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㈠ 雪梅最後兩句是說明了什麼道理
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內分」形容差容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
原文: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出自:南宋詩人盧梅坡《雪梅二首》
譯文: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1)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無法考證,當作於宋末的一個初春日,梅花開放,作者賞玩之時。主要寫梅與雪的特點,梅、雪與詩共同使得春意昂然。
需要說明的是第三句容易讓人誤解成「作完了詩,天正好下起了大雪」,實際的情況是觸景生情,天下起了大雪,才寫成了詩。詩的題目是《雪梅》,不能說雪還沒下,就將詠雪的詩寫好了。「詩成」之所以放在「天又雪」的前面,是因為受到詩歌格律的限制。
㈡ 雪梅這首詩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雪梅》的道復理:說明雪制和梅各有優點也各有不足,啟示我們既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也要正確認識和評價他人。
宋代 盧梅坡
《雪梅·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2)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這首兩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無法考證,當作於宋末的一個初春日,梅花開放,作者賞玩之時。
《雪梅》是南宋詩人盧梅坡(有爭議)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缺一不可,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美麗的春色。第一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第二首詩首句寫梅與雪之間的關系,次句寫雪與詩之間的關系。後兩句寫梅、雪與詩之間的關系,梅花開放而還沒下雪,所以還缺乏詩意。兩首詩寫得妙趣橫生,富有韻味。
㈢ 暮江吟描繪了一幅什麼畫面題西林壁在描寫景色外又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雪梅中詩人對梅與雪是如何評價的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絕。這是一首寫景佳作。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全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
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暮江吟
⑵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
⑷可憐:可愛。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的時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白話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
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
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㈣ <雪梅>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盧梅坡在《雪梅》中道出事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盧梅坡《雪梅》賞析
雪 梅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閣筆費評章③。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②降(xiáng),服輸。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㈤ 盧梅坡的《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比輸事物各有短長,這既可體現矛盾的普遍性,又可體現矛盾的特殊性。從人生哲理來看,就是應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或他人,既能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短處,更要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長處。
㈥ 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出自南宋詩人盧梅坡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
盧梅坡存世詩作不多,與劉過是好朋友,以兩首《雪梅》留名千古,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雪梅
作者:宋 · 盧梅坡
(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譯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6)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擴展閱讀:
好友劉過送盧梅坡:
《柳梢青·送盧梅坡》 宋 · 劉過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譯文:
回憶當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飲菊花酒,同聽悠遠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雲邊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
離別之後,讓人怎麼不傷心動情?夢里也曾幾度相會,但是夢醒後,因為見不到友人,又失魂喪魄,六神無主,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後半夜的相思,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友人的馬後,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友人的舟旁。
盧梅坡是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的,尤其是送別後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餘味。
賞析:
1、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餞別時對舊日交遊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
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他們共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一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2、下片寫別後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後,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後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魂飛」,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
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一夢的復雜感情描寫出來了,真可謂情深意切。
㈦ 雪梅,這首詩揭示了什麼樣的道理
雪和梅各有優點也各有不足,說明事物各有短長,這既可體現矛盾的普遍性,又可體現矛盾的特殊性。從人生哲理來看,就是應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或他人,既能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短處,更要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長處。
《雪梅》宋代·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翻譯: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7)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擴展閱讀
《雪梅二首》是南宋詩人盧梅坡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缺一不可,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美麗的春色。
通讀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反復詠思品味。
㈧ 題西林壁這首詩的寫景的同時揭示了一定的哲理其中什麼什麼揭示了當局者迷旁觀
其中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揭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㈨ 盧梅坡的《雪梅》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比輸事物各有短長,這既可體現矛盾的普遍性,又可體現矛盾的特殊性.從人生哲理來看,就是應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或他人,既能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短處,更要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