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勵志書
⑴ 提高自身修養需要讀什麼書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怎樣修身?讀書,就是一個好渠道。以書為鏡,可以修身立德。哲學可以使人明智,歷史可以增加良知。讀修身養性的書,就如同與聖賢交談,可收到「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豎起了一面晶瑩透亮的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日積月累,既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榮辱,辨丑惡。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逐漸熔化。」所以,我認為讀書要讀修身養性的書。
我國歷史悠久,學派眾多,講修身養性的名典格言數不勝數,儒家講博愛,墨家講兼愛,道家講無為,法家講霸道,兵家講策略,雖各家言論不同,但各有千秋,閃耀的都是人性的精華,是流傳千古的經世哲學。讀諸子百家這類富含哲理的書,能使人明白人生的價值。對一個人來說,哪怕是只把儒家一家的精髓吃透了,那麼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是大有益處的。從我多次讀過的《論語》來看,裡面大到齊家治國、小到日常起居,講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比如交朋友,《論語》提到: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教導我們要和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樣才能有助於發展。如果與逢迎諂媚的人,與當面恭維、背後毀譽的人,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就會受到傷害。這些對我們處世都是至理名言。在小時候聽老師教過《古文觀止》中的幾篇文章。那時候,我對老師的講解聽不懂記不住,只知跟著念課文。其實是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過後便什麼都忘了。在大學時,我有暇再回過頭來通讀《古文觀止》的那些文章,猶如牛吃草反芻,重新加以咀嚼,才覺得這部書是人生的網路全書,非曲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1981年在中央黨校學習時買到了一套《古文觀止》,從此,我就和這本書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古文觀止》的文章,總共222篇,但這些文章卻經天緯地,氣壯山河,品在竹之間,格在梅以上。如把品格比作:高潔韻同修竹,孤清操比寒梅。從某一側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反復通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的巍峨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真知灼見,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果背誦,就猶如一道精神快餐,用來滋養心田。通過對平凡的人生的描述,把對待勝利與失敗,逆境與順境,幸運與磨難,榮譽與羞辱,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沉淪與奮起,做官與卸任的正確態度和人生哲理也傳達了出來。讀這本書,獲得的是一種放達的人生感悟,覺得應該像他那樣,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功過任人評說。讀了全書,能夠使人警醒,使人振奮,使人高尚,使人堅強。此外,我還讀過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寥寥數十字,但字字擲地有聲。讀後,都會被他的那種境界、那種情懷所感染。像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等,可以說,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涵。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
讀哲學書,學點哲理慧語是修身養性的基本功。我在高中讀書時,從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常識》課本中得到了啟發,就喜歡愛讀哲學著作。後考進湖北大學政治系,哲學是一門主課,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也養成了讀哲學書、買哲學書、藏哲學書的習慣。我認為,哲學是關於智慧的學問。哲學使人的目光深邃、思維嚴密、胸懷博大、見解精深。文學以其富於感情和形象的語言感染人們,哲學則以概念與理性的思辨啟迪人們。前者重形象思維,後者重邏輯思維。哲理,正是感性與理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聯姻」,也可以說,是文學與哲學邊緣的相交。哲理不僅面對一個豐富的外部世界,而且聯系於復雜的人們的內心世界。這兩個世界又氤氳化生,變幻無窮。過目難忘的哲學慧語啟迪智慧。閃光的哲理凈化人的心靈,通過開掘真、善、美的內涵,鞭撻了假、惡、丑。哲理佳句無不具有熾熱的感情、冷峻的思考、較新的角度、優美的言辭,讓人們在深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理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不在乎的東西往往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哲理是某種情感體驗濃縮物。但是,由於經過開華,便不只是表達一種感情而已,它留給讀者積極的思考餘地。這些入木三分的哲理佳句無一不是金石良言。哲理,不應成為空洞無物的說教,乾巴巴的口號,而應讓人們在沉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悟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不努力就是指的不努力讀書,要少讀一些空談大話的次品。如果說幽默是「人類智慧的第一次閃光」,那哲理是人類智慧更耀眼奪目的閃光。所以,我認為,面對精神產品,最能引起思索的是什麼?當然不是電視片、電影、甚至也不是戲劇,而是哲學、歷史著作和文學著作。這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最方便的表述形式和存在方式。它們本身就是引人思索的特質。
