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感動中學生的勵志演講

感動中學生的勵志演講

發布時間: 2020-12-21 05:13:17

A. 感動中學生的100個人物

生命的強音:感動中學生的100個人物
逸情古韻
浪漫人生坎坷路——西部歌王版王洛賓
在那遙遠的權地方——如畫詩人席慕蓉
與海迪聊天不提從前
「音樂作家」羅曼·羅蘭
惟美王子王爾德
認真地生活和寫作——雪域之子華淑敏
「小羅」今天成大器——2004年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迪尼奧
永恆的愛情——至情至愛燕妮·馬克思
駿驪珍珠
中國綠色旋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向自己挑戰——體操王子李寧
舞蹈精靈黃豆豆
勇者無懼——為黑人而戰的「老虎」泰格·伍茲
跳草裙舞的摳門老頭——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
為夢想而不歇奔忙——旅館帝王唐納德·希爾頓
微軟帝王比爾·蓋茨
無手畫家謝坤山
為自己奔跑——長跑健將吉爾波特
「烹調」困難——快餐大王哈萊德·桑德斯
銀河燦星
一代武王成龍
搜索人生——網路總裁李彥宏
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
尋找生命之光——化學之母瑪麗·居里
西天在心——一代僧唐玄奘

B. 感動中學生的事跡要求1000字左右。

張悉妮的不幸是在她3歲時發生的。她因為一次高燒,吃了過量的抗生素葯物,損壞了聽覺神經,她失聰了。開始,父母並沒有太在意,他們以為孩子小,可能是語遲。可是後來才發現,小悉妮真的不再發出聲音了。父母帶著小悉妮跑遍了廣州的各大醫院,但醫生的診斷讓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悉妮重度耳聾! 不幸的小悉妮從此帶上了助聽器,因為需要與人交流,她要每天努力地和媽媽學習發音。母親教悉妮發音的時候,經常是用手將她的舌頭擺正位置,然後把一張紙貼在悉妮嘴邊練習說話,通過這種方式,女兒漸漸掌握了說話和吹氣時空氣在口腔中流動的幅度。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小悉妮終於能說一些簡單的話了。不過,那時小悉妮最大的愛好,還是躲在房間里,在書的海洋里暢游。張悉妮說:「當你不具備說出語言的能力的時候,文字竟然可以代替你的嘴巴,去傾訴你所要表達的心事。耳聾,世界給我關上了一扇門,認識文字後,世界又為我開了一扇窗。」 東湖伴我成長 張悉妮的寫作文采漸漸顯露出來,她寫的文字也越來越多,但與人交流還是有很大的困難。一次偶然的機會,小悉妮對電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當她發現了「畫筆」這個程序後,更是欣喜若狂。漸漸地,張悉妮開始用電腦寫作、用電腦作畫、上網與人交流。有了電腦陪伴,張悉妮與外界交流也更多了。 張悉妮從水田小學畢業後,她的目標就是報考深圳東湖中學。東湖中學是一所遠近聞名的學校,很多學生都慕名報考此學校。面對這位失聰女孩,當時校長彭彪確實有些犯難,怕她適應不了這里緊張的學習生活。入學考試後,彭彪校長意外地收到了張悉妮的一封3000字的信,題目是《一道難題的啟示》。原來,張悉妮在考數學時,有一道題沒做出來,為此她不懈地探究解題方法,特意上網求教,還得到了爸爸的一位教授朋友的幫助。張悉妮的這種不屈從命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彭校長,她如願以償地走進了東湖中學。 東湖中學為張悉妮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學校為她安排了最好的班級,班裡為她安置了最佳位置,所有任課老師都是用E—MALL為她解答學習遇到的問題。張悉妮在這樣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刻苦探究有效學習途徑,發明了一套「1+3+X」校園學習方法, 她不僅完成了學業,而且敲擊著鍵盤,書寫了三部長篇小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知識促我奮進 在上初中的3年時間里,張悉妮在學習、寫作的同時,還擁有了自己的3家網站,網友超過1萬人。其中, 在「大話三國」網站里,張悉妮做了一個與現實中的銀行非常相似的「模擬銀行」,孩子們在游戲中,就可以掌握存款、取款、轉賬、外匯交易等這些復雜的金融知識。 今年3月,張悉妮完成了兩項科技發明: AES汽車防追尾系統和SEE綠色照明技術,另一部作品《菩提花開季》也即將出版。 談到今後的打算,張悉妮說她有三個願望:第一,她希望她發明SEE綠色照明技術,能創造一個沒有輻射,沒有頻閃的光環境,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做貢獻。