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含有哲理性的散文

含有哲理性的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1-14 10:03:00

1. 有什麼哲理性的散文

建議你去找畢淑敏的

2. 具有哲理性散文

葉子的訴說
又是一個傷感的秋,風依舊如時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我們註定要從高高的枝頭離開,在那湛藍的天空和朵朵漂浮的潔白雲彩下飛舞、旋轉,和著一曲有一曲藍色的旋律開始新的生活。
落地,似乎化作春泥會是我最好的命運,心甘情願的在泥土中一點一點腐蝕,在腐蝕中一點一點遺忘自己,在遺忘中改變自己。最後,在大地的歸宿中永遠沉睡,來年做合格的護花使者。在歲月的變遷中,微笑著迷失自我,面對寒冷,埋葬一切。但是,為什麼不努力去爭取另一種生活呢?
我,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這么走過了。我要改變,要在落地之前改變自己的命運。風中,我用盡自己全部的力量想著另一個方向飛翔,哪怕這會加速下墜。忽然,我又看見了她,這更加劇了我的努力。她每天都回來樹下,撿起起一片有一片落葉,然後又失望的丟掉,沒有一片也能走進她的心裡。今天,她又來這里找葉子了。只是,她沒有去花池裡尋找我的夥伴,而是把那雙光滑白皙的手伸出來,感受著秋風的撫摸。我不禁興奮,她是在等我嗎?我拚命向著那雙手飛翔,我知道她能帶我走。就在這時,哥哥提醒我:別做無謂的抗爭了,落地成泥是我們的宿命。你這樣只會讓自己扎在松樹的刺上,死無葬身之地!「哪一科,我猶豫了,可馬上又恢復了努力。死無葬身之地又如何?或許我還能有另一種命運。我這么想,並就這么義無反顧的向這那雙手飛翔。我閉上了眼睛,因為我怕我會像許多不安分的前輩一樣,扎在松樹上,萬劫不復。
些許,一股溫暖的力量傳遍全身。我張開了眼睛,發現自己自己正躺在她的手上,面對著的是她動人的臉龐。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看著她,好美的眼睛啊!可是,為什麼充滿著憂傷呢?這時,我聽見她說;「這么努力的飛翔,是為了讓我看見你把?」她,竟看出來了!我不禁害羞,繼而又在心裡說:是,但不全是。更重要的是我想永恆一點,選擇另一種結局。不知道她能否聽到,我看見她笑了,那麼動人,那麼燦爛。那一刻,她眼睛中的憂傷全看不見了。
之後,我被夾進了她的日記本中。讀著她每天寫下的那些憂傷的文字,綉上著她的每個微笑。再之後,她終於決定讓那些憂傷文字被更多的人看到。於是,她成功了。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書,更多的人崇拜著她。我總是第一個讀到她的文字,也總是堅信她一定也選擇過,努力過,猶豫過,但最後一定是義無反顧的拚命地爭取。
看,又是一個別樣的秋。我笑著想起了我的那個秋天,那時的秋風,讓我努力並快樂。

3. 具有哲理性的散文。

往事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中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喜歡,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裡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兒,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緊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裡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並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動——

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4. 什麼是哲理性散文

不錯,散文的復特點就形散制而神不散,這是散文的最大特點,但散文也分敘事散文、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等等,從名稱上我們可以初步了解他們的不同特點,哲理散文首先肯定是散文,具有散文的特點,其次他還具有敘說哲理的特點,把深深的哲理融入文章中,在你讀完文章後得以體會,從而實現自身的提高。建議找一些讀讀好好體會體會。

5. 哲理性散文推薦

曾經有個女孩問過我,你失戀的時候感覺不痛嗎?我望了一下天空。人總要經歷,經歷太多也就不痛了,或者說麻木了。
我第一次失戀的時候,那個時候,腦袋重復她說的一句話,我沒愛過你。心裡一直哭訴,肝腸寸斷,現在見到她,我眼睛只會是淚水,對她感到恐懼。即恨又愛,時間久了,我的心麻木了。對任何人都沒興趣。有一天,我看到天空的藍天的兩朵白雲,想到彼此的甜蜜,想到她的笑容,我便釋然了。愛她就是去忘了她。
佛曰: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所有美好的東西往往由空而生,也往往化為空。你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繁華的過程,終究還是一場空。既然是空,又何必在意。男人也是人,女人也是人,現在不過是豆蔻年華,風楊正茂,意氣風發。再過不久,也終究還是一堆白骨,名也好,利也罷,人已去,兩手空,何須煩惱添自身。哭也罷,笑也好,事一過,自開懷,何須情緒壓自身。
人一生為他人還不如為自己,逍遙自在走天涯,不為煩惱為自己。即使累,也從不後悔。即使是苦,我也當作是山裡的泉水,清澈又甘甜。不做後悔事,不做明白人。你因人生的挫折而感到無奈時,你何須去想,做久了就習慣了,事情再大,他也只是你人生不起波瀾的一件小事。凡事不因自身情緒受影響,凡事不要因自身而過武斷,凡事心平氣和,終究也只是你眼中的一個故事而已。或者,你就當成一場夢,一場很久很真實的夢。自己膩了也就出來了。
更多散文參考資料:https://www.8888ln.com/zheli/yichangmeng.html

