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靜思語錄

靜思語錄

發布時間: 2020-12-18 19:19:45

⑴ 證嚴法師靜思語

http://www.lianhua33.com/jsy1.htm
這里有圖並茂的.

靜靜讀之......樸素直白的字里行間透著哲理與慈悲光熱,溫暖版我心權,朗照我心. 我輩當誠心學之.

說好話結好緣
想好意心喜歡
行好事造福田

頂禮證嚴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⑵ 靜思語錄有哪些

01、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02、 對父母要【知】內恩、容【感】恩、【報】恩。

03、 世上有兩種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04、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05、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06、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的很快樂。

07、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08、 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09、 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蠢】。

10、 脾氣大、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⑶ 佛學人類的大智慧 靜思語錄 看後是否有所感

靜思語錄

1、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2、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5、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6、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7、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8、甘願做、歡喜受。

9、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思、知足、惜福。

10、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痴。

11、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12、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13、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14、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可能是自己。

15、要比誰更受誰。不要比誰更怕誰。

16、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有用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17、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18、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19、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20、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21、盡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22、屋寬不如心寬。

23、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24、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25、吃苦了苦、苦盡廿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26、靜坐常恩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27、並非有錢魷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28、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29、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30、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31、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

3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33、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34、欣賞別人就是庄嚴自己。

35、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36、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37、受人點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38、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39、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會沾到兩三滴。

40、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

41、滴水成河。粒米成蘿,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為。

42、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43、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44、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

45、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46、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47、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48、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49、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50、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

51、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得狠快樂。

52、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53、是非當教育,贊美作警惕。

54、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55、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絲毫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56、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57、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58、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

59、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60、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61、自己害自己,莫過於亂發脾氣。

62、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63、犯錯出懺悔心,才能清凈無煩惱。

64、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會落空。

65、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溫情。

66、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67、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沖的胸襟。

68、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69、修行要系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

70、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71、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來糧。

72、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發願容易行願難。

73、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

74、能幹不幹,不如苦幹實干。

75、人要自愛,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76、為人處世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77、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78、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

79、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80、一個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圓的。

81、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82、有願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83、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84、布施如播種,以歡喜心滋潤種子,才會發芽。

85、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

86、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87、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才能升華自我的人格。

88、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89、【做人的開始】每一天都是故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90、【時間成就一切】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91、【時日莫空過】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於壽命有多長。因此必須與時間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

92、【為善競爭】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93、【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

94、【時間如鑽石】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鑽石般珍貴;但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

95、【生命在呼吸間】佛陀說:「生命在呼吸間。」人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無法擋住死期,讓自己永住人間。既然生命去來這麼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充實它,讓這無常、寶貴的生命,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96、【是否發揮了良能?】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問是否為人間發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

97、【行善要及時】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未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太費事了。

98、【時間無法遮擋】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各式方法要遮擋時間,結果是:浪費了更多時間,且一無所成!

99、【停滯不前,終無所得】人都迷於尋找奇跡,因而停滯不前;縱使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

100、【一鼓作氣】我們到哪裡都應該有一個目標、起點,要朝目標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標還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氣到山頂上。否則停在半山腰中,石頭若滾下來,豈不是狠危險?

101、【穩住最終目標】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灰濛濛、氣冷冷的時侯,只要能將最終目標穩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感覺狠溫暖。

102、【活出生命力】人的生命,要永遠保持像春天一樣,不斷湧出生命力,不斷發揮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103、【職業與志業】所謂職業,是為生活而工作,是被動的辦事;辦公時間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遲到早退,公務就算完成。而志業則是沒有上班時間,更沒有下班時刻,雖然不需打卡,卻是分秒善盡義務,一切都出於自願。

104、【做好事是義務】做好事總是要騰出時間,這是人生的目的,也是應盡的義務。

105、【生存的真諦】天下、國家、社會、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爭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106、【代代傳承慧命】生命只有數十年,慧命卻永遠不滅。每個人都有代代傳承的子孫,要留下美的回憶與愛教育給怹們,這就是史跡的慧命常存。

107、【皈依的目的】昄依的人要有個皈依的目的,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到底船隻將駛向哪一個方向?一定要有個目標。而為人皈依者一定要負起責任,比如眼見船隻已經快迷失了,趕快亮起燈塔的燈他們知道方向,這就是責任。

