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一念無明粵語台詞

一念無明粵語台詞

發布時間: 2021-01-02 11:00:11

⑴ 跪求 一念無明 電影

眾生是佛,是指眾生的本性與佛無二無別。但是,眾生從來不曉得自己佛性,所以,從專來是不覺眾生。若屬有人能明悟自己佛性,不久就可以成佛了。眾生都把一切身心世界當成真實,於是產生「妄執」,妄執是無明的根源。無明就是迷惑,因迷惑而造業,造業必定受報,果報是苦的。越迷越苦,越苦越迷,六道輪回就是這樣來的。

⑵ 跪求一念無明粵語百度雲鏈接或者bt種子 !!

  • 《一念無明》改編自真實的社會新聞,講述了余文樂和曾志偉飾演的父子,由於家庭責專任而互相誤屬解和虧欠,最終相攜著面對生活的動人故事。余文樂、曾志偉等人不僅零片酬出演《一念無明》,還都在影片奉獻了教科書級別的演技。為了呈現影片的最佳效果,保留高品質文藝佳作的原汁原味,《一念無明》將統一以粵語原聲版本登陸內地大銀幕,這也是內地引進的首部粵語原聲版本的影片,將會給觀眾帶來不同以往的觀影體驗。

⑶ 佛教中一念無明從何來

《圓覺經》上說:證得佛果,破除最後一品無明煩惱時,就會知道,無明本無所內謂「來」與「去」,因為它是容沒有實體可得的,就如同人生了眼病,看到光點,並不是現實世界中真有光點,是人在病中看到的幻像,眼病好了就消失了,再尋覓依舊了不可得。

⑷ 萬法源於一念無明,何來一念無明

你此一問,即是「抄無明」之源。《楞嚴經》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這句話告訴我們,無明來源於「立知」,即「哦,我知道了」。如果不用識心而用真心,知道得清清楚楚,但不會去想,「哦,我知道了」;當我們知道一個東西,反復去想,這是為什麼呢?想明白,就是妄想,反而離智慧越來越遠。
所以,消除無明,很簡單,放下,連放下都要放下,心中演若達多之狂性一歇,歇即菩提。

⑸ 求一念無明資源

這個一念無明,這個資源它分好幾大類,不知道你所問的是哪一大類的

⑹ 如何評價電影《一念無明》

本片成本只有200萬,拍攝周期只有16天。

以8項提名領跑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終拿下新晉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三個大獎。

金燕玲只拍了1天戲,就憑藉此片得到了金馬獎和金像獎兩項最佳女配角獎。

《一念無明》改編自社會真實新聞事件。

由新人導演黃進和編劇陳楚珩這對情侶共同創作,兩年過程中聽了很多社工、康復者、醫生的真實故事,搜集了大量的訪談和資料。

余文樂和曾志偉都是被劇本打動,才決定零片酬演。

無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個念頭,可是一念生萬念,一個念頭後還會有下一個,一個念頭看不清楚,可能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錯的 。

想比之下其英文名Mad world翻譯過來是瘋狂的世界,更加直白,更加殘忍。

余文樂飾演的阿東患有躁鬱症,當年因為誤殺飽受病魔折磨的母親(金燕玲飾)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生而為人,對不起了。

除了阿東這條躁鬱症的故事主線外,影片還通過之言片語的方式,展現出香港,這個高速發展的城市下各種難以名狀的陰暗面。

城市現代化水平越高伴隨著人情的冷漠。

大陸妻,香港夫,身份尷尬的兒子,跨境上學的問題。

為求一處安身之所甘願淪為房奴。

自殺頻發,表面體面和內心崩壞的中產階層,對心靈歸宿的奢求和無處不在的無力感。

香港,一個平均每天都有三個人自殺的地方。樓房高聳,街道狹窄,並不是每幢樓後的街角都有春嬌與志明相遇的愛情故事。

電影只給你展現一角,讓你去想像冰山,沒有高大上的立意和過度的現實批判,只用很讓人感到真實的鏡頭語言和表演關注最底層的市井生活和弱勢群體。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喜歡港片的原因——人情味。

影片最後,父子二人在天台上的無言擁抱,決定與這個對“異類”充滿歧視的世界和解。

我們並不能消除痛苦,

所以在能擁抱的時候,

就盡力擁抱吧。

⑺ 如何斷盡一念無明

別想了,那是抄等覺菩薩的境界。

菩薩沒成佛,是因為還有「妄想心」,佛家叫41品「無明」。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無明沒破,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為什麼、從何時變成「無明」了?

圓覺經 上說,佛沒正面回答。只用了幾個比喻解釋。比如,我們的眼睛患病,看到空中出現一朵花,試問:這個花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是誰創造的呢?

