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大興安嶺王哲理

大興安嶺王哲理

發布時間: 2021-01-16 11:52:55

Ⅰ 大興安嶺對祖國作過什麼貢獻

大興安嶺地處祖國北部邊陲,被譽為金雞冠上的 「綠寶石」。獨特的區位優勢賦予其無與倫比的特色旅遊資源,這里有中國最北的界江--黑龍江,沿江順流而下,可以盡覽兩岸秀麗景色和異國風光;這里有最北的村屯-北極村,站在中國的北極點,可以感受極地之高遠、神州之廣博;這里有最北的寒溫帶原始森林,置身蒼松翠柏、鳥語花香之中,可以感受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先生曾留下的 「無邊林海莽蒼蒼,拔地松樺億萬章」的絕妙意境。

大興安嶺是一個孕育遠古文明的地方。歷史上曾是五個少數民族和魏、清兩個王朝的發祥地,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歷史的長河把祖先創業的足跡沉澱,「嘎仙洞」記錄鮮卑人與大自然抗爭的歷史,「胭脂溝」講述淘金者昨日的艱辛,「雅克薩古戰場」彷彿硝煙未散,「黃金古驛站」馬蹄聲聲好象就在耳邊……「一人、一馬、一桿槍」的鄂倫春遊獵民族至今仍保持著古樸的民俗風情。

大興安嶺由於遠離大都市的喧囂,仍然保存著原始的自然風光。夏季,碧水、青山、藍天和松林,共同匯聚成靜謐幽遠的天然美景;冬季,萬里興安被皚皚白雪和剔透冰川裝扮得分外妖嬈;春季,滿山遍野的杜娟花開,帶來了北國獨特的春的氣息;秋季,松、楊、柳、樺把莽莽群山裝點得五色斑斕,這里一年四季景景可觀,沉浸於大自然中您定會流連忘返。在每年的夏至前後,您還可以親身感受白晝天象,有機會一睹 「北極光」 的奇異風采。

大興安嶺素有「綠色寶庫」的美譽。廣袤的森林裡繁衍生息著黑熊、馬鹿、狍子、飛龍鳥等 300餘種異獸珍禽,生長著千逾種野生植物,北芪、紅景天、草蓯蓉等野生中草葯蘊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越桔、都柿等野生漿果釀造的香醇美味的飲品,木耳、猴頭、蘑菇等食用菌類和蕨菜、柳蒿芽等山野菜早已成為千家萬戶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近年來,憑借國家實施「天保」工程、西部開發、生態示範區建設和振興老工業基地政策的東風,大興安嶺突出「生態旅遊」的總體定位,發揮本態自然、高寒冰雪、迤邐界江、神奇天象等旅遊優勢,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現已開通直達北京、沈陽、大連·哈爾濱等主要大中城市的旅客列車和至省城的空中航線,貫穿首府城市加格達奇至北極村的高等級旅遊公路全線通車,漠河機場也將明年竣工。星級賓館和各類家庭賓館遍布全區。方位游、冰雪游、界江游、駕車游、避暑游、風情游、狩獵游和會議旅遊等項目連同一年一度的「中國大興安嶺北極光節」吸引四海賓朋,雲集八方遊客。

2004年,我們以迎接大興安嶺開發建設40周年為契機,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旅遊景區景點和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在此誠摯歡迎國內外資本投資林區旅遊及各項事業。北極夏至節、冰雪節、冬泳挑戰賽、中俄界江黑龍江源頭冰雪汽車挑戰賽、興安杜鵑花觀賞節、黑龍江國際滑雪節收等各項旅遊載體活動將推動這里的旅遊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水剛剛退去,人們正從憂思中醒來。隨著大水的消退,除了那些深受大水蹂躪的災民們,對這場大水懷有切膚之痛,在心靈中刻下抹不掉的記憶外,還有抗洪英雄們的業績,也在公眾心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為何那泥沙俱下的大水大有吞沒山谷、淹沒平川之勢?那置人於沒頂之災的大水何時還將卷土重來?似乎更多的人無暇思索這些沉重的話題,轉眼間便陷入被各種慾望和利益所糾纏的日常生活中。

這一次,人們用「百年一遇」這一宏大詞語,描述這場大水,形容其來勢之猛,水量之大,災禍之深。人們接受了這一現實,認可了這一推斷,無意之中也將禍根歸咎於那循環往復的氣候輪回。「百年一遇」是個長時段。果真如此,就將這場不期而遇的大水推託給了歷史。歷史是過去時,也是由眾多的手臂托舉過的一片天地。通常說來,那是無人為其承擔責任的、僅供現今參照的、由大大小小事件構成的時間系列。

大水到底緣何而來?

談到那令人猜不透摸不準的大水施虐的緣由,人們大概只是記起一些陌生的名詞,什麼「厄爾尼諾」,什麼「拉尼娜」,這些以「聖嬰」之類神奇傳說命名的異常氣候現象。當然還有溫室效應、全球氣溫升高、季風雨頻繁一類專業術語。但無論怎麼熟記這些新名詞,它還是那麼陌生而遙遠,似乎那是純粹的自然現象,與我們的現實、與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並無直接的關聯。

還是看看中國北方一度平穩、恬靜的嫩江之水。

嫩江之水源自大興安嶺,源自那曾一度茂密的崇山峻嶺。

今日的大興安嶺,完全有理由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它沉默已久,忍耐已久,應該說在萬般無奈之中顯示了某種主宰的力量。或許在山洪逼近的那一時刻,人們才不得不放遠目光,從咆哮的嫩江之水上溯其源頭,遠眺那崇山峻嶺。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一日之間變得如此陌生?或許在性命攸關的瞬間人們才想到,那衰敗的山野中袒露的不是扭曲、破損的形象?明眼人發現,那一形象顯而易見地表露著無奈與苦痛。此時此刻,人們或多或少總該意識到在偌大的地域,在整個中國北方大地,惟有它頑強地支撐著生態環境的命脈。