第二,把電影劇本《小偷》、《張悉妮看深圳》DV片和汽車防追尾系統,這些人文作品和科技發明帶進2010年世博會。第三,在不久將要舉行的深圳文化博覽會上,她要把「1+3+X」校園學習方法推廣出去,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16歲少女演繹精彩青春 —— 記失聰小作家張悉妮的成長之路 ○ 本報記者 李斌 去年就聽說,廣東深圳市作家協會有了一個最年輕的會員,是一名中學生,她叫張悉妮。自從她的《假如我是海倫》一書暢銷後,她的作品就越來越多地被傳播到校園及網路上。2005年8月,在北京舉行了張悉妮作品研討會,引起廣泛反響,她被譽為「中國的海倫」、「文學千手觀音」。 在此之前,她已出版過一本70萬字的暢銷小說《童言無忌·三國志》,並且發表的作品有200多篇,她還在3家網站擔任站長、版主。一個16歲的失聰少女,竟有如此作為,真是讓人難以想像。近日,記者在深圳中學見到了上高一的張悉妮,並在她父親張世平的幫忙「翻譯」下進行了采訪。 文字讓我飛躍 張悉妮的不幸是在她3歲時發生的。她因為一次高燒,吃了過量的抗生素葯物,損壞了聽覺神經,她失聰了。開始,父母並沒有太在意,他們以為孩子小,可能是語遲。可是後來才發現,小悉妮真的不再發出聲音了。父母帶著小悉妮跑遍了廣州的各大醫院,但醫生的診斷讓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悉妮重度耳聾! 不幸的小悉妮從此帶上了助聽器,因為需要與人交流,她要每天努力地和媽媽學習發音。母親教悉妮發音的時候,經常是用手將她的舌頭擺正位置,然後把一張紙貼在悉妮嘴邊練習說話,通過這種方式,女兒漸漸掌握了說話和吹氣時空氣在口腔中流動的幅度。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小悉妮終於能說一些簡單的話了。不過,那時小悉妮最大的愛好,還是躲在房間里,在書的海洋里暢游。張悉妮說:「當你不具備說出語言的能力的時候,文字竟然可以代替你的嘴巴,去傾訴你所要表達的心事。耳聾,世界給我關上了一扇門,認識文字後,世界又為我開了一扇窗。」 東湖伴我成長 張悉妮的寫作文采漸漸顯露出來,她寫的文字也越來越多,但與人交流還是有很大的困難。一次偶然的機會,小悉妮對電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當她發現了「畫筆」這個程序後,更是欣喜若狂。漸漸地,張悉妮開始用電腦寫作、用電腦作畫、上網與人交流。有了電腦陪伴,張悉妮與外界交流也更多了。 張悉妮從水田小學畢業後,她的目標就是報考深圳東湖中學。東湖中學是一所遠近聞名的學校,很多學生都慕名報考此學校。面對這位失聰女孩,當時校長彭彪確實有些犯難,怕她適應不了這里緊張的學習生活。入學考試後,彭彪校長意外地收到了張悉妮的一封3000字的信,題目是《一道難題的啟示》。原來,張悉妮在考數學時,有一道題沒做出來,為此她不懈地探究解題方法,特意上網求教,還得到了爸爸的一位教授朋友的幫助。張悉妮的這種不屈從命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彭校長,她如願以償地走進了東湖中學。 東湖中學為張悉妮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學校為她安排了最好的班級,班裡為她安置了最佳位置,所有任課老師都是用E—MALL為她解答學習遇到的問題。張悉妮在這樣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刻苦探究有效學習途徑,發明了一套「1+3+X」校園學習方法, 她不僅完成了學業,而且敲擊著鍵盤,書寫了三部長篇小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知識促我奮進 在上初中的3年時間里,張悉妮在學習、寫作的同時,還擁有了自己的3家網站,網友超過1萬人。其中, 在「大話三國」網站里,張悉妮做了一個與現實中的銀行非常相似的「模擬銀行」,孩子們在游戲中,就可以掌握存款、取款、轉賬、外匯交易等這些復雜的金融知識。 今年3月,張悉妮完成了兩項科技發明: AES汽車防追尾系統和SEE綠色照明技術,另一部作品《菩提花開季》也即將出版。 談到今後的打算,張悉妮說她有三個願望:第一,她希望她發明SEE綠色照明技術,能創造一個沒有輻射,沒有頻閃的光環境,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做貢獻。第二,把電影劇本《小偷》、《張悉妮看深圳》DV片和汽車防追尾系統,這些人文作品和科技發明帶進2010年世博會。第三,在不久將要舉行的深圳文化博覽會上,她要把「1+3+X」校園學習方法推廣出去,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我只找到這么多

