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生活哲理詩

生活哲理詩

發布時間: 2020-12-21 08:09:59

『壹』 描寫生活哲理詩句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詩詞原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貳』 蘊含生活哲理的古詩

當年華已復逝,你兩鬢斑白,沉沉欲睡制,
坐在爐邊慢慢打盹,請取下我的這本詩集,
請緩緩讀起,如夢一般,你會重溫,
你那脈脈眼波,她們是曾經那麼的深情和柔美。

多少人曾愛過你容光煥發的楚楚魅力,
愛你的傾城容顏,或是真心,或是做戲,
但只有一個人!他愛的是你聖潔虔誠的心!
當你洗盡鉛華,傷逝紅顏的老去,他也依然深愛著你!

爐里的火焰溫暖明亮,你輕輕低下頭去,
帶著淡淡的凄然,為了枯萎熄滅的愛情,喃喃低語,
此時他正在千山萬壑之間獨自游盪,
在那滿天凝視你的繁星後面隱起了臉龐。

『叄』 哲理詩有哪些

1、陸游寫的《游山西村》,其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闡明內的哲理是只要人們容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於開拓,發奮前進,那麼,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2、 王之煥寫的《登鸛雀樓》,其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闡明的哲理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應當再登上一層樓。若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肆』 古詩中含有生活哲理的詩句有哪些

《觀書有感 》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5、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幾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伍』 表達生活哲理的詩句

表達生活哲理的詩來句
1、人生如逆自旅,我亦是行人。蘇軾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3、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朱敦儒
4、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
6、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歐陽修
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8、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
9、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謂
10、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1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1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13、』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杜荀鶴
1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1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陸』 有哪些揭示生活哲理的詩句

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版的點明主權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過。
孤獨,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
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
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

愛無非是要快樂。
兩個人不能快樂,
不如一個人快樂;
兩個人痛苦,不如成全一個人的快樂。

愛,是一種感受,即使痛苦也會覺得幸福;
愛,是一種體會,即使心碎也會覺得甜蜜;
愛,是一種經歷,即使破碎也會覺得美麗……

有些緣分是上天註定的如果錯過就不再擁有
心中留下的點點滴滴正是思念和緣分的結晶

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最高層。」

郭沫若《女神》中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詩句「地球我的母親/我過去,現在,未來/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

『柒』 古詩中含有生活哲理的詩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海納百川,有容版乃大;壁權立千仞,無欲則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沉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希望對你有用~

『捌』 現代哲理詩

泥土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決心》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
困惑不已的瑣事所糾纏著,
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舍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
是我們自己的決心。
《理由》
逃避不一定躲的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過,
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
你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
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
《失去》
最凄涼最弄人的不是你知道,
失去所愛的那一刻,
而是你還在徘徊,
猶未知道已經失去。
《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用自己冷默的心,
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炫耀》
不愛了,就別向他炫耀,
向他炫耀只是代表,
你還是在意他的想法,
你還是對他念念不忘,
他看到這種窘態,
只會深信你從來沒有忘記過他。
《句號》
當愛情要完結時,
你不想畫上句號也不行,
當你懷疑是否主動畫上句號時,
那表示你根本就拾不得,
也沒辦法畫上這個句號。
每一段情始終會有句號,
句號要來時,
你想擋都擋不住。

《習慣》
愛情一旦成為了習慣,
就會一輩子也擺脫不了的。
《放棄》
放棄一個很愛你的人,
並不痛苦。
放棄一個你很愛的人,
那才痛苦。
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
那是更痛苦。

《寂寞》
別因為寂寞而錯愛,
別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後悔》
別等到錯過後才去後悔,
別等到失去後才想挽回。

《清楚》
或許只有在離得最遠的時候,
才能把曾經走過的那段日子,
看的最真確最清楚。

《機會》
人一生有許多的機會,
只是看自己是否能把握住,
珍惜眼前所看到的,
滿足目前所擁有的。
我們常常為了一個機會,
而錯失了更多的機會。
《緣》
若是有緣,
時間空間都不是距離。
若是無緣,
終日相聚也無法會意。
凡事不必太在意,
更不需去強求,
就讓一切隨緣吧!
《思念》
思念總是有不得不收藏起來的時刻,
而生命里最捨不得,
藏得總是最深,
且不讓人知道。
《淡忘》
一個人受到感情的傷害,
原本是可以慢慢淡忘的,
但如果心裡一直念念不忘,
就會使其所受的傷害,
永遠難以痊癒。

