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於丹語錄

於丹語錄

發布時間: 2020-12-28 14:49:00

㈠ 論語中關於於丹學習一類的名言

孔夫子肯定不知道兩千多年後,會有個叫於丹的人。
所以,論語中確實沒有發現「關於於丹學習一類的名言」。

㈡ 於丹經典語錄有哪些

1、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2、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3、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4、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於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5、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6、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7、其實什麼是老師呢,我有一個學生,她給我的一個小禮物讓我明白什麼是老師。
一個小女孩,她在軍訓的時候,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面給我做了一幅禮物,因為她想趕在我生日的時候送給我,她是自己一針一針地綉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綉,然後放在一個有機玻璃的罩子裡面給了我。我當時看的時候沒有看明白,看到裡面綉的是一個很優雅的女人,彎著腰拿著一根針,然後底下有一個鼻涕兮兮的小臟孩,然後舉胳膊,她抓著那個小孩的胳膊。我還問這個女孩,我說哎呀,她干什麼,是給他打預防針嗎?然後那個小女孩就笑了,說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
後來我從那個玻璃罩子摳出來一封信,疊得小小的,那封信里她給我講,她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為他們的翅膀斷了,那麼在他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一直想要尋找為他縫補翅膀的人。
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裡沒有人嘲笑這些孩子的青澀、莽撞、唐突,能夠包容他們,能夠愛他們,能夠鼓勵他們縫起翅膀,重新還記起天空,她說我遇到你其實就是遇到了一個給天使縫補翅膀的人。
其實這是我覺得迄今為止對老師這個角色最好的一種解釋。

8、所謂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血驗之」,那是一種非常深刻地浸潤。

9、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斷地參悟、歷練,就是你心中有一種儀式。

10、在我看來,莊子也罷,孔子也罷,所有作用於生命個體的古聖先賢學說,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內心覺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覺得這就是先賢的一種意義了。

11、真正的文化經典,都是那種可以無比深刻,但也可以無比簡單的東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內涵,簡單是它的表面形式。簡單與深刻有時並不矛盾。

12、在傳播學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永遠保持它那種特別簡單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樣子,這才易傳播,你把它整的特別深邃的話,就傳不出去了。再傳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簡單、傻瓜。

13、我爸對我的教育,就是一切從源頭開始。

14、我喜歡把生活分成兩個層面:生命層面,生存層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謂生命層面,就是自己的內心要有所執守的東西;而所謂生存層面,就是你在現實中建功立業的東西。

15、一個人,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責任把你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你不能說在你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就逍遙去了。其實,這種不入世,會讓人沒有一種價值實現感,而且你也挺不負責任的。

16、人生其實就是木桶效應,你永遠不要追問你那塊最高板——你什麼地方更優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該去考慮。

17、《莊子》裡面我很喜歡的一段話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於丹語錄精選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這個故事適用於我們每個人。大家想想,為什麼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歡欣而溫暖,有些人卻整天指責抱怨?他們的生活真的相差那麼遠嗎?
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麼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則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於心態不同。

㈢ 於丹的經典語句

有好多的~~例如抄:1、一個人炫襲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
2、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壞的習慣,認為一個人好時,就會愛屋及烏,認為一個人不好時,就會全盤否認。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愛隱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愛小題大作。
5、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6、學習要加,驕傲要減,機會要乘,懶惰要除。
7、童年的無知可愛,少年的無知可笑;青年的無知可憐;中年的無知可嘆,老年的無知可悲。
8、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因為同一層次的人之間存在著對比、利益的沖突,而與陌生人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等等~

㈣ 於丹真的僅僅是因為一句古語,而被迫走下神壇的嗎

《百家講壇》是一個專攻歷史的綜藝節目,這一個綜藝節目也收到了很多喜愛歷史的觀眾朋友們的收看,在《百家講壇》擔當主講人的主持人,基本上都有著比較深的文學素養,對於歷史也是在心中非常的熟知的,於丹就曾經是百家講壇的著名主持人之一,她也憑借著自己對於論語的獨特理解,成為了很多人心目當中的國學大師,但是她到最後卻因為一句古文被拉下了神壇。其實於丹並不是因為對於論語當中一句話的理解錯誤而跌下神壇的,這背後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她的能力與她所享有的名頭並不匹配。

