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心的哲理

心的哲理

發布時間: 2020-12-28 08:19:18

⑴ 改變心情的哲理

給你講一個改變心情的哲理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個女孩被打了,非常痛苦。她就到廟里去燒香求簽,看到她一臉悲傷,一位老和尚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這個女孩哭了,她泣不成聲地說:"我好慘啊,我多麼的不幸啊,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件事情了……"
聽罷她的陳述,老和尚對她說:"這位小姐,你被人打是你自願的。"這個女孩被老和尚的這句話,嚇了一跳,說:"你說什麼,我怎麼可能自願被人打呢?"
老和尚對她說:"你被他打了一次,但在你的心裡天天心甘情願地被他一次,那你一年下來,就被他打了365次。"
"這是什麼意思呢?"女孩不解地問。
"在你身邊發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好像看了一場不好的電影一樣,天天在回想,這不是很笨的事情嗎?這與重蹈覆轍有什麼區別呢?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頓悟
不管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應以歡悅的態度微笑著面對。
人生在世,誰都難免會遭受一些意外的打擊,當事情已經發生,並且無法挽回時,最好的辦法是學會遺忘,改變心情,不要沉浸在沒完沒了的痛苦中。
有些痛苦是外力強加的,但更多的痛苦是自己選擇的,比如,強迫自己去反復回憶痛苦的往事,這就是給自己強加的另一種痛苦。
人生的光陰只有短短幾十年,但我們常常浪費很多時間,為一些一年內就能被遺忘的事情發愁,這是多麼可怕的損失!
除了不能改變過去,你可以改變的事情很多,包括你的現在和未來。所以,應該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換一份心情去生活。

⑵ 心理學蘊含的哲理是什麼

透徹,卻也解救不了人類。個人謬見。

⑶ 「心」的哲學

就是研抄究你對心臟這種器官的各種不同的感覺,然後找出最合適自己的那種,心臟這個器官有一種感應能力,配合五官以及身體去感知外部環境和本身內部,因為我們要先對一項東西有感覺,有能力強烈的感知它才能去研究去。。。。所以很重要
「心」就是指的感知能力,心臟是這個能力儲存的地方

⑷ 凈化心靈的句子句句經典哲理

凈化心靈的哲理句子,太經典了,句句讓人釋懷!
一、不要為了迎合所有人,把自己過得這么累,費盡心思讓所有人都開心,你會忘了自己該怎麼笑。

二、一生很短,不必追求太多;心房很小,不必裝的太滿。家不求奢華,只願充滿溫馨;愛不求浪漫,只願一生相伴。人生,不求活得完美,但求活得實在。

三、人生總是會有很多無奈,當我們無力改變時,就選擇接受或者釋然。誰都無法預知明天,但我們卻可以把握今天。

四、生活本來就是鮮花和荊棘並存。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正在經歷什麼,堅持住,你定會看見最堅強的自己。守得初心,等待光明,沉澱後,去做一個溫暖的人。

五、我是怎樣的人,我自己懂就好了;我過怎樣的日子,我自己享受或者承擔就好了。苦日子苦過,好日子享受,沒必要令所有人都懂得和了解。

六、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放手的。時日漸遠,當你回望,你會發現,你曾經以為不可以放手的東西,只是生命里的一塊跳板,令你成長。

七、車子有油,手機有電,卡里有錢,這就是安全感。指望別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駕駛,都不如自己緊握方向盤。

八、盡管這么多年,你看錯過很多人,承受過許多背叛,也曾經狼狽不堪。可是真的都沒關系,只要死不了,你就還能站起來,別小看自己,你沒那麼脆弱。

九、自己強,比什麼都強,要知道,尋找一棵大樹好乘涼,不如自栽自養自乘涼,別人給的,隨時有可能失去,只有自己創造的才會留下來。

十、如果你不夠優秀,人脈是不值錢的,它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雖然聽起來很冷,但這是事實。

十一、不要向任何人訴苦,因為20%的人不關心,剩下的80%聽了會很高興。擺正心態,溫柔自相隨,人生就是哭給自己聽,笑給別人看!

