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哲理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哲理

發布時間: 2021-03-11 17:22:39

1. 心如畫工師能畫諸世間 是什麼意思 有沒有表白的意思呀

心如工畫師之「心」是指眾生的自心。無法而不造的「造」不是指製造,而是指「造作」。無法而不造的意思是說:眾生五蘊從生的妄心對一切諸法的認識都是憑借五蘊帶來的錯覺而產生的。這種錯覺認識被稱為造作,簡稱為「造」。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是指:眾生在自心的驅動下,若行善則得善果,若作惡得惡果,若修佛則得解脫果。即眾生在諸世間的種種存在結果被是由自心決定的,所以「心」就象一個畫工師,他能畫(決定)人生命運。

2.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出自 華嚴經 什麼品

出自《華嚴經》《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現廣為流傳的一共有80卷,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這部佛經在漢傳佛教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歷年來有「經中之王」的美譽。其特殊地位在與: 第一, 它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宣講的第一部經典。 第二, 它義理豐富、邏輯嚴密、准確無誤,用佛教的話說,便是「了義、圓融無礙」的經典,在《華嚴經》中,有一個妙喻貼切地表達了「圓融」的概念,這便是「帝釋天之網」,它取材於印度神話,說天神帝釋天宮殿裝飾的珠網上,綴聯者無數珠寶,每顆都映現出其他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攝,重疊不盡,映現出無窮無盡的法界,呈現出園融和諧的絢麗景觀。 第三, 它直接導致了一個宗派的興起。唐朝時,對《華嚴經》的傳播和研究空前地興盛起來。從杜順和尚開始,「華嚴宗」開始倡導;而賢首大師,即法藏法師將其發揚光大,集「華嚴宗」之大成。從此,「華嚴宗」成為漢地八大宗派之一,綿延至今。 第四, 從文學角度講,《華嚴經》體系宏博,意蘊深刻,氣勢恢宏,妙喻紛呈,機語雋發,而在某些章節中,更是有著空靈美妙的語句,令人讀之如嚼青欖,回味不盡。 第五, 從哲學角度講,在華嚴經基礎上形成的華嚴宗,構建起四法界,十玄無礙,六相圓融等哲學體系——這成為華嚴宗最大的特色。

3. 「心業畫師,自業畫作」應當如何理解

這個比喻見於多種佛經,以《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中的一首偈子流傳最廣:「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不僅眾生的身心,就是眾生所依存的整個世界或經驗世界,都是「心」這個技藝高明的畫師的作品。
意思就是說,你的心好比就是一個畫師,自己一身是黑是白,都是心所決定的。業,在佛教里是因果,在印度是罪孽的意思,你的罪過就是你的業,業越多罪孽也就越大,罪孽越多將會受到的報應也就越大。

4.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畫諸世間,有漏生識,相隨識起,五蘊從生。後邊還有 誰知道全文的解釋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畫諸世間,有漏生識,相隨識起,五蘊從生。修禪之道,見心而識法界,悟空而得圓通,空有相別,何以成空?謂之無佛無態無心,見心得無心,向上一路,處之泰然.
含義:凡事要順其自然,艱難曲折是必然的,遇事處之要泰然,失意之時要坦然。
出自《玄藏西行記》
世界上實際有的就只有心識,心外的一切法實際都只不過是心中的妄想,換句話說就是,實際存在的只有能妄想的心,而心中所妄想出來的一切法實際上都是不存在的,這就叫做唯能無所。
這個能妄想的心,就是實際存在的緣起法,也叫甚深緣起法,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存在,所以佛說三界唯心。
當然我們可以在妄想中假安立緣起法,那叫假名緣起法,是我們妄想中的緣起法,不是真正的緣起法,實際上不存在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的緣起法,只有在把凡夫所知一切法(包括用凡夫名言假安立的假名緣起法和佛法)完全徹底地空掉以根本智實證空性之後,才能以聖者的後得智實證到真正的緣起法——三界唯心的心——的真實面目。緣起唯能識,就是說,真正的緣起法,就只是能進行認識活動的心識。

5.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是什麼意思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的字面意思是:心就好比工畫師父,能夠隨意揮灑,畫出世間百態。

原句出自《華嚴經》,為: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譯文:

心就好比工畫師,能夠隨意揮灑,畫出世間百態;

一切有為法,皆由此心所造,透過感官呈現種種色相、感受與意識。

本句經文,則是以畫師能畫出世間百態的譬喻,說明"心造萬法」,也就是宇宙萬物皆由一心所變現。

(5)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哲理擴展閱讀:

《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於菩提樹下為五比丘僧及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經中記載佛陀之願行果德,並開顯種果無盡,事事無閡之妙旨。

此經漢譯本有三種:

一、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舊譯《華嚴》",或稱為《六十華嚴》。

二、唐武周時實叉難陀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又稱為"新譯《華嚴》",或稱為《八十華嚴》。

三、唐貞元中般若的譯本,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

6. 如何理解此句

《覺林菩薩偈》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接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心如工畫師

