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周國平哲理散文讀後感

周國平哲理散文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1-16 01:15:31

哲理散文故事附加讀後感

讀《周國平散文》有感

似乎每一個假期,學校都回布置讀書的任務。好像是我們這些學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會有時間看書了似的。當然,假期所讀的書與平時讀的完全不在同一檔次,畢竟,誰有本事在讀完一本科幻小說或是漫畫之後能寫出合乎要求的讀後感?於是乎,我的同學們只好拿起平時只放在書架上沖樣子的名著讀了起來。

我卻幸運得多了。多虧我的未雨綢繆,厚厚的一本《周國平散文》,讓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時間一點一點蠶食,到放假時只剩下幾十頁了。我只需趁熱打鐵,將之讀完即可。

周國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覺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師更有些知名度。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著書立說和翻譯外國哲學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書或是文章,無非兩個方面:散文隨筆和哲學論著。前者描繪了一個文人的精神家園,後者反映了他的學術生活。我讀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國平的隨筆散文,真正映了「隨」和「散」這兩個字。每篇文章都透著淡然,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關注自己而不是家國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境界。這看似不夠偉大,用套話說就是「缺少社會責任感」。不過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圓滿的標准來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國之事的「偉人們」又有幾個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嘗試過修身呢?官吏腐敗問題是哪一個國家都不可避免要面臨的問題。可如果我們恪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漸進的話,哪裡還會有貪官污吏得勢的道理?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任務和位置。如果不細心叩問自己的心靈,如何能發現社會早已為自己預留的位置?對於我們,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邁出探索的步伐之前,連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進途中漸漸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麼資格口稱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進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瞭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鬆懈。周國平用他的散文教給我們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問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於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類比於登山,那麼最佳的狀態應該是:肉體在不懈的攀登,步步為營,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靈魂則跳出山外,以旁觀者的清澈目光為前進指明方向,永遠不迷失。這顯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達到無疑是奢談。我們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發之前先問問自己夠不夠堅定;定期停下來修整,總結過去並展望未來,看看自己的路線是否偏移。「認識你自己」,這是指導精神生活的聖經。

我希望自己能夠秉持這聖經,不忘審視自己。學習的范疇,不只是我們現在體會到的那麼淺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2、安靜給我睿智——周國平《安靜》讀後感
周國平是我很喜愛的作家。看他的書是高三時候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他的書陪伴我整個的高三生活,用思考與哲理給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靜的清泉。周國平的散文集《安靜》,對比昔日的「守望」和「朝聖」,似乎來得更為純粹和徹底。我喜歡《安靜》,不僅緣於這個詩意化的詞語,更是驚羨「安靜」這樣一種境界。周國平在書中說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在的虛名浮行的誘惑。」正是這種對追求的執著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靜的無比珍貴。

依照通常的情況,安靜這個命題到了哲學家手裡,總會演繹成生存與死亡的掙扎。然而在周國平卻能輕而易舉地將安靜的氛圍融入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讓我剛打開書頁,就已經不能釋手。在周國平的隨性抒寫下,安靜成了一種天然的存在。年齡長久的提煉和沉積,讓其內心更為充盈,使其生命擺脫浮躁而逐漸趨於安靜。也正是因為如此,註定了安靜不是一種瞬間的偶得,而是從最深的絕望中尋找最美麗的驚喜,這是一種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會選擇在深夜讀周國平,點一盞台燈,泡一壺香茶,跟隨他去尋找安靜。

安靜不是一瞬間的偶得,安靜需要心靈的創造。在書的目錄里,我發現了久違的親切話題:幸福、藝術、執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書中處處遺留著哲學和散文的痕跡。這兩者時而平行,相互對望相互傾慕;時而相交,綻放出無聲的思維火花,令人心曠神怡。書中,他所展現的人生體驗與讀者所關切的世間感悟的詞語外殼上,沒有一個「安」字,也沒有一個「靜」字,但它們都毫不例外地與安靜的距離最短。周國平所期待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充滿樂趣的安靜。生活中只要有樂趣為伴,我便不會感到寂寞難耐,因為我會覺得,這安靜,怎麼品味都別有情趣。

