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反應哲理的詩句

反應哲理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11:48

⑴ 反映生活哲理詩句

生活像被嵌進框子里,
今天就是無數個昨天的翻版。

事不由人常廢事,時難再遇莫言時。內

牢騷太盛防腸斷容 ,風物長宜放眼量。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草頭秋露如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⑵ 反映科學哲理的詩句 有哪些

1、紙上得來終覺淺抄,絕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譯文: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2、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宋代·朱熹《觀書有感》

譯文: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李白《將進酒》

譯文: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東海不回還。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譯文:花雖然敗落了,化作春泥了,還要為後來的花提供養料。

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譯文: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⑶ 反映「科學哲理」的詩句有哪些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意思: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 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 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意思: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哲理:比喻借用自景物變化暗示社會發展蘊涵哲理,現多指新生事物必戰勝舊事物。

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意思:要問為什麼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哲理: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意思:花雖然敗落了,化作春泥了,還要為後來的花提供養料。哲理:闡明事物具有兩重性。

5、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意思: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風拂面。哲理:表示世間萬物新舊的更替。

6、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意思: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哲理: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

7、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意思: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意思: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哲理:人世間沒有完美的事物,總有分別和痛苦。

9、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意思: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哲理:無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不怕困難、勇於開拓,就能出現一個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10、梅須遜許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其一》

意思: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哲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⑷ 反映科學哲理的有關詩句

1、山重水復疑抄無路,柳暗花明又一襲村。(陸游《游山西村》)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沉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1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5、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⑸ 反映科學哲理的有關詩句:發展潮流勢不可擋:——

新生事復物希望萌發:山制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讀書要與實踐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要與思考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識要不斷更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物是人非的感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勸人手足不要相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願能幫到你!O(∩_∩)O~~

⑹ 反映科學哲理的有關詩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回樓《登鸛雀樓》答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水調歌頭》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雜說送張琥》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卜居»

⑺ 反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的詩句是————,————。

《題西林壁》抄
作者: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正面看廬山、從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⑻ 反映科學哲理的有關詩句

人生哲理詩句
1.(陸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煥《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 杜甫《望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 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9. 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1.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2.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3. 蘇軾 《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韻,且在吟詠之間,寄託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觀書有感 》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現代哲理詩: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簡析這首著名的哲理詩,曾經被多少青年人背誦,抄錄在自己的案頭作為座右銘.可是,歷史往往會與一些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這樣一首曾經影響和激勵過整整一代人的詩篇,在今天也會被某些時髦的人物嘲笑,認為這是一種陳腐了的過時觀念.據說,只有肯定自己的個人價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義的人.
土(林希)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簡析]此詩與魯藜那首《泥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它受前者的啟迪和影響,但絕非重版,而是寫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從不同角度發現其哲理蘊涵.林希筆下的泥土不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價值的一面,而且還看到了當它「沉浮在空間里」時的輕浮的一面.一旦變成「塵埃」,它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價值也是如此.當把生命與理想同一種偉大的集體事業相聯系時,人生的價值才會顯示出來;而一旦離群索居,孤芳自賞,陷入虛幻的空間,就會成為污染環境的「塵埃」.
無論為詩為人,不可不切記也!
下面是網路產波廣泛的幾首詩:
《決心》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
困惑不已的瑣事所糾纏著,
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舍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
是我們自己的決心.
《理由》
逃避不一定躲的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過,
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
你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
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
《失去》
最凄涼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
失去所愛的那一刻,
而是你還在徘徊,
猶未知道已經失去.
《炫耀》
不愛了,
就別向他炫耀,
向他炫耀只是代表,
你還是在意他的想法,
你還是對他念念不忘,
他看到這種窘態,
只會深信你從來沒有忘記過他.
《後悔》
別等到錯過後才去後悔,
別等到失去後才想挽回.
《清楚》
或許只有在離得最遠的時候,
才能把曾經走過的那段日子,
看的最真確最清楚.
《機會》
人一生有許多的機會,
只是看自己是否能把握住,
珍惜眼前所看到的,
滿足目前所擁有的.
我們常常為了一個機會,
而錯失了更多的機會.

⑼ 反映「哲理」有關的古詩句有哪些

1、宋復代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製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唐代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唐代李紳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5、唐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