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覺新語錄

覺新語錄

發布時間: 2021-03-15 22:22:28

A. 覺新是中國什麼的代表

應該是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因為面對他的家族成員,他只是一味的服從,然後他總是很好的去辦好親戚對他說的話,所以被成為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應該是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因為面對他的家族成員,他只是一味的服從,然後他總是很好的去辦好親戚對他說的話,所以被成為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應該是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因為面對他的家族成員,他只是一味的服從,然後他總是很好的去辦好親戚對他說的話,所以被成為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應該是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因為面對他的家族成員,他只是一味的服從,然後他總是很好的去辦好親戚對他說的話,所以被成為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應該是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因為面對他的家族成員,他只是一味的服從,然後他總是很好的去辦好親戚對他說的話,所以被成為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

B. 以覺新做一個詩句

  1. 覺新來憔悴,金縷衣寬。——柳永

  2. 覺來快讀新晴篇,怳然寘我鶯花前。——范成大

  3. 夢里忽知身化羽,覺來新免汗翻漿。——孫應時

  4. 夢中不踏肥馬塵,覺來驚看瓊樹新。——王洋

C. 求一些動漫主角覺醒或者爆發時候的語錄

I am the bone of my sword.
體は剣で出來ている
身為劒體
Steel is my body,and fire is my blood.
血潮は鉄で 心は硝子。
鋼鐵之血 琉璃之心
I have created over a thousand blades.
幾たびの戦場を越えて不敗。
歷經無數戰役
Unknown to Death.
ただの一度も敗走はなく、
無一敗績
Nor known to Life .
ただの一度も理解されない。
無一知己
Have withstood pain to create weapons.
彼の者は常に獨り 剣の丘で勝利に酔う。
獨自一人於劒丘之巔沉醉
Yet,those hands will never hold anything
故に、生涯に意味はなく。
此生亦無任何意義
So as I pray,unlimited blade works.
その體は、きっと剣で出來ていた。
吾之身體定為劒刃所成
吾之生命定為無限劒制

出自fate系列紅A無限劍制詠唱詞

D. 〈家〉中覺新,覺民,覺慧的性格特徵各是什麼

1.覺民:覺民是個個性主義者。他和琴的自由戀愛,反對封建包辦婚姻,決然離家抗婚。

2.覺慧:主要性格特徵是幼稚和大膽,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膽的沖決一切陳腐觀念和秩序.他沖出家門參加抗議軍人毆打學生的請願示威,拋散反對軍閥的傳單;他反對覺新的逆來順受,支持覺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災的封建說法;他藐視封建門第等級觀念及深嚴的家法,和丫頭鳴鳳的戀愛最後憤然離家出走.他大膽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尋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還帶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個激進,大膽,而又幼稚,單純的知識分子.

3.覺新:他的主要性格特點是懦弱,順從,苟安,得過且過,逆來順受.他在倫理上接受了新思潮,並激起了思想上的共鳴,但在感情上,行動上卻仍然留戀舊家庭,在新舊矛盾沖突中,壓下自己內心的痛苦,服從於統治者的安排.他渴望婚姻的自由,希望與自己心愛的梅表姐結婚,但他沒有勇氣違抗父母之命,最終導致梅芳的抑鬱而死.婚後,他深愛妻子瑞珏,也並不相信迷信的陳規陋習,但在習慣勢力面前又不敢挺身而出保護愛妻免遭厄運.

E. 求三天兩覺的經典語錄

天才。
自閉、孤獨、偏執、瘋狂。
每當時代變遷,逆十字的旗幟由他祭起。
成則王侯將相,敗則蛆蠅糞穢。
平亂世,麾下四方輻輳,鍾靈毓秀。
隱市井,此生睥睨天下,唯有一人。

這不僅是游戲,也是挑戰和試煉。
恐懼是人類的本能,它使人軟弱,驚慌,從而犯下錯誤。
金錢可以將游戲者武裝起來,但智慧和勇氣是買不到的。
唯有戰勝恐懼之人,才能成為最頂尖的強者,立於這虛幻世界的頂點。

殘忍的最高境界並非麻木不仁或者樂在其中,而是根本不知道何為殘忍

不考慮失敗和退路的策劃者,只是個賭徒罷了

既然你一直明白自己想去哪兒,何必再糾結那是東西南北。

如果你記性不好,務必要養成斬草除根的習慣。

在哲人的世界裡,是沒有「答案」這種東西的,感覺上境界很高的樣子;但在愚人的世界裡,他們連「問題」都沒有……

思想無法禁錮,自由永存心中。

一念思量,名為變化。

這世上未必沒有永遠的敵人,但一定沒有永遠的朋友。

別去勸說那些前路一片黑暗卻仍然執著前進的人,你真以為他們是瞎子嗎?