C. 幫幫忙,令中學生感動的視頻,比如勵志教育、感恩教育··· 希望上課時給學生看讓他們有感觸!

鄒越的演講——讓生命充滿愛

D. 求《感動中學生的100篇小小說》內的文章

天國來信2009-10-18 14:25 我的爸爸和媽媽是大學同學,又是同鄉,結婚後感情極好。小時候,我愛玩,別人說我是瘋丫頭,我也不在乎。我常常拉著爸爸帶我玩,游泳,騎自行車……幾乎每天都有新花樣。但我至今仍深深懷念著的,還是爸爸帶我放風箏。
我們大院里的孩子,每年春暖花開的日子都要一起放風箏,比誰的風箏放得高。可是,我沒有風箏,家裡沒有錢,爸爸就用報紙給我做了一個——它真丑,黑乎乎的,除了一條長長的尾巴,什麼模樣也沒有。

那天,爸爸帶著我,就是拿著那隻風箏,參加了我們的風箏比賽。大操場上,好多人喲。他們手裡的風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有展著雙翅的「小燕子」,有翩翩欲飛的「花蝴蝶」……漂亮極了。我差點不好意思把那隻「報紙」拿出來。

爸爸推推我:「去吧!」我學著別人的樣子,一手拿著線圈,一手拿著「報紙」跑起來,爸爸在一旁微笑地看著。

別人的風箏都起飛了。只有我的「報紙」怎麼也飛不起來,我生氣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把它扔得老遠。爸爸見了,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說:「爸爸幫你放。」他拿起「報紙」迎風跑了起來。爸爸跑得並不快,看起來很吃力。但他卻不肯停下來,因為那樣「報紙」也會停下來的。一段時間過去了,再看看爸爸,已是滿頭大汗,「報紙」終於飛上去了。爸爸坐在草地上,慢慢放線。風箏越飛越高。放眼望去,我的「報紙」風箏就像一隻蒼鷹在高高的天空飛翔。爸爸把線交給我,在一邊靜靜地看著我。有誰知道,我的爸爸當時已經是肝癌晚期的病人呢?

爸爸住院的日子,媽媽請假日夜守護。我每天放學後也守在他的床邊。他一邊教我學外語,一邊教我做數學,有時疼得他額頭上汗珠滾滾,可他的臉上依然掛著笑容。媽媽不忍心,拉我回家,爸爸搖頭勸阻,然後雙手捧著我的頭,在額上印上長久的吻。

只要媽媽做了好吃的送來醫院,爸爸總要留一份給我。可他留給我最多的是對生命的珍惜和對死亡的樂觀。肝癌使他越來越消瘦,可他對我的笑容依然充滿父親的慈愛。有一天,他在病房疼得不住呻吟,見我進來,卻平靜地笑了:「爸爸一直在向你,等你。」說著,他將一隻漂亮的小金魚遞到我手上:「你喜歡嗎?」一旁的媽媽看著愣住的我,說:「可兒,今天是你8歲生日,這是爸爸花了半個月時間為你編結的生日禮物。我和爸爸祝你生日快樂。」這是一隻用潔白透明的塑料管編結的金魚,兩顆黑色紐扣嵌成金魚的眼睛,使它栩栩如生。那一刻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落了下來。

