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龍應台語錄

龍應台語錄

發布時間: 2020-12-31 16:52:35

⑴ 龍應台經典語錄,有哪些

龍應台經典語錄閱讀提示: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1、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夥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 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2、 有些青年人追求時尚,不談政治,實際上就是只關心自己的事情。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滾動著的車,總有人在裡面自顧自地行樂。所幸的是,總有人探出頭來看看這輛車究竟跑在哪裡。3、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閑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4、龍應台:我其實也誠實地在問自己,思考了之後我自己覺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所謂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們的兒子女兒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我的兒子還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而且並不以「傑出」作為人生志向。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邏輯來說,他已經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陽台夜話」,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緒,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里找到意義…… 1975年我離開台灣到美國去留學的時候,走在美國的大學校園里頭,天上深藍深藍的一片雲都沒有,陽光照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地。8月,還沒有開學,美國18歲、20歲的人光著臂膀、穿著短褲、球鞋、騎著腳踏車在你面前悠來悠去,我最無法忘懷的就是:咦,怎麼他們每個人看著都那麼輕松,那麼沒負擔?從他們肢體的語言我就已經發現了,我們差別很大,他們身上沒有那個幾千年的國家重任。5、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6、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7、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8、一個社會特立獨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氣、道德、勇氣就越多。9、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⑵ 龍應台的經典語錄,哪一句戳中了你的心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
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
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裡。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
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
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
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⑶ 龍應台勵志語錄

1、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2、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3、一個社會特立獨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氣、道德、勇氣就越多。

4、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5、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6、今天晚上站在這里說話,深怕帶來什麼後果,但我有夢,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講我們想說的話,我們的下一代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7、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8、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9、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裡。

10、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11、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12、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作最後的轉身離開。

13、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目送》

14、人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裡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不相信》

15、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親愛的安德烈》

⑷ 目送經典語錄五十句

1、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2、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3、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5、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裡。

6、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7、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8、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9、回憶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10、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

11、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12、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13、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後,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

14、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15、醒來,方知是夢,天色幽幽,悵然不已。

16、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17、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18、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19、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20、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21、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22、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

23、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24、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25、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段時光。

26、斜坡上的雜花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27、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於人生的荒漠。

28、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29、相機,原來不是那麼重要,它不過是我心的批註,眼的旁白。

30、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31、我坐在風暴中心,四周卻一片寂靜,這是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

32、人在天地之間終究是無所憑依的孤獨,你真能面對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

33、眼睛熟悉了黑暗,張開眼,看見的還是黑暗。

34、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心中漸漸有一分明白,如月光瀉地。

35、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

36、縱有千般不舍,終有離別時。

37、在暫時里,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

38、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行走,身上沒有一個包袱,手裡沒有一張地圖。

39、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40、你能想像比『被物質撐得過飽後的漠然』更貧乏的存在狀態嗎?

41、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42、理想主義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權力腐化;理想主義者要有能力,才能將理想轉化為實踐。

43、怎麼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後的法官。

44、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45、因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而不在枷鎖中,所以人們渴望著遠方。

46、奢侈,到底是一種被物質撐得過飽的漠視,還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當然的無聊?

47、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可以更寒冷。

48、在平凡和現實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49、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塵,以鬼魅的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

50、不需要對生活太用力,心會帶著我們去該去的地方

(4)龍應台語錄擴展閱讀:

《目送》是作家龍應台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

《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

書中作者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⑸ 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的話出自哪裡

出自《親愛的安德烈》

原文: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親愛的安德烈》是當代作家龍應台和其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集,在信中龍應台和兒子交流內容很廣泛,有音樂、電影、民主、權利、德國教育制度、東西方文化碰撞等,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龍應台則「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懷疑」。安德烈對龍應台「嘲笑有加」;龍應台對安德烈「認真研究」。

《親愛的安德烈》共收錄35封書信,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記錄了兩代人試圖消除隔閡與沖突的努力,也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個清晰而生動的範例。

(5)龍應台語錄擴展閱讀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中國台灣高雄大寮鄉眷村,現代作家、曾擔任「台灣文化部部長」。1974年畢業於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歐洲》。

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在上海相繼發行。1999年,龍應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2008年在香港大學教授任上獲評為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2010年11月15日,龍應台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

⑹ 龍應台散文語錄有哪些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版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權,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在平凡和現實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陸,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⑺ 龍應台孩子你慢慢來經典語錄寫出為什麼喜歡這段話