就沒有花嘛,根本就沒有,只是你眼睛毛病,才出現了幻覺嘛。根本沒有的東西,你說它是怎麼出現的,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故佛家說:一切法由心想生。

這就是六祖慧能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也只是學理上的理解,到佛地才能證悟。

⑻ 如何評價電影《一念無明》

怎麼說呢
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一念無明》的文章,這里節選裡面的幾段吧:
《一念無明》這個片名是佛教典籍中的一個術語,「無明」是十二因緣法的第一環,指的是一種蒙昧愚痴、無法真正理解事物真相的狀態。佛教認為「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是因緣法的起端,而一念無明指的正是人們由「念」產生的無明狀態,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妄見生起,無明乃生。念念偏差,念念執著,念念相續,一念而萬念,錯誤的念頭最終也就遮蔽了內心的光明和本性。

影片的導演黃進在一次采訪中曾經提到,自己之所以選擇用「一念無明」作為片名,是希望以此呈現片中人物之間的狀態:「他們都是愛對方的,他們都不是外人,電影裡面我自己覺得沒有外人」,但正是這樣的一群人,因為無法看清自己,看清他人,看清人生,最終卻在不停地互相傷害,「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就是『無明』的,看不清楚他真的要做什麼。」

很多人在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關注點都放在了躁鬱症,我看到有不少人指責導演對疾病的呈現很膚淺。這當然是一個問題,不過我個人覺得,對於這部影片而言,心理疾病也許只是一個切入的契機,「一念無明」在這里是一個情感關系中的隱喻,導演真正想討論的,是人應該如何應對親密關系的問題。阿東的父母互相傷害,阿東與父母互相傷害,阿東與未婚妻互相傷害……這些原本應當是最溫馨的關系,最後卻成了痛苦的源頭,以至於影片最大的溫暖,竟然是來自隔壁房間那個頭頂插著一根針的乖小孩。

另一種「一念無明」的隱喻是關於遠離阿東的人們,那些友人婚禮上竊竊私語的嘉賓、超市中忙著錄像的路人、互聯網上人肉搜索的看客、大樓里拉著孩子阻止他跟阿東聊天的鄰居……他們有著各自的妄見和成見,這些先入為主的念頭讓他們喪失了人對人的關懷,而只是站在遠處默默地看,而這種看註定又只是一種無明,一種彼此傷害的無明。
阿東的故事是極端和個別的,但阿東的處境卻是普遍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既不會處理與親人愛人的關系,也不會處理與陌生人的關系。他們對待他人彬彬有禮,有禮中卻帶著冷漠,他們愛得如此笨拙,笨拙到甚至自我損傷。

我們是《一念無》中的每一個人,既是阿東,也是阿東的親人,更是那些不認識阿東的陌生人。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有用言語、用擁抱、用交流改變自己的一念萬念,撥開無明的遮蔽,真正認識我們自己和他人。這無疑很難,卻很必要。

⑼ 從一念無明到念念無明,折磨我們的是自己還是世界

問:第一念無明從哪裡來?悟妙法師:佛法當中經常提到眾生由於「一念無明」而墮落在輪回中,很多不了知真相的人就想知道最初的迷惑在哪裡,實際,此問題可從實相和現相兩方面理解:在實相中,心、佛、眾生等無差別,也就不存在所謂眾生的無明。從現相而言,不了知法性的心,當下就是無明,一念無明,念念無明。以下是宗薩仁波切的訪談說明。有兩種答案,一是究竟的,一是相對的。就是因為我們有無明,之所以我們認為自己有無明,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就是佛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錯誤的,就像我們問為什麼我們有無明一樣,是錯誤的。太陽是一直都在那兒的,只是雲遮住了而已。那現在雲走了,小孩又說:「太陽出來了。」這也是錯誤的,因為太陽本就一直在雲後頭,只不過是雲走了。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父親,由於孩子還小,你也許可以告訴他:不是這樣的,太陽一直都在雲後頭,現在只不過是雲離開而已。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就像這樣的。有人認為大乘與金剛乘是不同,這種講法是很悲哀的,大乘與金剛乘實際上一樣的,因為具有相同見地。對金剛乘來說,最重要的見地是修習菩提心。但金剛乘的方法與大乘不一樣,大乘講的是要去除無明,就好像我們說雲走了一樣。這個教授當然很好,但金剛乘卻直接跟他說,根本沒有無明這回事,從無始以來,我們就是佛,就好像剛才的譬喻一樣,太陽一直都在那裡的呀!所以從相對的方面來說,什麼是無明呢?不如說它如何產生,如何存在。它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沒有敏銳的覺知。因為無明本身並不知道它是無明,所以才有無明的相續。只要有任何染污的心靈存在,無明就住在那個地方所謂開始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無明,像一九三二年,廿世紀等等這些時間的稱謂都是無明。地球在旋轉,所以我們會十二小時看得見太陽,十二小時看不見,於是我們將之分為白天和晚上。我們稱三十天為一個月,稱十二個月為一年。就這樣我們定出一連環各種各樣不同的年代。如果你希望得到答案,無明是西元前那一年開始的,這個答案就沒辦法回答了,因為。如果你堅持要問無明的開始,那麼我會說:就在現在,任何時候就是開始。(悟妙法師 編輯)相關閱讀十二緣起的開示對真相的無知就是痛苦六道輪回曼陀羅