背叛是忠誠的兒子,信任是欺騙的乾爹

暴力會引起很多問題,極端的暴力會把那些問題解決掉

照鏡子時,不要只看外表。

人比動物高明的地方,他們會以冠冕堂皇的名義洗掉手上無辜生命的鮮血

這世界什麼都會變的,所以堅持信念的人才愈顯悲壯

從來就沒有英雄,因為英雄在成為英雄以後才知道代價有多慘痛

奇跡是存在的,其概率就像是中了彩票頭等獎;悲劇也是存在的,其頻率像簡訊廣告一樣頻繁

扔掉一件東西的時候,其實扔掉的不止是東西,記下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記下的不止是事情

任何組織只要有了足夠的實力都可以成為當權派,當然也包括黑手黨

神不會殺光所有人,但殺光了所有人的人成了神

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比你強、比你帥、比你有錢、比你有文化,奇怪的是這些人怎麼也死不完

把游戲當成人生就太認真了,但把人生當成游戲又顯得太懶散

回憶是個省略號,往前一看是青春,轉眼後邊兒近黃昏

生活在文明社會中時,人們渴望得到自由和放縱。但在叢林法則之下,人們又期望著安全和秩序。

超過一半的雨林動物都是夜間覓食,但人類做不到這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沒有被賦予夜間行動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生物鍾生來就適應白天的生活。在這種特定的蠻荒環境下,物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比任何復雜的工具都可靠。(人的思維模式+實際行動)*物理位面的既定事實=某件事的結果。

窮人自當一貧如洗,富人理應腰纏萬貫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恐怖份子們總是爭先恐後地對事件負責,而官僚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撇清事件的責任。奇怪的是,兩者承認或否認的,同樣都不是什麼好事。

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適應了環境變化,更改了飲食習慣,增強了繁殖能力,克服了命運給予的所有挑戰。假如有更高級的種族統治地球,像人類吃豬一樣,把人類當主要肉類食品,我想人類很快就得完蛋。

收在鞘中的寶劍,仍是寶劍。野獸終將蘇醒,獠牙依然鋒利。

復仇之火已經燃起,唯有鮮血的澆灌再能讓其熄滅。

現實中惡人未必不得好死,而好人往往生不如死。

如果一次噩夢般的經歷,就能換來後半生衣食無憂,許多人會選擇這樣做的。因為他們原本的生活,就是另一種噩夢,且漫長、無法醒來。

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因為這個世界早就沒救了,從最初,到今日,乃至未來,秩序不可能永存,混亂和死亡交織其中的歷史才是真實的。

酷刑是我們與你們交流的語言之一,死亡是這里司空見慣的現象,叢林法則在這里是日常習慣,痛苦如呼吸一樣平常,

在此,我要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也不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我相信,在某個平行空間,至尊寶和紫霞會在一起的。所以以上的問題全都不存在。

信仰,就像是嫖客和婊子的愛情那隻是種比政治更加廉價的奴役手段,從幾十個世紀前開始,就被當做統治階級手中的洗腦工具來使用。其整個體系都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虛假的故事、虛假的人物、虛假的承諾。
好在到了工業革命後,人類逐漸走向了科學化的發展道路,政治體系的完善使宗教逐漸淡出了主流政治舞台,除了少數光著屁股沒有文字的地區還在拿這套東西當權術來玩弄以外,大多數人都認清了實事。使宗教逐漸轉變成為了一種類似於社會習俗或娛樂活動的事物。而不再是『真理

人性即代表了惡,唯有法,才是抑制或制裁這種惡的唯一武器

我服務於光明,耕耘於黑暗,用罪惡的血去洗滌污穢的靈魂。我希望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那裡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的道路,而不是逆來順受地屈從於早已註定的命運。