中秋節的夜晚,爸爸硬撐著起來與我和媽媽在陽台上賞月。爸爸突然指著天幕上一顆最亮的星星說:「可兒,爸爸有一天去了天國,就是那顆最明亮的星星。永遠守護著你,在漆黑的夜晚。」

幾個月後,爸爸走了,去了他說的天國。他還說他在那裡會常常給我寫信的。我知道自己永遠再見不到他了,以後的日子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有那麼一段日子,我感到特別孤獨,甚至自卑,不敢上街,不敢去同學家,我害怕看見別人的爸爸和孩子有說有笑的親熱,我開始變得孤僻、冷漠……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對爸爸的思念越來越強烈地佔據了我的心。每個晴朗的夜晚,我都要站在陽台上對著星空,呆立好久,然後回到自己的小屋裡黯然落淚。一個沒有星星的漆黑之夜,我抱著爸爸的遺像入睡,母親說:「你爸爸說,他每年都要給你寫信的,我想快來了吧。」我大聲哭著說「你騙人,爸爸走了,不會給我寫信了……」

9歲生日那天,媽媽將紅燭插上蛋糕,然後拿出一個信封對我說:「你爸爸來信了,我讀給你聽。」說完,媽媽小心翼翼地將信封拆開,一張漂亮精緻的紅色賀卡滑落在桌上,我隨手拾起打開,一行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 可兒,我親愛的女兒:
你好嗎?又大了一歲,長高了吧,學習成績一定很不錯。像爸爸的時候,爸爸就會在你的眼前,如同我想你,就會夢見你一樣。你是我的驕傲,祝你生日快樂!

是爸爸寫來的,他的字跡還是那樣遒勁瀟灑,剛勁有力。我撲在媽媽的懷里,眼裡湧出不盡的淚水。媽媽也哭了,淚水滴在我的手上:「你是爸爸的女兒,她會永遠陪伴著你。」我問媽媽:「爸爸還會來信嗎?」媽媽告訴我說會的,每年我的生日他都會有信來。果然,第二年的生日,爸爸的信又來了。於是,在我的心裡,爸爸依然活著。孤獨漸漸遠去,歡樂漸漸回來,學習成績也一天天好起來,同學們都說我變了。媽媽也說我長大懂事了。是的,正因為我懂事了,才對爸爸的信疑惑起來。他既然離開了我們,怎麼還能給我寫信呢?一天,媽媽上班後,我偷偷打開他的抽屜,在一個小盒裡,發現一疊潔白的信封,我數了數,整整10封,每封信的封面上寫著:我的好女兒可兒收。同樣的筆跡,同樣的墨色,媽媽不可能偽造,是爸爸親手寫的。

我的雙眼立刻模糊起來,有淚水在臉上流淌,腦海里全是父親的形象,那飄飛的風箏,那黑眼睛的小金魚,還有那長久的吻……那點點滴滴的慈愛,將我包圍著,溫暖著……我想把信拆開,可又惟恐父親聖潔的深情溜走。母親回來了,她告訴我,這些信,是爸爸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每天晚上坐在床頭寫完的。最後,母親對我說:「你想看,就拆開看吧。」

我搖頭,把爸爸神秘的問候和希望重新收好。這是我的精神的寄託和歡樂的源泉,是激勵我努力學習好好做人的無窮動力。我要慢慢品嘗,回味一生……

E. 感動中學生100個故事

教你如何做人的故事

1、 寬容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2、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
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3、 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沖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里,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沖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游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它怕痛。