《你的》
該是你的遲早都會是你的,
若不是你的即使強留也留不住。

《遺忘》
一個人如果不能學會遺忘,
那將是很痛苦的事,
別再自尋煩惱,
快把痛苦的事給忘了吧!
《偉大的愛》
學會了與人分享愛,
還必須學會不要緊捉著所愛不放,
最偉大的愛就是做些對所愛的人,
最有利的事,
即使那會令你心疼。

《報復》
最好的報復不是毀掉對方,
更不是毀掉自己,
而是要過的比他幸福和快樂。

《忽略》
人往往都只在乎別人是關心你,
卻常常忽略自己,
是否也有關心別人
許諾

不要相信許諾
許諾是時間結出的松果
松果盡管美妙
誰能保證不會被季節打落

機會,憑自己爭取
命運,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畫板
為什麼,要依賴別人著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忍耐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到來。

心兒憧憬著未來,
現在卻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
而那逝去了的,將重新變為可愛。

熱愛生活
——汪國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淡淡的雲彩悠悠地游

愛,不要成為囚
不要為了你的愜意
便取締了別人的自由
得不到 總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憂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霧
淡淡的雨
淡淡的雲彩悠悠的游

汪國真詩選
背影

背影
總是很簡單
簡單
是一種風景
背影
總是很年輕
年輕
是一種清明

背影
總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種魅力

背影
總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讓人記得清

不要急於相見

不要急於相見
為天空再留一朵潔白的夢幻
潔白的夢幻
雨打芭蕉 淚濕欄桿

不要急於相見
等庭院盛開溫馨的玉蘭
溫馨的玉蘭
舉杯把盞 花好月圓

不要急於相見
既然已分別了很久很久
平安便是夙願
離愁終有盡 相思訴不完

但是,我更樂意

為什麼要別人承認我
只要路沒有錯
名利從來是鮮花
也是枷鎖

無論什麼成為結局
總難免興味索然
流動的過程中
有一種永恆的快樂

盡管,我有時也祈求
有一個讓生命輝煌的時刻
但是,我更樂意
讓心靈寧靜而淡泊

淡淡的雲彩悠悠地游

愛,不要成為囚
不要為了你的愜意
便取締了別人的自由
得不到 總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憂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霧
淡淡的雨
淡淡的雲彩悠悠的游

疊紙船的女孩

他長大了
認識了一個
喜歡疊紙船的女孩
那個女孩喜歡海
喜歡海岸金黃的沙灘
喜歡在黃昏里的沙灘漫步

有一天
那個女孩漫步
走進了他家的門口

晚上,媽媽問他
是不是有個女孩子來過了
他回答說
沒有,沒有呵

媽媽一笑
問那個紙船是誰疊的

感謝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界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
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

讓我怎樣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親吻一朵雪花
你卻給了我銀色的世界

給我一個微笑就夠了

不要給我太多情意
讓我拿什麼還你
感情的債是最重的呵
我無法報答 又怎能忘記

給我一個微笑就夠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風一縷
這就是一篇最動人的宣言呵
彷彿春天 溫馨又飄逸

給友人

不站起來
才不會倒下
更何況
我們要去浪跡天涯
跌倒是一次紀念
紀念是一朵溫馨的花
尋找 管什麼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麼春秋冬夏
我們就這樣攜著手
走呵 走呵
你說,看到大海的時候
你會舒心的笑
是呵 是呵
我們的笑 能挽住雲霞

可是,我不知道
當我們想笑的時候
會不會
卻是 潸然淚下

海岸

你總是和很多
最美麗的嚮往連在一起
連在一起
就像白天的我們
和夢中的自己

這該是怎樣的一種綺麗
在一個旭日噴薄的清晨
徜徉在微風吹拂的沙灘上
傾聽海洋蔚藍色的呼吸

面對大海
面對無數流逝了的世紀
不知不覺 心的四周
轟然坍塌了
憂郁壘砌成的牆壁

海濱夜話

海風 推開了窗戶
月光 悄悄踱進房屋
走近窗口
眺望的你呵
為什麼
掬起晶瑩的淚珠

是世界太小
盛不下你的辛酸
是世界太大
尋不著你的道路
潮汐不知疲倦地拍打堤岸
遠方,歷經滄桑的小島
會對你說
逆境,不是痛苦
順境,不是幸福

走向銀色的沙灘
讓思緒在夜色里漫舞
把心事全部拋給大海吧
要傾訴
你就熱烈地傾訴

豪放是一種美德

我從眼睛裡
讀懂了你
你從話語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種性格
豪放是一種美德

別對我說
只有眼睛才是
心靈的真正折射
如果沒有語言
我們在孤寂中
收獲的只能是沉默……

懷想

我不知道
是否 還在愛你
如果愛著
為什麼 會有那樣一次分離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愛你
如果不愛
為什麼 記憶沒有隨著時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靨
我的心 起伏難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為過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從前 那樣美麗