修身養性,要讀一些真正能影響人生的勵志書。古今中外多少人正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而選擇的讀書,也正因為如此,又有多少作者寫出了一部又一部對人的修養與處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書,我稱之為勵志書。此類書中閃爍著哲學家睿智的語言和絕妙的思想,心頭涌動著的是感激與快樂。比較著名的像我們中國的《菜根譚》、《幽夢影》、《小窗幽記》、《圍爐夜話》等;國外的如英國培根《人生論》,共收入58篇短文,探討了包括哲學、倫理學、做官秘訣、處世之道、治家准則、對藝術和大自然的欣賞等方面的問題,充分顯示了英國人特有的壑智、敦厚和既嚴謹又演有想像力的審美情趣。全書見解獨到,以文筆優美、語句簡潔、趣味雋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歷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譯為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字。2000年還被美國公眾評選為最受喜愛的十本著作之一。它與《蒙田隨筆集》、《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都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生存意志的激發。我在上個世紀60年代讀過一本《怎樣培養堅強的意志》,書中的思想深深地烙刻在我心上。後來無論是生活多麼艱辛,還是遇到生活中的難關,都有一種堅強的意志在支撐著我。書中寫道:「只有意志信念堅忍者,才能牽著挫折的翅膀,拖垮它、磨穿它、摧毀它。挫折和成功是生活的兩張面孔,善於與挫折相知相交,成功才會在你面前閃現出希望的火花」;「我們應當明白:消除錯誤的思想和行動,注入快樂,比割除身上的腫瘤和膿瘡還重要。它像一盞明亮的燈,始終為照亮前進的路。要想得到快樂,就必須培養快樂的心理,不為別人的批評而不快樂。」多麼深邃的哲學思想!讀罷,便於不知不覺中被哲理的語言所打動,被哲理的精闢分析所折服。近年來,這一類勵志的圖書越來越多,如暢銷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細節決定成敗》(100-1=0的故事)等等。這也充分反映了一點,人們越來越重視通過閱讀提升自我的品德情操、個人修養。現在很多人,甚至小孩十來歲已經開始讀如何致富、怎麼化妝的書,真讓人覺得擔憂。我覺得青少年要讀一些勵志的書,這些書對人一生的價值,遠遠超過賺錢和美容。我們要認真學習,發揚光大。
在修身養性方面,我還喜愛品讀名人家書。家書是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自身的史料價值和文學欣賞價值,歷經時代風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發顯示出內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從影響中國千餘年的《顏氏家訓》、《朱氏家訓》,到後來的《曾國藩家書》、《左宗棠家書》,再到解放前魯迅許廣平的《兩地書》、《聞一多家書》;解放後的《傅雷家書》、《沈從文家書》等等,可謂淵源流長,由來久遠。古人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真是再生動不過了。我品讀名人家書,時常被書中蘊涵的殷殷關切、希望與愛所感動和折服,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讀聞一多留美期司的家書,我明顯感到落後國家的公民在他國受到的歧視和屈辱。我原來總以為魯迅先生是個面目嚴肅的鐵骨戰士,讀了魯迅給許廣平的信後發現魯迅先生有柔情、可親的一面。在許多人眼裡,柳亞子先生是一個詩人,寫的家書一定會充溢著詩性的浪漫氣息。其實不然。譬如他寫給兒子柳無忌的家信:「我禮拜三的寄四本帖,禮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禮拜五、禮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張,你都收到了嗎?覺得太多了纏不清,有些討厭嗎?如果討厭,不妨來信告訴我。仍舊接到你一信,再發一信,好嗎?這幾天冷嗎?熱嗎?吃的東西快完了嗎?有人來過嗎?身體好嗎?功課不吃力嗎?望你告訴我。」一個因服犢倩深而絮絮呵叨、沒完沒了的慈父形象躍然紙上。現代翻譯家傅雷1954年到1966年寫給長子博聰的書信。該書自1985 年初版後,已再版5次,發行數已超過100萬冊,至今暢銷勢頭不減。之所以出版者一版再版,是因為這本家書並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讀了這些家書後,我就想,一個人,在社會上可能是這個「長」,那個「家」,但在家裡,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子女面前是父親。柳亞子、傅雷就是這樣一個個真實的人。我明白了命運是如何將崇敬和愛慕連在一起的,為了讓家人幸福美滿,我飽經歲月風雨、人世滄桑,吃苦耐勞而終身不悔。退休後,我很有興趣地讀了曾國藩的家書,驚奇地發現這位權傾一時、大紅大紫的欽差大臣,竟會發出「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的感慨。我覺得這位古人主張的讀書的境界,對於今日的讀書人是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的。曾國藩的家書中多處談及讀書,自然其中有些內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關於讀書的精義,比如讀書重在領得讀書之趣、變化氣質、陶冶性情、豁達襟懷……比如讀書需要有志、有識、有恆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從其終生讀書體驗悟出的。事實證明,一個人要想事業成功,就必須勤於讀書,善於思考。以上這些家書都煥發著奇異光彩,閃耀著真知灼見,不僅滋潤了一個家庭的成長,而且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座「潔白的紀念碑」。所以,我喜愛讀家書,也愛收藏書信,在我的郵集中就有幾箱實寄封信。
⑵ 推薦關於曾國藩的書籍
1、唐浩明《曾國潘》
2、張宏傑《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3、唐浩明《唐浩明點評曾國藩家書》
4、易孟醇《曾國藩傳》
5、曾國藩《曾國潘家書》
