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南開容止格言

南開容止格言

發布時間: 2020-12-23 16:16:40

① 南開大學是那個省的,是985嗎

南開大學在天津市,是985院校。

地址:

八里台校區(本部):中國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

津南校區:中國天津市津南區海河教育園區同硯路38號;

泰達校區: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宏達街23號。

南開大學(簡稱:南開、南大、NKU),原稱私立南開大學,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嚴修、張伯苓於天津創辦,肇始於1904年,成立於1919年,成立之時設文、理、商三科,後發展為綜合性大學。南開大學位列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南開大學大部分校舍毀於戰火,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共同南遷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戰後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復校並改為國立大學。

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南開大學由全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改為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後,逐步恢復工科、商科等撤銷的科系。1990年代後,天津對外貿易學院和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先後並入南開大學。

截止2016年,南開大學有24個專業學院,學科覆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藝,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1)南開容止格言擴展閱讀

南開大學的象徵有校徽、校歌、校訓、校鍾以及標志性建築物如南開大學主樓等,而校訓、校歌和鏡箴(容止格言)被稱為「南開三寶」。由於歷史悠久,南開大學本身便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南開大學校歌為南開系列學校共享的《南開校歌》,創制於五四運動前夕,1917年5月,在東京的部分南開學生舉行茶話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校長和南開學校的運動員。會上,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議編寫一首讓每一個南開人都傳唱的校歌,得到張伯苓的贊同。

1919年春,張伯苓審定了現在的校歌歌詞,曲譜則西方教會音樂中的一首聖誕歌曲的曲調,這支曲譜在19世紀被填上新詞並演化為德國民歌《聖誕樹》。新生入學時學校便會教授校歌,且每當重大紀念日或活動時,都會播放校歌。

南開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為雙圓套八角星形,中間是「南開」篆書字樣,文字四周是八角星狀圖像,內環上方為「NANKAIUNIVERSITY」,下方為數字「1919」。

學校徽章為毛澤東手書南開大學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本科生用徽章為白底青蓮紫字,研究生用徽章為青蓮紫底白字,教師用徽章為青蓮紫底銀字。