108、【慧命永存】生命無常,慧命永存;愛心無涯,精神常在。

109、【有願才有希望】願是成功的起點,願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願,一切事業要成功必須有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願力而行,最後才能圓滿成佛。「人」如無願,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110、【願力並行】佛教提倡「願」、「力」並行,若僅是空口談願,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願」。

111、【發大願】發願——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大願,並且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112、【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發大心、立大願,普愛一切眾生。

113、【願大、志堅、氣柔、心細】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114、【深入了解佛法】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為有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是有知識、有志節,要追求宇宙真諦、深討生命奧秘之士,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115、【真正的灑脫】人生難得灑脫,要灑脫必須擁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標,才能得到真正有意義的灑脫!

116、【運動家精神】佛教徒應具足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精進,一定可以到達終點——佛的境界。

11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僅能鼓舞人們的身心,並能帶來心靈的凈化。

118、【心胸光明磊落】世間事都是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則人生到處都充滿真善美。

119、【禮敬諸佛】正信的佛教徒稱「禮敬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學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120、【佛教的絕對論】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必須抱持:「絕對要任勞」、「絕對要忍怨」、「絕對要有愛」、「絕對心存快樂」……,這是佛教精神的「絕對論」,也是與世間法「相對論」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業臻至完美境界之關鍵。

121、【救世的良葯】佛法是救世的良葯——因為世間的眾生,常處於病與貧的狀態中。無論天然災害或人為禍亂,都是因為不調和而引起的病態;既然產生病態,即需治世的良葯,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葯。

122、【拾己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於不為自己,一切只為眾生求安樂,寧可拾己,以自己的犧牲使他人得到安樂。

123、【人人都有菩薩心】人人本具一顆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此力量即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恆藏在人人內心的本性。

124、【菩薩行者】菩薩行者心懷慈悲,常起利益眾生的念頭,無論到任何地方,心都無畏懼。因此,若能做到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好緣。

125、【學習大無畏】行菩薩道,要經常接受考驗。遇到困難與危險時,要學佛陀大無畏、大勇猛的精進精神,心無怖畏、志不退縮,不斷向前邁進。

126、【歡喜別人成就】我們應為別人的成就生歡喜心,視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這就是菩薩心。常常抱持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

127、【惟慧是業】菩薩之情廣大無邊際,能包容宇宙,能無限量地愛一切眾生,絲毫不求眾生的回報。菩薩常念知足、安貧樂道,所追求的只是智慧,所以說「惟慧是業」——依智慧而行動,這是凡夫與菩薩不同的地方。

128、【發揮良知良能】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129、【如何成就道業?】欲成就菩薩道業,必須擁有不畏心勞、不懼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達成。

130、【清水之愛】菩薩的愛像一杯清水,可以從上透視到底,沒有一點色彩,此即「清水之愛」。

131、【真菩薩】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身。

132、【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在於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沒有價值。

133、【歡喜付出】要做菩薩,就要發恆常心。菩薩決不把「付出」當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

134、【扮演自己的角色】人間如舞台,人人都在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135、【真正的靈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薩像,只是供我們攝心,真正靈感的佛菩薩在每個人的心中。

136、【愛惜人身】一切功德由時間所累積,一切功德由我們身體行動所成就;所以,我們要好好愛惜人身。

137、【及時行善】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138、【遵從良醫】人都有生老病死,有身體就有病痛。佛陀曾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葯;服與不服,非醫咎也。」既知有病,就應遵從良醫的診斷治療,免除身體苦患。

139、【一生的行為】人一生的行為,不管是善是惡,皆由時間所累積。

140、【身是載導器】人對軀體有兩種看法:一、太愛自己,珍寵得過分,捨不得善加利用;二、太輕視自己,輕視得近乎折磨,以為身既是「不凈物」又何必重視,因而忽略了身是「載道器」。其實,只要好好發揮身體的功能,不但處世大業能夠成就,佛道也將不遠。

141、【赤裸裸地來去】人出生時,是一身赤裸裸地來;在世間忙碌了幾十年,到最後也是一物不帶而赤裸裸地走!