知識拓展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⑶ 推薦一本提高自身修養的書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怎樣修身?讀書,就是一個好渠道。以書為鏡,可以修身立德。哲學可以使人明智,歷史可以增加良知。讀修身養性的書,就如同與聖賢交談,可收到「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豎起了一面晶瑩透亮的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日積月累,既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榮辱,辨丑惡。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逐漸熔化。」所以,我認為讀書要讀修身養性的書。 我國歷史悠久,學派眾多,講修身養性的名典格言數不勝數,儒家講博愛,墨家講兼愛,道家講無為,法家講霸道,兵家講策略,雖各家言論不同,但各有千秋,閃耀的都是人性的精華,是流傳千古的經世哲學。讀諸子百家這類富含哲理的書,能使人明白人生的價值。對一個人來說,哪怕是只把儒家一家的精髓吃透了,那麼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是大有益處的。從我多次讀過的《論語》來看,裡面大到齊家治國、小到日常起居,講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比如交朋友,《論語》提到: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教導我們要和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樣才能有助於發展。如果與逢迎諂媚的人,與當面恭維、背後毀譽的人,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就會受到傷害。這些對我們處世都是至理名言。在小時候聽老師教過《古文觀止》中的幾篇文章。那時候,我對老師的講解聽不懂記不住,只知跟著念課文。其實是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過後便什麼都忘了。在大學時,我有暇再回過頭來通讀《古文觀止》的那些文章,猶如牛吃草反芻,重新加以咀嚼,才覺得這部書是人生的網路全書,非曲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依9吧依年在中央黨校學習時買到了一套《古文觀止》,從此,我就和這本書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古文觀止》的文章,總共貳貳貳篇,但這些文章卻經天緯地,氣壯山河,品在竹之間,格在梅以上。如把品格比作:高潔韻同修竹,孤清操比寒梅。從某一側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反復通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的巍峨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真知灼見,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果背誦,就猶如一道精神快餐,用來滋養心田。通過對平凡的人生的描述,把對待勝利與失敗,逆境與順境,幸運與磨難,榮譽與羞辱,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沉淪與奮起,做官與卸任的正確態度和人生哲理也傳達了出來。讀這本書,獲得的是一種放達的人生感悟,覺得應該像他那樣,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功過任人評說。讀了全書,能夠使人警醒,使人振奮,使人高尚,使人堅強。此外,我還讀過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寥寥數十字,但字字擲地有聲。讀後,都會被他的那種境界、那種情懷所感染。像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等,可以說,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涵。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 讀哲學書,學點哲理慧語是修身養性的基本功。我在高中讀書時,從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常識》課本中得到了啟發,就喜歡愛讀哲學著作。後考進湖北大學政治系,哲學是一門主課,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也養成了讀哲學書、買哲學書、藏哲學書的習慣。我認為,哲學是關於智慧的學問。哲學使人的目光深邃、思維嚴密、胸懷博大、見解精深。文學以其富於感情和形象的語言感染人們,哲學則以概念與理性的思辨啟迪人們。前者重形象思維,後者重邏輯思維。哲理,正是感性與理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聯姻」,也可以說,是文學與哲學邊緣的相交。哲理不僅面對一個豐富的外部世界,而且聯系於復雜的人們的內心世界。這兩個世界又氤氳化生,變幻無窮。過目難忘的哲學慧語啟迪智慧。閃光的哲理凈化人的心靈,通過開掘真、善、美的內涵,鞭撻了假、惡、丑。哲理佳句無不具有熾熱的感情、冷峻的思考、較新的角度、優美的言辭,讓人們在深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理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不在乎的東西往往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哲理是某種情感體驗濃縮物。但是,由於經過開華,便不只是表達一種感情而已,它留給讀者積極的思考餘地。這些入木三分的哲理佳句無一不是金石良言。哲理,不應成為空洞無物的說教,乾巴巴的口號,而應讓人們在沉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悟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不努力就是指的不努力讀書,要少讀一些空談大話的次品。如果說幽默是「人類智慧的第一次閃光」,那哲理是人類智慧更耀眼奪目的閃光。所以,我認為,面對精神產品,最能引起思索的是什麼?當然不是電視片、電影、甚至也不是戲劇,而是哲學、歷史著作和文學著作。這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最方便的表述形式和存在方式。它們本身就是引人思索的特質。 修身養性,要讀一些真正能影響人生的勵志書。