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描寫哲理詩

描寫哲理詩

發布時間: 2020-12-27 05:21:47

Ⅰ 《繁星春水》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1,這是一首級富哲理的()是。詩歌開篇

這是一首極富哲抄理的勸勉詩。詩歌開篇用呼告手法,採用倒裝句式,勸勉青年人勤奮努力地學習,去「珍重的描寫」自己的人生詩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後,用一擬人兼比喻的修辭手法點明原因,催人上進;因為「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啊!詩歌與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讀到此,我們耳畔會油然響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聾發聵的警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從而揚鞭催馬自奮蹄,勤勉地去抒寫輝煌的人生。

Ⅱ 題西林壁是一首描寫我國名山什麼

題西林壁是一首描寫我國名山——江西省的廬山。
《題西林回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答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Ⅲ 描寫懷鄉詩,,哲理詩 各一首

十五夜望月 王建抄 (懷鄉詩)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題西林壁 蘇軾 (哲理詩---------哲理: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答案也不相同,看問題要客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Ⅳ 跪求春夏秋冬哲理詩

(一)、描寫春天的古詩
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版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權。

(二)、描寫夏的古詩詞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三)、描寫秋天的古詩詞
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四)、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沒分沒關系!有分就加點!!!!但不要強求

Ⅳ 找寫山、水、月、離別、思鄉……的古詩

古詩分類

描寫花草樹木的詩

梅 花 墨梅 詠 柳 竹石

王安石 王冕 賀知章 鄭燮

牆角數枝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 碧玉妝成一樹高, 咬定青山不放鬆,

凌寒獨自開。 朵朵花開淡墨痕。 萬條垂下綠絲絛, 立根原在破岩中。

遙知不是雪, 不要人誇顏色好, 不知細葉誰裁出, 千磨萬擊還堅勁,

為有暗香來。 只留清氣滿乾坤。 二月春風似剪刀。 任爾東西南北風。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

望洞庭 獨坐敬亭山 憶江南

劉禹錫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兩相和,眾 鳥 高 飛 盡,江 南 好,風 景 舊 曾諳。

潭面無風鏡未磨。孤 雲 獨 去 閑。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

遙望洞庭山水翠,相 看 兩 不 厭,春 來 江 水 綠 如 藍。

白銀盤里一青螺。只 有 敬 亭 山。能 不 憶 江 南。

鹿柴 望廬山瀑布 望天門山烏衣巷

王維 李 白 李 白劉禹錫

空 山 不 見 人,日照香爐生紫煙,天門中斷楚江開,朱雀橋邊野草花,

但 聞 人 語 響。遙看瀑布掛前川。碧水東流至此回。烏衣巷口夕陽斜。

返 景 入 深 林,飛流直下三千尺,兩岸青山相對出,舊時王謝堂前燕,

復 照 青 苔 上。疑是銀河落九天。孤帆一片日邊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描寫春天的詩

泊船瓜洲 春 日 春 曉 滁 州 西 澗

王安石 朱熹 孟浩然 韋應物

京口瓜洲一水間,勝日尋芳泗水濱,春眠 不 覺 曉,獨憐幽草澗邊生,

鍾山只隔數重山。無邊光景一時新。處處 聞 啼 鳥。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風又綠江南岸,等閑識得東風面,夜 來 風 雨 聲,春潮帶雨晚來急,

明月何時照我還?萬紫千紅總是春。花落 知 多 少。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夜喜雨 惠崇春江曉景 江南春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蘇軾 杜牧 杜甫

好 雨 知 時 節, 竹外桃花三兩枝, 千里鶯啼綠映紅,黃四娘家花滿蹊,

當 春 乃 發 生。 春江水暖鴨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風。千朵萬朵壓枝低。

隨 風 潛 入 夜, 蔞蒿滿地蘆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留連戲蝶時時舞,

潤 物細 無 聲。 正是河豚欲上時。 多少樓台煙雨中。自在嬌鶯恰恰啼。

夜 徑 雲 俱 黑,

江 船 火 獨 明。

曉 看 紅 濕 處,

花 重 錦 官 城。

絕 句 清 明 宿新市徐公店 游園不值

杜甫 杜牧 楊萬里 葉紹翁

遲 日 江 山 麗,清明時節雨紛紛,籬落疏疏一徑深,應憐屐齒印蒼苔,

春 風 花 草 香。路上行人慾斷魂。樹頭花落未成陰。小扣柴扉久不開。

泥 融 飛 燕 子,借問酒家何處有?兒童急走追黃蝶,春色滿園關不住,

沙 暖 睡 鴛 鴦。牧童遙指杏花村。飛入菜花無處尋。一枝紅杏出牆來。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描寫夏天的詩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楊萬里 楊萬里 蘇軾