142、【人生的創造者】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付出,才是人生創造者。什麼都沒做,就是空過的人生;若能不斷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143、【活生生的人生】身為佛弟子,就應學習佛陀的精神,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並與眾生同苦樂。能做到人我一體,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稱為有意義、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144、【多疑之苦】一般凡夫太愛自己,就會處處與別人計較、事事多起疑心,常懷疑別人所說的話是不是諷刺自己?別人所做的事會不會對自己不利?像這種人,就是把「人事」當「是非」,會生活得狠痛苦。

145、【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

146、【化小愛為大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147、【點亮心光】一個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別人的心光。人要真誠苦幹才能領導別人,而非光靠能幹。待人要以寬大的心胸去接納、包容——發廣大心,普愛一切眾生,使周遭都籠罩在大愛氛圍中。

148、【清凈的法愛】佛法要人間化,必須先凈化人間;要凈化人間,必須先身體力行凈化自己。如何凈化呢?就是培養清凈的法愛。所謂的「法愛」,就是對普天下眾生,都能心生敬愛、覺情,而且愛得無所求、愛得狠普遍。

149、【普愛天下】以佛陀普愛天下眾生之心為己心。佛陀能為一切眾生犧牲,我們也能為濟助眾生的志業不惜辛勞付出。

150、【缺愛症】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後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於社會,社會能祥和。

151、【太太的責任】愛心、慈心、悲心是女性的優點,如何引導先生做好事、走好路,是做太太的責任。

152、【不要執著小愛】有些人的愛只執著於自己的眷屬,倘若眷屬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產生怨恨。

153、【痛苦的根源】凡夫的愛欲及渴望永無止境。不斷地追求物質享受與聲色逸樂,有如洶渙的波濤,一波未平!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154、【愛河千尺浪】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求不得是苦;求得之後仍不滿足,禁不起愛欲的鼓動及外界的誘惑,繼續永無盡期地渴求,以致人生痛苦耐!

155、【建立家庭倫理】台灣的離婚率不斷逐年攀升,衍生不少社會問題。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倫理,再去影響其他的家庭。

156、【愛其所愛】在感情發生問題時,要以大愛之心愛其所愛;也要退一步,用寬廣的心接受眼前呈現的一切,這才是有智慧的愛。

157、【愛人與被愛】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分愛必須「清凈無雜染」——付出者無所求,接受者不貪婪;施與受者都無煩惱,彼此皆自在。

158、【無色彩的愛】無色彩的愛——「時」不計長短,「地」不分遠近,「人」不分宗教與種族,只要有苦難,我們看得到、聽得到、做得到,都應盡量去付出,決無希求回報的心念。愛得普遍,愛得透徹,愛得乾凈俐落,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純凈真愛。

159、【說一丈不如行一寸】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160、【多增一分真我】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161、【從自我做起】想擁有一個清凈的社會並不難,但需先從無數個「我」與「你」開始做起。想要求整體的美,也必須從個體開始;有無數個美的個體,才會有大整體的真善美。同樣的,嚮往生活在菩薩的世界,自己就必須先學習做菩薩。

162、【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成,並抱持恆久心,於平常的言行舉止中不離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學佛修德。

163、【知羞恥】一個人只要有慚愧羞恥心,自然不做喪理敗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學佛一定要慚愧心,知羞恥。

164、【誠於內,形於外】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應是在誠於內,而形之於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

165、【救世先救心】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開始做起,然後再以一個和睦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166、【深思熟慮每包話】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167、【問心無愧】修行要抱持一個原則與信念——為佛教、為眾生,行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與打擊也要忍受,凡事做到問心無愧的地步。

168、【人群磨練】人的習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須走入人群,和不同習性的人互相磨練、適應,並圓融共處、和睦相待。

169、【最堅強的人】行忍辱的人,是一個最堅強的人,任何人與事都擊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170、【不毀謗同道】修行除了自度之外,還要度人;時時刻刻培養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絕對不侵犯、毀謗他人,尤其不侵犯、毀謗同道者。

171、【不傷害別人】人往往為了愛自己而損害別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養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去傷害別人。

172、【彼此感恩、行善】社會是群體的,只有一個人好或只有一個人向善還不夠;希望擁有一個好家庭、好社會,就必須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173、【個人是社會的起源】社會形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174、【何謂修行?】所謂修行,即「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漸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性?