古今中外中國人正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而選擇的讀書,也正因為如此,又有中國作者寫出了一部又一部對人的修養與處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書,我稱之為勵志書。此類書中閃爍著哲學家睿智的語言和絕妙的思想,心頭涌動著的是感激與快樂。比較著名的像我們中國的《菜根譚》、《幽夢影》、《小窗幽記》、《圍爐夜話》等;國外的如英國培根《人生論》,共收入5吧篇短文,探討了包括哲學、倫理學、做官秘訣、處世之道、治家准則、對藝術和大自然的欣賞等方面的問題,充分顯示了英國人特有的壑智、敦厚和既嚴謹又演有想像力的審美情趣。全書見解獨到,以文筆優美、語句簡潔、趣味雋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歷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譯為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字。貳000年還被美國公眾評選為最受喜愛的十本著作之一。它與《蒙田隨筆集》、《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都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生存意志的激發。我在上個世紀陸0年代讀過一本《怎樣培養堅強的意志》,書中的思想深深地烙刻在我心上。後來無論是生活多麼艱辛,還是遇到生活中的難關,都有一種堅強的意志在支撐著我。書中寫道:「只有意志信念堅忍者,才能牽著挫折的翅膀,拖垮它、磨穿它、摧毀它。挫折和成功是生活的兩張面孔,善於與挫折相知相交,成功才會在你面前閃現出希望的火花」;「我們應當明白:消除錯誤的思想和行動,注入快樂,比割除身上的腫瘤和膿瘡還重要。它像一盞明亮的燈,始終為照亮前進的路。要想得到快樂,就必須培養快樂的心理,不為別人的批評而不快樂。」多麼深邃的哲學思想!讀罷,便於不知不覺中被哲理的語言所打動,被哲理的精闢分析所折服。近年來,這一類勵志的圖書越來越多,如暢銷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細節決定成敗》(依00-依=0的故事)等等。這也充分反映了一點,人們越來越重視通過閱讀提升自我的品德情操、個人修養。現在很多人,甚至小孩十來歲已經開始讀如何致富、怎麼化妝的書,真讓人覺得擔憂。我覺得青少年要讀一些勵志的書,這些書對人一生的價值,遠遠超過賺錢和美容。我們要認真學習,發揚光大。 在修身養性方面,我還喜愛品讀名人家書。家書是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自身的史料價值和文學欣賞價值,歷經時代風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發顯示出內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從影響中國千餘年的《顏氏家訓》、《朱氏家訓》,到後來的《曾國藩家書》、《左宗棠家書》,再到解放前魯迅許廣平的《兩地書》、《聞一多家書》;解放後的《傅雷家書》、《沈從文家書》等等,可謂淵源流長,由來久遠。古人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真是再生動不過了。我品讀名人家書,時常被書中蘊涵的殷殷關切、希望與愛所感動和折服,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讀聞一多留美期司的家書,我明顯感到落後國家的公民在他國受到的歧視和屈辱。我原來總以為魯迅先生是個面目嚴肅的鐵骨戰士,讀了魯迅給許廣平的信後發現魯迅先生有柔情、可親的一面。在許多人眼裡,柳亞子先生是一個詩人,寫的家書一定會充溢著詩性的浪漫氣息。其實不然。譬如他寫給兒子柳無忌的家信:「我禮拜三的寄四本帖,禮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禮拜五、禮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張,你都收到了嗎?覺得太多了纏不清,有些討厭嗎?如果討厭,不妨來信告訴我。仍舊接到你一信,再發一信,好嗎?這幾天冷嗎?熱嗎?吃的東西快完了嗎?有人來過嗎?身體好嗎?功課不吃力嗎?望你告訴我。」一個因服犢倩深而絮絮呵叨、沒完沒了的慈父形象躍然紙上。現代翻譯家傅雷依95四年到依9陸陸年寫給長子博聰的書信。該書自依9吧5 年初版後,已再版5次,發行數已超過依00萬冊,至今暢銷勢頭不減。之所以出版者一版再版,是因為這本家書並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讀了這些家書後,我就想,一個人,在社會上可能是這個「長」,那個「家」,但在家裡,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子女面前是父親。柳亞子、傅雷就是這樣一個個真實的人。我明白了命運是如何將崇敬和愛慕連在一起的,為了讓家人幸福美滿,我飽經歲月風雨、人世滄桑,吃苦耐勞而終身不悔。退休後,我很有興趣地讀了曾國藩的家書,驚奇地發現這位權傾一時、大紅大紫的欽差大臣,竟會發出「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的感慨。我覺得這位古人主張的讀書的境界,對於今日的讀書人是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的。曾國藩的家書中多處談及讀書,自然其中有些內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關於讀書的精義,比如讀書重在領得讀書之趣、變化氣質、陶冶性情、豁達襟懷……比如讀書需要有志、有識、有恆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從其終生讀書體驗悟出的。事實證明,一個人要想事業成功,就必須勤於讀書,善於思考。以上這些家書都煥發著奇異光彩,閃耀著真知灼見,不僅滋潤了一個家庭的成長,而且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座「潔白的紀念碑」。所以,我喜愛讀家書,也愛收藏書信,在我的郵集中就有幾箱實寄封
⑷ 幫忙介紹一本適合初中生的勵志類的書籍。能幫助青少年找到動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
中國第一部青春勵志小說《歲月如歌》
比天使幸運0.1%-韓國校園青春勵志小說專
韓國浪漫青春勵志小說 愛在哈佛屬
青春勵志小說《我不是馬加爵》
青春勵志小說《夏華秋葉》
長篇青春勵志小說 青春留痕
青春勵志小說:籃球之神
青春勵志小說《終極目標》
青春勵志題材長篇小說——《冰凌花開》
長篇青春勵志小說《一路狂奔》
⑸ 念初一的男孩沒心思讀書,有沒有好的方法或勵志的書籍讓他改變思想謝謝!
