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論語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啟發

論語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啟發

發布時間: 2021-01-12 19:03:30

Ⅰ 《論語》中有關修養的名言警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Ⅱ 論語中有很多格言警句,你覺得哪一句給你啟發最大請與同學交流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人們只有把學與思相結合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Ⅲ 出自《論語》的格言警句有哪些

1、後生可畏抄,焉知來者襲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子不語:怪,力,亂,神。

5、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0、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5、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8、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Ⅳ 論語中關於孝敬的名言警句

論語中關於孝敬的名言警句
人的生命始於家庭,人際互動的修養也以家庭中的關系為基礎。因此,孔子一再強調孝與悌,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篇·第六章》),他認為士的第二等表現是「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論語學而篇·第二十章》)。
別人問他為何不從政,他借《尚書》所謂「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來回答(《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說,人人都做到孝與悌,天下自然上軌道。
「弟」字原指兄友弟恭,推而及於親族中的同輩情感,甚至泛指對待長輩的態度;「孝」字則明白是指對待父母的心意與作法。
《論語》中專門討論孝順的約有十章,我們可以由此理解孔子的想法。他首先提醒我們的是:在孝順時,必須心存尊敬與關愛。
先說尊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篇·第七章》)
這段話有兩種解釋。
其一是朱熹的註解,表示「人們奉養父母,如果未能心存尊敬,那麼,這與養育犬馬有何不同?」這種解釋把養育父母比喻為養育犬馬,實在有欠妥當。
另一種解釋是說:「現在所謂的孝,是指能夠侍奉父母。但是就連狗與馬,也都能夠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樣分辨這兩者呢?」
這種解釋「以犬馬比喻子女」,表示子女奉養父母時若少了尊敬,就與犬馬服侍人沒有什麼差別了。以犬馬比喻子女,顯然較為妥當,我們今天還在使用「願效犬馬之勞」一語,對人表示感激。
那麼,對待父母時,加上尊敬的心意,不是很恰當嗎?
再說關愛。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篇·第八章》)
意思是:子女保持和悅的臉色是最難的。有事要做時,年輕人代勞;有酒菜食物時,讓年長的人吃喝,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這段話中提到的「弟子」與「先生」,泛指晚輩對待長輩,或學生對待老師。但是對待父母,不能只是如此,還須保持和悅的臉色。這種和悅的臉色是出於內心真誠的情感,因為清楚了解父母的生養之恩,而孕發了心中源源不絕的關懷、愛慕、保護、照顧的情感。
我國傳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很好的示範,其中的作法未必人人可學,但其心意則相同。
如「老萊子戲綵娛親」,描寫老萊子七十多歲了還穿上綵衣,唱歌跳舞來取悅父母,摔跤了還裝出嬰兒的哭聲,使父母開心得忘記自己有多老。我們未必要效法這種作為,但一定不能忘記要出於真心,對父母總是和顏悅色。
以適當方式盡孝
那麼,子女在盡孝時,有沒有通用的原則?依《論語》所載,我們找到以下幾點。
1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篇·第十九章》)
意思是:父母在世時,子女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就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古人的遠游包括:游學、游仕、游歷、遊玩,以及經商等。只要離家,父母必然掛念,所以務必讓父母知道去處,保持聯系。今天手機通訊方便,子女不但要讓父母知道去處,還應經常連線,有如隨時處在父母身邊。
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篇·第二十一章》)
意思是:父母的年紀,做子女的不能不記得。一方面為他們得享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為他們日漸老邁而憂慮。
孔子說這句話,特別讓人感動,因為他本人的遭遇是: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他有高度的同理心,以換位思考的模式,為天下子女表達真摯的心聲。
3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篇·第六章》)
孟武伯是魯國大夫孟懿子之子,當時是個年輕的貴族。孔子因材施教,提醒這位貴族子弟: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
換言之,人吃五穀雜糧,生病是難免的事。而子女除了生病之外,其他任何事(如求學、交友、做人處事)都不讓父母憂愁,那就十分可貴了。這句話自然也對一切子女有所啟發。
4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第五章》)
古代貴族是統治階級,言行皆以禮制為標准,否則不足以領導百姓。因此,以「無違」說孝順,是指孝順必須合乎禮制或社會規范。
人不能脫離社會,社會不能沒有規范。孝順是人生大事,自然須以禮制來考慮。
如果父母在世時,子女不能以「合禮」方式孝順,父母也會受人批評;父母過世之後的喪禮與祭禮,更是不可違背大家認同的規范。
5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里仁篇·第二十章》)
意指:子女要三年不改變父親為人處事的作風。
這句話主要用於貴族,如「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論語子張篇·第十八章》)意指:孟莊子不去更換父親任用的家臣與父親所定的政策,這是意在尊重父親。
一般人則須延續父親所行的善事,至少以三年為期,然後再考慮自己是否要另外選擇何種善行,以自己的方式對社會有所貢獻。

Ⅳ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句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回以行之哉?答"(《論語·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論語·述而》)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

Ⅵ 誰有論語中的成語.格言.警句包含含義和出處

孔子

Ⅶ 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和格言警句有哪些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溫故而知新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溫知知新。
7.見賢思齊。
8.學而不厭。
9.循序漸進
1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
1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後凋也?
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22.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3.言必信,行必果
24.小不忍,則亂大謀.
25.道不同,不相為謀.
26.既來之,則安之.
27.有教無類.
2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Ⅷ 論語中有很多名言警句,你覺得哪幾句給你啟發深刻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出自己的體會

這里說說《為政》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
這句話語言很淺顯,道理很深刻。當然,其實這句話可以直接從字面上理解。如果只是機械地學習所謂知識,自己不去思考,只能陷入形而上學之中,無法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正確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常人的學習都是追求知識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不願意深入領會其中的道理,只要知其然就心滿意足、洋洋得意了,根本不去深入了解其所以然,這就是學而不思。喜歡思考的人還是有的,但喜歡思考還得勤於學習,因為沒有知識支持的思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甚至可能淪為胡思亂想。而只有思考,不去不斷進行學習,也是很難有質的進步的,所以孔子在《衛靈公》一篇中有說道,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就是學而思、思而學的人。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常常是謠言不止,就是因為一來缺乏智者,二來人們很難能夠聽取智者的意見。現實中智者本來就是少數甚至極少數,大家還不去好好地聽他們的意見,謠言當然就不會止於智者,而只能止於下一個謠言了。
有網友問「在論述學與思的關系時,為何不先說『思而不學則殆』,而是先說『學而不思則罔』」。這個問題《論語》中就有答案,《衛靈公》篇中記載孔子說的這樣一段話——「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幾乎沒有人不學習,但能夠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人就不常見了。而只是機械地學習不去思考,學習是不會有幫助的,所以說「學而不思則罔」。但只是一味地思考,而不去學習,思想也不會進步,所以孔子才有「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的感慨,從而提出「思而不學則殆」。

Ⅸ 《論語》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你覺得那一句給你的啟發最大交流自己的體會!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這句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整天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為名為利,而孔子在以親多年前就能看的這么開,將自己的精神境界提上另一個層次,是很不容易的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