⑽ 關於「一念無明」及「菩薩道」

他看見屋裡空無一物, 只想著自己感知的空性, 卻沒想到自己正占據著中央位置。只要還有人在屋子裡, 它就不是真正空的。最後他意識到, 直到他離開, 否則屋子永遠不會真正空出來: 那就是無明破除、清凈之心升起的時刻。 一旦心放下了一切現象, 似乎就有了超級空性; 但是那個在觀賞空性、敬仰空性的人, 仍然活著; 作為參照點的自我、也就是無明的精髓, 它還重疊在心的知覺里。這個就是根本無明。 在那個時刻, 「自我」是一大障礙。一旦它分解消失, 就不再有障礙了。一切都是空的: 外在 世界 是空的, 內在的心也是空的。 就象 一個人 在空屋子裡, 我們只能說, 他離開時, 屋子才真正是空的。了解了外在一切, 了解了自身的一切, 才可以說這個心具有徹底的空性。只有常規現實的每一絲余跡在心中消失, 真正的空性才會產生。
無明的熄滅, 不同於我們目前為止探索過的一切其它事物。其它事物的終結, 來自於對其本性有了清楚、明確的理解。無明那個光亮不同, 它是瞬間熄滅的, 如一道閃電, 那個瞬間自動發生, 它一下子翻轉過去, 徹底消失。只有在光亮消失時, 我們才知道它就是根本無明。無明熄滅後留下的景象獨一無二, 它的本性絕對清凈。盡管我們過去從不曾經歷過,這個現象出現時, 不會有一絲疑問; 任何能產生疑問的事物, 也一齊終止了。這就是一切重負的終結。
一切對自我、對個人存在意義的提示, 指的就是這個根本無明。有這些說法, 就表明無明依然存在。一切禪修的探索, 正是為它進行。是這個自我在知覺, 是這個自我在理解。這個自我明亮、輕松、 快樂 。「我」和「我的」----根本無明就在這里。 一切圍繞著它進行。一旦它最後崩潰, 個人視角也破除了。事情依舊在做, 但不是為了任何人而做。
這就如同一個底部脫落的水罐, 灌多少水, 也不會保留一滴。 想法、念頭作為蘊的 自然 功能, 繼續升起、終止, 但是沒有什麼粘在心上, 因為那個盛水的容器, 也就是無明, 已經毀滅了。 一個念頭瞬間升起, 就在下一個瞬間終止。 既然沒有什麼去保留它, 沒有人去認領它, 過後想法就消失了。這個知覺知道, 自我具有徹底的空性, 它有著內在的滿足感。這個知覺絕對清凈, 不帶任何牽掛與負擔。
心的真正本性被無明藏得如此巧妙, 這個不可置信的壯觀景象, 人們從來看不見。無明的危險被偽裝得如此巧妙, 行者達到這個階段時, 註定會受到愚弄。他們被自以為是內心真實奇觀的現象徹底迷住。他們對它如此珍視, 覺得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存它、保護它。因為本質上, 這就是他們自己, 這個奇妙的光亮屬於他們。
根本無明, 是一個隱藏著許多奇妙事物的焦點----這些東西我們永遠想像不到可能存在。這些東西污染著心, 如一小塊下了毒的誘餌, 足以殺死一頭動物。因為找不到實際例子與那些隱藏在無明之中的污染因素作比較, 我只能簡要解說。這些因素包括: 一種明亮感,如此非凡, 好像它就是終極果證; 一種巨大的 幸福 感, 它來自於心中的光華之力, 似乎超越了整個常規現實域界; 一股強烈的不可戰勝感, 好像什麼也不能左右它; 一股要把這個光亮當成純金來珍愛、保護的執取。
無明的心似乎有著一切美德: 它明亮、大膽、完全滿足、有無限的知覺。但是盡管能夠了解任何可以想像的事物, 這個知覺卻不了解自己。這就是無明的本性。一旦這個知覺轉回來看自己, 無明就崩潰了。崩潰的同時, 也揭示了心的真相、法的真相。是無明阻擋了真相, 我們過去看不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