4、 神跡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F. 感動中學生(高中生)的故事

想雨的時候,就是心事和憂傷積攢得很沉很重的時候,心情像枯渴的禾苗盼著雨的到來。

不管雨落的是大是小,如果是在清晨,伴我從夢中悠然醒來,就成了清涼舒捲的心意。清新亮亮的,我一天的心情就有了依靠。

如果雨落在白天,就濕了心中的塵熙,一份莫名的憂傷在清涼的風里,寫意成淅瀝的詩境。一切都靜了,喧嘩都沉進了城市的水裡,一切都流走了,只有紛飛的雨。於是就走出去,不想帶傘,讓所有的郁悶在腳下流淌。那時,就進入童話了。

除了躲起來的人,一切都是濕的,真好,一切都是輕輕的靜,唯雨敲著面孔如落午夜的小窗。

午夜聽雨時,夢在雨里,雨在夢里。遠近飄忽中,思緒就有了入禪的古韻,在天籟的觸撫里,一份感動渲染了雅緻的夢境。

今天雨又來了,在我走在路上正不知該把糟透的心扔向何處的時候來了,由遠而近驚動了人和所有能動的東西。

我停下,不躲不避等著雨的來臨。

當第一個雨點駕雲御風倏忽落在了我的鼻尖上時,令我生出舒暢的酸楚。當我的頭發濕透了,當我的衣服濕透了,當我看見所有的人都躲起來時,我感受到了全身玲瓏凸凹和每一個細節的清晰,有了一種放聲大哭的渴望。

我走著,在躲著人的指指點點里,傻瓜一樣與雨親近著。我不想回去,更不想躲起來,當肉體的涼意滲透進心裡的時候,我發現路上已經積水,郁悶和污垢都在隨著雨水流走。一切都已過去了,世界 又變的水靈靈清新亮麗起來。

我發現,路邊花壇的枝葉下有一隻濕淋淋的沒來得及躲起來的花斑蝴蝶,正在掙扎著爬上一棵草葉。我想,如果蝴蝶能換一種心情,就會如旁邊的蝸牛一樣的愜意(蝸牛在散步像我的模樣),就會把這場糟糕透頂的淋雨變成一次舒暢的沐浴。

我呢?我能把常人認為是倒霉淋雨的事情當成一種緩解釋放心緒的方式,為何不能把在雨中的豁達寬容和興致換位到每個無雨的日子裡呢?

我只是一個喜歡淋雨的蝸牛嗎?

在雨里真的很好,如果能不是匆忙驚慌的躲避逃開,或不因憂傷在雨中游盪,能靜靜的與風雨進行交流,就能體察到都市的悶燥和情感的結痂在一片片剝落,慢慢顯出了記憶的綠葉和鮮活的心。雨是

天地的使者,滋養和啟發著世間萬物。我不禁又慶幸因對雨的喜好而得到的感悟。

我看見燈正在逐一亮起,在高低不等的房子里亮晶晶的令人感動。我似恍若隔世,生出了對人的崇拜和對萬物的親切。

對生命而言,所有的區別都在房子和燈光裡面。

我回去,把濕淋淋的衣服和濕淋淋的心情一起晾乾

G. 求感動中學生的故事

遠去了,母親放飛的手

劉心武



從1950年到1959年,我8歲到17歲。家裡平時就我和母親兩人。回憶那十年的生活,母親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對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尋常的。

物質上,母親自己極不重視穿著,對我亦然,有的穿就行了;用的,如傢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親做得一手極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說她能獨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親的那些見過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稱贊,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輪番製作的四川臘腸、臘肉等,也足以叫鄰居們嘖嘖稱奇。有人就對我發出警告:「你將來離開了家,看你怎麼吃得慣啊!」但是母親幾乎不給我買糖果之類的零食,偶爾看見我吃果丹皮、關東糖之類的零食,她總是要數落我一頓。母親堅信,一個人只要吃好三頓正經飯,便可健康長壽,並且那話里話外,似乎還傳遞著這樣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經飯」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著道德開始滑落──當然很多年後,我才能將所意會到的,整理為這樣的文句。