三、德不配位

或許是因為身上的光環和隨之而來的誇獎實在是太多了,於丹開始漸漸地變得有些飄飄然。於丹有一個國學大師的頭銜,這個頭銜雖然給她帶來了榮耀和知名度,但是與此同時也給她帶來了更高的挑戰和目光。於丹在一次《百家講壇》上,把孔子的一句話解讀出了另一種意思,就因此遭到了國學大師的批評。在專家的指正和批評之下,那些曾經把於丹奉為神明的人突然覺得,國學對於於丹來說可能並不是一種職業和學術,頂多算得上是一種熱愛。

㈤ 求於丹《論語心得》中的名言警句

1.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2.一個好的人格應該是有一種理想主義的天空,讓你可以有飛翔的翅膀,不妥協於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但另一方面,要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要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那是夢想主義者而不是理想主義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那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實主義者。其實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3. 真正的和諧是什麼,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鄰里之間的和諧,它一定有你跟生物之間,跟動物之間你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有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這樣一種力量。4.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5. 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有兩種功能的,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內無限深刻的去發現內心。6.恆心與定力對人來講是什麼呢,它是讓我們在這么一個蒼茫大千世界裡面能夠做成一點點事情,最後心裡的那麼一個依據和底線。有些奇跡其實就是在堅持中完成,有些奇跡永遠不是那些最機靈和最聰明的人能做完的。7.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這種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將永遠生活在陰影之中。8.一個真正的君子,他內心的坦然與淡定是可以讓他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的。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9. 如果永遠以一種惡意、以一種仇殺去面隊另外的不道德,那麼這個世界的循環將是一種惡性的、將是無止無休的,我們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價,還有子孫的幸福。

㈥ 於丹語錄經典語錄

人有兩隻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應當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的,所以不可偏聽一面之詞;人雖只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別人想。

於丹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於給自己打開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於丹

一個人身邊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給的也只有那麽多,在這個狹小的圈子裡,有些人要進來,就有一些人不得不離開。

於丹

那些刻在椅背後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地上的花朵開出地老天荒的沒有風的森林。

於丹

因為我知道你是個容易擔心的小孩,所以我將線交你手中卻也不敢飛得太遠。

於丹

離去,讓事情變得簡單,人們變得善良,像個孩子一樣,我們重新開始。

於丹

有一種人只做兩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敗了,他笑話你。

於丹

敵人變成戰友多半是為了生存,戰友變成敵人多半是為了金錢。

於丹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於丹

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於丹

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於丹

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

於丹

我們一直在尋覓,尋覓,那個我們都有的結局。

於丹

真正的愛情,是在無法愛的時候,懂得放手。

於丹

錢可以幫窮人解決問題,卻幫富人製造問題。

於丹

幽默就是一個人想哭的時候還有笑的興致。

於丹

人如果靠吃飯活著,那飯不叫飯,叫飼料。

於丹

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

於丹

他們曾經曖昧,他們幾時曖昧。

於丹

怕爹是孝順,怕老婆是愛情。

於丹

㈦ 於丹講瓶頸的經典名言

  1. 思想是比任何東西都堅固的城牆,因為它絕不會倒塌,也不會交到敵人手中去。—— 安提斯德內

㈧ 於丹一句"女人不狠地位不穩」出自哪裡

《女人不狠,地位不穩》是201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子航。

圖書信息
書 名: 女人不狠,地位不穩
ISBN: 9787508622088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元