這是條定律,隨著大水的怒濤浮出水面。

應該說,遠在太古之初,由於地殼與地核的強大作用而形成的持續億萬年的造山運動,使原本貧瘠無物、礫石遍野,更與漫漫黃沙相伴,如同月球一般蠻荒的窪凸之地,緩緩隆起,再隆起。其間經歷了無數次震盪、斷裂、傾覆、還有無數次的衰亡。當它以北方高原的雄渾氣勢挺立之時,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它竟成為鄂霍次克海、南太平洋濕潤季風東進北上的屏障。由此而產生的對氣團的阻滯作用,使這如今被稱為大興安嶺的綿延山地在億萬年的演化過程中,滋生了一層薄薄的綠色植被,恰如少女柔嫩的肌膚。對動物群體、植物群落來說,這是再生性生命之源。在一段不太長的時日里,大片的森林出現了,一條條河流誕生了,連那大興安嶺西側綿亘不見盡頭的荒漠也因它的新生而披上了綠裝,進而有幸被後人稱為呼倫貝爾草原--「一片綠色的凈土」。一個新的生態環境在億萬年的演化過程中達到了完美。這以大興安嶺為母體的生態環境,自我塑造,自成一體,慷慨地為松嫩平原澆灌雨水,還將連綿的雨露傾灑在呼倫貝爾高原,使其千百年來綠草如茵,生機盎然。森林--草原--丘陵--平原,在這里形成了相互依存,互為依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生態聯盟。

這是由森林和草原構成的生態屏障,真可謂渾然天成,其相互作用、其整體感、其附著於地面的表層性、其作用於氣候的立體性,還有在人類這一「天敵」(就目前這一時態而論,就一些人所持有的戰勝大自然這一觀點和隨意蹂躪自然環境的心態而論)面前表現的脆弱性(薄薄的植物表層用以遮蓋河谷上條條塊塊的黑土、還有遍野的礫石和無邊際的黃沙),生活在這一生態屏障地帶以及那些千里之外享受這一福祉的人們,遠遠未能理解和感悟。無論人們怎樣揣摩、如何估價,這一生態屏障營造的生態效應仍然超出他們的想像。

大興安嶺至此獲取了生命,雄據於中國最北端,占據寒溫帶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廣袤與博大,生活在公元一九九八年的人們無從想像,難以望其項背。原初的大興安嶺東接小興安嶺,南抵數千里之外的古長城腳下,那是一條在中國北方橫貫南北,縱橫東西的綠色長龍。那曾是何等壯觀的景象,長龍舞動,滿目綠色,一派生機。

可嘆的是,歷史並未給我們留下有關大興安嶺被肢解和腰斬的文字記載,當代人誤以為視野中蜷縮在中國北方一隅的大興安嶺,仍維系著原初的概貌。歷史並非如此。依照大興安嶺自身的生命歷程來說,它過早地消瘦了、萎縮了、衰老了……歷經千百年的滄桑,它退縮為嫩江水系、額爾古納河水系等幾條河流的發源地;淪為被現代人僅以木材蓄積量估算其價值的殘存林木的寄生之地。

如今,惟有一張由不同色塊相區分的平面地圖,給我們以有益的提示:在漫漫長夜中迫使大興安嶺森林遠遠地消退的,無疑是人類活動的炊煙;而緊跟大興安嶺退卻腳步逼近的,卻是荒漠與流沙,還有其身後倉促撇下的一條條乾涸的河床與枯萎的溪流。這並非誇大其辭,任何一位登上古長城向北方眺望的細心人都將發現,收入其眼簾的只有光禿禿的山嶺和令人不寒而慄的森林遠退、風沙逼近的景象。

談到人類活動的炊煙,在這里可以提出一個反問:為什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最北端竟然幸運地留下如此偌大的「綠色城堡」?難道這里果真渺無人煙,難道這里不是扎賚諾爾人、室韋部族、東胡人、鮮卑拓拔部落的發祥之地?難道這里不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鄂溫克人、達斡爾人、鄂倫春人久居的故鄉?歷史無法更改。大興安嶺確實是中國北方民族生長的搖籃,從那遠古開始,這里一度炊煙繚繞,馬蹄噠噠……但生活在大興安嶺的早期居民們,以其儉朴的、尚不具有破壞力的生存方式,無意識之中遵循了山地生存的自然定律。那是一條被現代人所忽略和輕視的、古人卻以心靈感悟了的自然定律。這一條定律,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在他的《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書中做了精闢的論述:「山地往往人口過剩,或者對它的財富來說,至少是人口過多。在山區『人口的最佳密度』很快就達到並且超過。因此,山區必須周期性地向平原傾瀉它過多的人口。」看來,生活在大興安嶺的早期居民們這樣做了,室韋部族這樣做了,東胡人也這樣做了,他們選取不同方位向大興安嶺兩側運動、遷徙;而智慧的拓拔鮮卑部落則以清醒的意識告別森林腹地,向內陸平原挺進,落腳於中原。這是明智之舉。在那漫長年歲月中,經過那流水般的遷徙與漫長的沉寂之後,大興安嶺平靜了、歇息了、復原了,也許以百年為一個時段。或許可以說,這是默默無語的大興安嶺向早期居民們提示的應遵循的生存前提,是無字的契約。而我們的先人領悟了,行動了。就在先人們的無意識動作之中,遺贈給我們後人的並非是第二個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而是一望無際的森林和綠洲,是滿目的蔥蘢碧綠、是潔凈的空氣,還有充沛的水源。無論怎麼說,我們應該感恩戴德,我們是這筆自然遺產的合法繼承人、帶有幾分清醒更帶有幾分糊塗的獲益者。