6. 哲理性散文

http://www..com/?word=%E5%93%B2%E7%90%86%E6%80%A7%E6%95%A3%E6%96%87&se=360se_11_dg&ie=utf-8

7. 名家經典哲理散文

名家散文很多,推薦幾部余秋雨的散文

1.《山居筆記》 1995年
《山居筆記》一書的寫作,始於一九九二年,成於一九九四年,歷時兩年有餘。為了寫作此書,作者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不再上班,因此這兩年多的時間十分純粹,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麼多時間才寫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寫作是與考察聯在一起的,很多寫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來。記得有一次為了核對海南島某古跡一副對聯上的兩個字,幾度函詢都得不到准確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這種做法如果以經濟得失來核算簡直荒誕不經,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謂「得失寸心知」。
2.《霜冷長河》 1999年
驚人的安靜,但這種安靜使它成了一條最純粹的河。清亮、冷漠、坦盪,岸邊沒有熱鬧,沒有觀望,甚至幾乎沒有房舍和碼頭,因此它也沒有降格為一脈水源、一條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讓一件件岸邊的事情全都過去,不管這些事情一時多麼重要、多麼殘酷、多麼振奮,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狀態。
它有點荒涼,卻拒絕驅使;它萬分寂寞,卻安然自得。很快它會結冰,這是它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休息時也休息得像模像樣……
3.《千年一嘆》 2000年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
他們一行人是去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布、盜匪出沒。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將結束之時,作者寫下這樣的一段話:「四個月冒險奔波,天天都思念著終點。今天我們到了,回頭一看,卻對數萬公里的尺尺寸寸產生了眷戀。那是人類文明的經絡系統,從今以後,那裡的全部冷暖疼痛,都會快速地傳遞到我的心間。」
4《行者無疆》 2001年
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處處的難題,
只因為一個執著的信任,
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
為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 。
5.《借我一生》 2004年
是余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還描繪了記憶中文革時「大揭發」、「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從前輩到自己,作者以平實、真實的記憶組成一部文學作品。
「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 ——余秋雨
6.《笛聲何處》 2004年
中國歷史充斥著金戈鐵馬,但細細聽去,也回盪著胡笳長笛。只是,後一種聲音太柔太輕,常常被人們遺忘。遺忘了,歷史就變得獰厲、粗糙。這本書要捕捉的,就是曾經讓中國人痴迷了兩百年之久的崑曲的笛聲。在《笛聲何處》當中,余秋雨依舊以其一貫的文化的視角、散文的風格,關注的則是另一種歷史的、音樂的非物質的文化。余秋雨稱,《笛聲何處》的創作準備早在12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文化苦旅》還沒有進入台灣,余秋雨赴台所到之處的一系列活動,均是以崑曲學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8. 推薦一些哲理性的散文

關於"差不多"
茅盾
"差不多",曾使炯之先生憤慨。他說:"針對本身弱點,
好好的各自反省一番,振作自己,改造自己,去庸俗,去虛
偽,去人雲亦雲,去矯揉造作;更重要的是去'差不多!'......
這'反差不多'的運動,在刊物上雜志上熱鬧是不必需的事,
卻應當在作家間成為一個創作的基本信條。"
手頭沒有《作家間需要一種新運動》,上面引用的一段抄
自《大公報》《文藝》三○一期"討論:反差不多運動"炯之
先生的"一封信"中,而也是炯之先生議論的要點。
炯之先生在"一封信"中又說:"我的對象是一些同我一
樣有誠心寫作,而又感於自己成績不佳,且明白失敗根本所
在,也希望自己作品更好一點,坦然承認必須虛心努力的作
者。這種作者在當前不是沒有的。"
據這一段補充的話看來,炯之先生那篇《作家間需要一
種新運動》好象是出發於"自我批判"的精神,雖然事實上
他那篇大文充滿了挑戰的態度。
為什麼自己"感於自己成績不佳,且明白失敗根本所在,
…..."的炯之先生寫那篇《作家間需要一種新運動》時倒取