母親在飲食上如此令鄰居們吃驚,被一致地指認為對我的「嬌慣」和「溺愛」。但跟著還有令鄰居們吃驚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郵件大戶。如果那幾十種報刊都是我父親訂的,當然也不稀奇,但我父親其實只訂了一份《人民日報》,其餘的竟都是為我訂的。就有鄰居大媽不解地問我母親:「你怎麼那麼捨得為兒子花錢啊!你看你,自己穿得這么破舊,家裡連套沙發椅也不置!」母親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歡啊!這個愛好,盡著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師范專科學校錄取,勉勉強強地去報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萬幸」是,這所學校就在市內,因此我覺得還可以大體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飯和睡覺。我滿以為,母親會縱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樣生活。但是她卻給我准備了鋪蓋卷和箱子,顯示出她絲毫沒有猶豫過。母親不僅把我「推」到了學校,而且,也不再為我負擔那些報刊的訂費,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學校的閱覽室和圖書館。

1960年春天,有一個星期六我回到家中,進門就發現情況異常,彷彿在准備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親奉命調到張家口一所軍事院校去任教,母親也隨他去。我呢?父親和母親都絲毫沒有猶豫地認為,我應當留在北京。問題在於:北京的這個家,要不要給我留下?如果說幾間屋都留下太多,那麼,為什麼不至少為我留下一間呢?但父親卻把房子退了,母親呢,思想感情和父親完全一致,就是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應當開始完全獨立地生活。父母遷離北京後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識到我在北京除了集體宿舍里的那張上鋪鋪位,再沒有可以稱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鋪位上,獃獃地望著天花板上的一塊污漬,沒有流淚,卻有一種透徹肺腑的痛苦,難以言說,也無人可訴。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學任教。就在那個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親將我放飛時,親手給我縫制的被子。它在為我忠實地服務了幾年後,終於到了必須更換的極限。於是我給在張家口的母親寫信要一床被套。這對於我來說是自然到極點的事。母親很快寄來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時我也就接到了母親的信,她那信上有幾句話我覺得極為刺心:「被套也還是問我要,好吧,這一回學雷鋒,做好事,為你寄上一床……」睡在換上母親所寄來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種悲涼感:母親給兒子寄被套,怎麼成了「學雷鋒,做好事」,彷彿是「義務勞動」呢?現在我才憬悟,母親那是很認真很嚴肅的話,就是告訴我,既已將我放飛,像換被套這類的事,就應自己設法解決。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盡量自己獨立解決」。

母親將我放飛以後,我離她那雙給過我無數次愛撫的手是越來越遠了,但她所給予我的種種人生啟示,竟然直到今天,仍能從細小處,挖掘出珍貴的寶藏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摘自《劉心武散文集》)

H. 感動中學生的人物頒獎詞

2006感動中國頒獎詞是2005的年度人物,你想知道的是2006年度人物的感動中國嗎?好象還沒有評出來.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魏青剛」
頒獎詞: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為了一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動作源自內心品質。從人群中一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俠之大者。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從飛」
頒獎詞: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台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費俊龍、聶海勝」
頒獎詞:誰能讓全世界1/5的心靈隨著他們的節奏跳動五天五夜,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的飛躍,他們出征蒼穹,畫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他們是中國航天的黃金一代。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黃柏雲」
頒獎詞: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他是個值得尊敬的長者,艱難困苦,玉汝以成,三萬里回國路,二十年礪劍心,大哉黃伯雲!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李春燕」
頒獎詞:她是大山裡最後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是遷徙的侯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洪占輝」
頒獎詞: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陳健」
頒獎詞: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淡去火紅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識的風范,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邰麗華」
頒獎詞: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也許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於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一個樸素女子為我們呈現華麗的奇跡,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楊業功」
頒獎詞:鑄就長纓銳旅,鍛造導彈雄師。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讀秒計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請纓提旅,已是鞠躬盡瘁。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他是中國軍人一面不倒的旗幟!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王順友」
頒獎詞:他朴實的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特別獎「青藏鐵路的建設者」
頒獎詞: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I. 感動中學生的20個人物

丁曉兵:20多年來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並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後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

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帶領的集體,先後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王百姓:排除炸彈1.5萬多枚

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誇張。公安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

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只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

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華益慰:「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

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並不這么看:醫者父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