還是拉近我們的視點,看看大興安嶺近百年來有些什麼樣的變化。

無疑,這是一個沉痛的時期。大興安嶺在這一時段忍受的痛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個世紀。這一期間它承受了外侮的瘋狂掠奪,至今人們還可從中東鐵路的遺跡旁,找尋到當年沙俄、日寇盜伐的一棵棵半人高的殘留木樁以及鐵路兩旁一座座剃得溜光的山嶺。那是一個兇殘的歲月,貪婪的胃口與侵略者的瘋狂主宰了世紀之初。大興安嶺傷痕累累,好在那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

近五十年來,發生在大興安嶺的一切特別值得認真思考。這一期間,大興安嶺有幸與一個新生的共和國相伴,這在它生命中是一段絕無僅有的經歷。這一歷史時期政治上的開創性、發展經濟的急迫性,人們談得太多,公眾早已耳熟能詳。由此形成了壓倒一切的輿論力量,以致人們一度在環境開發領域以合法而不合理的方式無休止地拓荒、砍伐,將征服大自然視為最大榮耀。發展經濟、加速現代化建設的大旗,遮掩了決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忽略,遮掩了因某些機構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這一時期,大興安嶺付出的太多了(應該說3/5的可利用資源已被消耗殆盡),它的付出遠遠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極限。

簡括起來說,數十年間,當一億多立方米的成品材源源不斷地運出林區之日,大體上意味著兩倍於這個數字的林木消失了。其中部分原因是落後的、以損耗資源為代價的採伐作業和低水平的資源管理狀態;加上百萬之眾的常住人口擁聚在這個被漫漫長冬所籠罩的寒冷地帶,造成了大量的木材被日常生活所消耗。至於六十年代末,突然湧入大興安嶺東麓的數十萬移民,他們鑿地為屋,砍木為柴,漫山開荒,更為這里帶來了無法緩解的人口與環境雙重壓力。

在這不太長的時間里,大興安嶺的有林地驟減,森林郁閉度銳減,疏林面積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積逐年萎縮。面對這一狀況,人們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從七十年代起,這一不良態勢延順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人們似乎並不關心生態環境變化所必然產生的後作用。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在這一時期,無論是決策者,還是生產者,對生態屏障地帶開發面向未來的生態農業,缺少必要的准備。而對那古老的、一直以滅絕天然植被為前提的山地農業及其潛在的破壞性,對生態環境產生的難以消解的負面影響,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令人驚奇的是,由於農作物產品的價格上揚,八十年代初驟然興起一股開荒熱,其狂熱、其急迫感,令人想起當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淘金狂潮。幾乎在一夜之間,人們在大興安嶺東麓嫩江上游的水源地帶、大興安嶺西側具有重要屏障作用的森林與草原的過渡地帶、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草原上具有固沙作用的河谷地帶,開始了大面積、無規則的毀滅天然植被的行動,一時狼煙四起,滿目瘡痍。以致有一天,關心這一生態屏障的外國友人,從衛星資料上發現條條塊塊的黑色污點,驚嘆道:呼倫貝爾草原怎麼了?

幾乎退回到了跑馬占荒的年代。祖先遺贈給後人的生態屏障,一時竟成了弄權者和資本佔有者的跑馬場。弄權人的塗鴉之作--那些寫有個人姓氏的白紙黑字,取代了威嚴的法令法規,而法令法規成了凌空飄盪的裝飾氣球。陡坡地上有人在開荒;疏林地上有人在開荒;沙質地上有人在開荒;護河岸的草甸上也有人在開荒……自然有人會問,那些資源管理機構處於休眠狀態,還是陷入了同謀的洞穴?

生態環境變化的後作用,早已逼近。短短的數年間,大興安嶺森林濕度衰減,風速增大,火災變得頻繁;大興安嶺東麓連續多年持續乾旱,冰雹與霜凍不期而至;大興安嶺西側森林與草原的過渡地帶連續三年出現了沙塵暴;呼倫貝爾草原連續多年冬季少雪、夏季少雨,致使西部區域逐年退化;從大興安嶺腹地起源的伊敏河水(額爾古納河上游支流),在流經呼倫貝爾草原東側與海拉爾河交匯處,1998年早春出現了斷流。應該記住,自古以來這里一直雨量充沛、是河流縱橫的水源充裕之地!

以大興安嶺為主體的生態屏障系統受到侵蝕,自我調節能力衰減,氣候的紊亂已經變得十分明顯,無需專家向人們闡釋。

談到這里,可以肯定地說,那連綿的大雨在變得光禿和裸露的嫩江水系河源地帶,裹挾著千百萬噸泥土和沙石奔騰而下,頃刻間吞噬人類的家園,就是必然無疑的事情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1998年盛夏的大水,是我們自己漫不經心撒下的「種子」,也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沉重的「收獲」。

《瀕臨失衡的地球》一書作者的告誡值得我們思考:「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作為個人變得更負責任,必須用嚴厲的眼光檢查我們自己身上的哪些思想習慣和行為反映著--而且也導致了--這場嚴重的危機。」

當我們怨恨無情的洪水之時,更應該深刻地反省我們自己,反思我們那並不光彩的過去、反思我們頭腦中隱含著愚昧的觀念、反思我們一貫對大自然採取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還有我們那與長遠利益相矛盾、相沖突的行為。一句話,我們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大自然、加倍地愛護大自然。