F. 覺新和覺民哪個是大哥,覺新的性格是什麼,具體描寫他的句子

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大哥。作者把他塑造成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覺新雖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又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熏染,於是,作者付與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順從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務上兢兢業業,辦得僅僅有條,但在自己的婚姻、願望上,總給讀者一種無奈的感覺。他喜歡遠房表妹梅,但又無法違抗老太爺的旨意,來放棄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給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們的反封建斗爭,但又無法放手掉高家的事業,他只能選擇「作揖主義」哲學。全篇小說他給我一種非常痛苦的感覺,簡直是一個悲劇形象。在我認為,作者之所以塑造覺新這個悲劇人物,不但是為了喚起讀者對這一時期這類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對這種人的嚴厲批判。由此可見,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補充的是高覺新在這個中國社會新舊交替和轉型時期,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
高覺民與高覺慧,他們很幸運,沒有他們大哥那樣活得那麼累,還能在高等學府成就大業。那麼作者為何要把他們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為,在當時,他們又是典型的一類人,但他們兩兄弟又有著不同。首先來看覺民,雖然他在外和弟弟覺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動,來開導當時內地有著迂腐思想的人們,但在自己家裡卻又無法抗拒來自高老太爺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在他對遠房親戚張太太女兒琴的愛情上表現出一種想愛又不敢愛的情緒,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罷了,最後作為家中反封建的一員,卻還是沒走出這個家,還是深陷在這個泥潭中;覺慧,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可以說他是小說中的一個亮點,也可以說他是覺新的另一個極端。在小說中,高家經歷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願就是能走出這個家,走出這個滿是封建禮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爺是至高無上的,惟有他會在老太爺面前因感到不滿而沖撞他,也正是這次他被禁閉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而堅定了他走出這個家的信念。他愛丫鬟鳴鳳,他恨老太爺,與覺民相比他敢愛敢恨,毫不掩飾。最後,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G. 關於覺醒的名言

朝聞道 夕可死矣 好傻的話啊,還害死個周處

H. 家 關於覺新原文

《家》第6章:
高覺新是覺民弟兄所稱為「大哥」的人。他和覺民、覺慧雖然是同一個母親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可是他們的處境並不相同。覺新在這一房裡是長子,在這個大家庭里又是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聰慧,在家裡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贊美。看見他的人都說他日後會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慶幸有了這樣的一個「寧馨兒」。
他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到了進中學的年紀。在中學里他是一個成績優良的學生,四年課程修滿畢業的時候又名列第一。他對於化學很感到興趣,打算畢業以後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里去繼續研究,他還想到德國去留學。他的腦子里充滿了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
然而惡運來了。在中學肄業的四年中間他失掉了母親,後來父親又娶了一個年輕的繼母。這個繼母還是他的死去的母親的堂妹。環境似乎改變了一點,至少他失去了一樣東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愛是沒有什麼東西能代替的,不過這還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顯著的傷痕。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夢。同時他還有一個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個表妹。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夢終於被打破了,很殘酷地打破了。事實是這樣:他在師友的贊譽中得到畢業文憑歸來後的那天晚上,父親把他叫到房裡去對他說:
「你現在中學畢業了。我已經給你看定了一門親事。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我也希望早日抱孫。你現在已經到了成家的年紀,我想早日給你接親,也算了結我一樁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幾年,積蓄雖不多,可是個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現在身體不大好,想在家休養,要你來幫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個內助。李家的親事我已經准備好了。下個月十三是個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內就結婚。」
這些話來得太突然了。他把它們都聽懂了,卻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聲,只是點著頭。他不敢看父親的眼睛,雖然父親的眼光依舊是很溫和的。
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而且也沒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點頭,表示願意順從父親的話。可是後來他回到自己的房裡,關上門倒在床上用鋪蓋蒙著頭哭,為了他的破滅了的幻夢而哭。
關於李家的親事,他事前也曾隱約地聽見人說過,但是人家不讓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聽。而且他不相信這種傳言會成為事實。原來他的相貌清秀和聰慧好學曾經使某幾個有女兒待嫁的紳士動了心。給他做媒的人常常往來高公館。後來經他的父親同繼母商量、選擇的結果,只有兩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為在這兩個姑娘之間,父親不能決定究竟哪一個更適宜做他兒子的配偶,而且兩家請來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樣地大。於是父親只得求助於拈鬮的辦法,把兩個姑娘的姓氏寫在兩方小紅紙片上,把它們揉成兩團,拿在手裡,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誠心禱告了一番,然後隨意拈起一個來。李家的親事就這樣地決定了。拈鬮的結果他一直到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過才子佳人的好夢,他心目中也曾有過一個中意的姑娘,就是那個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妹。有一個時期他甚至夢想他將來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禱著一定是她,因為姨表兄妹結婚,在這種紳士家庭中是很尋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麼好。然而現在父親卻給他挑選了另一個他不認識的姑娘,並且還決定就在年內結婚,他的升學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個「她」。對於他,這實在是一個大的打擊。他的前程斷送了。他的美妙的幻夢破滅了。
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蒙住頭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
到了訂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著,像一個傀儡;又被人珍愛著,像一個寶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他做這些事,好像這是他應盡的義務。到了晚上這個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後,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從此他丟開了化學,丟開了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書籍整齊地放在書櫥里,不再去動它們。他整天沒有目的地遊玩。他打牌,看戲,喝酒,或者聽父親的吩咐去作結婚時候的種種准備。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來了。祖父和父親為了他的婚禮特別在家裡搭了戲台演戲慶祝。結婚儀式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他自己也在演戲,他一連演了三天的戲,才得到了他的配偶。這幾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著;像寶貝似地被人珍愛著。他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還有點興奮。可是這一次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後,他卻不能夠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為在他的旁邊還睡著一個不相識的姑娘。在這個時候他還要做戲。
他結婚,祖父有了孫媳,父親有了媳婦,別的許多人也有了短時間的笑樂,但他自己也並不是一無所得。他得到一個能夠體貼他的溫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並不比他那個表妹的差。他滿意了,在短時期內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種種樂趣,在短時期內他忘記了過去的美妙的幻夢,忘記了另一個女郎,忘記了他的前程。他滿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個少女的愛情里。他的臉上常常帶著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裡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圍的人都羨慕他的幸福,他也以為自己是幸福的了。