畢竟西湖六月中,泉眼無聲惜細流,黑雲翻墨未遮山,

風光不與四時同。樹陰照水愛晴柔。白雨跳珠亂入船。

接天蓮葉無窮碧,小荷才露尖尖角,卷地風來忽吹散,

映日荷花別樣紅。早有蜻蜓立上頭。望湖樓下水如天。

描寫秋天的詩

楓橋夜泊 秋 夕 山 行

張 繼 杜牧 杜牧

月落烏啼霜滿天,輕羅小扇撲流螢。遠上寒山石徑斜,

江楓漁火對愁眠。銀燭秋光冷畫屏,白雲生處有人家。

姑蘇城外寒山寺,天階夜色涼如水,停車坐愛楓林晚,

夜半鍾聲到客船。坐看牽牛織女星。霜葉紅於二月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煙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曠 天 低 樹,

江 清 月 近 人。

描寫冬天的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劉長卿 柳宗元

日 暮 蒼 山 遠,千 山 鳥 飛 絕,

天 寒 白 屋 貧。萬 徑 人 蹤 滅。

柴 門 聞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風 雪 夜 歸 人。獨 釣 寒 江 雪。

送別的詩

別董大 芙蓉樓送辛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高 適 王昌齡 李 白 王維

千里黃雲白日曛,寒雨連江夜入吳,故人西辭黃鶴樓, 渭城朝雨浥輕塵,

北風吹雁雪紛紛。平明送客楚山孤。煙花三月下揚州。客舍青青柳色新。

莫愁前路無知己,洛陽親友如相問,孤帆遠影碧空盡,勸君更盡一杯酒,

天下誰人不識君。一片冰心在玉壺。唯見長江天際流。西出陽關無故人。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寄託思鄉之情的詩

泊船瓜洲 回鄉偶書 靜夜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安石 賀知章 李 白 王維

京口瓜洲一水間,少小離家老大回,床前 明 月 光,獨在異鄉為異客,

鍾山只隔數重山。鄉音無改鬢毛衰。疑是 地 上 霜。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兒童相見不相識,舉頭 望 明 月,遙知兄弟登高處,

何時照我還?笑問客從何處來。低頭 思 故 鄉。遍插茱萸少一人。

邊塞詩

塞下曲 出 塞 從軍行 涼州詞

盧綸 王昌齡 王昌齡 王 翰

月 黑 雁 飛 高, 秦時明月漢時關,青海長雲暗雪山,葡萄美酒夜光杯,

單 於 夜 遁 逃。 萬里長徵人未還。孤城遙望玉門關。欲飲琵琶馬上催。

欲 將 輕 騎 逐, 但使龍城飛將在,黃沙百戰穿金甲,醉卧沙場君莫笑,

大 雪 滿 弓 刀。 不教胡馬度陰山。不破樓蘭終不還。古來征戰幾人回。

哲理詩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言志詩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愛國詩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Ⅵ 描寫梅花的現代詩歌蘊含哲理的

寒雪,梅花
寒氣襲人,
依舊止不住
這般心頭
濃濃的暖意;
帶幾分嬌艷
半開或綻放,
冷風回中顫動
竟添了答
她的嫵媚.
落了一場雪,
花的香
醉了賞花人.
似清高
是孤傲,
凜冽中
獨見她倩影!
第二首梅花
作者:雲帆
手,劫持了另一隻手
指紋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覆滿黑雪的領地上
一枝梅花,在靜靜坐禪
不見羅漢

Ⅶ 春日這首詩是一首純粹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寫景詩句沒有蘊含哲理這句話對嗎

這句話來是錯誤的,《春日》源是南宋大詩人朱熹的一首七言絕句,表面上是一首寫景詩,寫的是對春天美好景色的贊美,而其實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從「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可以看出

Ⅷ 詩歌的表現技巧

詩歌的表現技巧:抒情方式、修辭方法、描寫手法等。

一、抒情方式
敘事抒情:通過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
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
用典抒情: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借古諷今: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諭當朝。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人格化的色彩。
托物寓理:古人寫哲理詩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藉助形象表達哲理。

二、修辭方法
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借代:借用相關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和事物。運用借代的修辭方法使語言更簡練,更含蓄。
對偶(對仗):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上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上看,意義集中而含蓄。
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事物表現得更形象、更生動的作用。
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對比(對照)。運用對比(對照),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把自己的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反問:用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感情。
頂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接下來,首尾蟬聯,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運用頂真修辭方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如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蜇;泣寒蜇,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這段曲詞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方法,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回環 :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開頭,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開頭,這兩個句子或片語,後者是前者的倒文;後一句或幾句是按前一句或幾句倒著念回來。這種運用詞序回環往復、表現兩種事物或事理的相互關系的修辭方法,叫做回環,又叫迴文。運用回環的修辭方法,能加強語氣,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反映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刻有力地表達思想感情。如蘇軾的《菩薩蠻》:「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後一句都是按前一句倒著念回來的,這是一種很工整的回環。
互文:即古代詩文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方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
A、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復,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短語或句子里,處於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這樣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如屈原的《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其中的「用」和「以」處於相應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責備」這一成語,其中「求」與「責」處於相應的位置,由此可推知兩詞同義。這類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出於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練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於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兩詞互文見義。
隱語(諧音)、雙關: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採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方法。
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寫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
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在對她唱歌言情,但情傳得含蓄,「倒是無晴勝有情」。