有很多呀·
比如洛克菲勒的信札
是美孚石油的創始人 他給他兒子寫的·
很好·內 · · ·
這個年齡段的容孩子很讓人迷惑。正是明白還不明白的時候 希望你好好的教育把· · · 別暴力就好勒·慢慢來·
⑹ 推薦幾本修身養性的書哈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怎樣修身?讀書,就是一個好渠道。以書為鏡,可以修身立德。哲學可以使人明智,歷史可以增加良知。讀修身養性的書,就如同與聖賢交談,可收到「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豎起了一面晶瑩透亮的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日積月累,既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榮辱,辨丑惡。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逐漸熔化。」所以,我認為讀書要讀修身養性的書。
我國歷史悠久,學派眾多,講修身養性的名典格言數不勝數,儒家講博愛,墨家講兼愛,道家講無為,法家講霸道,兵家講策略,雖各家言論不同,但各有千秋,閃耀的都是人性的精華,是流傳千古的經世哲學。讀諸子百家這類富含哲理的書,能使人明白人生的價值。對一個人來說,哪怕是只把儒家一家的精髓吃透了,那麼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是大有益處的。從我多次讀過的《論語》來看,裡面大到齊家治國、小到日常起居,講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比如交朋友,《論語》提到: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教導我們要和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樣才能有助於發展。如果與逢迎諂媚的人,與當面恭維、背後毀譽的人,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就會受到傷害。這些對我們處世都是至理名言。在小時候聽老師教過《古文觀止》中的幾篇文章。那時候,我對老師的講解聽不懂記不住,只知跟著念課文。其實是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過後便什麼都忘了。在大學時,我有暇再回過頭來通讀《古文觀止》的那些文章,猶如牛吃草反芻,重新加以咀嚼,才覺得這部書是人生的網路全書,非曲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1981年在中央黨校學習時買到了一套《古文觀止》,從此,我就和這本書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古文觀止》的文章,總共222篇,但這些文章卻經天緯地,氣壯山河,品在竹之間,格在梅以上。如把品格比作:高潔韻同修竹,孤清操比寒梅。從某一側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反復通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的巍峨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真知灼見,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果背誦,就猶如一道精神快餐,用來滋養心田。通過對平凡的人生的描述,把對待勝利與失敗,逆境與順境,幸運與磨難,榮譽與羞辱,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沉淪與奮起,做官與卸任的正確態度和人生哲理也傳達了出來。讀這本書,獲得的是一種放達的人生感悟,覺得應該像他那樣,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功過任人評說。讀了全書,能夠使人警醒,使人振奮,使人高尚,使人堅強。此外,我還讀過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寥寥數十字,但字字擲地有聲。讀後,都會被他的那種境界、那種情懷所感染。像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等,可以說,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涵。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
讀哲學書,學點哲理慧語是修身養性的基本功。我在高中讀書時,從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常識》課本中得到了啟發,就喜歡愛讀哲學著作。後考進湖北大學政治系,哲學是一門主課,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也養成了讀哲學書、買哲學書、藏哲學書的習慣。我認為,哲學是關於智慧的學問。哲學使人的目光深邃、思維嚴密、胸懷博大、見解精深。文學以其富於感情和形象的語言感染人們,哲學則以概念與理性的思辨啟迪人們。前者重形象思維,後者重邏輯思維。哲理,正是感性與理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聯姻」,也可以說,是文學與哲學邊緣的相交。哲理不僅面對一個豐富的外部世界,而且聯系於復雜的人們的內心世界。這兩個世界又氤氳化生,變幻無窮。過目難忘的哲學慧語啟迪智慧。閃光的哲理凈化人的心靈,通過開掘真、善、美的內涵,鞭撻了假、惡、丑。哲理佳句無不具有熾熱的感情、冷峻的思考、較新的角度、優美的言辭,讓人們在深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理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不在乎的東西往往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哲理是某種情感體驗濃縮物。但是,由於經過開華,便不只是表達一種感情而已,它留給讀者積極的思考餘地。這些入木三分的哲理佳句無一不是金石良言。哲理,不應成為空洞無物的說教,乾巴巴的口號,而應讓人們在沉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悟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不努力就是指的不努力讀書,要少讀一些空談大話的次品。如果說幽默是「人類智慧的第一次閃光」,那哲理是人類智慧更耀眼奪目的閃光。所以,我認為,面對精神產品,最能引起思索的是什麼?當然不是電視片、電影、甚至也不是戲劇,而是哲學、歷史著作和文學著作。這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最方便的表述形式和存在方式。它們本身就是引人思索的特質。
