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盧梅坡哲理
⑴ 盧梅坡的《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比輸事物各有短長,這既可體現矛盾的普遍性,又可體現矛盾的特殊性.從人生哲理來看,就是應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或他人,既能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短處,更要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長處.
⑵ 雪梅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人生哲理: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雪梅·其一》
作者:盧梅坡 朝代:宋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對照: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2)雪梅盧梅坡哲理擴展閱讀:
《雪梅》賞析:
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首句採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
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
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王安石的《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⑶ 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出自南宋詩人盧梅坡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
盧梅坡存世詩作不多,與劉過是好朋友,以兩首《雪梅》留名千古,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雪梅
作者:宋 · 盧梅坡
(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譯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3)雪梅盧梅坡哲理擴展閱讀:
好友劉過送盧梅坡:
《柳梢青·送盧梅坡》 宋 · 劉過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譯文:
回憶當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飲菊花酒,同聽悠遠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雲邊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
離別之後,讓人怎麼不傷心動情?夢里也曾幾度相會,但是夢醒後,因為見不到友人,又失魂喪魄,六神無主,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後半夜的相思,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友人的馬後,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友人的舟旁。
盧梅坡是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的,尤其是送別後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餘味。
賞析:
1、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餞別時對舊日交遊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
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他們共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一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2、下片寫別後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後,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後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魂飛」,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
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一夢的復雜感情描寫出來了,真可謂情深意切。
⑷ 雪梅(盧梅坡)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了你什麼感想,寫一篇作文···急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不需要羨慕別人」圍繞這個主題寫作嘛!
⑸ 雪梅(盧梅坡)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了你什麼感想,寫一篇作文···急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不需要羨慕別人」圍繞這個主題寫作嘛!
⑹ 雪梅(其一)這首詩蘊含著什麼樣的哲理
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回短,才是最正確的道理答。
詩歌:《雪梅·其一》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梅花和雪花各自認為是自己占盡了春色不肯服輸,詩人們放下筆墨來評判。梅花的確是沒有雪花的晶瑩潔白,雪花較之梅花卻也少了一段清香。
(6)雪梅盧梅坡哲理擴展閱讀
賞析:
詩歌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缺一不可,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美麗的春色。內容寫得妙趣橫生,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作者:
盧梅坡,宋朝末年人,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跡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與劉過是朋友,以兩首雪梅詩留名千古。
⑺ 雪梅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雪梅》揭示了人各有所長短,要有自知之明的人生哲理。
一、出處
《雪回梅》是南答宋詩人盧梅坡創作的七言絕句。
二、原文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三、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詩人們難以寫評判文章。
梅花差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7)雪梅盧梅坡哲理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雪梅》是南宋詩人盧梅坡在宋末的一個初春之日賞玩時寫的,具體創作年代已無法考證。
二、賞析
這首詩還蘊含著生活哲理: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須要有自知之明;只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完善提高自己。同時,作者也向我們提供了一種認識事物的好方法,那就是比較,通過比較才能看出各自的優點及不足。
⑻ 雪梅前兩句的蘊含的哲理是什麼
雪梅
宋代: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注釋
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降(xiáng):服輸。
騷人:詩人。
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
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卜運算元·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
首句採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
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王安石的《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⑼ 雪梅二首盧梅坡第一首有怎樣的人生哲理
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比較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好方法,因為有比較才能有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