早在1939年,法國歷史學家勒尼·格魯塞在《草原帝國》一書中憂心忡忡地指出:「在北方,歐亞大陸縱向的草原地帶是直接連接於西伯利亞氣候支配下的北極森林區域,這個地帶包括俄羅斯、西伯利亞中部,以至於蒙古和滿洲的北方邊境。在它的中部有三個正在沙漠化的中心地區漸漸地變成了不毛之地:在河中地區(烏滸河外地)的克齊爾庫姆沙漠與在阿姆河南的哈拉庫姆沙漠;在塔里木河所環繞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最後是戈壁沙漠,這是一片從西南伸展到東北的廣大的地帶,它在羅布泊與塔克拉瑪干沙漠相接,一直伸展到滿洲邊境的內興安嶺。就在那裡,三個大沙漠像癌擴散似地在蠶食著草原地帶,它們從原始史時期起就沒有停止過向後者的蠶食。」

這是歷史學家的告誡。

不管人們是否願意承認,大興安嶺森林、呼倫貝爾草原,同那漫無邊際的沙漠,兩者只有一步之隔,這是無法更改的地質構造。也可以說,人們引以為榮的大草原,不過是大片沙漠上的一塊綠洲。這也是人類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縮影。既然邊遠的生態屏障地帶面臨如此危機,那些生態環境衰敗的區域面臨的困境就無須贅述了。

記得負責森林工業的某位官員曾說過一句活:

「眼下,爺還活不好,管得了孫子嗎?」

這句話聽起來真讓人心驚膽戰。

大水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動作?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的新課題。作為決策者,有必要反省以往的經濟發展戰略,在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緩解人口壓力、尋求經濟發展速度等方面,進行審度和均衡把握。那些以犧牲生態環境為前提急功近利的行為,對於我們的未來而言,真是一種罪孽。作為決策者,有必要將生態屏障地帶列為生態戰略區域予以特殊保護,在這一影響全局和事關未來的戰略區域,無疑要以生態效應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同時作為重要參照系,作為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去奮斗、去實現。而每一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亟需樹立全新的、面向未來的生態環境價值觀,用通俗一點的話說,從自身做起,愛護每一棵樹木,珍惜每一片綠色的植被,將其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的未來,我們的明天,已攥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子孫的命運,也將由我們的行為來決定。