② 南開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名 1904年8月,嚴修、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即將嚴氏家館和王益孫家館合並,招收新生,並於1904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學。校舍在嚴宅偏院,規模狹小,當時校名初稱「私立中學堂」,不久先後易名「敬業中學堂」、「私立第一中學堂」。此後得邑紳鄭菊如捐城西南「南開窪」地10畝,幾經周折,起建校舍。這片地位於天津城西南的開窪地帶,向有「南開窪」之稱,簡稱「南開」。「南開」地名由此而來。 經過這一番周折後,學校在此起建校舍。 1907年秋,由嚴宅遷入新校舍,學校因所在地名改稱「南開中學堂」,後改稱「私立南開學校」,這是學校稱「南開」之始。
在南開大學的校門上鐫刻著四個大字「南開大學」,金光閃閃、蒼勁有力、飄逸揮灑。每一個南開人都知道,這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校名。這幾個大字已經成為南開的重要標識。 校徽 為紀念南開系列學校百年校慶,2004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啟用了新的校徽。
南開大學標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圖形標志和字體標志兩部分構成。其中,圖形標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實際應用中也稱為「校標」。
南開大學校標的核心圖像為八角形,它既是南開大學校標的原始形態,也是其核心形態。八角星行由兩個正方行疊加、結合而成,八個角皆為直角,分別指向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一是體現「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體現南開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懷博大,廣納新知,銳意進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圓互動,融合東西,體現了南開大學「智圓行方」的入世哲學、「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學和「允公允能」的濟世哲學。
校標中的「南開」二字凝練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簡約明快,表徵了南開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面向世界的東方學府,圖標下部以「1919」 具體說明南開大學的創建時間。
由來
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運河決口。當日夜裡,洪水涌進天津南開中學。10月,在張彭春親自指揮下,全校遷入河北政法學校。為同其他學校學生區別開來,每名學生胸前都佩戴著一枚紙制的紫白色臨時校徽。紫白是南開校色(紫色意取「紫氣東來」),正是這枚紫白校徽,使學生們念念不忘自己是南開人。以後,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學校都要在飯廳里舉行一次「水災紀念會」。全體學生坐在飯桌前喝粥紀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開」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當年那個一樣,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國六年水災紀念」。
變化
後南開大學校徽由盾徽改為圓形校徽,與新校徽不同之處在於底部的字樣為南開大學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原「TIANJIN「標志又改為了"1919",標志著南開大學的建校時間,校徽顏色為南開校色青蓮紫。 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結,治校傳統的升華,體現了南開人特殊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正如喻傳鑒先生所說:「『公,能』二字,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學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南開大學的校訓始創於1934年,在南開學校創辦三十周年的校慶紀念會上,校長張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為南開校訓。
「允公允能」這種話語形式,語本《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語首助詞。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備。張伯苓本意是,要使南開學生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日新月異」,語本《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形容進步迅速。