I. 經典語錄

1. 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2.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5.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
6. 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
8.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
9.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10.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11.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12.滴水穿石,不是 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14.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15.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17.「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19.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20.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21.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26.「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厚矣!
28.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祥,才是下手之處。
31.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32.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聞。
34.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35.積德為產業,強勝於美宅良田。
36.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38.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39.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4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44.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於把生命交給別人。
45.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46.誹謗別人,就象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於無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50.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51.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
54.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55.常常責備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56.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57.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減一分福澤。
58.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
59.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60.心慈者,壽必長。心刻者,壽必促。
61.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不遠,憂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葯,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63.你目前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65.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
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獻媚。人生最危險的境地是貪婪。人生最煩惱的是爭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產是絕望。
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人生最善良的行為是奉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進。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學佛。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念佛。
66.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轉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於心,禍福為人招,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67.寡言養氣,寡事養神,寡思養精,寡念養性。
68.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69.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70.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
71.節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72.人生就象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 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7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寶殿」。即佛也。
74.忍耐好,忍耐是奇寶。一朝之念不能忍,斗勝爭強禍不小。忍氣不下心病生,終生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75.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jian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76.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77.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78.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於子孫耕。
79.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
80.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81.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82.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83.萬事得成於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84.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85.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86.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87.得理要饒人,理直氣要和。
88.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9.真正的布施,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90.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91.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92.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93.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
94.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95.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96.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97.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98.世間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99.學佛的孩子不變壞,學佛的老人不痴呆,學佛的少年永不敗。
100.不惜光陰過時悔,黑發不學白發悔。酒色賭博致禍悔,安不將息病時悔。官行賄賂致罪悔,富不勤儉貧時悔。不孝父母老時悔,遇難不幫有事悔。動不三思臨頭悔,盲目草率錯時悔。

J. 在《家》中覺新留給你的印象

覺新這個人物是書中最豐富、最復雜、最真實的形象,他是巴金的獨特創造和發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與禮教的罪惡,這一形象有極其深刻的典型意義。

一、舊文化熏陶下的覺新。

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其文化思想淵源流長,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應該算是儒家思想,上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的主「仁」倡「禮」,到戰國時期孟子主張行「五道」,施「仁政」,再到西漢後期,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提倡在政治運作中「以儒術緣飾吏事」,儒家經學開始與政治聯姻,自此,儒家思想名正言順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孔子仁學思想為主體構成的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把整套「禮」的血緣實質性地規定為「孝悌」消溶滿足在以親子關系為核心的人與人的世間關系中,使仁學的觀念,情感和意識與世俗的倫理和日常心理綜合統一,而沒有把人的情感心理引導向外在崇拜對象或神秘境界。通過幾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傳播,滲透於人們的生活、習俗、行為和思維中,在塑造漢民族性格上留下重要痕跡。其缺點和弱點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儒家的「安知天命」,「守道安貧」的觀點同莊子對世俗的「超越」和自足等結合,經常克制和壓排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對形成逆來順受,自欺欺人,得過且過的奴隸性格起到十分惡劣的作用。這種傳統文化對覺新的性格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造就了他的悲哀。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不得不遵循封建傳統思想所框定的原則,孝為先。他總是聽從作為最高統治者象徵的高老太爺的安排,不管這個安排是否准確。

