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釋迦萌尼語錄

釋迦萌尼語錄

發布時間: 2020-12-20 07:39:45

Ⅰ 釋迦牟尼最具靈性四句話喜歡哪一句

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2、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我們所經歷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發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也不會。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生命中,我們經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3、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

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准備好,准備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裡,隨時准備開始。

4、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

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這是為什麼,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最好是放下並持續前進。你坐在這里,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如果這些文字觸動你的心弦,那是因為你的因緣成熟。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

(1)釋迦萌尼語錄擴展閱讀: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陀時代,被稱為"中國"的北印度恆河流域,是當時世界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十六大國在此爭雄,其中摩揭陀國和憍薩羅國是二大強國,此外還有眾多小邦國。因統治需要,種姓制度逐漸嚴格起來。婆羅門(西部當權)和剎帝利(東部當權)都是奴隸主階級;吠舍少數分化為中小奴隸主或官商階級,絕大多處於奴隸邊緣;首陀羅(非雅利安)多為手工業者,實際是種族奴隸。

這時期並沒有激烈的階級斗爭。各城邦政治秩序比較穩定,農工商業都相當發達。印度海外貿易早已開始,由於商品貿易的繁榮,出現了新興富商。在各國通過擴大領土的戰爭中,剎帝利掌握實際的軍事力量,獲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羅門種姓的權威。即使在哲學方面,也有婆羅門向剎帝利轉移的跡象。一般認為,這一時代新政治和新文化的中心是在摩揭陀。

Ⅱ 釋迦牟尼最經典的4句話是什麼

釋迦摩尼佛是古代印度的釋迦族人,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他一生有四句話是經典,我對佛教也少有了解,可以為你解讀一下。

第一句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釋迦摩尼要告訴我們,不要過分地留戀已經結束的事情,不要沉迷於過去,而是應該展望未來。我們做的一件事情,勝利了,也不要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失敗了,也不要被失敗的悲傷所充斥,要看開,要放下。

我接觸佛學也好多年,但是已經很久沒有看佛學有關的文章和書籍了,佛學這種東西可以說是玄之又玄,這是我對這些話的淺薄理解,希望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Ⅲ 釋迦牟尼最經典的三句話

一切有為法皆是虛妄。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離一切相即佛。

Ⅳ 釋迦牟尼18句名言

1、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2、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3、所有人類的不幸都源於不能直面現實。

4、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5、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7、恨永遠無法止恨,只有愛才可以止恨。

8、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0、心靈是先驅,是首領;萬法唯心造。

11、我們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樣,一切行為來自內在的想法,這些想法使我們造成今日所處的世界。

12、心靈是很難理解的,它十分敏銳且游移於意志間。智者會守護它,因為小心維護心靈常會導向幸福。

13、不論恐懼源自何處,它總是來自愚人而非智者。

14、即使是最壞的敵人,也不能像自己毫無防禦的內心般傷害自己,然而一旦心靈被操縱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親人也不能幫你。

15、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於自私貪婪的欲求,以及事物無法與我們的精力和環境的改變相配合。

16、怨恨並不因怨恨而終了,而是因愛而終止。

17、自愛者將不會傷害他人。

18、每個人皆具有行善的潛能,即使是最邪惡的人也可以經由努力,變成最有道德的人。而且,無論是多大的罪惡,皆不能以無止盡的痛苦來懲罰他。

19、控制自我勝過控制世界,對世俗享樂的自製勝過全世界的財富。

20、雖然一個人必須在戰爭中征服數千人才能獲得勝利,但是,征服自我的人,方是最偉大的征服者

Ⅳ 釋迦牟尼說過什麼名言

世尊於靈山來會上,拈自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釋迦牟尼拈的是何花?大多說是金色的婆羅花,(一說紫色的金蓮花),其實不然,佛祖手中無花,只不過結一手印,右手大拇指和中指相拈,其餘指自然張開,手中蓮而已,左手大拇指指向勞宮穴,其餘四指伸直,如此而已,其意如何,萬千世界,唯心法重要,如何治心,好好吃飯,拇指為脾胃之屬,中指是心經之路,吃飽飯才有神思,神思乃知根本,佛經不念也罷,念怕是一不小心就把經書給念歪了,好好吃飯睡覺足矣!
看了網上不少解釋,這個個人覺得合理性強。