張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已,算不得什麼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而南開學校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培養有現代化才能的學生,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才能,而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所謂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而且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校訓中文標准字體源自1962年4月吳玉如為張伯苓校長夫婦合葬墓碑撰寫的碑文拓片,後加以標准化處理。 校歌 由來
為鞏固團體精神,南開在五四運動前就創制了校歌,編校歌的動議,是1917年5月16日在東京南開同學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老校長和南開運動員茶話會上,由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張伯苓老校長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校後,即請音樂教員孫潤生審定一歌,為「於聚會之時,千人合唱,以期神會而鑄就南開真精神」,曲子採用的是西方的聖誕之歌——《on Christmas Tree》。
歌詞
渤海之濱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 月異日新 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純 以鑄以陶 文質彬彬
渤海之濱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南開鏡箴,又稱四十字鏡箴、容止格言,是流傳於南開體系的大中學校,僅次於「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開體系創建人張伯苓訂立的。南開體系的各所學校在重要通道處都設有大鏡子,提醒過往的師生隨時注意儀容儀表,這些鏡子上都鐫刻有這段鏡箴。鏡箴要求南開學子擁有整潔合適、積極向上的儀容儀表以及平和、寬仁的處世態度,提醒學生注意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開學時節,新生們都會被要求背誦鏡箴,不忘張伯苓老校長的諄諄教誨。
原文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來歷
張伯苓信奉這樣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合適的著裝習慣和文明行為,張伯苓特意在天津南開中學東樓中的過道左側(一說校門入口處一側)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鐫刻著張伯苓請嚴范孫書寫的四十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南開四十年校慶紀念特刊》)使學生出入校門有所儆戒,後得名「鏡箴」,一直流傳下來。 在南開主樓後廣場上,懸掛著南開精神的象徵——校鍾。兩邊銅鑄支架也呈鍾型,支架上架一橫梁,校鍾懸掛其上。此鍾體積巨大,重達3000多公斤,古香古色,給人一種滄桑感。每年新生入學,必到此鍾處舉行儀式。南開校鍾靜靜地懸在主樓的後廣場,學校每逢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都會鳴鍾紀念。
當年的校鍾系德國克虜伯工廠製造,原是為慶祝李鴻章壽辰而製作的紀念鍾,銅鍾鍾面鑄有整部《金剛經》,重達一萬三千餘斤。1904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英軍曾將該鍾取走作日常用鍾,八國聯軍向天津交還政權後,大鍾移至海光寺,後海光寺贈與南開大學作為校鍾。銅鍾置於思源堂西側,以4根弓形樑柱做支架,並懸掛於約2米高的台基之上。翻看南開舊時的照片,當時那口銅鍾頗為壯觀,是當時南開的一景。九一八事變1周年時,南開師生為銘記國恥,每日連敲校鍾9響,次敲1響,再敲8響,用以象徵南開人將銘記九一八國恥,鍾聲轟鳴,聲震方圓數里。
1937年7月28日,日軍進攻天津,而駐扎在海光寺的日軍則將炮口直接對准八里台的南開大學。南開罹難,建築被毀,圖書設備遭到野蠻劫掠,而萬斤大鍾亦不知所終。戰後學校多方查索校鍾,張伯苓校長曾致函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商震將軍在日本幾個掠奪物品集中地搜尋,但都杳無無音,校鍾終難逃被毀的厄運。1997年7月,為銘記南開園被侵華日軍炸毀60周年的慘痛歷史,學校決定重鑄校鍾。新鑄校鍾是由南京金陵古藝術青銅研究所所長、南京靜海寺警世鍾設計者王鍾泉設計,江蘇冶金機械廠鑄造的。大鍾的鍾槌與南京警世鍾的鍾槌共同出自一棵有著80年樹齡的檀木,一南一北兩棵鍾槌堪稱一對孿生姐妹。
新的南開校鍾重達3000公斤,鍾高1.937米,寓意要師生員工牢記1937年日軍炸毀南開。鍾的周邊雕刻著60枚校徽圖案,意寓60周年,鍾的正面是「南開」兩個大字。鍾上文字由著名書法家康殷先生書寫,左面是校歌,中間是校訓。
南開大學校鍾銘文:
河海泱泱,立學啟庠;
英彥蔚起,山高水長;
翔宇負笈,邦國之光;
七七事變,倭寇似狂;
毀我校園,景鍾雲亡;
今茲重鑄,宮生喤喤;
莘莘學子,濟濟堂堂;
允公允能,蹈勵發揚;
日新月異,科教騰驤;
猗歟南開,宏業無疆。