安靜不是毫無變化的靜止,盡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風景的邊界上。曾經以為周國平對愛的解讀是最精巧最靈秀的。在他的舊作《人與永恆》里,愛情如同林中的溪水,點滴入耳,超凡脫俗,令人憐惜。但書至此時,說到「私隱」,說到「隔膜」,溪水漸入人境,再無仙氣,似乎將要乾涸。不過後來在安靜中想想,愛確實應該在人間,在人的身邊人的心底,這樣的溪水比在林中更踏實了。愛,應該踏實,應該長流,如他所說,「愛情是一條流動的河」。還有更多的事物在流動。

「我的怪癖是喜歡一般哲學史不屑記載的哲學家,寧願繞開一個個曾經顯赫一時的體系的頹宮,到歷史的荒村陋巷去尋找他們的足跡。」周國平曾經這樣形容自己對愛默生的嚮往。同樣,我也樂意用這句話來表達對周國平先生的仰慕。少年時代的周國平有幸進入多少人所夢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豐盈的人文環境和氛圍下成長。在中國最動亂的十年文革時期,他又有幸在深山裡安靜思考,與聖賢先哲交流,和花草蟲魚對晤,在那樣的社會環境和經歷下,他完成了對思想的構建,對靈魂的提煉。大寧靜產生了大孤獨,大孤獨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從容又讓他完成了一種內在的超越性的突破。時至今日,在我們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驅動超越一切,物質的誘惑淹沒精神的愉悅,連學界也已成為喧鬧的名利場,我們很難再聽到來自心靈本真的呼喚——如此浮躁的社會里,安靜就會顯出多麼的珍貴,守住一份寧靜又是何等不易。

且看《孤獨的價值》、《智慧和信仰》、《詩人的花園》、《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都是我贊賞的篇目。雖不是通篇說「安靜」,但還是能夠看出周國平在這本書中一貫的人文追求。質朴平實又不失詩的光華,暢達深邃滲透著哲學的智慧。正是這樣一種風格,使他擺脫了純學術的艱澀而實現了對哲學本身的突破。

關於「安靜」,周國平寫下了這樣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現在想來,真是至理名言

其實,無論世界,無論我們生活的周圍變得如何的喧囂與躁動,哪裡又找不到一片安靜的角落呢?關鍵還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去尋找,或者說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這一份寧靜?即使我們無法在現實中找到安靜,至少我們還能保持一份心靈的恬淡,還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園。倘若這一方領地也終失守,人生真的會充滿痛苦與無奈。

我會再讀周國平的《安靜》。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地翻開這樣一本《安靜》,去品味書中對人生、靈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② 讀周國平的哲理散文,就像在同一位睿智的老人對話有語小病嗎

如果單從這句話的語法結構來說,我認為沒有問題,確實是如此,而且即便,讀周國平先生的哲理散文,你也確實能夠感受到是非常具有哲理的,所以多讀書培養自己閱讀的好習慣,對自己很有幫助。

③ 周國平哲理散文

《記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靈的寧靜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 。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斗,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 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 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盪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里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 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盪,去建功創業,去探險獵奇 ,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 世界。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 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裡,未嘗有真 正的內心生活。對於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惟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 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所以,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 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並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個人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於,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於把外 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個兒是散的。自我是一個中心點,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換一個比方,我們不妨說,一個有著堅實的自我的人 便彷彿有了一個精神的密友,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的心靈追求,又在世界上闖盪了一番,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那麼,他就 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於每一個 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一個人 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 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 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我們當然沒有 理由懷疑,這樣的一個人必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