假如你不夠快樂

假如你不夠快樂
也不要把眉頭深鎖
人生本來短暫
為什麼 還要栽培苦澀

打開塵封的門窗
讓陽光雨露灑遍每個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讓風兒熨平前額

博大可以稀釋憂愁
深色能夠覆蓋淺色

剪不斷的情愫

原想這一次遠游
就能忘記你秀美的雙眸
就能剪斷
絲絲縷縷的情愫
和秋風也吹不落的憂愁

誰曾想 到頭來
山河依舊
愛也依舊
你的身影
剛在身後 又到前頭



寧肯像種子一樣等待
也不願像疲憊的陀螺
旋轉得那樣勉強
盡管冬天的路
可能還要延續很長很長
她卻相信 這豐腴的土壤

愛是純真的
不愛也是純真的
失去純真
換取一襲輕柔的白紗
白紗也會變得冰涼

跨越自己

我們可以欺瞞別人
卻無法欺瞞自己
當我們走向枝繁葉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個謎

向上的路
總是坎坷又崎嶇
要永遠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旅程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 晚來風急地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裡
我們認識了自己

旅行

凡是遙遠的地方
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
不是誘惑於美麗
就是誘惑於傳說

即使遠方的風景
並不盡如人意
我們也無需在乎
因為這實在是一個
迷人的錯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願所有的幸福都追隨著你
月圓是畫 月缺是詩

妙齡時光

不要輕易去愛
更不要輕易去恨
讓自己活得輕鬆些
讓青春多留下些瀟灑的印痕

你是快樂的
因為你很單純
你是迷人的
因為你有一顆寬容的心

讓友情成為草原上的牧歌
讓敵意有如過眼煙雲
伸出彼此的手
握緊令人歆羨的韶華與純真

默默的情懷

總有些這樣的時候
正是為了愛
才悄悄躲開
躲開的是身影
躲不開的 卻是那份
默默的情懷

月光下躑躅
睡夢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說不明白

不是不想愛
不是不去愛
怕只怕
愛也是一種傷害

那凋零的是花

你的生命正值春光
為什麼 我卻看到了霜葉的容顏
只因為那面美麗的鏡子
打碎了
你的眷戀深深
在夢幻旁 久久盤桓

既然伸出雙手
也捧不起水中的月亮
那麼讓昨日成為回憶
也成為紀念

人生並非只有一處
繽紛爛漫
那凋零的是花
——不是春天

你來

你來
便有一種溫暖 潛入心懷
眼睛不由發亮
額頭也變得很有光彩

你來
便為青春的際遇欣喜
便為似水的流年悲哀
便知道 與其埋下悔恨
不如植下熱愛

你來
清風就來
你來
海潮就來

讓星星把我們照亮

讓我說什麼
讓我怎麼說
當我愛上了別人
你卻宣布愛上了我

該對你熱情
還是對你冷漠
我都不能
對於你,我只能是一顆
無言的星
在深邃的天庭
靜靜地閃爍

閃爍,卻不是為了誘惑
只為了讓那皎潔的光
照亮你
也照亮我
照亮一道純凈的小溪
照亮一條清澈的小河

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如果生活不夠慷慨

如果生活不夠慷慨
我們也不必回報吝嗇
何必要細細的盤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須一般多

如果能夠大方
何必顯得猥瑣
如果能夠瀟灑
何必選擇寂寞

獲得是一種滿足
給予是一種快樂

山高路遠

呼喊是爆發的沉默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
不論激越
不是寧靜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遠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遠方
如果大山召喚我
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
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
雙手劃爛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遺忘
不然為何 杳無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為何 微笑總在裝飾我的夢
留下綺麗的幻想

是否 我們有緣
只是源頭水尾
難以相見

是否 我們無緣
歲月留給我的將是
愁緒縈懷 寸斷肝腸

思念

我叮嚀你的
你說 不會遺忘
你告訴我的

『玖』 富有哲理的現代詩

一、《烙印》

1、作者:臧克家

2、全文:

生怕回頭向過去望,我狡猾地說」人生是個謊」,痛苦在我心上打個印烙,刻刻警醒我這是在生活。

我不住的撫摩這印烙,忽然紅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歌聲,件件唱著生命的不幸。

我從不把悲痛向人訴說,我知道那是一個罪過,混沌的活著什麼也不覺,既然是迷就不該把底點破。

我嚼著苦汁營生,像一條吃巴豆的蟲,把個心提在半空,連呼吸都覺得沉重。

3、哲理

此詩是作者人生痛苦的一種體味,他將這種感受比喻為「在我的心上打了個烙印」,同時,把它當作為一種普適性的人類感情的痛苦本身,並對痛苦的本質和應對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

二、《未選擇的路》

1、作者:美國羅伯特·弗羅斯特

2、全文: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從林的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因此走出了這迥異的旅途。

3、哲理

這首深邃的哲理詩展現了現實生活中人們處在十字路口時難以抉擇的心情。在詩中,詩人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布滿荊棘的道路,正如詩人在現實生話中選擇了不會帶來豐富物質的寫詩生活。

詩人在作出抉擇後,同時又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選擇一條路,並堅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後的回憶中輕嘆遺憾。這首詩朴實無華而清新雋永、寓意深刻。

三、《斷章》是

1、作者:卞之琳

2、全文: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3、哲理

詩人通過對「風景」的剎那間感悟,涉及了「相對性」的哲理命題。「你站在橋上看風景」,而相對於樓上的人來說,橋上的「你」就是他們眼中的風景,他們「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而相對於夢見「你」的人來說,「你」則像窗外的明月一樣,「裝飾」了他們的「夢」。詩人將人生哲理與詩歌意象融合起來,表現了自己對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四、《泥土》

1、作者:魯藜

2、全文: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3、哲理

這首著名的哲理詩,曾經被多少青年人背誦,抄錄在自己的案頭作為座右銘。可是,歷史往往會與一些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

這樣一首曾經影響和激勵過整整一代人的詩篇,在今天也會被某些時髦的人物嘲笑,認為這是一種陳腐了的過時觀念。據說,只有肯定自己的個人價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義的人。

五、《觀錢塘江潮》

1、作者:余亞飛

2、全文:

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

3、哲理

這是一首現代哲理詩,以錢塘江潮為意象,表現了看似平常的錢塘江浪波下,蘊藏著驚天的能量,頃刻間湧起排山倒海的浪濤。意喻看似平常的人會蘊藏巨大的潛力;看似平常的現象後面會蘊藏巨大的力量。

『拾』 表達生活哲理的古詩

【題目】題西林壁(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觀祈雨(唐 李約)

【詩詞原文】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濰縣署中畫竹(清 鄭燮)

【詩詞原文】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哲理】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對同一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卻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認識和結論。從人的主觀因素來說,主要是由於人們的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知識構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詩中描述的祈雨場面就非常鮮明的告訴我們,在階級社會中,由於人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階級立場,因而,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徑庭。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首先必須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看問題。

二、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題目】戲為六絕句(之一) (唐 杜甫)

【詩詞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哲理】(1)從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前後相繼的發展過程,離開了對歷史聯系的分析,我們不僅無法正確認識昨天的歷史,也無法正確認識今天的是未。割斷歷史、否認聯系,盲目的嗤笑傳統、否定前人,必然導致民族虛無主義。

(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就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斷歷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對前人要採取歷史主義的態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標准去看待和衡量過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一方面,要正確分析和區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與非、功與過、精華與糟粕等;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題目】八陣圖 (唐 杜甫)

【詩詞原文】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減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體和部分(全局和局部),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首先,整體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某種條件下,關鍵的部分甚至能夠對全局和整體起決定性作用。諸葛亮多年苦心經營,巧妙布置八陣圖,都是為了一個全局性的戰略目標——「吞吳」,而劉備的報仇之舉則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標。辦事情只有從整體著眼,統籌全局,才能選擇最佳方案,以求實現最有目標。劉備意氣用事,僅從局部著眼,貿然發動進攻,結果不僅局部遭到失敗,而且還從根本上破壞了諸葛亮苦心籌劃的戰略大局,使「吞吳」大計泡影。這首詩以生動鮮明的歷史事實昭示後人:樹立全局觀念,局部服從全局是多麼重要。

【題目】觀書有感 (宋 朱熹)

【詩詞原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題目】擬古 (明 錢宰)

【詩詞原文】長江東流去,來者方不息。白日沒西山,晨光還奕奕。春花瘁復榮。秋草黃已碧。造化無停機,循環豈終極?人生天壤間,少壯須努力!