③ 周恩來總理在南開學校讀書時,在大立鏡旁糊了一面"紙鏡",上面寫著什麼

周恩來總理於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時,曾在大立鏡旁糊了張紙做"鏡子".每天早晚,他總是要版到鏡子面前站一會兒,很多同學權感到奇怪,跑去一看,原來紙鏡子上寫道:"面必凈 ,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④ 重慶南開中學的文化傳統

校徽 重慶南開中學校徽色彩由紫色和白色構成,紫色意旨「紫氣東來」,白色意旨「出淤泥而不染」。
校徽8個角代表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都來到南開求學,尋找救國道路;一說圓圈內八角形代表南開學子行方智圓。 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校訓釋義(申泮 文)
南開校訓是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范孫)先生和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於本世紀20年代前後共同制定的。按照他們的教育思想,辦新學校的宗旨不同於辦舊學,他們認為辦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養人才,為社會謀進步,為公眾謀福利。張伯苓在1944年總結他辦學四十年的回顧文章中寫到「……苓追隨嚴范孫先生,倡導教育救國。創辦南開學校,其消極目的在矯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貧、散、私,作者注);其積極目的,為培養建國人才,以雪國恥,以圖自強」。所以嚴張辦學思想總之是以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福利為宗旨。校訓就是從此出發而制定的南開學校教育方針。
「允」字是承諾的意思,對受教育者來說也可理解為「要求」。這里的」公」,從嚴張的教育思想出發,與之相對應的集體當然是國家、人民大眾和與之相聯系的事業。另外「公」又是對矯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應解釋為要求受教育者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具體到教育事業,即要求南開學子熱愛母校,維護校風校譽,作者注)、大公無私、—心為公,在學習和工作中強調無私奉獻精神。
「日新月異」的意義就極明顯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強烈之進取精神。張伯苓在1916年9月在給學生所作的題為「打破保守,努力進取,建設新中國」演講中說到:「吾校與他校較,各校中有進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進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項 競爭而論:吾校所得結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進取之效力也。推而至於國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強中國,非打破保守、改持進取不可也。」他在演講中又指出:「進取之說自古有之,《易經》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彼之所謂天行建者,乃指晝夜相承,春秋代繼,無時或已,長此不怠而言也」。很顯然這就是「日新月異」的原始出處。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受教育者的時代使命,是不斷改革、不斷前進、自強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奮勇走在世界發展大潮的前沿,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偉大祖國而奮進。
依此校訓和嚴張的辦學實踐,校友總結之稱南開的教育為「公能教育」,它形成於本世紀的20-30年代。嚴張的教育思想有遠見卓識,超越時空,其主張與我們今天黨的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們不要忘記,嚴張二位教育先行者是舊中國時代的人,囿於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他們不可能懂得社會主義,不會懂得社會主義的革命思想和要求,這是無法求全責備的。但我們今天在南開學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該知道,我們是在社會主義務件下採用了南開的老校訓的,一方面是尊重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繼承和發展南開教育優良傳統;另一方面是加入社會主義因素,要求受教育者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偉大社會主義祖國而奮斗不息。 校歌 南開校歌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純,以鑄以陶,文質彬彬。
大江之濱,嘉陵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校歌由來
為鞏固團體精神,南開在五四運動前就創制了校歌,編校歌的動議,是1917年5月16日在東京南開同學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老校長和南開運動員茶話會上,由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張伯苓老校長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校後,即請音樂教員孫潤生審定一歌,為「於聚會之時,千人合唱,以期神會而鑄就南開真精神」,曲子採用的是德國民間的聖誕之歌——《Oh Christmas Tree》。 鏡箴,又稱四十字鏡箴、容止格言,是流傳於南開體系的大中學校,僅次於「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開體系創建人張伯苓訂立的。南開體系的各所學校在重要通道處都設有大鏡子,提醒過往的師生隨時注意儀容儀表,這些鏡子上都鐫刻有這段鏡箴。鏡箴要求南開學子擁有整潔合適、積極向上的儀容儀表以及平和、寬仁的處世態度,提醒學生注意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開學時節,新生們都會被要求背誦鏡箴,不忘張伯苓老校長的諄諄教誨。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來歷
張伯苓信奉這樣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合適的著裝習慣和文明行為,張伯苓特意在天津南開中學東樓中的過道左側(一說校門入口處一側)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鐫刻著張伯苓請嚴范孫書寫的四十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南開四十年校慶紀念特刊》)使學生出入校門有所儆戒,後得名「鏡箴」,一直流傳下來。 重慶南開中學學生課餘生活豐富,每年都會開展各項活動,例如:
1、10月17日前後舉行校慶暨運動會。
2、11月前後高一年級舉行籃球聯賽,高二年級舉行足球聯賽。
3、12月前後高二年級舉行「雷雨」話劇節。
4、12月底各班舉行元旦晚會。
5、1月初舉行冬季長跑運動。
5、2月底高三年級舉行排球聯賽。
6、4月舉辦藝術節,高二年級進行自畫衫展示,並參加自編操比賽。
7、4月底半期結束後高二年級去五雲山寨參加社會實踐。
8、5月舉辦「科技月」活動。
9、5月底初一初二年級舉辦歌詠比賽。
另外,重慶南開中學會不定期邀請著名專家學者(包括中科院和工程院士校友以及著名大學校長)來南開講壇,與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學習經驗。
截至2012年11月,重慶南開中學有約三十個學生社團,涉及文學、科技、藝體、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個領域。 學生社團列表模擬聯合國社 南開魔方社 南開之音廣播站 悠悠球社 瑜伽社 蘭臻話劇社 推理社 《公能》編輯部 音樂社 南開新聞社 金融社 綠芽環境社 綠芽環境社 心理社 愛心社 子衿文學社 英語社 古典文化社 圖騰羽毛球社 街舞社 博論社 ARNAYA動漫社 模型社 讀書會 健美操隊 漢服社 《不已報》編輯部 武術社 龍韜軍事社電子競技社參考資料:

⑤ 周恩來的故事,南開學校唯一的免費生周恩來求學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

1917年至1919年,周恩來赴日本明治法律學校(後來的明治大學)學習。1919年4月,得悉南開學校即將創立大學部,周恩來決定回國學習。

臨行前,他把《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書贈給南開同學張鴻誥。9月8日,周恩來注冊進南開學校大學部文科學習,學號62號,其後大學部正式改名南開大學。