內容簡介
過去有種說法,叫「女為悅己者容」,傳統的觀念也是認為女人婚前要做淑女,婚後要做賢妻良母才是幸福的王道。其實,這類觀念害人不淺,因為無數愛情消逝、婚姻解體的案例顯示,女人倘若在兩性關系中盲目投入、付出過多,反倒讓男人遠離,得不償失。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在社會,作為柔弱女性怎樣才能打拚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為什麼那些人們眼中的「壞女人」卻能成功擁有美好的婚姻,至高的權力和不盡的財富?讓我們通過本書一窺究竟吧。
本書揭示出男人心底的最愛,不是美女,不是淑女,而是一種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動上飄忽不定的女人,我們把這種女人稱為「三不女人」
她們是能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魅力女性。她們的成功來自於睿智的頭腦、敏捷的思維和明確的目標,而不是妖嬈的身段、姣好的容姿和正茂的風華。不管是優越的工作,美好的愛情還是永恆的友情,只要她們想得到就能得到。
從小生長於優越家庭中的我們,沒有接觸過外面世界的殘酷,也未嘗有機會體會過人生冷暖。一旦我們步入社會碰壁的時候,我們就只會埋怨別人的不善或這個社會的不公,卻想不出辦法來解決,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知難而退。絕大多數人如此,柔弱的女性就更不例外。
是不是女人就註定永遠柔弱?當然不是。作者給出了成為三不女人的成功戰略。
如何構築一生圓滿的愛?
如何避免愛情和婚姻中的「審美疲勞」?
如何讓你的另一半對你一輩子矢志不渝?
答案只有一個——做個「三不」女人,讓他愛你多一些!

作者簡介
曾子航,原名曾益明,筆名曾子,七十年代生人,祖籍海南,現居北京,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新銳情感作家、主持人、影評人、新浪和騰訊名博。
做過日報記者、電台DJ、電視台和網路節目主持人、曾在CCTV-6主持過5年《佳片有約》節目,並擔任很多影視節目、情感節目的主談嘉賓,在許多報刊雜志開設兩性情感方面的專欄文章。
從小興趣廣泛,既愛好文史,又痴迷電影,漸漸地,從喜歡文學電影、到喜歡研究人,探究男女兩性關系和復雜的情感世界,著有《男人不說,女人不懂》(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男人是野生動物,女人是築巢動物》(新星出版社2009年出版,獲當當網2009年度「十大網友最愛閱讀的書」獎)。

圖書目錄
導言問世間情為何物,不過是「一物降一物」
第一章男人最愛什麼樣的女人?
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愛?
二、淑女是男人「審美疲勞」的根源?
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
四、「三不」女人抓住了男人的「犯賤」心理?
第二章女人在男人面前如何保持永恆的吸引力??
一、思想上的深藏不露會讓男人浮想聯翩?
二、性格上的捉摸不透會讓男人心癢難耐?
三、行動上的飄忽不定會讓男人牽腸掛肚?
四、對自己,對最愛的男人都要有股「狠勁」?
第三章認清男人的多面性?
一、人人都是「化身博士」?
二、 好男人也有想變「壞」的沖動?
三、中國男人是一種「面子動物」?
四、他是跟你逢場作戲還是真的喜歡你??
五、很多男人在婚前和婚後為何會判若兩人?
第四章避免走入強勢女人的誤區?
一、強勢女人恰恰是心不夠「狠」的女人?
二、什麼樣的女人最有女人味?
三、男人是圈養好還是放養好?
第五章女人「悅己」,男人「悅你」?
一、不要做「捨身炸碉堡」的女人?
二、不要做「媽媽型」的妻子?
三、男人其實是「靠不住」的?
四、如何永葆婚姻和事業的穩固?做個「三立」女人吧!
參考書目
後記