「孩子你慢慢來」,我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它親切,因為它柔軟,因為它沉靜。在今天,當我們說出讓孩子慢慢來的時候,心情是復雜的,一方面,在許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需要時間,我們不能焦急,更無法代勞,我們只能慢慢等待,這是生命的過程;另一方面,置身這個崇尚速度的年代,我們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齡人的後面,留下永久的遺憾,這是社會的法則,我們依然無法躲避。我們歆羨魯迅、鄭淵潔等人名人對孩子「無為而治」的教育理念,但我們不敢踐行,因為,我們沒有他們的資本,在巨大的「隱蔽的遺產」的保護下,他們的孩子可以免除一般意義上的生存競爭,而我們的孩子——普通人的孩子則是必須通過競爭的考試,跨過那個千軍萬馬要沖擊的獨木橋。我們也想給孩子自由和快樂,但是不能,這是理性對情感的勝利。就這么簡單。 我們當然知道,在孩子的世界裡,快與慢不是唯一的價值。他快,是因為他體驗到了生命飛翔的速度,所以,他要舒展他的肉體去追趕新奇;他慢,是因為他聽到了心靈的回聲,所以,他要停下腳步去猜測那個來自靈魂深處的秘密。在這些非關理性直指心靈的游戲中,快樂是最高的准則。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速度和空間,正如龍應台在序言《蝴蝶結》中講述的那個故事,回顧童年,作者親歷了一個幼小生命被摧殘的事件,她恐懼,但也有了生命意識的萌芽,所以,她才能面對一個五歲的小男孩,笨拙地包紮一束玫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面對幼稚的生命,我們無法催促,我們只有等待,這是人倫,更是常識。 所以,一個合格的母親(父親)應該是能容忍孩子突然撒歡兒、理解孩子莫名沉默的母親(父親),正如龍應台書中傳遞出來的信息一樣。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沒有世俗所謂的意義的所累,沒有社會所謂利益的我執,它干凈、透明,也任性,拒絕成人邏輯清晰的推理和分析。親情之下,拒絕價值判斷,這是人性的常態。魯迅先生多次說,要順應孩子的天性,這是教育的規律。然而,凌厲的現實擺在面前,面對殘酷的競爭,為了孩子的明天,做父母的我們,不得不幹涉孩子的自由,不得不剝奪孩子的快樂,咬著牙把孩子送進可以給孩子競爭增加砝碼的特長班和補習班,而且,所有的做法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愛。我們要讓孩子成才,否則,孩子以後步履維艱。這是競爭對成長的干涉,是社會對倫理的傷害。而我們,在愛的名義下,扮演的不過是同謀或者幫凶。 莊子在《馬蹄》中說,伯樂的出現,是馬的災難,因為,他把馬分成三六九等,制定了一套馴馬的方法,而馬本來是自由的存在。人何嘗不是如此,原本意義上的人應該是平等的、自由的,但有了人為的意義和價值,人便被打上的商品製造的烙印,中規中矩者合格,身上長刺者淘汰。而其實,所有的人類意義的附加值,都不過是莊子所說的「駢拇」,是生命的附贅懸疣。然而,經過聖人們一代又一代對所謂禮教的苦心經營,我們完成了生命附加值的條分縷析的界定。於是,為了那些虛無的東西而甘願放棄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它甚至成為人生的必修課程。它有歷史必然的堂皇理由,卻是對人性無情的背叛。 讀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我常常感動於其中母親對孩子細膩的呵護和理解,那種出於天性的憐愛,那種出於生命的尊重,那種出於血緣的責任,讓滾滾紅塵中的理性選擇顯得左支右絀和微不足道。在母親的眼裡,孩子的一切都有它可愛的道理,都有它必須經歷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舞台上的主角,母親不過是劇務,負責提供他成長需要的道具,如此而已。作為母親的龍應台,沒有把約定俗成的成才觀強加在孩子身上。她不關心孩子成不成才,那是孩子以後的事情,她關注的是孩子當下此時的健康和快樂,身體與心靈。所以,所以,她才會把那些在學校里被推薦閱讀的童話經典束之高閣,她才義無反顧地把孩子從一天要上七個小時課的台灣幼稚園里領出來,讓孩子享受那以玩為目的的漫長假日。有一個開明、豁達的母親是幸福的。讀罷此書,我以一個父親的身份向作者致敬,因為,她讓我們重新打量曾經被我們輕易放棄的情感細節,她讓我們再次審視我們在愛的旗幟下對孩子犯下的罪過。當然,站在依然被監視、被剝奪、被傷害的孩子的立場,這本書便是一本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成長童話、親子典範,它應該成為家長們的必讀書目。

⑻ 龍應台經典語錄好像是一個人看風景什麼

龍應台,1952年2月13日生於台灣高雄縣大寮鄉眷村,現代作家、「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內。
1974年畢業於國立容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1] 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歐洲》。[2] 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盪的世界》、《故鄉異鄉》在上海相繼發行。[3] 1999年,龍應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 2008年在香港大學教授任上獲評為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4] 2010年11月15日,龍應台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5]
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灣「文化部長」。

⑼ 求龍應台《為誰》全文,或經典語錄

因為失去了這一切復,制所以難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擲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頭。他們彷彿發現了,只有教育,是一條垂到井底的繩,下面的人可以攀著繩子爬出井來。

母親,原來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說實話這篇文章沒什麼經典語錄,但透露的含義卻很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