175、【福至心靈】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是謂「福至心靈」。

176、【不要小心眼】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177、【步入解脫門】平常要多調伏自己的心念,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若能降伏「憂煩」的魔軍,看淡世間的利慾,得時不貪著,失時無掛礙,這才是步入解脫門。

178、【時時尊重他人】若想在世間成就事業,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須先從「隨時隨地尊重他人」的基礎做起。

179、【練心】人生在世,常會接觸復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藉復雜的「人與事」來練心。

180、【不散播是非】無意間的散播是非,雖然沒有傷害別人的身體,但是卻毀壞別人的名譽與形象,這種罪過比傷害別人的身體還嚴重。

181、【啟發自我覺性】修行,得靠自己精進地啟發自我靈明的覺性,不能期待不勞而獲的成果。

182、【以眾人為重】學佛要注重道與理,關心人及事。能以眾人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練,以毅力、勇氣突破障礙,才是真正學佛的精神。

183、【苦修】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練吃苦的心志。

184、【放棄憂愁惶恐】人一旦生活在憂愁惶恐中,就狠容易喪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與逃避的深淵。

185、【不談神通怪力】除了對人與事必須信實外,講經說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談神通怪力、聳重人心的言論;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識水準,引導眾走善道。

186、【修學三要】修學者三要:一、要有赤子之心——直心是道場。二、要有駱駝的耐力——工作時,要有駱駝般的耐勞和耐力。三、要有獅子的勇猛——努力精進如獅子的威猛。

187、【同參】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氣,唯存清凈佛心的意思。

188、【同道】同道,是指同修間若有錯誤的行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厲之意。

189、【聖人無夢】古人說:「聖人無夢」,是形容聖人並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著於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後就面對現實的生活。

190、【修行修心】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鳥過白雲,魚躍水面」般——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為消逝事物而煩惱,心境安然而自在。

191、【戒、定、慧三學】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於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192、【四重德行】修行者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離「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193、「言重」即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鼓勵人心向上,並解開眾生的心結;所以「言重」則「有法」。

194、「行重」即行儀莊重,舉止有節;是故「行重」則「有德」。

195、「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剛柔並濟,令人歡喜親近又不致輕浮,亦即孔子所說:「溫而厲,威而不孟」,涵有「溫、良、恭、儉、讓」之威德;故言「貌重」則「溫威並重」。

196、「厚重」即心寬意厚,善解人意,常懷歡喜心,樂於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則「人人皆歡喜」。

197、【善用錢財】錢會害人,但是錢也會救人。我們要好好利用錢去救人,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有勢的人,若不知節制慾望則煩惱無量;若不將名利看淡,精神生活必然空虛無所依止且苦患無量。

198、【財欲是禍水】世間人為了財物,造作無量罪業,所以有句話說:「財欲是禍水。」學佛應認清:世間財物只是給予人們資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歡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嘉舍布施。

199、【理財四分法】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於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200、【坦誠相待】多數人為了追求名利,往往對人都不坦誠,諂曲逢迎、處處巴結;人若不能坦誠相待,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啊!想去除這些痛苦,就必須把得失心轉為誠實心,坦然地取諸社會並用諸社會——從社會取得有意義的錢財,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如此,光明磊落而坦坦盪盪,不是更快樂而自在嗎?

⑷ 老闆把靜思語錄壓我桌子上是啥意思

我不知道來愛情是什麼源,我只是單純地喜歡兩個人做一件事兒。無論做什麼,我都會感到很幸福。我想請你喝一杯咖啡。如果你喜歡甜的,那我們就喝香草拿鐵;如果你喜歡苦的,那我們就來一杯曼特寧;其實我希望你能點一杯卡布奇諾,那樣我就可以替你擦拭唇角上沾染的奶油泡沫。我想買一款超大的音樂耳機。這樣我們就可以臉貼著臉,帶相同的耳機,聽相同的情歌,連心跳都是同一節奏。我想和你一起熬夜看世界盃。我們穿著相同或不同的球衣,臉上畫著五顏六色的國企,桌上擺滿零食和大杯的扎啤,為各自喜歡的球隊吶喊助威;我們一起為他們的勝利而歡呼,我們一起為他們的失敗而落淚。我還要在閣樓裝一家天文望遠鏡,指向那無盡而深邃的夜空。我希望在璀璨的銀河中找到一顆閃亮的無名星,給它取你的名字。這樣我可以獨自守望著星空,就像我一直守著你。