這場大水促使我們思考,我們應該在以往的教訓中汲取必不可少的生態智慧。

Ⅱ 大興安嶺北奇神神鹿王怎麼能買到

保護動物,怎麼可能能買到呢?大興安嶺那邊很冷,還下雪

Ⅲ 有關大興安嶺的所有古代與近代歷史

1964年設大興安嶺特區。
1970年大興安嶺特區改為大興安嶺地區,地區駐加格達奇。原屬黑河地區的呼瑪縣(駐呼瑪鎮)和原屬呼倫貝爾盟的鄂倫春自治旗(駐阿里河)、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駐尼爾基)劃歸大興安嶺地區。轄1縣、2自治旗。
1979年將鄂倫春自治旗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地區轄呼瑪縣。
1980年9月4日,中共黑龍江省委批准大興安嶺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
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1)設立塔河縣,以塔河區和呼瑪縣的開庫康、依西肯、十八站3公社為其行政區域,駐地塔河鎮。(2)設立漠河縣,以阿木爾、圖強、古蓮3區,呼瑪縣的漠河、興安2公社為其行政區域,駐地西林吉。
(本部分沿革資料摘自地方誌) 先秦時期,為東胡部落聯盟體屬地。西漢時期,為漢廷護烏桓校尉和遼東屬國都尉雙重統轄。三國、兩晉時期,為鮮卑拓跋部轄區。北魏時期,嶺南為烏洛候地,嶺北為室韋地,均隸屬北魏王朝。
隋唐時期,為室韋督都府屬地,受平盧節度使管轄。遼代,嶺南為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所轄,嶺北為烏吉敵烈統軍司所轄。金代,嶺南歸蒲與路所轄,嶺北為東北路招討司所轄,北部為烏古敵烈統軍司所轄。
元代,成吉思汗於1214年,將嶺南分封於大弟弟拙赤·哈薩爾和二弟合赤溫·額勒赤,將嶺北分封給三弟帖木哥·斡赤斤。1288年,元朝實行行省制,為遼陽行省開元路管轄。明代,屬奴兒干指揮都司管轄。今漠河縣為木河衛管轄,塔河縣為塔哈衛管轄,呼瑪縣和新林區為額克衛管轄,加格達奇區、松嶺區和呼中區為堅河衛管轄。
1645年(清順治二年),為盛京駐防內大臣(1646年改稱昂邦章京)管轄。年(清順治十年),由鎮守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1662年(康熙元年),由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所轄的寧古塔副都統衙門管轄。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由鎮守黑龍江將軍衙門所轄的瑗琿副都統管轄。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達斡爾、鄂溫克和鄂倫春族人由布特哈總管衙門管理(副都統級)。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嶺南由黑龍江將軍衙門所轄墨爾根副都統管轄。嶺北由瑗琿副都統管轄。
1731年(雍正九年),布特哈總管總理大興安嶺各族八旗事務,隸屬黑龍江將軍。1734年(雍正十二年),嶺南劃歸呼倫城總管統轄。嶺東南由墨爾根副都統管轄,嶺北由瑗琿副都統管轄。1743年(乾隆八年),嶺西改由黑龍江將軍所轄的呼倫貝爾副都統管轄。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將大興安嶺鄂倫春族人按住地分為五路編為佐。阿力河流域為阿力路佐領管轄,呼瑪河流域為呼瑪爾路佐領管轄,多布庫爾河流域為多布庫爾路佐領管轄。
1882年(光緒八年),由黑龍江將軍興安城總管管理鄂倫春五路。1883年(光緒九年),興安城總管撤裁。鄂倫春阿力路、多布庫爾路由黑龍江將軍墨爾根副都統管轄,呼瑪爾路由瑗琿副都統(亦稱黑龍江副都統)管轄。1884年(光緒十年),布特哈衙門改制為布特哈副都統,總領鄂倫春五路和索倫部。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清廷撤裁布特哈副都統,以嫩江為界分設東、西布特哈總管衙門。今大興安嶺地區為西布特哈總管衙門管轄。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嶺南為黑龍江行省(簡稱黑龍江省)呼倫兵備道呼倫直隸廳管轄,嶺北為瑗琿兵備道瑗琿直隸廳管轄。1909年(宣統元年),今漠河縣為珠爾干河總卡倫和漠河總卡倫管轄,今塔河縣、呼瑪縣為呼瑪爾總卡倫管轄。
1912年(民國元年)6月25日,嶺北隸屬民國政府黑龍江瑗琿兵備道(同年8月26日改為黑河道)瑗琿直隸廳。同年7月1日,呼瑪爾總卡倫改制為呼瑪設治局。嶺南屬少數民族上層叛亂分子的「偽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
1914年(民國三年),嶺南隸屬黑龍江省龍江道布西總管公署。同年1月11日,嶺北呼瑪設治局改制為呼瑪縣,漠河總卡倫改為漠河設治局,隸屬黑河道。1915年(民國四年),嶺南改制為布西設治局管轄,隸屬黑龍江省龍江道。1917年(民國六年),嶺北漠河設治局改制為漠河縣,隸屬於黑龍江省黑河道。1920年(民國九年),嶺南隸屬於呼倫貝爾善後督辦。1925年(民國十四年),呼倫貝爾善後督辦改制為呼倫貝爾道,轄嶺南地區。1929年(民國十八年),嶺北呼瑪縣辟設歐浦縣。呼瑪縣、漠河縣、歐浦縣隸屬於黑龍江省黑河市政籌備處。嶺南隸屬於呼倫貝爾市政籌備處。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嶺南為偽興安分東省管轄,嶺北三縣為黑龍江省管轄。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嶺南為新合並的偽興安東省所轄的巴彥旗管轄,嶺北三縣為偽黑河省管轄。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嶺南由新合並的興安總省所轄的巴彥旗管轄。
1945年11月,東北人民政府將原偽北安和偽黑河兩省合並,設立黑龍江省。嶺北三縣由黑龍江省黑河地區行政辦事處管轄,嶺南由呼倫貝爾自治省(1946年3月,改為呼倫貝爾臨時地方政府)巴彥旗管轄。1946年3月,嶺南由納文慕仁盟巴彥旗管轄。8月12日,嶺北三縣由黑龍江省黑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1947年2月, 嶺北三縣隸屬黑嫩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3月,漠河縣、歐浦縣合並於呼瑪縣。9月呼瑪隸於屬於新黑龍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5月,興安嶺省撤銷,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納文慕仁盟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嶺南屬納文慕仁盟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巴彥旗合並)管轄。
1949年4月11日,嶺南隸屬於新成立的呼倫貝爾盟。9月,嶺北呼瑪縣隸屬於黑龍江省新改稱的黑河專員公署。1951年10月31日,嶺南由呼倫貝爾盟新成立的鄂倫春族自治旗領導。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會戰指揮部,開發建設大興安嶺東北坡。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行政區一部分,黑龍江省黑河專區呼瑪縣全部和嫩江縣行政區一部分,劃歸會戰區。初步規劃在會戰區內建設大楊樹、松嶺、呼中、新林、塔河、阿木爾、古蓮、十八站、庫倫斯、南瓮河、霍龍門11個林業公司。同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於大興安嶺會戰區成立大興安嶺特區人民委員會(省轄市級),受會戰指揮部和行政區所在省(自治區)雙重領導,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龍江省政府領導。各林業公司設區政府,林場設鄉(鎮)政府。
1965年1月,林業部在大興安嶺會戰區設立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與大興安嶺特區政府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1966年4月20日, 黑河專區呼瑪縣「嫩漠公路」以北和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東南部劃入大興安嶺特區的行政區。
1967年11月26日,大興安嶺特區人民委員會改為大興安嶺特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4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領導。大興安嶺特區改為大興安嶺地區。原屬黑河地區的呼瑪縣和原屬呼倫貝爾盟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族自治旗,全建制劃歸大興安嶺地區管轄。原屬牙克石林管局管理的阿里河林業局、甘河林業局、吉文林業局和克一河林業局劃歸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領導。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隸屬於黑龍江省林業總局。1979年5月30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鄂倫春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原屬鄂倫春族自治旗的加格達奇區、松嶺區仍由大興安嶺地區管轄,但原屬地權不變。阿里河、甘河、吉文和克一河林業局劃歸牙克石林管局管轄。同年6月,大興安嶺林管局為林業部直接領導的企業。
1980年9月4日,大興安嶺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大興安嶺行政公署,成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1981年5月14日,古蓮區改設漠河縣,塔河區設塔河縣。
1982年3月6日,大興安嶺林管局企業管理體制(計劃、財務)單獨運作,仍直屬林業部,與行政公署合署辦公。
1986年1月29日, 國務院批准行署、林管局所在地加格達奇區為縣級區建制。
1991年,國務院確定大興安嶺林管局為全國首批55家企業集團之一。1996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成立。
備注
大興安嶺地區面積8.46萬平方千米,其中位於黑龍江省內6.66萬平方千米,包括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和新林區、呼中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內1.8萬平方千米,包括加格達奇區、松嶺區。有韓家園、十八站 、阿木爾、圖強等十個林業局。大興安嶺地委、行政公署和林業集團公司設在黑龍江省加格達奇。
地緣優勢
大興安嶺地區位於祖國北部邊陲,東接小興安嶺,西鄰呼倫貝爾市,南瀕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嶺內海拔300米-700米,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8℃,最低溫度-52.3℃,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全區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人口55萬,轄三縣四區十個林業局,大興安嶺地委、行政公署和林業集團公司設在內蒙古加格達奇。