覺新本來跟梅是青梅竹馬的一對,當他期待著朦朧愛情的時候,有一天梅的母親在牌桌子上跟現在的覺新的母親有了意見,自以為受了委屈,就拿拒婚的事來報復,而此時他父親溫和地給他帶來一個晴空霹靂:「你爺爺希望有個重孫。」於是,他父親用拈鬮的辦法為他定了一門親事。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只是點頭,表示願意順從父親的話。可是後來他回到自己的房裡,關上門,倒在床上用鋪蓋蒙著頭哭,為了他破滅的夢幻而哭。然而他的噩夢才剛開始,不管高老太爺是否活著都將對他產生重大影響,他從沒想過要違背高老太爺的意思,對他不敬,就算是高老太爺死了也是如此。

當死神向海臣這個幼小無辜的生命伸出手時,雖然覺新知道西醫要好點,可由於他一貫的性格和眾人的壓力,還是一次次順從地請了無知的中醫,而終沒能挽救住自己最疼愛的人。這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事,但他的軟弱只教會他去逃避現實、麻痹自己。看著幸福從手邊滑過,卻無意挽留。他只知演戲,他像傀儡似的被人玩弄著,但是他卻疲於、怯於反抗,他腦中封建教育和個人道義責任,時刻壟斷著他的思想,支配他的行動,同樣也逼近了自己親手挖掘的墳墓。

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世代相傳,最主要的方式應該是以「家庭文化」為核心得以發揚光大,

作者曾對「家」作了如下描述:

「有著黑漆大門的公館靜寂地並排立在寒風里。兩個永遠沉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門開著,好像一隻怪獸的大口。裡面是一個黑洞,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誰也望不見。每個公館都經過了相當長的年代,或是更換了幾個姓。每一個公館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門上的黑漆脫落了,又塗上新的,雖然經過了這些改變,可是它們的秘密依舊不讓外面的人知道。……這所公館和別的公館一樣,門口也有一對石獅子,屋檐下也掛著一對大的紅紙燈籠,只是門前台階下多一對長方形大石缸,門牆上掛著一副木對聯,紅漆底子上現出八個隸書黑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兩扇大門開在裡面,門上各站了一位手執大刀的頂天立地的彩色門神。」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要「齊家」,家庭正如一個縮小的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家族文化能否得以發揚光大,又體現在「長子」身上,巴金在《家》中指出:「高覺新是覺民兄弟稱作『大哥』的人,他和覺民、覺慧雖然是同一父母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可是他的處境並不相同。覺新在這一房裡是長子,在這個大家庭里又是長房的長孫。正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就決定了。」 覺新處在這樣一個處處閃耀著傳統文化的環境中,作為這個封建家族的「長房長孫」,在他身上肩負著整個家庭興旺發達的歷史使命,正如他所說的「高家非要我來撐門面」。為擔負起這個這個重任,覺新自覺地套上封建禮教的枷鎖,把封建倫理道德視為生活的自覺理念,唯封建家長之命是從,而且以此律人,把自己的行為完全裝入封建階級思想模式,由此造成了他的悲劇。同時,他的社會角色決定了他的行為規范的特點。高家四房,他是長子長孫,沒落階段的現象通過他的性格得以反映,大家庭內部重重矛盾糾葛必然集中體現於他這個矛盾旋渦中心。

在覺新的長輩有高老太爺以及克明、克定等,同輩有覺民、覺慧、淑貞、梅、瑞珏、琴等,下等人有鳴鳳、婉兒等,覺新是貫穿這些人的樞紐。高老太爺作為封建家長,有什麼旨意、決定都要覺新向下傳達,並責成他去貫徹執行,而覺民、覺慧對高老太爺的旨意和決定有什麼不滿和反抗的情緒,氣首先發泄在覺新身上。另外,高老太爺得到下面的反饋信息後,如果認為貫徹得不利也要訓斥覺新。覺新又是聯系高家和張家、周家、馮家等大家族的紐帶,他經常被張家、周家大家族的長輩呼來喚去,有什麼事情需要聯系、幫忙、辦理往往需要覺新出面,他不管不行,辦得不好要得罪人,辦得好也要得罪人,大家庭特殊的人際關系,使他感到「不斷地跟長輩沖突有什麼好處呢?」形成了他的作揖主義,他的敷衍處世乃出於無奈。