修身養性,要讀一些真正能影響人生的勵志書。古今中外多少人正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而選擇的讀書,也正因為如此,又有多少作者寫出了一部又一部對人的修養與處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書,我稱之為勵志書。此類書中閃爍著哲學家睿智的語言和絕妙的思想,心頭涌動著的是感激與快樂。比較著名的像我們中國的《菜根譚》、《幽夢影》、《小窗幽記》、《圍爐夜話》等;國外的如英國培根《人生論》,共收入58篇短文,探討了包括哲學、倫理學、做官秘訣、處世之道、治家准則、對藝術和大自然的欣賞等方面的問題,充分顯示了英國人特有的壑智、敦厚和既嚴謹又演有想像力的審美情趣。全書見解獨到,以文筆優美、語句簡潔、趣味雋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歷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譯為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字。2000年還被美國公眾評選為最受喜愛的十本著作之一。它與《蒙田隨筆集》、《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都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生存意志的激發。我在上個世紀60年代讀過一本《怎樣培養堅強的意志》,書中的思想深深地烙刻在我心上。後來無論是生活多麼艱辛,還是遇到生活中的難關,都有一種堅強的意志在支撐著我。書中寫道:「只有意志信念堅忍者,才能牽著挫折的翅膀,拖垮它、磨穿它、摧毀它。挫折和成功是生活的兩張面孔,善於與挫折相知相交,成功才會在你面前閃現出希望的火花」;「我們應當明白:消除錯誤的思想和行動,注入快樂,比割除身上的腫瘤和膿瘡還重要。它像一盞明亮的燈,始終為照亮前進的路。要想得到快樂,就必須培養快樂的心理,不為別人的批評而不快樂。」多麼深邃的哲學思想!讀罷,便於不知不覺中被哲理的語言所打動,被哲理的精闢分析所折服。近年來,這一類勵志的圖書越來越多,如暢銷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細節決定成敗》(100-1=0的故事)等等。這也充分反映了一點,人們越來越重視通過閱讀提升自我的品德情操、個人修養。現在很多人,甚至小孩十來歲已經開始讀如何致富、怎麼化妝的書,真讓人覺得擔憂。我覺得青少年要讀一些勵志的書,這些書對人一生的價值,遠遠超過賺錢和美容。我們要認真學習,發揚光大。
在修身養性方面,我還喜愛品讀名人家書。家書是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自身的史料價值和文學欣賞價值,歷經時代風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發顯示出內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從影響中國千餘年的《顏氏家訓》、《朱氏家訓》,到後來的《曾國藩家書》、《左宗棠家書》,再到解放前魯迅許廣平的《兩地書》、《聞一多家書》;解放後的《傅雷家書》、《沈從文家書》等等,可謂淵源流長,由來久遠。古人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真是再生動不過了。我品讀名人家書,時常被書中蘊涵的殷殷關切、希望與愛所感動和折服,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讀聞一多留美期司的家書,我明顯感到落後國家的公民在他國受到的歧視和屈辱。我原來總以為魯迅先生是個面目嚴肅的鐵骨戰士,讀了魯迅給許廣平的信後發現魯迅先生有柔情、可親的一面。在許多人眼裡,柳亞子先生是一個詩人,寫的家書一定會充溢著詩性的浪漫氣息。其實不然。譬如他寫給兒子柳無忌的家信:「我禮拜三的寄四本帖,禮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禮拜五、禮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張,你都收到了嗎?覺得太多了纏不清,有些討厭嗎?如果討厭,不妨來信告訴我。仍舊接到你一信,再發一信,好嗎?這幾天冷嗎?熱嗎?吃的東西快完了嗎?有人來過嗎?身體好嗎?功課不吃力嗎?望你告訴我。」一個因服犢倩深而絮絮呵叨、沒完沒了的慈父形象躍然紙上。現代翻譯家傅雷1954年到1966年寫給長子博聰的書信。該書自1985 年初版後,已再版5次,發行數已超過100萬冊,至今暢銷勢頭不減。之所以出版者一版再版,是因為這本家書並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讀了這些家書後,我就想,一個人,在社會上可能是這個「長」,那個「家」,但在家裡,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子女面前是父親。柳亞子、傅雷就是這樣一個個真實的人。我明白了命運是如何將崇敬和愛慕連在一起的,為了讓家人幸福美滿,我飽經歲月風雨、人世滄桑,吃苦耐勞而終身不悔。退休後,我很有興趣地讀了曾國藩的家書,驚奇地發現這位權傾一時、大紅大紫的欽差大臣,竟會發出「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的感慨。我覺得這位古人主張的讀書的境界,對於今日的讀書人是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的。曾國藩的家書中多處談及讀書,自然其中有些內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關於讀書的精義,比如讀書重在領得讀書之趣、變化氣質、陶冶性情、豁達襟懷……比如讀書需要有志、有識、有恆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從其終生讀書體驗悟出的。事實證明,一個人要想事業成功,就必須勤於讀書,善於思考。以上這些家書都煥發著奇異光彩,閃耀著真知灼見,不僅滋潤了一個家庭的成長,而且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座「潔白的紀念碑」。所以,我喜愛讀家書,也愛收藏書信,在我的郵集中就有幾箱實寄封信
⑺ 立德修身 勵志修業論文
你的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1,論文應該是單一主題還是面面俱到?