【哲理】世界上萬事萬物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變化著。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因此,在少壯時,就必須努力拚搏,奮發進取。

【題目】論詩 (清 趙翼)

【詩詞原文】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哲理】說明事物是不斷發展的,每個時代都應創新、進步,不能因襲古人,不求進取。

【題目】草 (唐 白居易)

【詩詞原文】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哲理】說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而這種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這首詩常被用來比喻新事物的強大啊生命力。盡管有嚴寒相逼,有野火摧殘,舊事物的威力可謂橫肆暴虐,卻無法改變客觀規律。新事物在春風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機。

三、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題目】寄興 (宋 戴復古)

【詩詞原文】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因此,我們要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就必須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全面地看問題。我們對人、對事、對己,都要一分為二,如果責備求全,就是一點論,就會犯片面性、絕對化的錯誤。

【題目】雪梅 (宋 盧梅坡)

【詩詞原文】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許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她們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實這種特殊的矛盾規定了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詩中深刻地說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果離開了對於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人們就無法區分是未,也就更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

【題目】惠崇春江曉景 (宋 蘇軾)

【詩詞原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 欲上時。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總是存在於個別(個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並通過個別表現出來。春天的到來,正是通過這一件件特殊的、個別的事物而表現出來。離開了這一個個的美妙畫面,春光也就無從談起了。

四、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

【詩詞原文】冬青樹上掛凌宵,歲晏花凋樹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哲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

【題目】感懷 (明 楊基)

【詩詞原文】驊騮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無造父能,乃與凡馬同。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在事物發展中,內因與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首詩雖然突出地強調了外因對於人才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沒有否定內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對於他人來說處於外因位置的人們,應當善於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積極為人才的成長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它還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經取得成就的人們,不可忘記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績歸於自己。

【題目】赤壁 (唐 杜牧)

【詩詞原文】折戟沉沙鐵圍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哲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發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沒有一定的條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無法成功的。

【題目】蟻 (唐 元稹)

【詩詞原文】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功穿漏江海,蠶食困蛟鯨。敢憚榱梁蠹,深藏柱石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

【哲理】這首詩通過小小螞蟻造成的巨大危害,說明了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餓變化,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告誡人們切莫輕視小的變化,以至釀成大禍。

【題目】讀《陳蕃傳》 (宋 楊萬里)

【詩詞原文】仲舉高談亦壯哉,白頭狼狽只堪哀。枉教一室塵如積,天下何曾掃得來?

【哲理】從矛盾分析的方法來看,陳蕃不懂得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質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質的方法去解決,企圖用一個模式去解決不同的矛盾,硬拼蠻干是註定要失敗的,陳蕃方正有餘,而計謀不足,以至事敗垂成。

從量變與質變相互關系來看,陳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發展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道理。遠大理想、崇高目標必須同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精神結合起來,才可能實現。陳蕃一室不掃,哪能談得上「掃天下」的雄心壯志?

【題目】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毛澤東)

【詩詞原文】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哲理】詩中引用了楚霸王項羽當年本可憑借優勢兵力消滅劉邦,但他卻害怕背上「不義」之名而多次喪失時機,最後反被劉邦攻擊的歷史悲劇,告誡熱鬧們「宜將剩勇追窮寇」的道理。從哲學角度來說,就是當量的積累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應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和發展,促成質變。如果猶豫不決,就會痛失良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更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說明「世界總是這樣以新的代替舊的,綜合司這樣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或推陳出新。」滄桑,指滄海變為桑田,這里比喻革命性的發展變化。「人間正道」是指社會發展規律。「老」是指因氣憤、痛苦而變得衰老。這兩句的意思是,天若有情的話,看到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黑暗殘酷,也會氣憤不已,變得衰老;人類社會的除舊布新,滄桑變化,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人間正道)。

【題目】小松 (唐 杜荀鶴)

