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借雪勵志

借雪勵志

發布時間: 2020-12-21 04:09:43

A. 描寫樹立目標努力學習的成語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流傳給後人許多刻苦讀書的勵志故事,也由此成就了大量的相關成語。要在漫長的求學路上取得成功,就要樹立目標、努力學習。而這句話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最是貼切不過,即「篤志好學」(《後漢書.侯霸傳》),就是堅定志向、勤奮治學的意思。

(一)確立志向。古人很早就將治學與「建功立業」聯系在一起了,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為了能實現「名垂青史」的遠大理想,實現「功成名就」的遠期目標,古代讀書人便給自己確立了治學的近期目標,那就是要「立身揚名」,要「金榜題名」,最好能「文武兼備」,做個「允文允武」的「文武全才」,以期將來能「出將入相」。

這九個成語其實還有很多意義相同或相近的成語,比如垂名青史、名標青史、功標青史、永垂青史、青史留名、青史傳名、青史標名、青史流芳、青石留芳、功成名遂、及第成名、經文緯武、緯武經文、文經武緯、文經武略、文武雙全、才兼文武、能文能武、乃文乃武、乃武乃文、出文入武、入文出武、……不管是理想還是信念,可以說,這些成語都是古人讀書學習的目標,可見古人的功名心有多麼熱切!

(二)勤奮學習。

  1. 這其中的典故和成語更是不知凡幾,這得從古代聖賢孔子開始說起。

「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曾記述:「讀《易》,韋編三絕。」意思是說《周易》晦澀難懂,孔子一遍又一遍地翻閱竹簡,以至編連竹簡的牛皮繩都被磨斷了很多次。孔子的「敏而好學」由此可見一斑。但這並不是孔子好學精神的全部,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就像他對告誡弟子子貢治學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是一個道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恥下問」要比「敏而好學」更難,但是孔子身體力行地做到了,他不止向項橐學習,還曾拜郯子學禮儀,拜長弘學樂曲,拜老子學人生哲學。

孔子還說過許多名言,其中「學而時習之」(出自《論語.學而》)、「學而不厭」(出自《論語.述而》)、「困而學之」(出自《論語.季氏》)後來變為了成語,而這些成語很多都成為後世治學之人的箴言和座右銘。

2. 從古至今,治學之路上的勤奮好學者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宋朝時成書的《三字經》便將之前歷史上典型的勤學故事收錄其中,從而教育蒙童自小就要勤勉好學。

「刺股讀書」——戰國縱橫家蘇秦發奮讀書,若是夜裡讀書睏倦打盹,就會用事先備好的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提振精神繼續讀書。當然,這種做法在現代並不提倡。

「溫舒蒲編」——西漢大臣路溫舒小時候曾用湖澤里的蒲草編製成簡牒用來書寫,在漢宣帝時官至臨淮太守。

「買臣負薪」——西漢大臣朱買臣家貧好讀書,卻不置產業,每日擔柴賣薪為生,且邊走邊讀,對妻子的抱怨也不予理會,終於在漢武帝時位列九卿。

「囊螢照書」、「囊螢照讀」——東晉大臣車胤自幼家境貧寒,夜裡讀書沒有燈油,夏天時就捕捉螢火蟲集入紗囊之內以作照明之用,留下了「車胤囊螢「的典故。車胤後來官至吏部尚書,他刻苦讀書的故事流傳後世,被傳為美談。

「映雪讀書」——車胤之後,另一位東晉大臣孫康在幼年時也有類似的經歷,不過他是在冬天下雪後借著雪地的反光來讀書,從而留下了「孫康映雪」的典故。後孫康官至御史大夫,他的子孫為紀念他,為他所在的孫氏起堂號為「映雪」,孫康即成為孫氏映雪堂的始祖。

「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年輕時好讀書,就是騎牛之時也不忘將書掛在牛角上。這個場景被越國公楊素看到,楊素對他對學識風度很是贊賞。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聽說後,遂與其傾心相交。後人用「牛角掛書」形容勤奮讀書,而用成語「牛角書生」指勤奮讀書的書生。

「囊螢映雪」——《三字經》出現後,「車胤囊螢「與」孫康映雪「兩個典故便合二為一,演繹出「螢囊映雪」這一成語。

「懸梁刺股」、「負薪掛角」——與「囊螢映雪」同理,這兩個成語也是隨著《三字經》的出現,將四個典故兩兩合一演繹出來的。「懸梁刺股」即指東漢的孫敬和戰國的蘇秦,而「負薪掛角」則指的是西漢的朱買臣和隋朝的李密。

其中「囊螢映雪」、「懸梁刺股」所提及的四個典故,幾經歷史文化的演繹,出現了很多意同字不同(或序不同)的成語,如「映雪囊螢」、「集螢映雪」、「照螢映雪」、「囊螢照雪」、「囊螢積雪」、「積雪囊螢」、「螢窗雪案」、「雪案螢窗」、「雪案螢燈」、「雪窗螢幾」、「雪窗螢火」、「雪天螢席」、「螢燈雪屋」、「囊螢積雪」、「刺股懸梁」、「懸頭刺股」、「引錐刺股」等。

