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哲理文言文

哲理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27 07:16:45

① 求哲理古文、名言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盪》)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20.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

② 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句、文言文。

1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哲理:感嘆時光流逝,無法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即不專論是貧是富屬,時間都是公平的,都是每天24小時。
2
民歸之猶水之就下,沛染誰能御之。
哲理:百姓歸附如水往低處流。
3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哲理:只要我們能夠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敢於開拓,奮發前進,那麼前方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4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5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哲理:站得高,看得遠。

③ 有哲理的文言文

荀子《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 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繩則直,金就礫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 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於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 「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 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 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 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異體「修」加三點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 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換蟲 旁)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忄昏〕〔 忄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 不能兩聽而聰。□(「騰」中「馬」換「蟲」)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詩曰 :「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 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 ,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 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 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 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口贊〕。傲,非也;〔口贊〕,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 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 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 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 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謂之成 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莫些生僻字用常見通假字代替。〖〗表校補。【】表校正。)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④ 蘊含精闢哲理的文言文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在迷茫中堅定執著地前行,才會有希望的驚喜。
2、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3、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世間萬物總不能擺脫消亡,但是同時又會有新生命的誕生,要樂觀對待。
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教人應當有奉獻自己,服務他人而且默默無聞的精神。
6、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自然萬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難過。
7、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表達一種歷盡艱難險阻後取得成功的驕傲情感,告訴人們成功的韻味,從而激勵世人。
8、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實踐出真知。
9、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要想有所作為,我們必須永遠向上,向最高層挺進。
10、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一旦時機成熟,新事物將以不可遏止的生命力迅速成長起來。
11、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世事變遷,今非夕比,有變好也有變壞的。
12、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殺 13、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實踐出真知。
14、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壓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15、「卧看滿天雲不動,天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襄邑道中》)
動中見靜,似靜實動。有人只顧欣賞自己的成績,卻往往忽略旁人的進步。
1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形容春雨及時、滋潤萬物的特點,同時形容老師的默默奉獻和無聲的教育。
17、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學會客觀對待事物。
18、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形容老人家感嘆最美的時光已經悄然流逝,但他的美麗仍舊在。

⑤ 史上最有哲理的文言文

史上最有哲理的文言文,《荀子·宥坐 宥坐之器》應該是其中之一。
【原文】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 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譯文】
孔子到魯桓公的廟中去參觀,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具。孔子問看守廟宇的人:"這是什麼器具?"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宥坐之器。"孔子說:"我聽宥坐之器,空著時會傾斜,裝了一半水就會正,裝滿水了就會翻倒。"孔子回頭對學生說:"往裡面灌水吧。"他的學生提水來灌,倒了一半水時欹器就端正了,裝滿了水後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傾斜了。孔子感慨地說:"唉,怎麼會有滿了而不傾覆的呢?"子路說:"請問有保持滿的方法嗎?"孔子說:"聰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勞大過天下的,就用退讓的辦法;用勇力震撫世間的,就用膽怯的辦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謙恭的辦法。這就是所謂不斷裝滿又不斷損耗的方法。
【哲理】
荀子的這段關於孔子觀"宥坐之器"的記述,所闡發的哲學道理是十分深刻的,至今仍閃爍著不可泯滅的真理光芒,對後世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據記載,晉杜預和南朝的祖沖之都曾制過類似的欹器,以此教育子弟要好好學習,防止驕傲自滿。

⑥ 人生哲理的文言文(要有翻譯)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古文名句(含哲理的)

哲理名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內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容------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4.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晉.劉琨<<重贈盧諶>>
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煥<<登鸛雀樓>>
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8.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唐.李紳<<憫農>>

⑧ 史上最有哲理的文言文有哪些

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5.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8.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9.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⑨ 關於哲理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1、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出自: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專·其四》

釋義:屬經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2、詩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宋代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

釋義: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

3、詩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釋義:人的多愁善感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情結和風花雪月無關。

4、詩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出自:宋代蘇麟的《斷句》

釋義:靠近水邊的樓台(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5、詩句: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出自:唐代杜荀鶴的《小松》

釋義: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

⑩ 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句、文言文。

1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哲理:感嘆時光流逝,無法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回,即不論是貧是答富,時間都是公平的,都是每天24小時。

2 民歸之猶水之就下,沛染誰能御之。

哲理:百姓歸附如水往低處流。

3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哲理:只要我們能夠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敢於開拓,奮發前進,那麼前方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4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5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哲理:站得高,看得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