覺新作為一代長子形象,固然有著懦弱的一面,他的懦弱也曾傷害了不少他所最珍愛的人,但是我們是否更應該認識到,他的懦弱是社會所賦予他的,是長子這個特殊的地位所賦予他的,他所做的只是在履行他的職責。「一個人的本性,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社會性因素。」統治階級的社會控制,通過群體成員的指導和約束,也通過社會成員的相互影響。高覺新的「情感、儀表、行動」,一切都能證實他的教養和生活環境。這對他的影響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是能深刻的提示覺新性格存在著發展的社會本質,這完全得力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整個歷史背景上,從更深一層的生活本質加以反映。作者是在以現實生活為基礎上,在創作上敏感地感受到這一人物的普遍性和性格深厚的社會基礎。

二、新文化沖擊下的覺新。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覺新悲劇之所以能成為悲劇,決不僅僅只因為他遭受到悲慘的結局。人們對假、丑、惡的事物深惡痛絕,對這樣的事物的滅亡,可以說只是大快人心,並不能讓人覺得悲痛。而對真、善、美的事物的滅亡,才能讓人惋惜、同情,甚至跟著主人公痛徹心肺,才能產生持久深遠的悲劇效果。因而,覺新這一人物形象,既然成其悲劇,既能讓人同情,那必然有其真、善、美的一面。

覺新面貌清秀,自小就很聰慧,在家裡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贊美。看見他的人都說他日後會有很大的成就。當歷史的步伐邁進近代文明時,西方的炮火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西學東漸,封建文化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五四新文化運動」,更是一場現代意識與傳統觀念撞擊的運動,每一個人尤其是每一個青年人都在經歷著這種交鋒,他們思索著、變化著。覺新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他對化學很感興趣,打算畢業以後在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中去繼續深造,他還想去德國去留學,他的腦子里充滿了美麗的幻想。「五四」運動的爆發,喚醒了他被忘卻了的青春,在這場文化沖擊中,他和弟弟們被新思想吸引,如飢似渴地閱讀《新青年》、《中國少年》等宣揚自立意識、人的平等觀念的進步刊物,覺新的責任意識發生了變化。

首先表現在覺新不在自覺地維護長輩的意志。

梅表妹的遭遇是覺新一生的傷痛,數年來,他的身心已經受太多的傷痛在自己的身上。而他所體會到的傷痛卻又是旁人所無法理解的,覺民是他的同胞弟弟,當高老太也要給覺民定親的時候,如果他繼續按照老太爺的指示讓覺民照此走下去的話,那覺民便是第二個自己。覺新不想讓覺民赴自己的後塵,他在表面上答應高老太爺,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去做,背地裡卻又很想幫助覺民,他甚至打算向算命先生行賄,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他都不應該讓覺民去接受眼前的這一切。作為孝子的他,走過這幾年已經吃了太多的苦了,他能夠理解弟弟現在的處境,也能夠想像弟弟以後那無盡的痛苦;作為大哥的他,當然更不願意讓自己的弟弟去承受無邊的痛苦,最終還是支持覺民逃婚了。他在心理和行為上已開始不自覺地維護高老太爺的意願。

而面對覺慧要離開這個「家」,奔向光明時,他又掏出了與死去的瑞珏共同為三弟准備的盤纏。不要小看這一筆的處理,他使整個高覺新的思想軌跡清楚明白地呈現出來,使人物的層次變得豐富而統一。難怪當三弟怒斥大哥無能的時候,瑞珏挺身而出說:「他不是這樣的」。可見,在他的意識中還是受新思潮的影響的。

其次,覺新在思想上開始有了明顯的轉變,他開始分析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對封建思想中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反感。

有壓迫的地方就必定有反抗!覺新的反抗並不是太明顯,然而它們的確是存在的.
在《春》的第七章有他和枚表弟關於進學堂讀書的一段對話:

「你自己的意思怎樣?你不想進學堂嗎?」覺新問道。

「我沒有意見,我想父親的主張大概不會錯,」枚少爺淡漠地低聲回答。

覺新詫異地瞪了他一眼,心裡不愉快地想:——怎麼又是一個這樣的人?我至少在思想方面還不是這樣怯懦的!就說道:「你就不仔細想一想?現在男人進學堂讀書,是很平常的事情。光是在家裡讀熟了四書五經,又有什麼用?」

接下來在對待西醫的問題上又有一段話:

「西醫?」枚少爺搖搖頭說,好像聽見了什麼不入耳的話似的。「爹最討厭西醫。我看西醫治內病是不行的。爹說,過幾天再請一兩位中醫來看看。」

覺新沉吟了一下。他不滿意枚少爺的答話,但也不加辯駁。他知道辯駁是沒有用處的,十幾年的嚴厲的家庭教育在這個年輕人的身心兩方面留下了那麼深的影響。對於這個,覺新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而且他自己就有過這種經驗,他的過去的創痛又被勾引起來,他的心微微在發痛。

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使中國的傳統文化第一次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中西兩種類型的文化信息雙向交流排斥、合流因而迸發出燦爛的青春光芒的特殊文化環境,造就覺新就心靈上的撞擊,使其在痛苦煎熬中迷惑徘徊。才使他對襁褓里的兒子說這樣的話:「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應當由我的兒子來替我完成。」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在此,我們看到了覺新並不是不明白他自己的心,只是他不能夠隨心,同時我們也看到新思想已慢慢注入他的思想,並開始發生它的效應。

三、覺新悲劇的必然性。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重和諧統一,就像一條長久以來平靜流淌的大河,造就了中國傳統文化無邊的黑暗。巴金在《激流》總序中說,在「無邊的黑暗」中,「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之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持中貴和」是覺新一直堅持走的一條道路。巴金在《談〈家〉》中提到:覺新是《家》裡面唯一「真實的人物」。他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華,人道,善良,忠厚,同情「下等人」,老一輩把他視為得力助手,「祖業的繼承人」,喜歡他;少一輩把他看作可信的依託,敬愛他。而他呢,在兩種勢力的斗爭中,盡量地讓雙方矛盾不被激化,採取了中立的做法。他屈從封建傳統的方面,但在屈從中也常有不滿和痛苦;有同情那些被長輩壓制的青年的方面,但同情中有勸誘。在這平靜與激烈的碰撞中,覺新無法在其中找到任何縫隙可以生存。

近代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一方面因襲著歷史的重負,另一方面又比一般人更早地感受到新世紀的春風。於是,許許多多知識分子都像覺新那樣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他們看到了傳統中的弊端,也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又和覺新一樣,無法忍痛割斷與傳統的血脈聯系,無法輕裝地邁出關鍵性的一步。對於個別知識分子而言,他們可以擺脫傳統的束縛而形成自己獨立進取的現代人格,但對於像覺新及更為廣大的知識分子來說,邁向新世紀畢竟只是理想中的奢望。「陳舊的東西總是力圖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復和鞏固」。因此,覺新這些長子們雖然有所覺醒,但總是小心翼翼、顧慮重重、縮手縮腳。他們雖然也接受了新的教育,然而封建傳統思想在他們思想中留下的深厚積淀使他們無法割捨與舊家庭的情感。於是,覺新的心態、覺新式「兩重人格」便油然而生。

五四新思潮,使他清醒地認識到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潰,但他沒有為封建制度的瓦解獻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而是採用「無抵抗政策」來逃避現實。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陳姨太對克明幾弟兄正式講起「血光之災」來:長輩的靈柩停在家裡,家裡有人生產,那麼產婦的血光就會沖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會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災方法就是把產婦遷出公館去。遷出公館還不行,產婦的血光還可以回到公館來,所以應該遷到城外。出了城還不行,城門也關不住產婦的血光,必須使產婦過橋。而且這樣辦也不見得就安全,同時還應該在家裡用磚築一個假墳來保護棺木,這樣才可以避免 「血光之災」。為避免 「血光之災」,長一輩的人要覺新馬上照辦,他們說祖父的利益超過一切。這些話對覺新雖然是一個晴天霹靂,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覺新回到房裡,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瑞珏,瑞珏也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她只是哭。後來瑞珏難產,她叫著覺新,要他進來,可是封建思想和兩扇大門卻把他關在了外面,瑞珏終於死了。他終於明白了,這兩扇小門並沒有力量,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許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兩個女人。但高老太爺的死,並沒有使覺新從原有的框架中掙脫出來,他仍舊奉行著他的無抵抗政策,仍舊不願得罪家族當中的任何人,他是一個麻木了的機器,不懂得任何的創新,只懂得按部就班,只會按照人家給他規定好的路線往前走。

覺新雖然生長在封建的舊家族當中,受的更多的是封建傳統思想的熏陶,但是也由於他所處的時期是新思想注入舊社會的一個特殊的時期,他同時受到兩種思想體系的影響,兩種思想存在太多的差異性,他也因此常常徘徊在痛苦的邊緣。他在理論上接受了西方新思潮,而在行動上卻依舊是留戀舊家庭的做派,以致在專制和壓迫的面前妥協屈從。但新文化與舊文化的交鋒,就象戰爭一樣無法兩全。追求中立,無非是兩種結局,不是爆發,就是滅亡。

