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格言聯璧版本

格言聯璧版本

發布時間: 2021-01-07 00:22:04

❶ 勿論人非,靜思己過,興不輕諾,怒勿濫決是啥,是什麼意思

意思:不要輕易去議論別人的是非,經常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高興的時候不輕易的對他人許諾,憤怒的時候不濫下決定。

出自:《格言聯璧》為晚清學者金纓所著。

原文片段: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對痴人莫說夢話,防所誤也;見短人莫說矮話,避所忌也。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譯文:

一個人獨自靜坐時,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和他人聊天閑談時,不要說人閑話。對痴人不要說夢話,對矮個子的人不要說與矮有關的話,要有所避諱。當面誇獎他人的話,有知識的人聽了心裡不一定會開心,背後議論他人被人知道了一定會被記恨。

(1)格言聯璧版本擴展閱讀:

版本:

《格言聯璧》是金纓選錄其所輯《覺覺錄》中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該書刊行之後,民間有異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訛壓滋多,附刻喧賓奪主,傳本各異」。

潮陽郭輔庭有感於此,取舊所校定《格言聯璧》,「就正通人,復加讎勘,端楷書寫,重付精刊」。嶽麓書社出版的《格言聯璧》,即以上述郭氏刊本為據,於格言原文原注之外,復加今注今譯,以利一般讀者理解及意旨。

簡介:

《格言聯璧》全書以類編次,計有「學問」、「存養」、「持躬」(附「攝生」)、「郭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凶」,凡十類。各類之間,並非經緯分明,而是有所交錯,要之皆以「修已、行仁、省躬、察物為歸。」

《格言聯璧》一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范,條分縷晰,情給理明。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凶類。所謂是成己成人之寶筏,希聖希賢之階梯也。

❷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 (修身養性 執政)

孔子名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
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子名言

1、宇宙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2、價值觀

無、道、德
老子的價值觀由「無」、「道」、「德」三者所構成。

老子言「無」,嘗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當宇宙尚未形成,萬物不會存在,故稱「無」。天地初開,形成宇宙,故稱「有」。「萬物」由「有」所衍生,而「有」從「無」所衍生,天下萬物均起於「有」而終於「無」。

老子言「道」,嘗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認為「道」是宇宙本體,乃萬物之根源,故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於天地萬物之先,獨立長存於萬物之外,不斷循環運行,遍及天地萬物,絕不止息。老子又認為「道」不可觸摸、莫可名狀,故謂:「無狀之狀,無物之泉。」只能用「道」來代表,亦可勉強稱為「大」。故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謂「道」是玄妙深奧的,常人難以理解及形容。若可用言語來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當宇宙萬物形成之際,人類會給萬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衍生出來的。人為自然萬物之一,故須遵守自然法則,故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賦予萬物生機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認為「德」乃「道」之體現,而「德」應服從於「道」,故謂:「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家強調人應當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養,避免犯過。

守柔
老子言「守柔」,嘗謂:「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剛。」「道」之所以能循環不息,因為「道」具備了柔弱的特質,故言:「弱者道之用。」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勝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又謂:「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強調以柔制剛,認為「強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謙卑遜讓,以退為進。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謂:「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豁;為天下豁,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意謂人可有雄心壯志,但不可逞強好勝,應抱持柔弱謙下之道,保持質朴本性。老子強調「守柔」,皆因認為除了「道」之外,世間萬物總有沒落的一日。故謂:「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又認為世事難測,故謂:「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老子強調「守柔」,要求人清虛自守,勿剛強好勝,否則不得善終。

居後不爭
老子認為人應有「居後不爭」之心,嘗謂:「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只有仁慈、儉朴、謙讓不爭的人,方能具備道德勇氣,進而博施於人,受人尊敬擁護而成大器。老子嘗謂:「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只要人能舍棄爭先爭勝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之理。莫自恃聰明,鋒芒太露,應抱持以退為進的處世態度,從而達致「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境界。

寡慾
老子謂人應「寡慾」,故謂:「罪莫大於可欲,禍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人若懷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則貪念自生。只有「知足」帶來的滿足感,才是真正的滿足。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沉醉於聲色犬馬和口腹物慾會使人神昏意亂,使身體的感官和靈性受損。故老子要求人「無欲」、「去欲」,故謂:「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又謂:「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於生活起居、待人處事應「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達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的境界。