大學生碰到的第一個誘惑是想在論文里寫很多東西。比如有個學生對文學感興趣,他第一個念頭就是給論文起一個《今日文學》這樣的標題。如果迫不得已要縮小范圍,他會選擇《從戰後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學》。
這類論文是非常危險的。這種題目會讓即使是成熟得多的研究者們也直撓頭的。對一個20多歲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它要麼會變成各種名字和主流觀點的簡單羅列,要麼對原始材料的引用會有失偏頗(這常常是由於省略了不該省略的東西引起的)。1961年,當代作家岡薩羅·托蘭特·巴雷斯特寫了一本《當代西班牙文學面面觀》(瓜德拉瑪版),然而,如果這是一篇博士論文的話,人們是一定會把它斃了的,雖然它厚達幾百頁。它被指責出於疏忽或者無知而沒有提到一些被認為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名字,或者他有時會花一整個章節來寫一些「不怎麼樣」的作家,而對於一些被認為是「重要人物」的則只給了寥寥數筆。當然,我們知道該作者的歷史學識以及批評能力都是得到認可的,所以這些遺漏或者比例失調都是有意為之,對某個人物避而不談比為他洋洋灑灑地寫上一整頁更能夠說明問題。不過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二十二歲的大學生身上,誰又能保證他的沉默背後不是別有用心呢?或者他的避而不談是因為會在其他地方花上幾頁紙來討論這個問題?或者這個作者到底知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啊?
寫這種論文的學生常常會向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抱怨說他們沒看懂自己的意思,但是那些成員實際上「無法」看懂他的意思,所以一篇面面俱到的論文常常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現。並不是說(論文中所體現的)學術上的傲慢就一定要被否定掉,我們甚至可以說但丁是個糟糕的詩人,但必須至少先寫個300頁,對但丁的文本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後才能說。而這些在一片面面俱到的論文中是看不到的。正因為這樣,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與其寫什麼《從戰後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學》,還不如選一個更切實際的低調一點的題目。
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訴你什麼才是好題目,它並不是《阿爾代科阿的小說》,而是《「天堂鳥」的兩種不同版本》。聽上去是不是有點無趣?可能吧,不過那會是更加有趣的挑戰。
只要好好想一想你就會看到歸根到底這是一個如何討巧的問題。如果寫一篇關於四十年的文學的面面俱到的論文,學生將會面對各種可能的反對聲音。如果有個提案人或者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正好想要標榜自己知道某個不太知名的作家,如果那個學生正好又沒有把那個作家包括在論文內,他將如何面對前者的發難呢?只要每個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在看目錄時都發現了三個沒有被提到的人,那個學生就將在一頓猛烈的轟炸中變得臉色慘白,他的論文頓時好像變成了屁話連篇。相反的,如果學生認真地選擇一個范圍很小的題目,他就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一份評審委員會大多數成員都不知道的材料就可以了。我並不是在兜售什麼下三濫的伎倆,這的確是一種伎倆,但並不低俗,而且它很管用。只要學位申請人以「專家」的面目出現在不如他專業的公眾面前,而且看得出為了成為專家他是花了一番心血的,這樣佔一點便宜是無可厚非的。
在這兩種極端之間(也就是寫四十年文學史的面面俱到的論文以及兩種文本之間區別這樣嚴格的單一主題論文)存在著許多中間形式。比如我們可以寫《四十年代先鋒派文學家的經歷》或者《胡安·貝內特和桑切斯·菲爾羅西奧對地理的文學處理》,甚至《卡洛斯·埃德蒙多·德·奧利,埃杜瓦多·奇恰羅以及格羅里亞·富埃爾特斯:三位後島嶼詩人的異同》。
我們來看一下一本小冊子上的一段話,雖然那是科學領域的,但它所給出的建議適用於所有學科:
比如說,《地質學》這個題目就太寬泛了。《火山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但是也太大了。《墨西哥的火山》是個不錯的著手點,但是同樣不夠深入。我們把范圍在縮小一點就有可能引出非常有價值的研究了:《波波卡萊佩伊爾火山的歷史》(科爾特斯的征服者中的某人可能在1591年登上過那裡,直到1702年它都沒有猛烈噴發過)。一個范圍更小,所涉及年份更少的題目是《帕里庫丁火山的誕生和死亡》(它的生命僅僅從1943年2月20日延續到了到1952年3月4日)。
好吧,我還是推薦最後一個題目。因為到了這個地步,只要申請人能夠對那座不幸的火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可以了。