⑸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 甘願做,歡喜受。
◎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 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痴。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可能是自己。
◎ 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
◎ 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有用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 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 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 地上種了菜,就不易生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 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 屋寬不如心寬。

◎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 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 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 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 人生不一定球球投的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 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腦就是慧
◎ 是非當教育,贊美作警惕
◎ 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 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絲豪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 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 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 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
◎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物輕己靈,物以善小而不為。
◎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 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 人的心地就像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
◎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的很快樂。

⑹ 手寫靜思語錄

1) 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2)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版
3) 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權自己的這顆心。
4) 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來糧。
5)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6) 為人處世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7)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8)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9) 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10) 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最新靜思經典語錄
1) 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2) 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3) 布施如播種,以歡喜心滋潤種子,才會發芽。
4) 一個人不怕錯,就不怕改過,改過並不難。
5)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6) 修行要系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
7) 犯了錯應及時起懺悔心,才能清凈無煩惱。
8) 吃苦了苦、苦盡廿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9) 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10)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得狠快樂。

⑺ 可以提高人素質的語錄,或著經書。

佛教的【十善業道經】 道教的【太上感應篇】 儒家的【弟子規】

⑻ 求佛教靜思語錄四十八篇,請傳我郵箱[email protected]。萬分感謝!!

靜思語錄?呵呵 既然是靜思 就不要在看什麼語錄了。

⑼ 最近很倒霉,求大師給算一卦,,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與福是沒有主宰的,也不是神祇,不是說吃了供養的豬頭他就保佑你,沒有供養的話,鬼就找你,那是空話。

「禍福無門」,鬼神也做不了你的主,上帝菩薩都做不了你的主,只有人自己的心念,所謂「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所以我們人生一切的遭遇,嚴格地反省下來,痛苦、幸福、煩惱等等,都是自己召來的。天道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天道就像一張網一樣,無所不在,可是看不見,有真智慧無主宰,但又不是自然,不是物理的自然。中國的成語中,經常可以看到這兩句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其實,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觀念問題,是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抱怨習慣,一切向外去追尋,不知道回觀反照一下,總是想改變別人或者是外界,不知道要改變自己。因為外界是無法改變,或者說是難以改變的,唯一能夠改變的是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一有這樣倒霉的感覺,就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去對付自己所處的所謂「逆境」或者說是陷阱,總是想從這個「逆境」或者說是陷阱裡面逃脫出來。結果適得其反,越逃越遠,越陷越深,一輩子不得解脫。這樣自然就會陷入惡性的因果循環,把自己困在被誤解、被陷害、被設計等等泥潭裡面不得自拔。人走霉運,不是看名字,不是看生肖,不是看八字,也不是看星座。而是看這個人,都做過些什麼。

有人懷疑,一件好事未做的人,還做了若干壞事,卻生活得那麼富裕康樂,這又是什麼道理?司馬遷在寫《伯夷列傳》中,也曾提出一個疑點:「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又說「余甚惑焉,儻[tǎng]所謂天道,是邪,非邪」。不過他寫這篇文章,對這類的困惑不作答案,只提一個問題,讓讀他文章的人自己去思索。

講到宗教哲學,往往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宗教是講是非善惡的;但是有人一輩子是好人做好事,卻遭遇的打擊最多,痛苦也最大,連寫《史記》的司馬遷也曾有如此的懷疑。司馬遷為了替李陵說公道話,反而受了重刑,痛苦一生。他在《伯夷叔齊列傳》上說,所謂天道是真的嗎?假的嗎?我就不清楚了。社會上有許多好人一輩子痛苦,而那些壞蛋的生活卻舒服得很,樣樣好,人越壞生活越好。

佛家的答覆很簡單,某人現世是壞人,但他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境遇,是因為他前生善業所得的善報還沒有完;他現生所做的壞事,等到惡貫滿盈時自會結算。在我個人的人生經驗,佛法說的是對的。

或有人說,這只能聽聽而已,前生及來生也都看不見嘛!關於這個疑問,只要從現實這一生去研究就會明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因為自己嚴格反省下來,就會發現遭到最大的打擊就是最大的福報,如果沒有招到最大的打擊的話,大概命也不保了。當然人活著並不一定就是好啊!活得太長久也很難過,雖然一般人認為長壽也是福氣。