3、政治觀

無為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則無不治.」
「無為」,不能理解為無所作為。《淮南子·原道訓》:「無為為之而合於道」。 道家的「無為」,是清靜自守之義,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達到的「合於道」 的理想境界。能達到這種理想境界便無所不能為(無為而不無為)。

善為下

「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仁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

4、知識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❸ 「父母所欲為者」出自哪裡

1、出處

「父母所欲為者」出自《格言聯璧》

2、原文

勤儉,治家之內本。和順,齊容家之本。 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

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3、翻譯

勤儉是治家的根本;和順是齊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謹慎;起家的根本是詩書;傳家的根本是忠孝。

父母親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繼承;父母親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兄弟友愛,其中自有和樂。子孫賢良,此外還有何求。

4、版本

《格言聯璧》是金纓選錄其所輯《覺覺錄》中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該書刊行之後,民間有異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訛壓滋多,附刻喧賓奪主,傳本各異」。潮陽郭輔庭有感於此,取舊所校定《格言聯璧》,「就正通人,復加讎勘,端楷書寫,重付精刊」。嶽麓書社出版的《格言聯璧》,即以上述郭氏刊本為據,於格言原文原注之外,復加今注今譯,以利一般讀者理解及意旨。

❹ 格言聯璧的格言聯壁版本

《格言來聯璧》全書源以類編次,計有「學問」、「存養」、「持躬」(附「攝生」)、「郭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凶」,凡十類。各類之間,並非經緯分明,而是有所交錯,要之皆以「修已、行仁、省躬、察物為歸。」

❺ 負面情緒來自哪兒

負面情緒的根源在於貪嗔痴

佛法以緣起看世界,這就告訴我們,每種想法和情緒既非無中生有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特定因緣和觀念引導下形成。錯誤的觀念,正是負面情緒產生的土壤。就像我們對某人或某物生起貪心,這種貪從哪裡來?為什麼我們會貪戀這個而非那個?為什麼我們會被貪心驅使著,得不到就寢食難安,得到了又唯恐失去?正是來自於我們的價值觀、審美觀,以及這樣那樣的種種觀念。

我們覺得這個人或物很重要,很喜歡,當這種思維被反復強化之後,貪心就會隨之增長,從動心發展為動力。最終,從開始的一點點貪念,逐步增長到鋪天蓋地的貪,徹底地籠罩你、左右你,促使我們不斷地為之奮斗。而在奮斗過程中,這個對象的重要感又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貪是如此,一切心行的運作規律都是如此。我們對某人生起嗔心,反復想著他的壞處,嗔心就會迅速擴大。我們對自己生起執著,時時想著自己的長處,我慢就會隨之增長。我們不妨觀察一下,有哪種心理不是在相關因緣下產生並發展的?

身為凡夫,我們的心念往往和貪、嗔、痴密切相關。事實上,這正是我們所以成為凡夫、所以流轉生死的根本。因而佛教稱之為三毒,即危害心靈健康的三種病毒。其中的痴就是無明,也是一切問題的源頭。

無明就是心靈的黑暗,看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看不清潛藏的覺悟本性。因為看不清,就會對自己產生錯誤設定,把種種不是「我」的東西,當做是自我的替代品——比如身體,比如相貌,比如地位,比如身份。我們已經完全認同了這種替代,從未產生懷疑。對很多人說,如果連這個與生俱來的身體都不能代表「我」,恐怕是一個近乎荒謬的觀點,並且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和承受力。

事實上,我們安立為「我」的這一切,我們所擁有的身體、相貌、地位、身份,雖然和我們有關,但只是暫時而非永久的關系,更不能真正地代表「我」。如果對這點定位不清,就會產生堅固的執著,進而形成依賴。因為依賴,就希望它是永恆的,希望身體永遠健康,希望相貌永遠年輕,希望地位永遠穩固,這樣才足以成為我們的支撐,讓我們覺得安心、覺得安全。

但我們面對的現實是,身體會死亡,相貌會衰老,地位會失去,身份會改變。不必說整個世界,僅僅是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人走向死亡,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天災人禍發出警報。這些現實不斷沖擊著我們的安全感,使我們覺得這些依賴是岌岌可危的,是靠不住的。僅僅因為擔心失去自己所擁有的,就足以使我們產生焦慮,甚至是非常嚴重的焦慮。一旦真的失去,孤獨、沮喪乃至嗔恨也就在所難免。