Ⅳ 林海文中大興安嶺與秦嶺兩相對比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突出大興安嶺的溫柔和秦嶺的險峻

Ⅳ 老舍和大興安嶺的林海的資料

老舍的簡介:
老舍(1899~1966), 現代小說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青、鴻來、□予、舍、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
生平經歷和創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名守衛皇城的護軍,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軍入侵的巷戰中陣亡。從此,全家依靠母親給人縫洗衣服和充當雜役的微薄收入為生。老舍在大雜院里度過艱難的幼年和少年時代。大雜院的日常生活,使他從小就熟悉車夫、手工業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等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深知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雜院的藝術熏陶,使他從小就喜愛流傳於市井巷裡的傳統藝術(如曲藝、戲劇),為它們的魅力所吸引。他從這樣的環境中,接受了與現代中國大多數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藝術啟蒙。這些,都對他有極大的影響並在他的創作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19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老舍進私塾讀書;三年後,轉入新式學堂。1912年,小學畢業後,他在普通中學讀了半年;翌年,考入學雜膳宿費用都由國家供給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老舍以優異成績畢業後,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校長。1920年 9月,提升為郊外北區勸學員,還陸續兼任私立小學教師、國語補習會經理等職。
老舍就任小學校長的第二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他自稱只是"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裡面,……對於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我怎樣寫〈趙子曰〉》)。這確實使他在一段時期里,對於青年學生及其活動,有些隔膜和誤解。但"五四"時期興起的新的時代潮流,包括文學革命在內,仍然沖擊著他的心靈。本來,軍閥政府基層機構的腐敗,混跡其間的衛道者們的虛偽,在這個剛剛來自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眼中,無處不是破綻和丑態,難以與他們安然相處。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業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五四"給了我什麼》),他作出了新的抉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裡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在這以前,還堅決退掉母親包辦的婚約。次年回到北京,任顧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會的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兼課,業余時間到燕京大學旁聽英文。一度還信仰過基督教。雖然道路不無曲折,但"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4年,老捨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講師。為了提高英文水平,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書本都向他打開一個比原先見到的更為寬廣多彩的世界。閱讀作品進一步激發了他的文學興趣。客居異國的寂寞和日益濃烈的鄉思,又需要寄託和發泄。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促使他把見到過的人和事用文藝的形式寫下來。1926年寫成的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取材於當年在教育界任職時的見聞。接著又寫下了長篇《趙子曰》(1926)和《二馬》(1929)。三部作品陸續在文學研究會的刊物《小說月報》上連載,立刻以文筆輕松酣暢,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於刻畫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讀者的注意。他的創作從一開始就顯現出現實主義的特點,並且從語言、筆調到內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他終於在文學事業中找到了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和充實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國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國回國。途中因為籌措旅費,在新加坡的一所華僑中學任教半年。在英國時,他為國內的北伐戰爭的進軍感到興奮。到了新加坡,從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他因此中斷了一部描寫男女青年愛情的小說的寫作,另寫了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國。同年 7月,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翌年夏,與後來成為國畫家的胡□青結婚。1934年,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他在這兩所大學,先後開設過《文學概論》、《歐洲文藝思潮》、《外國文學史》以及寫作方面的課程。課余繼續長篇小說的創作。《貓城記》(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舊中國的腐敗,針砭保守愚昧的民族習性和畏懼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時流露出對於國事的悲觀和對於革命的誤解,是一部瑕瑜互見、頗多爭議的作品。《離婚》(1933)描寫一群公務員的庸碌生活,對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現出他作為北京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作為幽默作家的特點,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風格的作品。《牛天賜傳》(1934)和中篇《月牙兒》(1935)、《我這一輩子》(1937),都從街頭巷尾攝下市井細民的生活場景。前者是對於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諷,充滿笑料;後兩者是對於人間不平的抨擊,飽含著憤懣和哀悼,作品的筆調也隨之變得沉重。林海
大興安嶺區位於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北坡,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是祖國北部邊疆緯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山巒疊翠,萬傾林海一片碧波;江河湖泊,水光掩映,靜謐清新,自然風光純朴粗獷。大興安嶺區旅遊資源在中國北方的旅遊資源分布體系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優勢。
獨特的邊陲景色,中俄大界河黑龍江是當今世界唯一未被污染的兩國之間的大界河。漠河縣的北極村是我國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
充滿野趣的森林風光。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的大興安嶺有森林730萬公傾,森林覆蓋率達71。1%,林中繁衍生息著400多種野生動物和1000餘種野生植物,成為我國高緯度地區不可多得的野生物、植物樂園。
與眾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景觀。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大興安嶺區伊勒呼里山北側一帶山高,雪深,氣候寒冷,尤其在北溫帶最大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不僅冬季降雪很大而且山高谷闊,非常適合科考,探險,滑雪等各種特種旅遊活動的開展。受長期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保護區內另有「冰緣岩柱」、「老頭林」、「碎石坡」等景觀眾多。
淵源流長的人文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即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我們的祖先就有部族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從肅慎、鮮卑到室韋人、這里留下眾多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故事和動人傳說,有些至今仍可追尋。
極具優勢的邊境口岸。大興安嶺區邊境線長達791。5公里,有十九對村屯與俄方相對應。大興安嶺區境內的漠河、呼瑪兩個國家一類口岸,經濟輻射面積可達到俄羅斯赤塔、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雅庫特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地區等五個州、邊疆區或自治共和國的二千多平方公里,在我省「南聯北開」和俄、中、蒙、日 朝五國共建 的東北亞經濟格局中具有很大的地緣優勢和開發潛力。
大興安嶺區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呼中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源頭、中華北陲第一峰大白山、神州北極——漠河村、「中國北極點」——烏蘇里等等旅遊資源在我國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壟斷性。大興安嶺的旅遊資源具體表現為大森林、大冰雪、北極光、大界河等四個鮮明的特色,而這些鮮明的特色又都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形式。