1998

④ 周國平的資料不要多哦

著:《蘇聯當代哲學》(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三聯書店。
《尼采詩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 著:《詩人哲學家》(主編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偶像的黃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人與永恆》,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著:《尼采與形而上學》,湖南教育出版社。
譯:《謝林傳》(合譯),商務印書館。
1991 著:《憂傷的情慾》,四川文藝出版社 。
1992 著:《人與永恆》(增補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個人生》,四川大學出版社。
《斷腸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賞》,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台灣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個人生》,台灣林郁工作室。
1993 譯:《理性邊緣的哲學——尼采論哲學之源》,香港商務印書館。
1994 著:《今天我活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 著:《迷者的悟》,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廣東教育出版社。
《愛與孤獨》,天津人民出版社。
《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合著),三聯書店。
《守望的距離——周國平散文集》,東方出版社。
《周國平文集》(1—5卷),陝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湖南文藝出版社。
《對世界的認識》,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偶像的黃昏》,光明日報出版社。
《悲劇的誕生》,華齡出版社。
1997 著:《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周國平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國平散文》(上,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精神的故鄉》,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 著:《精神的故鄉》,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著:《周國平哲理美文》,廣東人民出版社。
《周國平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
《各自的朝聖路——周國平散文二集》,東方出版社。
《人生圓桌》(主編和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著:《周國平小語》,廣東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語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插圖珍藏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人與永恆》,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圓桌》(主編和合著),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悲劇的誕生》,台灣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 著:《安靜的位置——周國平散文生命感悟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愛與孤獨——周國平散文情感體驗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朝聖的心路——周國平散文靈魂守望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經典的理由——周國平散文讀書趣味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另一種存在——周國平散文寫作情懷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無用之學——周國平散文哲學家園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街頭的自語——周國平散文人間隨筆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自由風格》(與崔健合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享受生命》,浙江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文集》第6卷,陝西人民出版社。
譯:《悲劇的誕生》(插圖珍藏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著:《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海南出版社。
《安靜》,北嶽文藝出版社。
《靈魂只能獨行》,海南出版社。
《愛情不風流》,海南出版社。
《智性時光》,海南出版社。
《風中的紙屑》,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台灣上游出版社。
譯:《瘋狂的意義》,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著:《守望的距離》(修訂本),北嶽文藝出版社。
《妞妞》(日譯本),日本PHP出版社。
2004 著:《各自的朝聖路》,北嶽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自選集》,海南出版社。
《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的心靈自傳》,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修訂本),北嶽文藝出版社。
2005 著:《周國平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
《燈燈亮了——我的女兒妞妞》,台灣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國平哲理美文》,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錄》,上海譯文出版社。

⑤ 推薦一些優秀散文書籍 周國平的哲理散文就可以

阿蘭德波頓的書
《旅行的意義》,《哲學的慰藉》,《愛情筆記》
一個很有哲理性的作者。

⑥ 周國平最經典的哲理散文是哪篇

《記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靈的寧靜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 。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斗,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 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 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盪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里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 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盪,去建功創業,去探險獵奇 ,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 世界。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 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裡,未嘗有真 正的內心生活。對於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惟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 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所以,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 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並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個人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於,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於把外 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個兒是散的。自我是一個中心點,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換一個比方,我們不妨說,一個有著堅實的自我的人 便彷彿有了一個精神的密友,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的心靈追求,又在世界上闖盪了一番,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那麼,他就 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於每一個 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一個人 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 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 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我們當然沒有 理由懷疑,這樣的一個人必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

1998

⑦ 周國平最好的散文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在尼采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但他成名則因為他的散文。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把心安頓好》,詩集《憂傷的情慾》等。
中文名: 周國平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45年7月25日
職業: 學者,作家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

周國平

當代著名哲學家、學者、作家。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把心安頓好》,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2012年3月周國平關於如何完美生命過程的新散文集《何來何往》出版,這本書是他多年來關於人生思考的精華總集。