所以說,各種負面情緒的根源就在於貪嗔痴。而由無明產生的種種錯誤觀念,又對負面情緒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些情緒的攻擊下,我們常常連對手在哪都分辨不清,自然不會有還手之力。其結果,就是不斷縱容這些情緒,使其興風作浪,泛濫成災。

❻ 父母所欲為者出自哪裡

1、出處

「父母來所欲為者」出自《格自言聯璧》

2、原文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 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

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3、翻譯

勤儉是治家的根本;和順是齊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謹慎;起家的根本是詩書;傳家的根本是忠孝。

父母親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繼承;父母親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兄弟友愛,其中自有和樂。子孫賢良,此外還有何求。

4、版本

《格言聯璧》是金纓選錄其所輯《覺覺錄》中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該書刊行之後,民間有異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訛壓滋多,附刻喧賓奪主,傳本各異」。潮陽郭輔庭有感於此,取舊所校定《格言聯璧》,「就正通人,復加讎勘,端楷書寫,重付精刊」。嶽麓書社出版的《格言聯璧》,即以上述郭氏刊本為據,於格言原文原注之外,復加今注今譯,以利一般讀者理解及意旨。

❼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的意思

意思是:對內不欺騙自己,對外不欺騙他人。

出自清代金纓的《格言聯璧·持躬》。

原文: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譯文:

內心不要有貪妄之念,身體不要亂行動,不胡亂說話,是君子誠實的表現。對內不欺騙自己,對外不欺騙他人,敬畏上天,是君子懂得慎獨的表現。

(7)格言聯璧版本擴展閱讀

《格言聯璧》一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范,條分縷晰,情給理明。

按儒家大學,中庸之道,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主要內容為框架,收集有關這些內容的至理格言,按當時人的閱讀習慣分為八類,從個人、家庭到社會、國家,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類、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凶類。

作者的用意在於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鍾之警,即用聖賢先哲的至理格言來鞭策啟迪童蒙,從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努力進取、長大以後成為於國於家有用的人。

該書說理之切、其舉事之賅、其擇辭之精、其成篇之簡,皆萃古今。每一條事理內涵豐富,廣博精微,言有盡而意無窮,先哲的聰明智慧和無限期望盡在這聯珠妙語之中。

一冊在手,揣摩研讀,細心體會,必能駕馭人生的真諦,游刃於生活空間,既能修身齊家,又能報效社會,不失為難得的濟世良葯,人生指南。

因而其成書問世後即為宮廷收藏,流傳民間,遠播海外,成為影響深遠、讀者眾多,歷久不衰的蒙學讀本。但由於刊行紊亂,版本差異較大。

❽ 格言聯璧的格言聯璧作者

山陰金先抄生,姓金,山陰人,清代學者,真實姓名和生平不詳,其所編《格言聯璧》一書,按儒家大學,中庸之道,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主要內容為框架,收集有關這些內容的至理格言,按當時人的閱讀習慣分為八類,從個人、家庭到社會、國家,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作者的用意在於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鍾之警,即用聖賢先哲的至理格言來鞭策啟迪童蒙,從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努力進取、長大以後成為於國於家有用的人。該書說理之切、其舉事之賅、其擇辭之精、其成篇之簡,皆萃古今。每一條事理內涵豐富,廣博精微,言有盡而意無窮,先哲的聰明智慧和無限期望盡在這聯珠妙語之中。一冊在手,揣摩研讀,細心體會,必能駕馭人生的真諦,游刃於生活空間,既能修身齊家,又能報效社會,不失為難得的濟世良葯,人生指南,因而其成書問世後即為宮廷收藏,流傳民間,遠播海外,成為影響深遠、讀者眾多,歷久不衰的蒙學讀本。但由於刊行紊亂,版本差異較大。

❾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名人名言

1、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版神. 4、我所學到的任權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 ——達爾文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7、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8、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0、一日無書,百事荒廢. ——陳壽 1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2、一日不讀口生,一日不寫手生.
13、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高爾基 1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游
15、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 ——歌德 16、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笛卡兒 17、學習永遠不晚. ——高爾基
18、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 ——劉向
19、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20、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培根 21、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藏克家 2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