【詩詞原文】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篙。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哲理】這首小詩借松寫人,寓意深長。小松剛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以至被埋沒在深草之中,但它並不示弱,逐漸成長,是那些小草所無法比擬的。人們往往忽視、不認識小松將長成凌雲大樹的遠大發展前途,等到松樹真的凌雲參天之時,才去稱贊它的高大。大松「凌雲」已成事實時,再來稱贊它們高大,並不說明有眼光,而在小松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時,如能識別,預見到它必將凌雲的發展前途和趨勢,而陪加培養和愛護,為它的成長創造條件,那才是有見識、有意義的。許多日呢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識」字。作者以松喻人,告誡人們要善於發現和識別人才,對有發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給以重視、關心和培養,使之早日成才。

從哲學角度來說,小松的成長也可比喻為新事物成長的過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它最初出現時總是比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備和充分顯示其優勢,甚至常常是貌不驚人,幼稚可笑。但由於它符合客觀規律,代替了事物的發展方向,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我們應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及時發現它,預見到它的遠大發展前途,積極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長和壯大。
【題目】游園不值 (宋 葉紹翁)

【詩詞原文】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無論如何也禁閉不住的。

五、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題目】放言 (唐 白居易)

【詩詞原文】朝真暮偽何人辯,古往今來底事無。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哲理】詩中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世事變化之快,真真假假,什麼人年能分辨得清楚,而古往今來哪件事又不是如此?人們對於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難辯的事物,必須透過現象,認識本質,辨別其真偽;並以種種貼切的比喻說明,人們通過分析比較,是可以辨別真偽,認識事物的本質的。

【題目】論詩絕句之二 (清 趙翼)

【詩詞原文】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哲理】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評論詩詞的好壞優劣,應當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哪個,而不能像文壇藝苑中的某些人一樣,心口雌黃。馬克思哲學認為,要做到獨具慧眼,深刻地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一是必須在實踐中佔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須善於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發展。

六、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題目】詠史 (唐 高適)

【詩詞原文】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哲理】詩的前兩句,肯定了須賈的憐寒念舊之情,後兩句借題發揮,諷刺須賈僅有憐寒之意而無識才之眼。也是對僅以外表、衣帽取人的一種諷刺。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事物的本質則是事物的內部聯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認識的根本任務在於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正因為須賈的認識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和餓程度,因而不可能給以重視和委以重任。對萬事萬物的認識都是這樣的。

【題目】詩一首(楊虎城)

【詩詞原文】西北山高水又水,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後浪推前浪,跳上浪頭干一場。

【哲理】詩前兩句表達了要干一番大事業的豪情壯志,後兩句富於哲理,發人深思,從「黃河後浪推前浪」的現象,上升為社會在發展、世事在變遷,事物在變化的哲理性認識,蘊涵著「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理性思考,因而得出了抓住機遇、珍惜時光,建功立業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是人們在看問題、辦事情時所具有的精神狀態。詩中所表達的立志、拼搏、進取精神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題目】古瓦硯 (宋 歐陽修)

【詩詞原文】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用之以發墨,不如瓦礫頑。

【哲理】價值是指客觀事物對人們需要的滿足,即對人們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價值就越大;反之,價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是具體而復雜的,不僅表現為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而且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某種物品對於人的意義和價值的大小,又是有條件的、可變的。如詩中所說,如果用來「發墨」,瓦硯的價值是金玉之貴也無法取代的。一個人對社會有沒有價值,或價值的大小,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無論是做工、務農、從軍,還是某方面的專家、學者,都能夠從某一特定的方面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滿足社會的需要,因而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題目】大江歌罷掉頭東 (周恩來)

【詩詞原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哲理】在詩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具有多麼重要的導向作用。正是這種為國為民奮斗不息的價值觀,決定了周恩來革命的人生道路。
八、實踐論

【題目】《西施》(羅隱)

【詩詞原文】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吳國人都認為吳國滅亡的原因是由於吳王好女色,根源在於西施,這是一種傳統觀念,是一種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識。

【哲理】認識論告訴我們,認識的根本任務在於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而不能停留在對事物的現象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方面要佔有十分豐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又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詩人通過深入思考,分析吳國滅亡的本質,得出吳國的滅亡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應歸咎於西施個人。如果說西施是顛覆吳國的罪魁禍首,那麼越王並不寵愛女色,越國的滅亡又該怪罪於誰呢?

【題目】《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

【詩詞原文】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這首詩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兩條途徑。

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人們掌握知識、積累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間接經驗。而直接經驗是獲取知識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這好是非常必要的。並且,間接經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運用、檢驗和發展。如果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必只讀聖賢書」,不去參加社會實踐,不去接觸廣闊的社會生活,那麼他的認識始終「覺淺」;只有通過「躬行」實踐,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