事橡膠工業。1958年,他在香港成立田氏化工廠,有「人造皮革大王」之稱。1982年,他成立田家炳基金會,至今捐助逾千個項目,包括興建學校、醫院及青少年中心等。田家炳熱心公益,於1982年及1996年獲頒英女皇榮譽獎章及MBE勛章,1996年至2003年獲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教育學院授予名譽院士、榮譽博士學位,1994年更有一粒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朱柏廬《治家格言》與田家炳田家炳辦公室掛著由不同書法家送贈的《治家格言》,他回憶說幼年接受父親教授此文,每天背兩句,至今仍深深影響他。《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廬所著的一篇家教名作,只五百餘字,精闢地闡釋了修身和治家之道,成為近代家庭教育的必讀範文。田家炳談起《治家格言》便顯得十分雀躍,除了叫記者測試他背誦的能力之外,對於文中的句子亦有一番深切的體會,例如:「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田家炳認為工作上會遇到不同背景的人,說話前應以對方的身分想想,這樣可以避免引起無謂的爭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田家炳說現在物質富裕,孩子享受慣了,不論玩具或衣服都換得很快,少點錢就覺得好慘,其實現在香港最困難的孩子,比他那個時代最富裕的不知好多少倍。
「這篇文章如果你能領略當中的奧妙,你畢生定必受用無窮,它會帶給你心靈上的快樂和滿足。」一位耄耋老人,語重心長地勉勵大家。
㈨ 朱子家訓到底多少個字
《朱子家訓》525字。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5字,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9)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擴展閱讀
《朱子家訓》從治家的角度談了安全、衛生、勤儉、有備、飲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讀書、教育、財酒、戒性、體恤、謙和、無爭、交友、自省、向善、納稅、為官、順應、安分、積德等諸方面的問題,核心就是要讓人成為一個正大光明、知書明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貫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踐行,不僅能成為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構建美滿家庭,進而構建和諧社會。
《朱子家訓》之所以三百年間在中國有這么大的影響,除了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修身齊家的理想與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種既通俗易懂又講究語言駢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則容易被廣大民眾接受,語言駢偶則朗朗上口,容易記憶。駢指兩馬相並,駢文就是用作對聯的方式寫的文章,每句都兩兩相對,講究平仄對仗,鏗鏘有韻,是最能展現漢語獨特魅力的一種文體,在魏晉南北朝時最為興盛,後世也不乏佳作。《朱子家訓》就是以駢文形式寫成,每句都對仗。
㈩ 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碑拓價格
名人姓名:朱柏廬
出生年代:1627-1698
名人職稱: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名人國家:中國(清朝)
相關介紹:
朱柏廬 (1627~1698年 )。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名用純,字致一。崑山玉山人。明諸生。
清順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晝夜慟哭,痛不欲生。時其弟用白、用錦尚幼,從商遺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待局勢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晉人王哀攀柏廬墓之義,故自號柏廬。
居鄉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深感當時的教育方法,使學生難以學到真實的學問,故寫了《輟講語》,反躬自責,語頗痛切。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生平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堅辭不應博學鴻儒科,後又堅拒地方官舉薦的鄉飲大賓。康熙三十七年染疾,臨終前囑弟子:"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困衡錄》、《愧訥集》、《春秋五傳酌解》、《毋欺錄》等。其《朱柏廬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流傳很廣。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朱子家訓》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句,尤股炙人口。
網路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97
擴展閱讀:
1.朱柏廬(1627~1698年),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名用純,字致一。崑山玉山人。明諸生。清順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他的心靈因此受到很大震動,決心要向父親那樣,堅持民族氣節,決不屈膝事敵。他上侍奉老母,下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待局勢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晉人玉裒攀柏廬墓之義,故自號柏廬。居鄉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深感當時的教育方法,使學生難以學到真實的學問,故寫了《輟講語》,反躬自責,語頗痛切。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生平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堅辭不應博學鴻儒科,後又堅拒地方官舉薦的鄉飲大賓。他痛惡官場中虛偽阿諛之風,不與官吏豪紳應酬。朱柏廬臨終前留給其弟子的遺囑是「學問在性命,事業在忠孝」。
2.其所著《朱子治家格言》(一名《朱子家訓》)講求道德修養、行為規范的准則,勸人勤儉治家,安分守己,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幾百年來傳頌全國,至今在東南亞各國影響極大。《治家格言》里有一些提倡封建道德的東西,我們應該擯棄它,但其中「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句,膾炙人口,至今被奉為銘言。
3.朱柏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深感當時的教育方法使學生難以學到真實的學問,故寫出了《輟耕語》,反躬自責,語言痛切。他也曾用精楷手寫了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他敬仰晉人王褒,於是效仿他,取廬墓攀柏的意思,自號柏廬。居鄉潛心治學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春秋五傳酌解》、《困衡錄》、《毋欺集》等。
下面的網站是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