了向人挑戰的態度而沒有"自剖"的精神,我在這里不想研
究;又炯之先生所指摘的"差不多"現象以及他所提出的
「創作的基本信條",也早早有許多人反復說過,--當然用
語不同而態度也不同,在這里我也不想多所引證,以免浪費
篇幅;我只想就炯之的大議論中指出兩點:
第一,炯之先生大聲疾呼痛恨"差不多",然而他不知道
應從新文藝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去研究"差不多"現象之所由
發生。新文藝的歷史雖僅二十年,但至少可分為三期;每一
期中都有"差不多"這現象發生。詳言之,即第一期的作品
「差不多"全以知識分子的學校生活和戀愛事件為描寫的對
象;第二期呢,作品的主人公主要的還是知識分子,但生活
的范圍擴大了,--從學校到革命營壘,從家庭到十字街頭,
甚至寫戀愛時也從禮教與戀愛的沖突到革命與戀愛的沖突
了;至於第三期,則工人,農民,小市民,最近是義勇軍,扮
演著主要的角色,而市場、工廠、農村、山林等等成為主要
的背景。(這樣分為三期,只是個粗枝大葉的分法,但和炯之
先生討論,這樣分期也就夠了。)倘以各期分開來看,各期本
身自難逃於"差不多"之譏;但若統而觀之,則有一事不容
抹煞,即作家的視野是步步擴大了。新文藝和社會的關系是
步步密切了。而這"擴大"這"密切"的原動力,與其說是
作家主觀的制奇出勝,毋寧說是客觀形勢的要求。亦唯其是
迫於客觀的要求,所以大多數作品的描寫范圍的擴大不能在
作家的生活經驗既已充分以後。然而新文藝發展的這一條路
是正確的;作家們應客觀的社會需要而寫他們的作品--這
一傾向,也是正確的。炯之先生只見了"差不多"的現象,就
抓住了來"開四門",且抹煞了新文藝發展之過程,幸災樂禍
似的一口咬住了新文藝發展一步時所不可避免的暫時的幼稚
病,作為大多數應社會要求而寫作的作家們的彌天大罪,這
種"立言"的態度根本不行!
第二,炯之先生所謂"創作的基本信條",--所謂"針對
本身弱點,好好的各自反省一番,......去庸俗,去虛偽,......"
倘若炯之先生以為這一些空洞抽象的格言式的詞句可以矯正
「差不多",那又大誤而特誤。大概在炯之先生看來,作家們之
所以群起而寫農村工廠等等,是由於趨時,由於投機,或者竟
由於什麼政黨的文藝政策的發動;要是炯之先生果真如此設
想,則他的短視猶可恕,而他的厚誣了作家們之力求服務於人
群社會的用心,則不可恕。事實不如炯之先生所設想,因而他
的格言式的"基本信條"等於沒有。我很奇怪:既見有"差不
多"現象的炯之先生何以不見近數年來到處可見的"作家應多
向生活學習"一類的議論。在炯之先生發議論以前,許多定期
刊上曾經屢次指出文藝界的不健全的現象(即炯之先生取名
「差不多"的),並且討論如何矯正的方法,--"充實生活經
驗",「寫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諸如此類的提示,不是到處可
見么?同時,西歐先進作家指導青年作者寫作方法的書籍也翻
譯過好幾部來了。然而炯之先生好象全未聞見。他那篇《作家
間需要一種新運動》充滿了盲目的誇大。盲目,因為他不知道
他所"發見"的東西早已成為討論的對象;誇大,因為在他看
來,國內的文藝界竟是黑漆一團,只有他一雙炯炯的巨眼在那
里關心著。此種閉起眼睛說大話的態度倘使真成為"一種運
動",實在不是文藝界之福!