大興安嶺林區位於我國北部邊陲,雄居「金雞之冠,天鵝之首」。她東連綿延千里的小興安嶺,西依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黑龍江相望,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寶石」。 春涌興安,沁人心脾的興安嶺杜鵑綴滿群山;夏日林莽飄香,濃綠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度假勝地;秋日層林盡染,山果飄香,紅、白、黃、褐、綠相間的「五花山」盡收眼底;冬到興安最富詩意,四季常青的美人松映襯著皎潔晶瑩的冰雪世界,是冰雪旅遊的最佳場地。 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梅花鹿、棕熊、紫貂、野雞、榛雞、天鵝、雪兔、原麝等各種珍禽異獸400 余種,是四季狩獵的天然獵場。在千山萬壑間縱橫流淌著甘河、多布庫爾、那都里、呼瑪、額爾古納20多條大小河流,盛產鱘鰉魚、哲羅、細鱗、江雪魚等珍貴冷水魚類,是垂釣的好場所。自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匯聚而成的黑龍江源頭開始,兩岸青松翠柏,激流險灘,風光秀麗,奇險無比。沿途能參觀中俄雅克之戰古戰場遺址——古城島,還可領略對岸俄羅斯的異國風情。在聞名遐邇的中國「北極村」,遊人可在「神洲北極」石碑下徜徉留影,領略夏至前後「北極村」的「白夜」景觀。還可在我國這個唯一能欣賞北極光的地方,一睹那光耀天地、奇異瑰麗的自然景色。
位於大興安嶺最高峰的寒溫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中自然保護區,山巒競秀,古木參天,溝深谷幽,神秘莫測,其中珍禽在天,奇獸在山,錦鱗在淵呈現著大森林的原始風韻。

「林海之都」加格達奇以西45公里的「嘎仙洞」不僅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而且是拓拔鮮卑祖最初居住的石室舊墟,洞內石壁上清晰可辯當年北魏皇帝拓拔燾勒石祭祖的碑文。從這里南遷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人,為民族大融合與祖國統一作出了不朽的業績。嘎仙洞渾然天成的自然景緻和深壑莫測的人文歷史吸引著海內外遊人來此探古訪幽。能騎善射的鄂倫春族是鮮卑人沒有南遷的一支,他們的民族歌舞、民俗風情國內外聞名。在嗄仙洞下,在篝火旁,遊人可以和鄂倫春人跳民族舞吃手把肉,住一宿「撮羅子」,盡情領略鄂倫春族純樸厚重的風。

我區位於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北坡,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是祖國北部邊疆緯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山巒疊翠,萬傾林海一片碧波;江河湖泊,水光掩映,靜謐清新,自然風光純朴粗獷。我區旅遊資源在中國北方的旅遊資源分布體系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優勢。
獨特的邊陲景色,中俄大界河黑龍江是當今世界唯一未被污染的兩國之間的大界河。漠河縣的北極村是我國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
充滿野趣的森林風光。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的大興安嶺有森林730萬公傾,森林覆蓋率達71。1%,林中繁衍生息著400多種野生動物和1000餘種野生植物,成為我國高緯度地區不可多得的野生物、植物樂園。
與眾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景觀。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區伊勒呼里山北側一帶山高,雪深,氣候寒冷,尤其在北溫帶最大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不僅冬季降雪很大而且山高谷闊,非常適合科考,探險,滑雪等各種特種旅遊活動的開展。受長期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保護區內另有「冰緣岩柱」、「老頭林」、「碎石坡」等景觀眾多。
淵源流長的人文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即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我們的祖先就有部族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從肅慎、鮮卑到室韋人、這里留下眾多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故事和動人傳說,有些至今仍可追尋。
極具優勢的邊境口岸。我區邊境線長達791。5公里,有十九對村屯與俄方相對應。我區境內的漠河、呼瑪兩個國家一類口岸,經濟輻射面積可達到俄羅斯赤塔、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雅庫特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地區等五個州、邊疆區或自治共和國的二千多平方公里,在我省「南聯北開」和俄、中、蒙、日 朝五國共建 的東北亞經濟格局中具有很大的地緣優勢和開發潛力。
我區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呼中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源頭、中華北陲第一峰大白山、神州北極——漠河村、「中國北極點」——烏蘇里等等旅遊資源在我國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壟斷性。大興安嶺的旅遊資源具體表現為大森林、大冰雪、北極光、大界河等四個鮮明的特色,而這些鮮明的特色又都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形式。

Ⅵ 大興安嶺的詳細資料

2.林海
大興安嶺區位於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北坡,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是祖國北部邊疆緯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山巒疊翠,萬傾林海一片碧波;江河湖泊,水光掩映,靜謐清新,自然風光純朴粗獷。大興安嶺區旅遊資源在中國北方的旅遊資源分布體系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優勢。
獨特的邊陲景色,中俄大界河黑龍江是當今世界唯一未被污染的兩國之間的大界河。漠河縣的北極村是我國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
充滿野趣的森林風光。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的大興安嶺有森林730萬公傾,森林覆蓋率達71。1%,林中繁衍生息著400多種野生動物和1000餘種野生植物,成為我國高緯度地區不可多得的野生物、植物樂園。
與眾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景觀。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大興安嶺區伊勒呼里山北側一帶山高,雪深,氣候寒冷,尤其在北溫帶最大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不僅冬季降雪很大而且山高谷闊,非常適合科考,探險,滑雪等各種特種旅遊活動的開展。受長期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保護區內另有「冰緣岩柱」、「老頭林」、「碎石坡」等景觀眾多。
淵源流長的人文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即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我們的祖先就有部族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從肅慎、鮮卑到室韋人、這里留下眾多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故事和動人傳說,有些至今仍可追尋。
極具優勢的邊境口岸。大興安嶺區邊境線長達791。5公里,有十九對村屯與俄方相對應。大興安嶺區境內的漠河、呼瑪兩個國家一類口岸,經濟輻射面積可達到俄羅斯赤塔、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雅庫特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地區等五個州、邊疆區或自治共和國的二千多平方公里,在我省「南聯北開」和俄、中、蒙、日 朝五國共建 的東北亞經濟格局中具有很大的地緣優勢和開發潛力。
大興安嶺區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呼中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源頭、中華北陲第一峰大白山、神州北極——漠河村、「中國北極點」——烏蘇里等等旅遊資源在我國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壟斷性。大興安嶺的旅遊資源具體表現為大森林、大冰雪、北極光、大界河等四個鮮明的特色,而這些鮮明的特色又都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形式。