回國後不久五四運動即爆發,周恩來積極投身其中,成為運動的領導核心,9月16日組織成立覺悟社,主編《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並用筆名「伍豪」在報刊上發表時評文章(詳見詞條伍豪事件)。

1920年1月29日,周恩來等四人領導天津各校學生數千人赴直隸省公署請願,被當局拘捕。校方在直隸省教育廳的壓力下,開除了包括周恩來在內被捕學生的學籍。

為此嚴范孫特捐款7000銀洋,設置「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和李福景出國深造。

920年11月7日,周恩來乘船赴法國勤工儉學,分別在法國、英國、德國柏林大學考察學習,在巴黎結識也是勤工儉學之四川人鄧小平,成為終生好友及革命夥伴。

(5)南開容止格言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線、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勛。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領導了國民革命軍軍政工作、廣東地方政權工作、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成為我們黨最早認識武裝斗爭重要性和最早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大革命失敗後,他領導發動舉世聞名的八一南昌起周恩來周恩來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從此誕生。

黨的六大以後,他作為實際主持黨中央工作的領導人,在極端險惡的條件下機智勇敢地保衛黨的中央機關,保護黨的大批領導骨幹,發展黨在白區的秘密工作,支持工農武裝割據。

他積極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明確提出「鄉村中心」的思想,為推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創造了大兵團伏擊殲滅戰的新經驗。

紅軍長征途中,在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他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在危難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變爆發後,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根據黨中央的既定方針,前往西安,在極端復雜而艱難的環境中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新局面。

抗日戰爭中,他代表我們黨長期堅持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負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廣泛團結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堅持並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勇有謀的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制止內戰,他陪同毛澤東同志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爾後又率領我黨代表團與國民黨當局開展了有理有節的政治斗爭。

解放戰爭時期,他協助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在推動第二條戰線的形成、轉戰陝北、指揮一系列改變中國命運的戰略大決戰、籌備召開新政協、主持起草《共同綱領》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貢獻。

⑥ 南開中學是誰呀

天津和重慶都有南開中學

⑦ 允公允能是什麼意思

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備。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大學、天津南開中學及重慶南開中學等南開系列學校的校訓。南開精神,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結,治校傳統的升華,南開人特殊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的現實化。

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范孫)先生和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於20世紀20年代前後共同制定的。他們將南開精神高度概括為「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八個大字,並作為南開學校的校訓。

(7)南開容止格言擴展閱讀

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備。張伯苓本意是,要使南開學生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服務社會之能力」。

「允」字是承諾的意思,對受教育者來說也可理解為「要求」。這里的「公」,從嚴張的教育思想出發,與之相對應的集體當然是國家、人民大眾和與之相聯系的事業。另外「公」又是對矯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

張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壽春,字伯苓,後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家,私立南開系列學校創辦者。西方戲劇以及奧運會的最早倡導者,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

張伯苓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後獲得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曾受教於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民國三十八年(1948年)六月,曾出任中華民國的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前夕,張伯苓婉拒蔣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陸。

⑧ 南開大學校訓是什麼

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作為南開校訓,它凝練了南開人版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權,意指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備,與時俱進,每日每月都有新的變化。按照張伯苓的本意,是要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惟『公』故能化私、化散,愛護團體,有為公犧牲之精神」。「公能」校訓作為南開教育的核心理念,一種人文底蘊、學脈淵源,積淀成為貫穿百年歷史、賦予學校長久創造力的精神力量,啟迪陶冶了成千上萬南開人。愛國愛群、化私為公體現了南開精神之魂。