㈨ 於丹精彩語錄的閱讀答案

一、於丹詞典:
「三鞠躬一握手」:一鞠躬是要向公眾,因為老百姓是用生命感悟來還原經典;二鞠躬是對聖賢,他們的睿智讓經典的力量趨向永恆;三鞠躬是給媒體,媒體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劑。而一握手,是要和提出質疑的人握手,因為多元碰撞是文化獲得活力的最佳路徑。
什麼是「庸俗」:
就是家長里短,比如過去大家住在一個大雜院里,有一家包餃子,就會給滿院子人家都送上一盤。
什麼是「深情」:
她說是一種由衷的情懷,比如說自己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無比熱愛。
「敬而不畏」「敬而近之」:
現在的文化、學術有被經典化的趨勢,被藏之深山、千古膜拜,讓人們只好敬而遠之,「我想告訴大家還可以有一種態度,那就是『敬而近之』。我當然敬重孔子,但是我不懼怕他,我敬重他不是為了遠離他,而是為了親近他;我敬重他不是跪下來仰視他,而是走近去觸摸他。」
貧窮:
著名語言學家王寧先生是這樣解釋「貧窮」兩字的涵義:今天我們理解的「窮」其實是過去的「貧」。什麼是「貧」?你看下邊是一個「貝」,把一個貝殼當錢花,而且要「分」著花,這還不「貧」嗎?過去的「窮」是「窮途末路、無路可走」的意思。「窮」上邊是個「穴」字,就是山洞;下邊是一個人彎著腰,手還在前頭撐著地。你看看,這不就是「無路可走」了么? 一個這么普通的詞,經過先生一分析,頓時就可愛起來,「我現在一看到『貧窮』兩個字,腦子里就是一幅畫面,鮮活至極。」
什麼叫「美」?什麼叫「體驗」:
自己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崇拜偶像了,不過不是什麼影視明星,而是自己的老師、文藝理論學家王一川。在第一堂課上,王一川就講到他在北大讀書時曾經和同學晚上跑到圓明園,在廢墟之間邊走邊談,內容涉及終極真理、美的真諦。「他說美是什麼?美永遠是你前一步地平線上的那一輪太陽,你可以用一生去追尋,但是你永遠無法觸摸。這是他講課的語言,比我講課的語言美多了。」於丹說,講這些內容的時候,王一川是帶著光芒和氣場的。「王老師說什麼叫『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血驗之』。就是說你一定是全身心生命澎湃激盪,『入乎其中』,然後才能『出乎其外』。」
詩經新解:
《詩經》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直譯過來,是說什麼時候能夠找到一棵忘憂草,什麼時候我就可以不想這個人了,就不那麼心碎了。她告訴學生,要理解這幾句詩詞,就靜下心來聽聽劉德華的《給我一杯忘情水》,「雖然時代不同,媒介不同,但兩者所表達的意境如出一轍。」
二、於丹語錄(一):
1、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2、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3、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4、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於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5、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6、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7、其實什麼是老師呢,我有一個學生,她給我的一個小禮物讓我明白什麼是老師。
一個小女孩,她在軍訓的時候,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面給我做了一幅禮物,因為她想趕在我生日的時候送給我,她是自己一針一針地綉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綉,然後放在一個有機玻璃的罩子裡面給了我。我當時看的時候沒有看明白,看到裡面綉的是一個很優雅的女人,彎著腰拿著一根針,然後底下有一個鼻涕兮兮的小臟孩,然後舉胳膊,她抓著那個小孩的胳膊。我還問這個女孩,我說哎呀,她干什麼,是給他打預防針嗎?然後那個小女孩就笑了,說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
後來我從那個玻璃罩子摳出來一封信,疊得小小的,那封信里她給我講,她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為他們的翅膀斷了,那麼在他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一直想要尋找為他縫補翅膀的人。
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裡沒有人嘲笑這些孩子的青澀、莽撞、唐突,能夠包容他們,能夠愛他們,能夠鼓勵他們縫起翅膀,重新還記起天空,她說我遇到你其實就是遇到了一個給天使縫補翅膀的人。
其實這是我覺得迄今為止對老師這個角色最好的一種解釋。
8、所謂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血驗之」,那是一種非常深刻地浸潤。
9、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斷地參悟、歷練,就是你心中有一種儀式。
10、在我看來,莊子也罷,孔子也罷,所有作用於生命個體的古聖先賢學說,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內心覺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覺得這就是先賢的一種意義了。
11、真正的文化經典,都是那種可以無比深刻,但也可以無比簡單的東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內涵,簡單是它的表面形式。簡單與深刻有時並不矛盾。
12、在傳播學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永遠保持它那種特別簡單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樣子,這才易傳播,你把它整的特別深邃的話,就傳不出去了。再傳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簡單、傻瓜。
13、我爸對我的教育,就是一切從源頭開始。
14、我喜歡把生活分成兩個層面:生命層面,生存層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謂生命層面,就是自己的內心要有所執守的東西;而所謂生存層面,就是你在現實中建功立業的東西。
15、一個人,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責任把你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你不能說在你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就逍遙去了。其實,這種不入世,會讓人沒有一種價值實現感,而且你也挺不負責任的。
16、人生其實就是木桶效應,你永遠不要追問你那塊最高板——你什麼地方更優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該去考慮。
17、《莊子》裡面我很喜歡的一段話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外部有一千個聲音也是一種,內心就一個聲音,也是一種,就看你有沒有定力,這就足夠了。
當談到」我資歷不夠,就不能幹什麼什麼「的說法時,提出的。
於丹語錄(二):
1,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2,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
3,花未全開月未圓。
4,過猶不及。
5,多思多想多看,少職責少抱怨少後悔。
6, 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7,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8,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9,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10,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於丹語錄(三):
1《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2 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樣的人;
而聖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樣的人。
「神於天,聖於地」,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不是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3 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4 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5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6 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7 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
8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9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10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11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12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生活質量。