做官秘訣
茅盾
在北方做官,得意時,一要會弄錢,二要會諂媚;失意
時,一要會裝病,二要會送家眷裝要下台。
能弄錢,不但軍閥歡喜,便外人也要稱贊!因弄錢非賣
國不可,自然收買舊貨的人要贊美了。會諂媚不但軍閥高興,
便是軍閥左右人物以及其妾都高興,因為諂媚必先從軍閥妻
妾或幸人入手。
至於裝病,送家眷,雖為撒嬌之作用,但不先會弄錢或
諂媚,撒嬌便要失敗的。

我的戒煙

林語堂
凡吸煙的人,大部曾在一時糊塗,發過宏願,立志戒煙,在相當期內與此煙魔決一雌雄,到了十天半個月之後,才自醒悟過來。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興戒煙起來,經過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責備,悔悟前非。我賭咒著,再不頹唐,再不失檢,要老老實實做吸煙的信徒,一直到老耄為止。到那時期,也許會聽青年會儉德會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絕,因為一人到此時候,總是神經薄弱,身不由
主,難代負責。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時,決不會再受誘惑。因為經過此次的教訓,我已十分明白,無端戒煙斷絕我們靈魂的清福,這是一件虧負自己而無益於人的不道德行為。據英國生物化學名家夏爾登Haldane教授說,吸煙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有影響於人類生活的四大發明之一。其餘三大發明之中,記得有一件是接猴腺青春不老之新術。此是題外不提。
在那三星期中,我如何的昏迷,如何的懦弱,明知於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煙,就沒有膽量取來享用,說來真是一段醜史。此時事過境遷,回想起來,倒莫明何以那次昏迷一發發到三星期。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歷程細細敘述起來,真是罄竹難書。自然,第一樣,這戒煙的念頭,根本就有點糊塗。為什麼人生世上要戒煙呢?這問題我現在也答不出。但是我們人類的行為,總常是沒有理由的,有
時故意要做做不該做的事,有時處境太閑,無事可作,故意降大任於己身,苦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把自己的天性拂亂一下,預備做大丈夫罷?除去這個理由,我想不出當日何以想出這種下流的念頭。這實有點像陶侃之運甓,或是像現代人的健身運動——文人學者無柴可剖,無水可吸,無車可拉,兩手在空中無目的的一上一下,為運動而運動,於社會工業之生產,是毫無貢獻的。戒煙戒煙,大概就是賢人君子的健靈運動罷。
自然,頭三天,喉嚨口裡,以至氣管上部,似有一種怪難堪似癢非癢的感覺。這倒易辦。我吃薄荷糖,喝鐵觀音,含法國頂上的補喉糖片。三天之內,便完全把那種怪癢克復消滅了。這是戒煙歷程上之第一期,是純粹關於生理上的奮斗,一點也不足為奇。凡以為戒煙之功夫只在這點的人,忘記吸煙魂靈上的事業;此一道理不懂,根本就不配談吸煙。過了三天,我才進了魂靈戰斗之第二期。到此時,我始恍然明白,世上吸煙的人,本有兩種,一種只是南郭先生之徒,以吸煙跟人湊
熱鬧而已。這些人之戒煙,是沒有第二期的。他們戒煙,毫不費力。據說,他們想不吸就不吸,名之為「堅強的意志」。其實這種人何嘗吸煙?一人如能戒一癖好,如賣掉一件舊服,則其本非癖好可知。這種人吸煙,確是一種肢體上的工作,如刷牙,洗臉一類,可以刷,可以不刷,內心上沒有需要,魂靈上沒有意義的。這種人
除了洗臉,吃飯,回家抱孩兒以外,心靈上是不會有所要求的,晚上同儉德會女會員的太太們看看《伊索寓言》也就安眠就寢了。辛稼軒之詞,王摩詰之詩,貝多芬之樂,王實甫之曲,是與他們無關的。廬山瀑布還不是從上而下的流水而已?試問讀稼軒之詞,摩詰之詩而不吸煙,可乎?不可乎?
但是在真正懂得吸煙的人,戒煙卻有一問題,全非儉德會男女會員所能料到的。於我們這一派真正吸煙之徒,戒煙不到三日,其無意義,與待己之刻薄,就會浮現目前,理智與常識就要問:為什麼理由,政治上,社會上,道德上,生理上,或者心理上,一人不可吸煙,而故意要以自己的聰明埋沒,違背良心,戕賊天性,使我們不能達到那心曠神怡的境地?誰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滿,意到神飛,胸襟豁達,鋒發韻流,方有好文出現,讀書亦必能會神會意,胸中了無窒礙,神遊其
間,方算是讀。此種心境,不吸煙豈可辦到?在這興會之時,我們覺得伸手拿一枝煙乃唯一合理的行為;若是把一塊牛皮糖塞入口裡,反為俗不可耐之勾當。我姑舉一兩件事為證。
我的朋友B 君由北京來滬。我們不見面,已有三年了。在北平時,我們是晨昏時常過從的,夜間尤其是吸煙瞎談文學、哲學、現代美術以及如何改造人間宇宙的種種問題。現在他來了,我們正在家裡爐旁敘舊。所談的無非是在平舊友的近況及世態的炎涼。每到妙處,我總是心裡想伸一隻手去取一枝香煙,但是表面上卻只有立起而又坐下,或者換換坐勢。B 君卻自自然然的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露,似有不勝其樂之概。我已告訴他,我戒煙了,所以也不好意思當場破戒。話雖如此,
心坎里只覺得不快,嗒然若有所失,我的神志是非常清楚的。每回B 君高談闊論之下,我都能答一個「是」字,而實際上卻恨不能同他一樣的興奮傾心而談。這樣畸形的談了一兩小時,我始終不肯破戒,我的朋友就告別了。論「堅強的意志」與「毅力」我是凱旋勝利者,但是心坎里卻只覺得怏怏不樂。過了幾天,B 君途中來信,說我近來不同了,沒有以前的興奮,爽快,談吐也大不如前了,他說或者是上海的空氣太惡濁所致。到現在,我還是怨悔那夜不曾吸煙。
又有一夜,我們在開會,這會按例每星期一次。到時聚餐之後,有人讀論文,作為討論,通常總是一種吸煙大會。這回輪著C 君讀論文。題目叫做《宗教與革命》,文中不少詼諧語。在這種扯談之時,室內的煙氣一層一層的濃厚起來,正是暗香浮動奇思涌發之時。詩人H 君坐在中間,斜躺椅上,正在學放煙圈,一圈一圈的往上放出,大概詩意也跟著一層一層上升,其態度之自若,若有不足為外人道者。只有我一人不吸煙,覺得如獨居化外,被放三危。這時戒煙越看越無意義了。我恍然覺悟,我太昏迷了。我追想搜索當初何以立志戒煙的理由,總搜尋不出一條理由來。
此後,我的良心便時起不安。因為我想,思想之貴在乎興會之神感,但不吸煙之魂靈將何以興感起來?有一下午,我去訪一位洋女士。女士坐在桌旁,一手吸煙,一手靠在膝上,身微向外,頗有神致。我覺得醒悟之時到了。她拿煙盒請我。我慢慢的,鎮靜的,從煙盒中取出一枝來,知道從此一舉,我又得道了。
我回來,即刻叫茶房去買一包白錫包。在我書桌的右端有一焦跡,是我放煙的地方。因為吸煙很少停止,所以我在旁刻一銘曰」惜陰池」。我本來打算大約要七八年,才能將這二英寸厚的桌面燒透。而在立志戒煙之時,惋惜這」惜陰池」深只有半生丁米突而已。所以這回重復安放香煙時,心上非常快活。因為雖然尚有遠大的前途,卻可以日日進行不懈。後來因搬屋,書房小,書桌只好賣出,「惜陰池」遂不見。此為餘生平第一恨事。