三、描寫手法
迭字:迭詞作用(1)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2)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象徵: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徵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列錦: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景,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煙村」、「人家」、「亭台」、「鮮花」既各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創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韓翃的《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兩句詩給人的情趣和詩味是濃醇、深長的。上句是視覺畫面——秋夜星空一隻孤飛的雁,下句是聽覺意象——千家萬戶的砧杵之聲,上下句的串聯迭合,不但鮮明准確地描繪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徵,而且創設了一種幽怨凄清的意境。
起興: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如李商隱的《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首聯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
聯想:由一事物聯想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
想像: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如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襯托:指的是以乙襯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寫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這是正襯。寫周瑜妻子的美麗,突出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這是反襯。
①正襯有以樂景襯樂情,以哀景襯哀情,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鮮明地襯托出汪倫對詩人的真摯純潔的深厚感情,是正襯中的以樂景襯樂情。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此詩寫於杜甫在飽經歷亂之後,暫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個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悅安寧的。全詩通篇寫景,景色濃麗而美好,傳達出作者愉悅欣喜之情,這也是正襯中的以樂景襯樂情。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從春草中,從園柳和鳴禽中,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蓬勃生機,透露出喜悅之情,同樣是正襯中的以樂景襯樂情。
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貶謫他鄉,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現在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湧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這就是正襯中的以哀景襯哀情。余靖的《山館》:「樹藏秋色老,禽帶夕陽歸。」這兩句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凄清冷落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孤寂凄涼的心情,也是正襯中的以哀景襯哀情;
②反襯有以動襯靜,以聲襯寂,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襯托,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寫到了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這是以動襯靜,以聲襯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門」句以響襯靜,與名句「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聲襯寂的典範。
元稹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首詩一二句寫了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宮中鮮花盛開,正是春天來了。三四句寫幾個白頭宮女,閑坐著回憶玄宗時候的往事,可見這幾個宮女是玄宗時候的宮女,現在已經年華老去。抒寫了宮女一生凄涼、哀怨的情懷,寄託了詩人對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詩歌所表現的是凄涼哀婉的心情,卻著意描寫「宮花紅」,這是在以樂景襯哀情,如此反襯,使情之哀更加濃重。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前三聯寫塞下艱苦的環境條件和緊張的戰斗生活,尾聯卻轉到寫將士奮勇殺敵的豪情,這種豪情也正是全詩的中心。這樣,我們感受到的,是不畏艱苦、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將士形象。這里的「哀」景,是用來反襯將士豪情的,這就是以哀景襯樂情。
動靜:藝術創作中離不開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前者屬於襯托手法,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沙頭宿鳥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後者如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中前兩句寫了山水的明麗動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潔,是靜景;後兩句寫了魚搶新水、湧上溪頭淺灘的調皮,是動景。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機。
氣氛渲染:對環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春早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詩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色彩渲染:如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潔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寒有暖,鮮明而協調,在藍天、白雲之下,在綠草如茵的碧水上,在清澈見底的池塘邊,「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麼絢麗的畫面!多麼富於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狀物如在眼前。
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照應: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內容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寫法能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正側:對所描寫的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就是正面描寫;而對能使描寫對象更鮮明、更突出的周圍事物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如白居易的《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
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准確有力的筆觸,簡潔明快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落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虛實: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在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如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中前兩句泛說西湖六月的風光自有特色,是虛寫;後兩句描寫滿湖蓮葉荷花在朝陽的輝映下,無邊無際的碧綠和艷紅和諧地搭配著,是實寫。全詩虛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Ⅸ 觀書有感<宋>朱熹的詩意急急急

《觀書有感其一》是抒發讀書體會的哲理詩,描繪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時,又蘊涵了理性的東西。「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凈,「一鑒」的「鑒」,就是「鏡」,照人的鏡子,「鏡」和「鑒」是一個意思。「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那樣打開了。「半畝方塘」雖然不算大,但它卻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凈,「天光雲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閃耀浮動,情態畢見。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這兩句展現的形象本身就能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凈,心胸開闊。這一種感性的形象本身,它還蘊涵著一種理性的東西。很明顯的一點是,「半畝方塘」里邊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夠反映「天光雲影」;反之,如果很淺、很污濁,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確地反映。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當於「它」的意思,這里是指方塘。「問渠」就是「問它」。在這個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詩人並沒有說「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詩里邊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包含了「深」。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情態。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雲影」的特點。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那個「方塘」「那得清如許?」問它為什麼這么「清」,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來。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方塘」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從遠處看,終於,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就因為「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這個「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深」而且「清」。「清」得不僅能反映出「天光雲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雲影」「共徘徊」這么一種細致的情態。這就是這一首小詩所展現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義。《觀書有感其二》是藉助形象喻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其中的「蒙沖」也寫作「艨艟」。因為「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蒙沖巨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巨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後寫下來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