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

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

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道:「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96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葉篤正:「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91歲的葉篤正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葉篤正先生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東亞大氣環流以及全球變化科學等領域成就顯著,被公認為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重大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常掛在葉篤正先生嘴邊的是:「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孔祥瑞:150項革新帶來8000萬元效益

僅有初中學歷的工人孔祥瑞有著「藍領專家」的美譽。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這位朴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
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

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這個心願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微塵: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

「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後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後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

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翻閱了捐款記錄後驚訝地發現,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經使用「微塵」的名字多次大額捐款:非典時期捐款2萬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萬元,為白血病兒童捐款1萬元,湖南災區捐款5萬元……當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微塵」時,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

截至目前,青島市紅十字會收到的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每一雙充滿善意的援手,每一張不同模樣的面孔,都記錄下一個共同的名字——「微塵」。

2007
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和頒獎詞

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李劍英——16秒內的選擇是犧牲

2006年,李劍英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如果跳傘後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後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壯烈犧牲。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胡鴻烈、鍾期榮夫婦——散盡家產培養人才

這是兩位均已89歲高齡的老人,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1953年學成回香港後,一直是職業律師。因感於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出資創辦樹仁學院,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孟祥斌——年輕軍人捨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帶著妻子和女兒到金華市區購物。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多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鍾後,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沉入水中,28歲的年輕生命隕落了。
風瀟瀟,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方永剛——生命保持在沖鋒姿態

入伍20多年來,方永剛先後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被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2006年11月,方永剛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他從醫院回到學院,堅持為學生上完最後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生命保持在沖鋒姿態

李麗——用輪椅畫出愛心軌跡

李麗在1歲時患小兒麻痹症,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5年時間,溫暖8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閔恩澤——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

閔恩澤--- 製造中國催化劑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後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製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製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

1980年以後,他指導開展己內醯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陳曉蘭——無私無畏堅守醫德

陳曉蘭曾是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她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超過20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在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陳曉蘭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

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謝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歲的謝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劉延信(後改姓為謝)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後,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羅映珍——用愛喚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羅映珍和在雲南省永德縣公安局當民警的丈夫羅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與3名毒販殊死搏鬥,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後,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並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也許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J. 中學生感感恩演講稿(好段)感動至流淚

《感恩—時代的呼喚》
尊敬的各位教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時代的呼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後西方意識形態的進入。「感恩」這一詞彙正從我們的視野了逐漸消失,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開展「感恩教育」已被提到相當的高度來重視,尤其是在學校教育中,「感恩教育」就是要讓我們每一位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感恩教師,感恩學校,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在西方有「感恩節」,而中國的傳統教育中有「施恩不圖報」的觀念。教育專家曹華這樣說道:「感恩也是一種品德。」「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我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我們學業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

: 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世界將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是,我們常常缺少一種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一代。他們常常忘記了,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們總認為許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應該擁有的,包括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老師嘔心瀝血的教導,旁人義不容辭的幫助…… 因此,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學生內心深處的洗滌,讓我們在不經意間的觀察中,體會到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在三言兩語中,感覺到師愛如燈;在與同學的交往中,體驗到友誼的縷縷春風。一個人的一生,需要太多的支撐。心存感激,才能深入體會,才會加倍珍惜。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爭做一個成功的人」。感謝他人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母親節時做心意卡,每天回家幫做一件家務,記住父母的生日,得到他人幫助後說聲謝謝等,通過這些水事來學會感恩,每天心存感恩,生活起來也快樂。這樣家庭、班級、學校及至整個社會也更加和諧。同學們「感恩」並不遙遠,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應該學會感恩,使學校充滿愛的生機。

父母養育我們很辛苦,我們應該對父母感恩,同學不求回報地幫助我們,我們應該對同學感恩,老師辛勤教育我們,我們應對老師感恩,願同學們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知道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許許多多人為我們付出,我們生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感謝這個世界,感謝父母、老師、同學,感謝愛著我們的親人和朋友。願「感恩」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里,使我們在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孝敬父母。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尊敬師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勤奮學習,真愛自己。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明白事理地更快成大,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未來。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