13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14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15 真正的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勇敢有時候表現為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內心的自信與鎮定。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16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7 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
18 很多時候對一個事情的判定,並不能簡單地以應該不應該和好不好來區分。你什麼時間做這件事,把這件事做到什麼程度,會直接影響到這件事的性質。「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19 以怨報怨不可取,以德報怨同樣不可去。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對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浪費。
20 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21與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個度,不要什麼樣的事情都大包大攬。
22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23 心理學上的「非愛行為」,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非愛性掠奪,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進行的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24 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就像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
25 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要先往遠處想想,謹慎再謹慎,以求避免對他人的傷害,減少自己日後的悔恨。
26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27 少指責,少抱怨,少後悔,就能成功。
28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准,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
做一個君子要達到以下標准:
第一,「君子」必須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問心無愧的人,一個腳踏實地的人。第二,「君子」不僅是一個好人,必然還要是偉大和高尚的人,是胸懷天下,奮發有為的人。第三,「君子」應該「矜而不爭,群而不黨」。第四,「君子」應該「訥於言而敏於行」。
29 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帶給我們的迷惑。
30 就在此際,從自我修養做起,做一個真君子。
31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32 真正崇尚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學習當作謀生的手段,當作炫耀的資本。
33 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人。只有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34 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搶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35 要成為君子,就要有「恆心」。當我們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個宏闊的境界,就離君子不遠了。
36 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
37 三種人生態度:悲觀主義、職業主義、理想主義。君子應該是理想主義者。
38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9 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
40 孔子所說的「益者三友」,是指:第一,友直,直即正直。第二,友諒,諒即誠實。第三,友多聞,即見多識廣。
41 孔子所說的「損者三友」,是指:第一,友便辟,即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第二,友善柔,即「兩面派」。第三,友便佞,即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人。這樣的朋友千萬不能交,否則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42 我們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愛之心,願意與人親近,有結交朋友的意願;第二,要有辨別能力。
43 交到一個好朋友就是開創了一段美好生活。我們的朋友正像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44 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的處世態度,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鏡子,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做個有心人。
45 要善於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46 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它有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不見得有緊密的聯系。
47 你與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48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能夠交上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麼樣的心智,有什麼樣的素養;看自己在朋友圈子裡面,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一個惰性元素,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摘編自《於丹論語心得》
於丹語錄(五):
『論語』 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並且調整與他人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該放下時且放下,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論語』 心得之一:心靈之道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論語』 心得之一:處世之道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心理學上有種界定,說現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性掠奪。夫妻和戀人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是為了愛你,放棄了什麼什麼;我就是為了這個家,才怎麼樣怎麼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這種所謂的非愛行為是以一種愛的名義進行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講,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
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
這種非常像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
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無論對朋友還是對親人,都應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為最好。
『論語』 心得之一:交友之道
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的處世態度,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鏡子,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做個有心人。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哀,戒之在得。」
人要正確對待你得到的東西。這裡面其實是大有深意的。
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後,要學著用減法生活。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交上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麼樣的心智,有什麼樣的修養;看自己的朋友圈子裡面,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一個惰性元素,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也就是說,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於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論語』 心得之一:理想之道