十二、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之後,你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除了父母不會有人掏心掏肺對你,不會有人無條件完全信任你,也不會有人一直對你好,你早該明白,天會黑、人會變,人生那麼長,路那麼遠,你只能靠自己,別無他選。

十三、不是越來越現實,是越來越喜歡踏實的感覺,所以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那些有的沒的越來越不在意了。

十四、置身事外,誰都可以心平氣和,身處其中,誰還可以淡定從容,所以請不要輕易評論任何人,因為你不在其中。

十五、不要在別人的眼光里找快樂,否則永遠悲哀;不要在別人的嘴巴里找尊嚴,否則永遠卑微。

十六、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⑸ 關於人只有一顆心,心裡只有一個頭的哲理句子

每個人心中有一件事或者是提心吊膽的事情。

⑹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意思及所含哲理

意思:聖人沒有固定不變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

所含哲理:應該是暗指百姓為水而非草芥,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出處: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原句: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xī)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釋義:

聖人沒有固定不變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對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對待他。這樣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誠信的人,我以誠信對待他;不誠信的人,我也以誠信對待他,這樣天下人的品德都誠信了。聖人立於天下,要收斂謹慎啊。讓天下人的心靈都變得混沌、純朴,百姓都專注於自己的視聽。聖人讓他們都變得像孩童一樣。

(6)心的哲理擴展閱讀

賞析

老子所說的「常心」,是恆心,恆心是指一種持久不懈的生命以己的恆心,就是說他們沒有自己的雄心壯志,而是以百姓的心(即百姓的意志和願望)為自己的雄心壯志,意思是說聖人和百姓同呼吸共命運。

聖人以太道為根本,不因為環境和人情的改變而改變,所以對善和不善,信與不信的人都以一樣的善良之心和誠信之心相待。一般人著力分辨善於不善、信與不信這些觀念。聖人則打破這些分別,讓人回歸到淳樸的大道之中,即「為天下渾其心」。

⑺ 以下哪個不屬於哲學三信:告誡的心,寬容的心,救濟的心,贊美的心

救濟的心不是哲學來三信自。

⑻ 從心和必字里感悟出什麼哲理

我們的心智的成長有許多必然的東西在促成,我們兒時的某種喜好某種偏執延伸專在我們生屬命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在思考自己時離不開這個必然的結果和可能的結束,在看見那些比我們還年青的生命時祈求必然這位巫師能稍稍的讓那些花兒多綻放一會兒,讓他們的生命多些歡樂,因為命運來了巫師都望而卻步。。。

⑼ 心理學,哲理

心理學本身就是哲學和生理學相結合誕生的新學科,心理學有七大流派,哲學意味較濃的是人本主義,所以推薦馬斯洛的動機和人格》(1954) 《存在心理學探索》(1962) 《科學心理學》(1967)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1970 ,其他的書嘛有很多,說實話多數沒人看得下去。

最簡單就是看葉浩生的《西方心理學史》。任何一本心理學史的書籍都介紹了心理學從哲學變遷而來的過程。
以下摘錄自網路:
近代西歐各國哲學家的心理學思想

17~19世紀,自然科學在西歐得到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日益成熟,在英國和法國,是推翻封建主義並確立資本主義的時期。在此期間,心理學思想仍隸屬於哲學思想體系,以法國的R.笛卡爾和英國的J.洛克為代表。笛卡爾是近代二元論的著名代表。他把身體和靈魂看成是兩種不同的本原或實體,為形體提出了反射概念,為心靈提出了唯心主義的意識概念。他的二元論是典型的心身交互作用論,把靈魂和身體的交互作用點定位於腦的松果腺,認為它能控制「動物精氣」在中空的導管里流遍全身。他一方面認為外部世界是感覺的源泉;另一方面對思維和理性的強調,又遠遠超出於感覺之上,從而承認上帝和神的存在。

近代英國哲學家的心理學思想 洛克繼承了F.培根和T.霍布斯的唯物主義傳統。他反對天賦觀念說,主張「白板說」,認為新生兒的心靈是一塊白板,一切知識來源於後天獲得的感官經驗,但又認為人還有內部感官藉以反省內部的心理活動,這是他的不徹底之處。他認為物體有兩種性質,第一性的質如廣延、形狀、動靜、數目依存於物;而第二性的質如色、聲、味則依存於心,這便與反映論背道而馳了。洛克還是首先提出聯想一詞的人,因此被看作聯想主義心理學的先驅。G.貝克萊發展了笛卡爾和洛克思想中的唯心主義因素,否定客觀世界的存在,主張「存在就是被感知」。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他對心理學的貢獻,是從聯想原則出發,對各種心理現象特別是空間深度知覺,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見解。D.休謨是近代不可知論的代表。他把心理內容區別為印象和觀念,並提出3條聯想律,即相似律、時空接近律和因果律。D.哈特利是應用唯物主義觀點建立聯想主義心理學的第一人。他反對洛克的反省說,把聯想法則歸結為一個接近律,用以解釋一切心理現象,對19世紀的英國聯想主義和馮特的心理學有很大影響。T.布朗屬於蘇格蘭學派,強調心靈的主動性。他用提示(suggestion)一詞代替聯想概念,提出9條聯想副律,說明聯想得以實現的具體條件。他可說是18和19世紀英國聯想主義的橋梁。19世紀的密爾父子是聯想主義心理學的傳播者。J.密爾持「力學」的機械主義觀點,認為簡單觀念由於機械的結合,造成復雜觀念。那麼所謂萬物究竟是由多少觀念結合而構成的呢?J.S.密爾為解決他父親的這個困難,採取了「心理化學說」來解釋觀念的結合。