商場被燒將覺新埋藏最深的憤怒引爆了:

「什麼有心無心,我實在受夠了!」覺新迸出哭聲,打岔地說。「我賠了你們的存款,賠了你們的股票,我給你們的丫頭買棺材,我出錢在井裡頭撈你們女兒的屍首。你們害得我家破人亡,你們害死我的妻子,趕走我的兄弟,難道你們還不夠?我不怕你們。我遲早也是死,我橫豎只有這條命,我就拿來跟你們拼掉也好!你們開家族會議,我不怕!你們就是要打官司上法庭,我也不怕!」他說到這里也不再理他們,便掉轉身子一個人往階上跑。他終於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面的指責和反抗了他一直服務的對象,只不過這種反抗來的太遲了,太艱難了,代價太大了,以至於讓克安他們都一時間有些驚詫,然而這終究讓讀者們深深地舒坦了一口氣,覺新終於明白自己做再大的犧牲也引起不了他們的理解、認同和重視,更挽救不了這個日益衰弱的家族,因為它有著太多的腐朽之氣。

巴金在《家》中指出:「他有了一新的發現,他看見了這個紳士家庭的另外一面,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斗爭,而且他自己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雖然他的環境使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裡究竟還有燃燒著的青春的火。他憤怒,也奮斗,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斗的結果只給他招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雖然覺新有了反抗,但很快就失敗了。因為在那樣的一個家庭當中,從小就使他養成了用「理智」進行思考的習慣,他是這一個大家庭當中的頂樑柱,不得不從自己身上作出一定的犧牲。

他既受到了舊禮教的迫害,又時時處處以舊禮教為處世行事的最高准則;既渴望著自由解放,又無力與舊家庭決裂;既嚷著要為別人犧牲自己,又常常讓別人為自己的孝道而犧牲;既想為國赴難,又缺乏沖出舊家庭的勇氣;既極其痛苦,又在麻木中苟且偷生;既追求新文化,又無法割捨與舊文化的聯系。他們對舊家庭始終有所留戀,有所幻想,但又無力承擔起支撐衰敗大家庭門楣的重任。這一形象的價值,主要並不在於其不幸的遭遇本身,而在於他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具有普遍認識意義的「覺新精神」或「覺新性格」。這種精神或性格,決非是懦弱、順從、苟安的無抵抗主義就可以一以概之,而是包括了懷舊與趨新,自卑與自信敏感與健忘,好強與落漠等一組組對立統一的思想性格因素。正是這一組組思想性格因素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才使覺新「變成了一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這種復雜的「兩重人格」,又並非一種簡單的二元對立。從總體上看,消極的、守舊的、落伍的一方才是覺新思想性格中的主導因素,他最終無法跨越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所屬的家庭而獲得一種健全的、進取的、獨立完善的現代人格,他最終只能成為封建家族的最後一位守墓人。因而,我們應該理解,在當時的社會狀態下,覺新在激流中走向滅亡是一種必然趨勢,但是從更理性、更現代的角度看,在激流中覺新這種特殊性格是必然存在的,並且在文學史上是永遠生存的,是社會發展歷程中所要走的必經之路。

黑格爾說過「藝術作品所提供觀照的內容,不應該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現,這普遍性須經過明晰的個性化,化成個別性的東西。」覺新的性格的復雜性層次,表現在他作為藝術個性的悲劇矛盾沖突之中。覺新的悲劇不僅是性格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共同悲劇。在二十世紀初,五四以後,兩種制度交匯的時候出現的這一人物是今天的青年難以理解的,但正是這一形象留下了這一特定時代的面影。他的悲劇說明:對於封建惡勢力只能奮起抗爭,爭得人格的自由和獨立,以及愛情的幸福,妥協退讓是沒有出路的。

總之,「黑暗社會」是慘劇的母親,千百年來,它扼殺了無以計數的青年的生命,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往絕路上推。覺新的青春是痛苦的,他所承受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的,也不是每一個人所能夠做的得到的,他雖然是封建社會末期受傳統文化熏陶所產生的一代孝子形象,有很多人都將他稱為封建末期最後一個孝子,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在現代的社會當中還是大有這樣的人存在,這樣的一種思想還並沒有完全地從我們的這個社會當中消亡,它仍然在殘害著一代又一代生命。讓我們屏棄覺新性格作一個敢說敢做,敢為理想而奮斗的人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