1986 著 《蘇聯當代哲學》(合著) 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
《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 三聯書店
《尼采詩集》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 著 《詩人哲學家》(主編和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偶像的黃昏》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 《人與永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著 《尼采與形而上學》 湖南教育出版社
譯:《謝林傳》(合譯) 商務印書館
1991 著 《憂傷的情慾》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2 著 《人與永恆》(增補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個人生》 四川大學出版社
《斷腸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賞》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台灣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個人生》 台灣林郁工作室
1993 譯 《理性邊緣的哲學——尼采論哲學之源》 香港商務印書館
1994 著 《今天我活著》 安徽文藝出版社
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 著 《迷者的悟》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廣東教育出版社
《愛與孤獨》 天津人民出版社
《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聯合編著) 三聯書店
《守望的距離——周國平散文集》 東方出版社
《周國平文集》(1—5卷) 陝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湖南文藝出版社
《對世界的認識》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偶像的黃昏》 光明日報出版社
《悲劇的誕生》 華齡出版社
1997 年 《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周國平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國平散文》(上,下)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精神的故鄉》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精神的故鄉》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年 《周國平哲理美文》 廣東人民出版社
《周國平散文》 浙江文藝出版社
《各自的朝聖路——周國平散文二集》 東方出版社
《人生圓桌》(主編和合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周國平小語》 廣東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語編》,現更名為《人生哲思錄》 上海辭書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插圖珍藏本)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人與永恆》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圓桌》(主編和合著)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悲劇的誕生》 台灣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 《安靜的位置——周國平散文生命感悟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愛與孤獨——周國平散文情感體驗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朝聖的心路——周國平散文靈魂守望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經典的理由——周國平散文讀書趣味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另一種存在——周國平散文寫作情懷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無用之學——周國平散文哲學家園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街頭的自語——周國平散文人間隨筆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自由風格》(與崔健合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享受生命》 浙江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文集》第6卷 陝西人民出版社
譯:《悲劇的誕生》(插圖珍藏本)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 海南出版社
《安靜》 北嶽文藝出版社
《靈魂只能獨行》 海南出版社
《愛情不風流》 海南出版社
《智性時光》 海南出版社
《風中的紙屑》 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台灣上游出版社
譯:《瘋狂的意義》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年 《守望的距離》(修訂本) 北嶽文藝出版社
《妞妞》(日譯本) 日本PHP出版社
2004 年 《各自的朝聖路》 北嶽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自選集》 海南出版社
《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 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的心靈自傳》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修訂本) 北嶽文藝出版社
2005 年 《周國平作品精選》 長江文藝出版社
《燈燈亮了——我的女兒妞妞》 台灣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國平哲理美文》 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錄》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年 《人與永恆》珍藏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閑情的分量》
2009年 《最合宜的位置》 作家出版社
《周國平論教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永恆之女性》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年 《寶貝,寶貝》 鳳凰出版集團
《生命的品質》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1年 《周國平語錄:人生50個關鍵詞》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人生哲思錄》修訂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3月
《把心安頓好》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愛的五重奏》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人間學術》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花非花——周國平對話王小慧》 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

⑧ 誰能給我一篇周國平的哲理散文

《記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靈的寧靜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 .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斗,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 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 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盪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里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 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盪,去建功創業,去探險獵奇 ,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 世界.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 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裡,未嘗有真 正的內心生活.對於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惟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 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所以,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 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並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個人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於,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於把外 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個兒是散的.自我是一個中心點,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夠找到回家的路.換一個比方,我們不妨說,一個有著堅實的自我的人 便彷彿有了一個精神的密友,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的心靈追求,又在世界上闖盪了一番,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那麼,他就 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於每一個 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一個人 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 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 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我們當然沒有 理由懷疑,這樣的一個人必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
1998?5