A.培因可以說是英國聯想主義的殿軍。他重視心理的生理基礎,主張聯想應包括接近律和類似律,並相應地提出「復合聯想」和「構造聯想」概念,更用唯樂主義原則解釋聯想的動力,為E.L.桑代克的效果律提供了理論准備(見聯結主義心理學)。他是從哲學心理學思想向實驗心理學思想過渡的一位承前啟後的心理學家。

近代法國哲學家的心理學思想 歐洲18世紀是法國的世紀。法國哲學家們繼承了笛卡爾和洛克的唯物主義思想,並吸收了當時生理學、解剖學和醫學的成果,提倡機械唯物主義和感覺主義。J.O.de拉美特利徹底貫徹了笛卡爾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想,主張「人是機器」。D.狄德羅堅持世界的物質性,認為意識是人腦的屬性,人腦是思想的器官。但是他不理解感覺與思維之間的辯證關系。┵.B.de孔狄亞克把洛克的經驗主義和聯想主義引進了法國,主張全部精神生活來源於感覺,並用一塑像為例,說明單有視覺藉助於聯想作用,也可構成一切復雜心理。瑞士的C.博內幾乎立即支持了孔狄亞克的塑像比喻,他利用神經系統來說明感覺運動過程,似乎已預見到後來的神經特殊能量學說。C.-A.愛爾維修淵源於洛克,追隨孔狄亞克的感覺主義,用唯樂說解釋人的動機。他認為人的感情和性格受社會的影響,主張「教育萬能論」,沒有認識到環境是可以由人來改變的道理。法國18世紀的心理學到了P.J.G.卡巴尼斯時期可說是登峰造極了。他和博內都是生理心理學家。他認為人在斬首後的身體抽搐是脊髓掌管的反射活動,是無意識的。法國19世紀的A.孔德是實證主義的創始者,主張只有可以直接觀察的東西才是科學的對象,因此提倡社會學而反對心理學。他認為個人意識是不可能內省的,從而為行為主義提供反對內省的歷史先例。

近代德國哲學家的心理學思想 德國的古典哲學雖然含有辯證法的因素,但主要是唯理論的唯心主義。G.W.von萊布尼茨開創了近代唯理論心理學和心身平行論。他的單子論表明意識從微覺到統覺或由模糊到清晰的不同程度。他的統覺說對I.康德、J.F.赫爾巴特有直接影響。C.von沃爾夫是萊布尼茨的繼承人。他第一次以"心理學"名詞著書,是官能心理學的創始人。康德是心理過程的知、情、意三分法的首倡者(見心理活動范疇)。他認為人的知覺、想像和概念必須通過統覺才能得到綜合。他的心理學思想基本上屬於唯心主義先驗論的范疇。G.W.F.黑格爾是康德的繼承人之一。他的心理學思想貫穿在他那龐大的思辨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之中,充滿辯證法因素,但對科學心理學無多大直接影響。

在德國的哲學心理學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要推赫爾巴特。他繼承了萊布尼茨和康德的思想,並融合了英國的聯想主義,用「單子論」的觀點闡述心理學的對象和本質。他在其「統覺團」學說中提出的意識閾概念和無意識說,顯然是一種含有辯證思想的動力學,對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G.T.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有直接影響。他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學的先驅。

在德國唯一的唯物主義的哲學心理學家是L.費爾巴哈。他恢復和發展了18世紀法國的唯物主義哲學心理學,從「人本學」的觀點出發,認為心理、意識是人的大腦的產物,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但他的唯物主義是直觀的、機械主義的、形而上學的。

R.H.洛采也是實驗心理學以前的心理學家。他主張從生理心理學角度來研究心理,但其心理學體系帶有濃厚的思辨性。他的空間知覺的位置符號說對後人有重要的影響。他在心理學史上是一位關鍵性的人物。C.施通普夫和G.E.繆勒是他的學生;F.布倫塔諾和費希納都是他的好友。他對實驗心理學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⑽ 請問物我一體,心物一體體現什麼哲學道理

「心物一體」不如說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卻不是哲學道理,而是哲學的實踐,也就是思想和世界達成的和諧,如何和諧----------就是學哲學的最終目標。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