9. 什麼是哲理性散文

哲理性散文首先是散文,具有散文的特點,其次還具有敘說哲理的特點,會把哲理融入文章中,形散而神不散。

10. 哲理性散文的特點

〖特點〗

哲理散文與一般議論文的表達方式不同。

議論文:要版有論點、論據、嚴密的推理過權程;

哲理散文: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一點領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人生過程中的瞬間表現,它不是靠「三論」(論點、論據、論證),而是藉助於感性具象的點撥。

哲理文章特點:

以發表議論,闡發哲理為主的散文,稱為哲理散文。

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復雜的社會現象,總會引發人們的理性的思考。在文學作品中,這種思考往往演化為感性的具象(感性具象,就在於是在主觀的意象中獲得審美的情趣),使人從中折射出對人生的睿智的領悟。哲理散文,也如此。

〖抒情與哲理的關系〗

抒情重在感情;哲理重在理智。二者均屬於主觀感受的抒發。

一情一理,交匯聚融洽,才能寫出優秀的散文作品來。

〖寫法〗

哲理散文寫作時的注意點:

首先,要善於感悟生活,捕捉那些能夠體現一定道理的事物。

要感受生活,只有「多情」,方能「善感」。只有豐富多彩內心世界觀,才能折射出外物的光彩。

其次,要學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在生活中那有那麼多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個微笑、一絲情緒、一個景象、一件小事,都是你抒情、議理的素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