⑨ 課時計劃名師南開中學的容止格言閱讀題目

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 —— 蕭伯納

⑩ 請問誰可以將周總理在南開的時光告訴我,也給大家分享一下,謝謝

1913年,周恩來隨伯父的工作調動來到了美麗的渤海之濱,也就是我們這座城市——天津,考入南開學校。南開學校是一所在國內很有名氣的學校。他在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度過了四年學習時光。
提起周恩來總理,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他總是那樣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總是那樣顯示著巨大的魅力。實際上,一個人的風度和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教育和培養中形成的。在南開學校,周恩來就接受了這種教育和培養。大家看,這是當時南開學校的容止格言,學生們每天上學來,都能讀到它。它的意思是說,作為一名學生,臉一定要干凈,頭發一定要梳理整齊,衣服一定要整潔,紐扣一定要繫上。頭要正,雙肩要平,胸要挺起,後背要挺直。氣象,在這里指精神面貌,不要驕傲,不要浮躁,不要懈怠;顏色,在這里指儀容儀表,應該溫和,應該安靜,應該莊重。可以說,周恩來在南開學校接受的這種教育,使他一生中都保持著良好的儀容風度和高雅形象。
在南開學校,周恩來學習刻苦,成績優秀。語文和數學的成績尤其突出。這是他在中學的部分學習成績。周恩來寫作文時不打草稿,揮筆成篇,一氣呵成。這是他的作文《誠能動物論》,曾獲全校第一名。在校期間,周恩來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和同學們一起發起組織了「敬業樂群會」,它的宗旨是「以智育為主體而歸宿於道德,聯同學之感情,補教科之不及。」這是敬業樂群會部分成員的合影。他還主持出版了會刊《敬業》學報。在這里,周恩來的組織才能和領導藝術得到了初步的展示和全面的鍛煉,從而為他若干年後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周恩來還積極參加南開新劇團的活動,新劇就是話劇,周恩來認為戲劇是喚醒民眾最通俗的手段。那時社會上封建觀念嚴重,男女還不能同台演出,南開學校是男校,女角要由男生扮演。周恩來長相英俊、思想開明,常在劇中扮演女角,以此宣傳新思想,表達對封建觀念的反抗。這是他在新劇《一元錢》中扮演女主角孫惠娟。由於他們演出成功,南開新劇團也頗具名氣。
1917年6月26日,周恩來以優良成績畢業於南開學校,他四年的總平均分數為89.72分。

* 一九一三年的八月,一位眉目俊朗的少年在整容鏡前整理著衣著,嘴裡還輕聲念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扭必結……"這位少年就是日後的共和國開國總理、當時年僅15歲的周恩來!

* 時光彷彿又穿梭到了那個時代,永遠緬懷總理愛國愛校的情節。不知多少會駐足在那如總理信念般堅定挺立著的銅像前,也不知多少次興奮於這份作為校友的榮耀!

* 我知道當時的周恩來只有一件藍布大褂,星期日自己洗了當夜烘乾;也知道那時的周恩來只有微不足道的生活費,但他節衣縮食換來了許多夢寐以求的書籍。

* 是啊,他清貧。但清貧激發了他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入校的第二年就成為了全校唯一的免費生。

* 當總理還是和我們一樣的年紀時,就組織了"敬業樂群會",創辦了會刊《敬業》。他們在會內討論國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他曾在演說台上憤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加之於我的亡國條約,也曾激昂聲討復辟帝制的荒誕行為!

* "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事如《春日偶成》之類的激揚文字在《敬業》刊物中比比可見。寬廣的胸襟、凌雲的志氣,註定他,將為共和國的生命注入自己的血液!

* 每當走入校門,仰望瑞廷禮堂,就會憶起這里曾記載著的周總理的話劇生命。因為這里有他參演《一元錢》、《華娥傳》、《醒》等話劇的足跡。

* 有人說他的執著源於他對話劇的滿腔熱情,然而作為一名民主戰士,思想深刻的周恩來卻賦予了話劇更高層次的內涵。

* 是的,他用自己在文藝和戲劇方面的特長,宣傳著民主科學精神、倡導婦女解放、呼籲破除迷信……他就是這樣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工作、學習、戰斗著。直到一九一七年他離開南開園時,依舊延續著自己的革命路途。

* 於是,為了探求真理,有了東渡日本留學的經歷,有了臨行前那首詩風氣勢磅礴、書寫手跡蒼勁有力的《大江歌罷掉頭東》,無人讀後不為之感動,熱血沸騰。這也似乎是總理留給後繼南開人的激勵與啟迪!

*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