弄了一陣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問我:"尼采對你的影響很大吧?"有一回 我忍不住答道:"互相影響嘛,我對尼採的影響更大."其實,任何有效的閱讀不僅是吸收 和接受,同時也是投入和創造.這就的確存在人與他所讀的書之間相互影響的問題.我眼中 的尼采形象摻入了我自己的體驗,這些體驗在我接觸尼采著作以前就已產生了.
近些年來,我在哲學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學院化、概念化狀
態, 使哲學關心人生根本,把哲學和詩溝通起來.尼采研究無非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種方便的學 術表達方式而已.當然,我不否認,閱讀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時起作用 的還有我的氣質、性格、經歷等因素,其中包括我過去的讀書經歷.
有的書改變了世界歷史,有的書改變了個人命運.回想起來,書在我的生活中並無此類戲劇 性效果,它們的作用是日積月累的.我說不出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什麼,也不太相信形形色 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說,有一些書,它們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 靈歷程中留下了痕跡.
中學畢業時,我報考北大哲學系,當時在我就學的上海中學算爆了個冷門,因為該校素有重 理輕文傳統,全班獨我一人報考文科,而我一直是班裡數學課代表,理科底子並不差.同學 和老師差不多用一種憐憫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誤入了歧途.我不以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 輩子生活在與人生無關的某個專業小角落裡.懷著囊括人類全部知識的可笑的貪欲,我選擇 哲學這門"凌駕於一切科學的科學",這門不是專業的專業.
然而,哲學系並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學課程很快就使我厭煩了.我成了 最不用功的學生之一,"不務正業",耽於課外書的閱讀.上課時,課桌上擺著艾思奇編的 教科書,課桌下卻是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等,讀得入迷.老師 課堂提問點到我,我站起來問他有什麼事,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說來慚愧,讀了幾年哲學 系,哲學書沒讀幾本,讀得多的卻是小說和詩.我還醉心於寫詩,寫日記,積累感受.現在 看來,當年我在文學方面的這些閱讀和習作並非徒勞,它們使我的精神趨向發生了一個大轉 變,不再以知識為最高目標,而是更加珍視生活本身,珍視人生的體悟.這一點認識,對於 我後來的哲學追求是重要的.
我上北大正值青春期,一個人在青春期讀些什麼書可不是件小事,書籍、友誼、自然環境三 者構成了心靈發育的特殊氛圍,其影響畢生不可磨滅.幸運的是,我在這三方面遭遇俱佳, 卓越的外國文學名著、才華橫溢的摯友和優美的燕園風光陪伴著我,啟迪了我的求真愛美之 心,使我愈發厭棄空洞醜陋的哲學教條.如果說我學了這么多年哲學而仍未被哲學敗壞,則 應當感謝文學.
我在哲學上的趣味大約是受文學熏陶而形成的.文學與人生有不解之緣,看重人的命運、個 性和主觀心境,我就在哲學中尋找類似的東西.最早使我領悟哲學之真諦的書是古希臘哲學 家的一本著作殘篇集,赫拉克利特的"我尋找過自己",普羅塔哥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蘇格拉底的"未經首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猶如抽象概念迷霧中聳立的三座燈塔,照亮 了久被遮蔽的哲學古老航道.我還偏愛具有懷疑論傾向的哲學家,例如笛卡兒、休謨,因為 他們教我對一切貌似客觀的絕對真理體系懷著戒心.可惜的是,哲學家們在批判早於自己的 哲學體系時往往充滿懷疑精神,一旦構築自己的體系卻又容易陷入獨斷論.相比之下,文學 藝術作品就更能保持多義性、不確定性、開放性,並不孜孜於給宇宙和人生之謎一個終極答 案.
長期的文化禁錮使得我這個哲學系學生竟也無緣讀到尼采或其他現代西方人的著作.上學時 ,只偶爾翻看過蕭贛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因為是用文言翻譯,譯文艱澀,未留下 深刻印象.直到大學畢業以後很久,才有機會系統閱讀尼採的作品.我的確感覺到一種發現 的喜悅,因為我對人生的思考、對詩的愛好以及對學院哲學的懷疑都在其中找到了呼應.一 時興發,我搞起了尼采作品的翻譯和研究,而今已三年有餘.現在,我正准備同尼采告別.
讀書猶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塊耽得太久也會膩味的.書是人生的益友,但也僅 止於此,人生的路還得自己走.在這路途上,人與書之間會有邂逅,離散,重逢,訣別,眷 戀,反目,共鳴,誤解,其關系之微妙,不亞於人與人之間,給人生添上了如許情趣.也許 有的人對一本書或一位作家一見傾心,愛之彌篤,乃至白頭偕老.我在讀書上卻沒有如此堅 貞專一的愛情.倘若臨終時刻到來,我相信使我含恨難舍的不僅有親朋好友,還一定有若干 冊知己好書.但盡管如此,我仍不願同我所喜愛的任何一本書或一位作家廝守太久,受染太 深,喪失了我自己對書對人的影響力.
1988?5