一個人的發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於終極的理想有多麼高遠,而在於跟前擁有一個什麼樣的起點。我們往往不缺乏宏圖偉志,而缺少通向那個志願的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切實的道路。
理想和行為的關系,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系。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於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的內心願望。你的內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越會舍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的最好。
『論語』 心得之一:人生之道
黑格爾提出了「正反和」三段論。
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比如在剛讀小學的時候,他相信太陽是明亮的,花朵是鮮艷的,人心是善意的,世界是充滿溫情的,王子和公主最終是可以在一起的,生活中是沒有憂傷的。其實這就是正的結果。
但是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就是出現比較強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歲的時候剛剛步入社會時,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切都不盡如人意,覺得成人世界欺騙了自己,覺得生活中滿是醜陋、猥瑣、卑鄙和欺詐。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小憤青"。這個時候,青春的成長有它特有的蒼涼,人必然表現出一種反彈。
那麼走到三十歲,應該是人生 」和「的階段,就是既不像十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
三十而立的這個」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後才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歲這個年紀,是一個建立心靈自信的年紀。」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是中國人對於山川的一種感受,它講的不是一種征服,而是山川對我自我的提升。
從而立到不惑,這是人生最好的光陰。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東西,比如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但是,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三十歲以後,就是開始學著用減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舍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能在一個坐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有的位置。中庸的理想狀態,是一切處於和諧之中,這種和諧就是天地萬物各安其位。
然後是五十「知天命」,「知天命」關鍵是一個「知」字,要能夠了解什麼是自己的天命。也就是說,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一種內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為外物所動了。孔子所謂的「知天命」,其實就是把學習的各種道理,最後達到一種融會和提升。到了這個境界以後,就該進入孔子所說的「耳順」的境界了。此時,你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他人,能理解任何一個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虛心傾聽各種聲音,並站在別人的出發點上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說。
你的年齡有生理年齡,有心理年齡,還有社會年齡。如果我們在二十歲、三十歲能夠提前感悟到四十歲、五十歲的境界,已經建立了明晰的內心價值系統,已經能夠把社會給與的壓力變為一種生命反張力,已經可以做到從心所欲那樣的一種淡定從容。。。。。。那麼我們說,這樣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
於丹語錄(六)
於丹《論語》心得之一
——天地人之道
1、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2、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3、孔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
於丹《論語》心得之二
——心靈之道
1、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2、一個人的自信來自哪裡?它來自一個人內心的淡定和坦然,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
3、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4、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話,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泰弋爾)
5、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也。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也。」
7、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8、要想做一個別人願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也就是《論語》中提到的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於丹《論語》心得之三
——處世之道
1、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他在這里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不能以德報怨,也不以怨報怨,應以直報怨。你用太多的恩惠慈悲仁厚去面對已經負於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浪費。用你的公正,率直,磊落,用自已高尚的人格,坦然地面對這一切。
2、 子游曰:「事群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3、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
4、 巧言令色,鮮矣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於丹《論語》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
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矝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乃君子的三標准。
於丹《論語》心得之五
——交友之道
1、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友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益友:正直,誠實,廣見博識的朋友。損友:諂媚拍馬,兩面派,誇誇其談的朋友。
2、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怨:言之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行,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孔子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是禮儀廉恥,也就是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內心有堅定不妥協的做人標准;同時這個人要對社會有用,就是你要為社會做事。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良好的修養以後,不能每天只陶醉在自我世界,一定要出去為這個社會做事,你要忠於自己的使命,這叫不辱使命。能從身邊做起,把你那種人倫的光芒射出來,用這種愛的力量去得到周邊人的認可,不辱祖先,這就是次一等的士。說話信用誠實,行為堅定果決,這是不問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貫徹言行的小人啊。不過也可以勉強算做再次一等的士了。

㈩ 幸運的名言

、借取經驗而不是購買經驗的人是幸運的---布賴辛 2、對於幸運的人來說,事內事都是如意的---忒奧克里托容斯3、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培根4、這是幸運的,思想者在心靈上孤獨,孤獨者極其豐富有趣,擁有最誠實可靠的朋友---思想源於孤獨---陳果5、幸運的愛,與勇者長相隨---奧維德6、我必須承認,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達爾文7、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於丹8、真正的幸運在等待著有資格享受的人---斯塔提烏斯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