文/林夕

《華嚴經》道:「心如工畫師。」
請想像一個畫家,他擁有自由的意志去畫什麼。齊白石愛畫蝦,可以想像他的思想慢慢會活在一個蝦的世界裡。一個畫家的心境會影響他題材筆觸用色,從畫作可看出畫家的心靈狀態,如患上躁鬱症的梵高,他在低落時作的畫,色調都偏向沉鬱,但,最偉大之處在於,在貧困失戀被出賣的絕境下,他依然有很多色彩亮麗的作品予人以生命力的精神境界,他一些誇張的勾勒用色,是因為精神病發還是藝術手法一種,是個永遠的謎。
但只要看他眼中的星空麥田,在精神病房的窗外看出去依然一片光明。星星發著黃色的光環,沒病沒痛而在雨天下傷春悲秋的人,該不該有所領悟。
既然我們的心有能力決定畫什麼,像梵高無視於夜空漆黑的現實,反過來說,外物於我們的沖擊,也可以隨心境而畫成不一樣的畫。
不理想的遭遇,只是外在的環境,心境仍能決定你自己選擇想畫一幅怎麼樣的心圖。
知易行難,但如果逆境沒有改變,就讓心境保持著梵高的星空吧。
起碼會比較安樂自在點。我們縱不是畫家,但你的心境確由你掃去塵埃的掃把去影響你的悲喜。
只要心靜,世間一切起伏變化,都不過是有為法,如露亦如電,虛幻而短暫,悲歡離合聚散的所謂感受,沒錯會上心,可一個人總該有能力以至修為去控制人最自由的地方,心。
萬物唯心造,其實不難理解與體會。

7.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C 【解析】「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體現了一種唯心主義觀點,①④與其哲理相同;②③是一種唯物主義觀點。

8.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大千世界的產生是先產生五蘊,而五蘊造萬法嗎

你認為你能看到客觀的物質世界。 其實是錯誤的認知。 你夢中也有山水,玩的很開心,可醒來,在床上。既沒有山、也沒有水,也沒有遊玩的肉身。
我們心,就是這樣製造出了五蘊(顏色、聲音、香味、味道、觸覺功能)。 全是主觀感覺,並沒有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就好像畫家在作畫。 畫中一匹馬。 其實沒有馬。真實存在只有顏色和紙。 真實其實也只有心給你製造的5蘊。 再沒有其他的客觀存在了。 跟做夢是一樣的。 5蘊好比顏料。 客觀物質世界就是虛妄分別的馬。
5蘊是心的顏料。 給你編織了一場生死長夢。 5蘊和虛妄取的相「客觀存在不受主管控制的物質世界」,並沒有先後順序。
好比你玩電腦游戲,裡面也有場景,爬上來箱子。其實真實存在沒有箱子,只有一套程序和屏幕顯示的顏色。 箱子是你取的相。 並不存在。
五蘊和一切的法本身沒有先後順序。 你這個問題好比問孫悟空能夠變化,那它的骨頭是什麼分子結構。 肯定不可能是鈣。 因為鈣不容易形變。 這種問題本身是虛妄的。 因為孫悟空是吳承恩虛妄幻想。 研究虛妄的東西不會有結果。
五蘊和世界本身就是一場夢。 你要說夢里是先有各種主觀看見的顏色,還是夢里的那個客觀物質世界? 是我的主觀顏色構成了夢里的物質世界? 還是夢里的一直存在的,不受主管影響的自有永有的,夢醒了還存在的那個物質世界本身 所產生了你的夢里顏色、聲音、味道... ?
你慢慢就知道什麼是一切唯心造了。 量子力學也足以證明,沒有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 因為物質變成波了,消失了。 且實驗結果是隨著觀察而變化的。
用如夢觀去讀佛經。 希望採納。

9. 外部世界是內心的顯現 佛講的原話

華嚴經: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六祖壇經:
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唯識三十論:
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此能變唯三。

無量壽經:
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

另外還有一個經,講述的最詳細:楞嚴經。
關於萬法唯心,唯識所變的道理,楞嚴經的經文,多的舉不勝舉,多得無法引用。

10. 心如工化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是什麼意思

心如工畫師的心,並不是一般世間人、乃至未具正知見的學佛人所知的心。

就如同樓上幾位同修所答覆的內容,大部分是以能觀、能想、能覺知的心當做此句所說的心。
然而,這個能觀能想的心,是屬於五蘊的范圍 --- 五蘊中的識蘊,更確切的說,是識蘊中的意識(第六識),如果真的如他們所講的這個能觀能想的心就是心如工畫師的心,那麼就會變成五蘊出生五蘊自己了(五蘊悉從生),世間豈有自己出生自己的道理乎?

華嚴經所講的這個心,是出生識蘊、乃至五蘊的真實心,也是世間因果報應的根本因,所以才說無法而不造,不論是善惡報應、悉從此心出。

這句偈簡單的說就是: 我們生活日常一切行為,不論吃喝玩樂、大小便利等等,都是依靠此真實心才能讓我們正常運行於人間,而這個真實心實在演的太逼真了,就跟現代數位影像處理技術一樣,讓我們這能觀能想的意識心,誤以為生活點滴的一切一切都是由我們自己所主宰,以為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卻不知道從生至死的點點滴滴都是由此真實心所刻畫、變現。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