我喜歡讀閑書,即使是正經書,也不妨當閑書讀.譬如說《論語》,林語堂把它 當作孔子的閑談讀,讀出了許多幽默,這種讀法就很對我的胃口.近來我也閑翻這部聖人之 言,發現孔子乃是一個相當灑脫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倫,是一種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為儒家始祖 的孔子,其實對於功利的態度頗為淡泊,對於倫理的態度又頗為靈活.這兩個方面,可
以用 兩句話來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 為某方面的專門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定的職業.說一個人不成器,就等於說他沒出息, 這是很忌諱的.孔子卻坦然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也確實有人譏他博學而無 所專長,他聽了自嘲說,那麼我就以趕馬車為專長罷.
其實,孔子對於讀書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 學術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 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一再強調,一個人重要 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須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於"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 樣的話,《論語》中至少重復了四次.
"君子不器"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孔子的治學觀,也說出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孔子和他的 四個學生聊天,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家和外交家. 惟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約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裡游泳,在林下乘 涼,一路唱歌回來.孔子聽罷,喟然嘆曰:"我和曾點想的一樣."聖人的這一嘆,活潑潑 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性靈,使得兩千年後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竟改名"聖嘆" ,以志紀念.人生在世,何必成個什麼器,做個什麼家呢,只要活得悠閑自在,豈非勝似一 切?
學界大抵認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於什麼是"仁",眾說不一,但都不出倫理道德 的范圍.孔子重人倫是一個事實,不過他到底是一個聰明人,而一個人只要足夠聰明,就決 不會看不透一切倫理規范的相對性質.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這句話竟出自孔子之 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備條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歸結為忠恕二字,其 實孔子決不主張愚忠和濫恕.他總是區別對待"邦有道"和"邦無道"兩種情況,"邦無道 "之時,能逃就逃("乘桴浮於海"),逃不了則少說話為好("言孫"),會裝傻更妙("愚 不可及"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其本義不是形容愚蠢透頂,而是孔子誇獎某人裝傻裝得高 明極頂的話,相當於鄭板橋說的"難得糊塗").他也不像基督那樣,當你的左臉挨打時, 要你把右臉也送上去.有人問他該不該"以德報怨",他反問:那麼用什麼來報德呢?然後 說,應該是用公正回報怨仇,用恩德回報恩德.
孔子實在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人,他有常識,知分寸,絲毫沒有偏執狂."信"是他親自 規定的"仁"的內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說:"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徑(" 硜硜然小人哉").要害是那兩個"必"字,毫無變通的餘地,把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還 反對遇事過分謹慎.我們常說"三思而後行",這句話也出自《論語》,只是孔子並不贊成 ,他說再思就可以了.
也許孔子還有不灑脫的地方,我舉的只是一面.有這一面畢竟是令人高興的,它使我可以放 心承認孔子是一位夠格的哲學家了,因為哲學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麼會-點 不灑脫呢?

⑨ 能把余秋雨,周國平,畢淑敏,林清玄的經典散文及解析和一些哲理散文發給我么我高三,想作為作文素材...

余秋雨-【遙遠的絕響】,【一個王朝的背景】
林清玄-【心的菩提】,【玄想】,【清歡】
你可以閱讀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