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傷仲永闡明了什麼哲理

傷仲永闡明了什麼哲理

發布時間: 2021-03-06 03:51:16

『壹』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內分:敘事部容分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議論部分則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於「受於人者不至」,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過方仲永這一實例說明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一個人有極佳的天賦,卻不重視後天的學習,結果就和平常人一樣了,主要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貳』 傷仲永告訴我們了什麼道理

人的知識才能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叄』 聯系全文請說說方仲永闡述了一個什麼道理表達了作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傷仲永》一文借方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表達了作者對天才被埋沒的惋惜之情。

『肆』 傷仲永闡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做人要有遠見,不能目光短淺只局限於現在。
學習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不能應為是天才就不學習。
就算只是常人,通過後天學習也會有成就

『伍』 傷仲永一文闡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陸』 <傷仲永>解釋,還有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解釋如下: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為主旨,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傷仲永》原文: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6)傷仲永闡明了什麼哲理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天聖三年(1025),方仲永無師自通,提筆寫詩,震動鄉里。明道二年(1033),與方仲永同齡的王安石跟隨父親回金溪探親,在舅舅家遇見了方仲永。他請方仲永作了幾首詩,但他有些失望,因為「神童作家」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聰明。

康定元年(1040),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親。此時方仲永已做回了農民。慶歷三年(1043),王安石從揚州回到臨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寫下《傷仲永》一文。

文題為「傷仲永」,文中卻未見一個「傷」字,然而全篇寫的正是一個「傷」字。而此文契合照應不在形式上而在內容中。

這篇議論文,先敘後議,在事實敘述的基礎上立論,事實成為立論的依據。第一、二兩段只敘不議,為第三段的議論服務,後面的議論,集中強烈,言簡意賅,如畫龍點睛,使前面所敘的事實立即升華具有典型意義。全文僅二百字,敘事之簡潔。說理之透徹,安石散文風格在此已露出端倪。

這篇文章的語言十分精當。敘事部分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過程,議論部分也不過七十餘字,文中的每一詞、句都有其確切的表達作用,而不是可有可無。

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貫、身份、姓名、家世,這不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紹,而且「世隸耕」三字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託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

「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為方仲永的變化埋下伏筆,點出方仲永命運變化的關鍵。

第二段敘事極為簡要,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結尾的議論部分,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授淮南節度判官。滿後,王安石放棄了京試入館閣的機會,調為鄞縣知縣。王安石在任四年,興修水利、擴辦學校,初顯政績。

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愛民,治績斐然。宰相文彥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紀守道向仁宗舉薦他,請求朝廷褒獎以激勵風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為由拒絕。

歐陽修舉薦為諫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辭。歐陽修又以王安石須俸祿養家為由,任命他為群牧判官。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與周敦頤相知,聲譽日隆。

王安石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數倍之者。貧民被災。不可不恤也。」

『柒』 傷仲永 仲永的事例,揭示了什麼道理

方仲永的通達聰抄慧,其天資比一般才能的襲人高得多,而最終成了一個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要學習,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和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
我明白了這個啟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即使一個人先天的條件再好,後天不琢不學不勤不練,也會成為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

『捌』 課文《傷仲永》說明了什麼道理

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敘事部分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議論部分則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於「受於人者不至」,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過方仲永這一實例說明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

『玖』 《傷仲永》通過方仲永的經歷向人們闡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也表達了作者對仲永___

《傷仲永》通過方仲永的經歷向人們闡明的道理是:(後天的學習和教育對於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也表達了作者對仲永(惋惜)的情感。

『拾』 傷仲永最後的一段說明了什麼道理

傷仲永的最後一段說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學習的關系,強調了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