Ⅵ 釋迦牟尼語錄經典語錄賞析

釋迦牟尼佛講的每一部佛經都是,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經典,如果去賞析,就要整部內經去讀容,而每一部佛經屬於不同的法門,如果單獨拿出一句,很難得到正確理解的,往往張冠李戴。

如智者大師講解《妙法蓮華經》,標題中的一個「妙」子就講了三個月。佛法不是世間法,用經典語錄的一套用在佛法上,肯定要亂作一團的。

你可以試著把一些法師的精妙法語,來做賞析。

Ⅶ 釋迦牟尼語錄

上千部經文。都是佛祖宣說。自己看大藏經去。要多少有多少。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Ⅷ 釋迦牟尼名句經典語錄

釋迦摩尼佛是古代印度的釋迦族人,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他一生有四句話是經典,我對佛教也少有了解,可以為你解讀一下。

第一句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這是第一句話,他的意思是想要說,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人,都是應該出現的。這句話的意思讓人困惑,但其實我們沒有比較去研究他的字面意思,而是想要告訴我們不要抱怨身邊的人不好,不要怨天尤人。如果說我們身邊出現了聖人,我們不能夠竊竊自喜,那是我們生命中應該出現的。但是如果我們身邊出現了卑鄙無恥的小人,我們也不要怪命運不公,因為那是我們命中本來就應該出現磨練我們心智的人。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

第二句話,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覺得釋迦摩尼想要告訴我們,我們面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要以一種平常的心去看待。若是發財了,不要覺得自己受之有愧,若是破產了,也不要去怨天尤人,因為這些都是註定好了的要發生的事情。

第三句話,不管是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覺得釋迦摩尼想要告訴我們,如果說自己有想要做的事情的話,那就不要去顧慮是不是正確的時間,只要自己去做了,那就是正確的時刻。比如說我們想要去努力學習,不要考慮是不是晚了,只要是去學了,就一定會有所收獲,那就是對的。

第四句話,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就是如此簡單。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釋迦摩尼要告訴我們,不要過分地留戀已經結束的事情,不要沉迷於過去,而是應該展望未來。我們做的一件事情,勝利了,也不要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失敗了,也不要被失敗的悲傷所充斥,要看開,要放下。

我接觸佛學也好多年,但是已經很久沒有看佛學有關的文章和書籍了,佛學這種東西可以說是玄之又玄,這是我對這些話的淺薄理解,希望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Ⅸ 釋迦牟尼十大名句

1、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2、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3、所有人類的不幸都源於不能直面現實。

4、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5、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6、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7、恨永遠無法止恨,只有愛才可以止恨。

8、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0、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9)釋迦萌尼語錄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生平

相傳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凈飯王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拘利族天臂國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國途中,於藍毗尼分娩後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成人。

關於釋迦牟尼生卒年代,南傳和北傳的佛教有不同說法。據漢譯《善見律毗婆沙》「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傳佛教或認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說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

釋迦牟尼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29歲(一說是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各種苦惱,加上釋迦族姓面臨滅族的戰爭威脅,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開始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跟隨「數論」先驅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學習禪定。

後到尼連禪河附近樹木中單獨修苦行6年。認為苦行不是達到解脫的道路,轉而到伽耶(菩提伽耶)畢波羅樹下靜坐思維四諦、十二因緣之理,最後達到覺悟。時年35(一說30)歲。

先在波羅奈城鹿野苑向其侍從阿若憍陳如等5人說法,此後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進行傳教,並組成傳教的僧團,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

在王舍城先後受到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及其子阿闍世王的皈依,在舍衛城受到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的皈依。弟子很多,傳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稱為十大弟子。80歲時於拘屍那迦城逝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