由這許多道理看來,才會懂得老子所說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的意義。它沒有道理,沒有主宰,沒有標准,可是又有一個大原則,一個標准;這個道理,在任何宗教哲學上都是最深刻的一個道理。簡單一句話說明,就是因果律,自己造的因,自己自然得這個果,誰都逃脫不了。——《老子他說》

我看到許多人一生的經歷,報應非常快,好像比電腦計算還要快。其實許多人就是現世報,但是受報的人自己並不明白。所以中國社會,普遍流行的有四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這是大家都愛說的。——《孟子與盡心篇》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雖然對時代那麼感嘆,但是他認為還是要走正道才對。一個君子不要對現實低頭,最後的勝利,最後的成功還是歸於正道的。他舉例說「誰能出不由戶?」大門里的門為戶。他說哪一個要出外的人,能夠不經過門戶出去呢?出了門才走上正路,人一定要走上正路的,走邪門,行左道,終歸曲折而難有結果。

也就是說人一定要有作人的標准。盡管許多人,不走正道而得意一時,最後還是有問題。不過許多人還是只顧目前,不顧自己的後果。雖然我們看到不少人作惡多端,卻仍然安享天年,但是這筆帳終歸有來世結算的。——《論語別裁》

佛學講的因果報應,比如說你昨天罵了人家,當時人家對你笑笑,心裡已經有了仇恨,有機會他一定會報答你的,不會客氣。這就是因果,這就叫做業。

所以說「沒孽不挨打,沒罪不挨罵,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要忍受,還要感激他」——《靜思語錄》
若是受不了,心裡還存有怨氣,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將來必有逆事重來。或者下一世,再下一世,一直輪回直到你悔悟為止。

古代有一個道德修養很好的人,叫林退齋,這個人福報很好,兒孫很多。他在臨終時,子孫都跪在他面前說:「您要離開我們了,最後留點什麼讓我們終生奉行吧。」
他說:「你們要學會吃虧。」這正是他對兒孫的最大關懷,讓他們懂得吃虧是福。

社會上常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本來是「無度不丈夫。」被人錯讀成「無毒不丈夫,」讓人誤認為要「狠毒」才是丈夫。 「度」就是度量、氣度。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為丈夫。「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是培養人們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與其說事物或者他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子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現在的命是你過去召來的,但你將來的命和你現在的命是你現在的所做所為可以化解的。所以為了給你的以後注個好命,你現在就得多積德行善,認真生活。布施不盜以後就富,慳[qiān]貪偷盜以後就窮。樂於助人以後你就有貴人,見義不為以後就沒有人幫你,富與貴,貧與窮都是你自己召的。自求多福吧!推薦你一篇能轉運的文章,網上搜索《了凡四訓白話文》

人是萬物之靈,你的心最靈啊!人有這麽大的靈性你不知道,盲目地發牢騷,那你的命能好嗎?不可能好!有的人說:「我命不好啊,我這輩子倒血霉了。」好,越說越靈,讓你倒個夠。實際上人人都有一個具足的佛性,它只聽我們自己的,這個很靈。如果說:「哎呀,這事肯定不行。」越說就越不行。你可別說好心不得好報,千萬別說身邊沒好人。有的女人說:「是男人都沒好東西。」那能有好東西安排到你身邊嗎?因為你要求的就是「男人沒有好東西」,這是你的願望,是你下的定論。不往好里輸,還誤以為擔心是好心。記住,擔心就等於咒罵,詛咒。我們下任何結論都要謹慎,所以中庸的中字是口字上貼個封條,告訴你別亂說,先把嘴封上。咱們應該輸良性的程序:「我身邊都是好人」,「我吃虧就是福」,「這人對我不好就是要轉運了」,「我越病越感冒越排毒」,誰聽說越感冒越短壽啊?這可不一定,有病就去吃葯。所以我們要輸好程序,我常常給自己輸良性的程序:「丟錢了要來財運了」,「著涼了越凍越健康」,一般人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禍」,我不是這個程序,我是「右眼跳貴人」,都是跳好東西。

因果報應乃宇宙自然法則,這是大自然的發展規律,然而,它卻是相對的,不在一定時間事物上永恆不變,而是隨宇宙萬物的變化而變化。宇宙中沒有絕對的因果規律,最終決定命運的還是每個人自身的價值存在觀念,簡易而言,只有自己能決定自己的一切,主宰自己的命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