3. 類似刻苦讀書、專心致志的成語典故還有很多,這些佳話典故中的主人公都是莘莘學子勤學不輟的榜樣,不止讓古人、更讓現代人心嚮往之。比如:

  • 「挾策讀書」——出自《莊子.外篇.駢拇第八》,寫的是臧(人名)讀書亡羊的故事;

  • 「好學不倦」——出自《史記.楚世家》,提到狐季姬到兒子重耳(晉文公)年輕時好學不倦,有寵於晉獻公。

  • 「下幃讀書」——出自《史記.儒林列傳.董仲舒》;

  • 「帶經而鋤」——出自《漢書.倪寬傳》;

  • 「鑿壁偷光」——出自《西京雜記》,記述的是西漢文學家匡衡的故事,同義成語還有「鑿壁借光」、「穿壁引光」、「匡衡鑿壁」等;

  • 「高鳳流麥」——出自《後漢書.逸民傳.高鳳》;

  • 「孳孳不倦」——出自《後漢書.魯丕傳》;

  •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出自《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 「孜孜不倦」——出自《三國志.蜀書.向朗傳》,同義成語還有「孜孜無倦」、「孜孜不怠」、「孜孜無怠」、「孜孜不懈」、「孜孜不輟」、「孜孜不已」等;

  • 「三餘讀書」——出自《魏略.儒宗傳.董遇》,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比喻抓緊一切閑余時間讀書,同義成語還有「讀書三餘」;

  • 「據鞍讀書」——出自《北史.樊深傳》;

  • 「映月讀書」——出自《南史.孝義傳.江泌》;

  • 「閉門讀書」——出自《隋書.盧思道傳》,同義成語還有「閉戶讀書」。

  • 「力學不倦」——出自《舊唐書.子繁傳》。

有些成語雖然沒什麼典故、沒什麼主人公,但由於是出自名家的文筆,文字間蘊含至理的詞語逐漸成為名言,最終也演變成了成語。比如:

  • 「手不釋卷」——出自三國曹丕《典論.自序》;

  • 「開卷有益」——出自東晉陶潛《與子儼等疏》;

  • 「頓學累功」——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

  • 「讀書破萬卷」——出自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韻》;

  • 「將勤補拙」——出自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同義成語還有「勤能補拙」、「以勤補拙」;

  • 「焚膏繼晷」——出自唐韓愈《昌黎集.進學解》;

  • 「業精於勤」——出自唐韓愈《昌黎集.進學解》;

  • 「十年窗下」——出自(金末)劉祁《歸潛志》,同義成語還有「十年寒窗」、「十載寒窗」;

  • 「讀書三到」——出自南宋朱熹《訓學齋規》,「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 「力學篤行」——出自南宋陸游《陸伯政山堂稿序》;

  • 「篤學不倦」——出自明初方孝孺《與鄭叔度書》;

  • 「潛心篤志」——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

(三)關於「勤學好問」。

自孔子以降,古代先賢們求學、治學的要旨無非是「學」、「問」二字,不過可惜的是,兩千多年來,古人似乎更崇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而孔子提倡的「不恥下問」的治學理念反而少有人提及。這並不是說古人只「學」不「問」,而只是恥於「下問」,這個「下」字就是關鍵。西漢劉向曾在《戰國策.齊策四》提到「不愧下學」,其中也有個「下」字。但不管是「下學」,還是「下問」,終歸有傷士大夫、讀書人的顏面,絕少有人能做到。

也正因為如此,「不恥下問」、「不愧下學」的理念就顯得太過「高大上」,終究只能成為世人理想的精神聖殿,可觸而不可及,而相關成語也必然少之又少!

宋朝的朱熹很聰明,他不提「上問」、「平問」、「下問」,只強調「好問」。他在《朱子語類.論語》提到「勤學好問」,把「學」、「問」二字中正平和地融合在一起,終於使孔子「不恥下問」的治學理念走下神壇,偷龍轉鳳間就維護了士大夫的心理平衡。

綜合看來,「篤志好學」、「勤學好問」這兩個成語應該是最貼合「樹立目標,努力學習」的成語。

最後,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樂府詩集.長歌行》)共勉!

B. 與成長有關的勵志古代故事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不識字,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西漢時期,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啟示】
它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C. 勤奮學習的例子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回深,曾到好答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D. 一句國學經典

20.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

——《三國志》

譯: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2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

——《晉書》

譯: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2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晉書》

譯: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23.成敗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

譯: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系,世事不會永遠太平安寧。

24.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南史》

譯: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25.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增廣賢文》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26.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27.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2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29.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30、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

——《醒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3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增廣賢文》

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遊。

32.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增廣賢文》

譯: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後退。

3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3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35.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3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3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後。

38.位卑未敢忘國。

——陸游《病起書懷》

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3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40.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明·呂坤《呻吟語·卷上》

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