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詩大全和哲理
❶ 哲理詩的古代哲理詩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韻,且在吟詠之間,寄託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同樣為此理的還有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❷ 現代著名哲理詩
1、《遠和近》
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2、《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3、《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
三月的春幃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是過客
4、《小巷》
顧城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牆
5、《重量》
韓瀚
她把帶血的頭顱,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讓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6、《弧線》
顧城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7、《感覺》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鮮紅
一個淡綠
8、《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
❸ 哲理詩有哪些
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
文/[葡萄牙]費爾南多•佩索阿 •譯/韋白
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
你僅僅度過了它,無論你過著什麼樣的
沒有喜悅的生活,你都沒有生活。
你無須去愛,或者去飲酒,或者去微笑。
陽光倒映在水坑裡
就足夠了,如果它令你愉悅。
幸福的人,把他們的快樂
放在微小的事物里,永遠也不會剝奪
屬於每一天的,天然的財富。
❹ 哲理詩有哪些
古往今來,哲理詩甚多,以下列舉五首。
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2、《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3、《觀書有感 》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4、《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5、《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幾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GQ_pQtxO8z-lAeDq
❺ 哲理詩有哪些古詩
哲理詩往往通過簡單的現象表達深刻的道理,最著名的要數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人看問題的角度至關重要。
❻ 優秀的哲理詩
優秀的哲理詩匯總如下
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2、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3、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杜甫《戲為六絕句》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其五》
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6、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蘇軾《西江月·平山堂》
7、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羅隱《籌筆驛》
8、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陶淵明《雜詩》
9、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李泌《長歌行》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游《文章》
1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二首》
1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13、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4、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15、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菩提偈》
16、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劉叉《偶書》
17、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
18、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維《酌酒與裴迪》
19、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程顥《秋日》
20、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無名氏《雜詩》
21、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錢福《明日歌》
22、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
23、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24、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25、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白居易《花非花》
❼ 哲理詩,有哪些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回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登飛來答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水?
為有源頭活水來。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放過一山攔
雪梅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梅》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❽ 哲理詩,越多越好
【現】或【古】
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觀錢塘江潮(.余亞飛)
錢塘一望浪波連,
頃刻狂瀾橫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裡,
蘊藏能量可驚天。
❾ 哲理詩有哪些
朱熹《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題西林壁(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❿ 哲理詩(至少一首)
1、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出自唐代李紳的《答章孝標》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釋義:
只有虛假的,不好的東西才需要一個好的包裝。如果是真實的,好的東西就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來掩飾了。十年春秋苦讀才能及第,你為什麼不積累知識,而去想那些遠大的志向呢?
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詠史二首·其二》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釋義:
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自宋代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 通:哪)
釋義: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4、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二》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禍福回還車輪轂,榮枯反覆手藏鉤。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不信請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釋義:
世上的事依託隱藏不定,塵世的事拉開纏繞沒有停止過。禍福輪回像車論一樣,榮光枯萎反來覆去像手持鉤。龜靈占卜要將龜開膛破肚,馬失前蹄不必憂慮。如不信時請看下棋的人,輸贏還得等到局終才分曉。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先秦的《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釋義:
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深深淵潭游魚潛,有時浮到渚邊停。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灌木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幽幽沼澤仙鶴唳,鳴聲響亮上雲天。淺淺渚灘游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楮樹矮又細。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