大興安嶺林區位於我國北部邊陲,雄居「金雞之冠,天鵝之首」。她東連綿延千里的小興安嶺,西依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黑龍江相望,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被譽為「金雞冠上的綠寶石」。 春涌興安,沁人心脾的興安嶺杜鵑綴滿群山;夏日林莽飄香,濃綠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度假勝地;秋日層林盡染,山果飄香,紅、白、黃、褐、綠相間的「五花山」盡收眼底;冬到興安最富詩意,四季常青的美人松映襯著皎潔晶瑩的冰雪世界,是冰雪旅遊的最佳場地。 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梅花鹿、棕熊、紫貂、野雞、榛雞、天鵝、雪兔、原麝等各種珍禽異獸400 余種,是四季狩獵的天然獵場。在千山萬壑間縱橫流淌著甘河、多布庫爾、那都里、呼瑪、額爾古納20多條大小河流,盛產鱘鰉魚、哲羅、細鱗、江雪魚等珍貴冷水魚類,是垂釣的好場所。自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匯聚而成的黑龍江源頭開始,兩岸青松翠柏,激流險灘,風光秀麗,奇險無比。沿途能參觀中俄雅克之戰古戰場遺址——古城島,還可領略對岸俄羅斯的異國風情。在聞名遐邇的中國「北極村」,遊人可在「神洲北極」石碑下徜徉留影,領略夏至前後「北極村」的「白夜」景觀。還可在我國這個唯一能欣賞北極光的地方,一睹那光耀天地、奇異瑰麗的自然景色。
位於大興安嶺最高峰的寒溫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中自然保護區,山巒競秀,古木參天,溝深谷幽,神秘莫測,其中珍禽在天,奇獸在山,錦鱗在淵呈現著大森林的原始風韻。

「林海之都」加格達奇以西45公里的「嘎仙洞」不僅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而且是拓拔鮮卑祖最初居住的石室舊墟,洞內石壁上清晰可辯當年北魏皇帝拓拔燾勒石祭祖的碑文。從這里南遷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人,為民族大融合與祖國統一作出了不朽的業績。嘎仙洞渾然天成的自然景緻和深壑莫測的人文歷史吸引著海內外遊人來此探古訪幽。能騎善射的鄂倫春族是鮮卑人沒有南遷的一支,他們的民族歌舞、民俗風情國內外聞名。在嗄仙洞下,在篝火旁,遊人可以和鄂倫春人跳民族舞吃手把肉,住一宿「撮羅子」,盡情領略鄂倫春族純樸厚重的風。

我區位於大興安嶺山脈的東北坡,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是祖國北部邊疆緯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山巒疊翠,萬傾林海一片碧波;江河湖泊,水光掩映,靜謐清新,自然風光純朴粗獷。我區旅遊資源在中國北方的旅遊資源分布體系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優勢。
獨特的邊陲景色,中俄大界河黑龍江是當今世界唯一未被污染的兩國之間的大界河。漠河縣的北極村是我國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
充滿野趣的森林風光。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的大興安嶺有森林730萬公傾,森林覆蓋率達71。1%,林中繁衍生息著400多種野生動物和1000餘種野生植物,成為我國高緯度地區不可多得的野生物、植物樂園。
與眾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景觀。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區伊勒呼里山北側一帶山高,雪深,氣候寒冷,尤其在北溫帶最大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不僅冬季降雪很大而且山高谷闊,非常適合科考,探險,滑雪等各種特種旅遊活動的開展。受長期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保護區內另有「冰緣岩柱」、「老頭林」、「碎石坡」等景觀眾多。
淵源流長的人文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即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我們的祖先就有部族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從肅慎、鮮卑到室韋人、這里留下眾多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故事和動人傳說,有些至今仍可追尋。
極具優勢的邊境口岸。我區邊境線長達791。5公里,有十九對村屯與俄方相對應。我區境內的漠河、呼瑪兩個國家一類口岸,經濟輻射面積可達到俄羅斯赤塔、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雅庫特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地區等五個州、邊疆區或自治共和國的二千多平方公里,在我省「南聯北開」和俄、中、蒙、日 朝五國共建 的東北亞經濟格局中具有很大的地緣優勢和開發潛力。
我區森林生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呼中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源頭、中華北陲第一峰大白山、神州北極——漠河村、「中國北極點」——烏蘇里等等旅遊資源在我國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壟斷性。大興安嶺的旅遊資源具體表現為大森林、大冰雪、北極光、大界河等四個鮮明的特色,而這些鮮明的特色又都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形式。

Ⅶ 大興安嶺古時候叫什麼啊是一直都叫這個名兒例如唐朝

大興安嶺古稱大鮮卑山,是北魏鮮卑族人的發祥地。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公元386年,居住在密林深處的拓拔鮮卑祖先揮師南下,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