很久以前,有個學生跑來跟我說他要寫一篇題為《當代思想中的符號》的論文。這樣的論文是不可能的。連我也不知道「符號」到底指的是什麼,實際上這個詞在不同的作者那裡具有不同的意思,有時,兩個作者會用它來表達意思完全相反的兩件東西。我們只要考慮一下形式邏輯學家或者數學家所理解的「符號」,它們是沒有意義的,在計算公式中占據特定位置,具有特定功能的東西(比如代數公式中的a,b,x,y神馬的),而其他一些作者則可能把它們看做充滿了模稜兩可含義的東西,比如夢中出現的那些圖像,它們可能指一棵樹,或者性器官,或者想要長大的願望等等。所以,我們怎麼能把這個作為論文的題目呢?我們必須分析當代文化中所有關於符號的理論,列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它們的不同點里尋找所有作者和理論共有的基本的單一概念,看一下這些不同在不同理論中是否是不相容的。沒有當代的哲學家,語言學家或者心理分析學家能夠令人滿意地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即使他早慧也只不過接受了最多六七年的成年人的教育,他又怎麼能夠完成這樣的研究呢?最多又是一個像托蘭特·巴雷斯那樣有失偏頗的東西了。或者他會提出自己的關於符號的理論,而把前人所說的東西晾在一邊,下一節我們還要再來說說這種做法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和這個學生交談了一會兒,我建議他可以寫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符號,他需要忘記其他各種觀點,專心考慮上面的兩個作者。可惜這個學生不懂德語(關於語言的問題我們會在第五節談到)。最後我們決定將題目定為《皮爾士,弗萊和榮格的符號概念》,論文將討論這三位分別是哲學家,評論家和心理分析家的不同作者那裡的三個用同一個詞表示的不同概念。由於他們用了同一個詞結果造成了混亂,常常有人把其中一位的概念安到另一個人身上。在文章的最後,作為假設的結論,這個學生試圖在這些同名異義的概念間尋找平衡,找出它們的相似點。他還提到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作者,但表示因為論文篇幅所限就無法對他們更多展開了。這樣,雖然他的論文只提到了作者X,Y,Z,但沒有人能夠指責他沒有考慮作者K。也沒有人能指摘他對引述的那些其他作者不夠詳細,因為那是在論文的結尾處順帶說一下的,而論文的主體是討論題目中所出現的那三位作者。
現在我們看到了論文不必非要恪守單一主題,一篇面面俱到的論文也可以變得中規中矩,讓所有人都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單一」這個詞的意思比我們在這里所用的要多得多。一篇單一論文只涉及一個主題,與「XXX的歷史」或者一本手冊或者一本網路全書完全相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世紀作家的「顛倒的世界」這個主題》應該也是一個單一主題。它涉及許多作家,但全都是圍繞一個具體的主題(從他們想像的假設到所舉的例子,悖論和寓言,比如在天上飛的魚,在水裡游的鳥神馬的)。看上去這是一個理想的單一主題。但事實上,為了寫這樣一篇論文,我們需要討論所有與這個主題有關的作者,特別是那些沒有得到公認的不知名作者。所以這個題目還是要被歸在「具有單一主題的面面俱到式論文」中,它是很難寫的,需要准備無數的材料。如果有人一定要寫的話,我建議把題目改成《卡洛林王朝時期的詩人的「顛倒的世界」這個主題》,范圍一縮小,我們就知道該到哪兒不該到哪兒去尋找材料了。
當然,面面俱到的論文寫起來更加有勁,畢竟花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研究一位作家顯得很無聊。但是我們要明白,寫一篇嚴格意義上的單一主題的論文並不意味著在視角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寫一篇關於阿爾德科阿的小說的論文需要我們深入了解西班牙的現實主義,我們還需要讀桑切斯·菲爾羅西奧或者加西亞·奧爾特拉諾,需要研究阿爾德科阿度過的美洲小說以及古典文學。只有把作者放到全景當中我們才能理解和詮釋他。但是把全景用作背景和繪出一幅全景的圖畫是兩回事。前者只是以一片田野和一條河流作為背景畫了一幅騎士的肖像,後者則要畫許多田野,山谷和河流。我們必須要改變技法,或者用攝影的術語來說,改變焦距。從單一作者的角度出發拍攝的全景是有點失焦的,不完整的和劣質的。
最後我們要記住下面這個基本結論:范圍越小,干起活來就越是省心和安心。單一主題由於面面俱到,論文看起來最好像是隨筆,而不是歷史或者網路全書。
spac�b:y����D�-family:Arial; mso-fareast-font-family:宋體; mso-hansi-font-family:宋體; color:rgb(51,51,51); font-size:14px; mso-font-kerning:1px; background:rgb(255,255,255); mso-shading:rgb(255,255,255); "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對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做出預測。
三、文獻綜述規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弧"[ ]"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⑻ 關於立德修身,勵志修業的800字作文
你的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1,論文應該是單一主題還是面面俱到?
大學生碰到的第一個誘惑是想在論文里寫很多東西。比如有個學生對文學感興趣,他第一個念頭就是給論文起一個《今日文學》這樣的標題。如果迫不得已要縮小范圍,他會選擇《從戰後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學》。
這類論文是非常危險的。這種題目會讓即使是成熟得多的研究者們也直撓頭的。對一個20多歲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它要麼會變成各種名字和主流觀點的簡單羅列,要麼對原始材料的引用會有失偏頗(這常常是由於省略了不該省略的東西引起的)。1961年,當代作家岡薩羅·托蘭特·巴雷斯特寫了一本《當代西班牙文學面面觀》(瓜德拉瑪版),然而,如果這是一篇博士論文的話,人們是一定會把它斃了的,雖然它厚達幾百頁。它被指責出於疏忽或者無知而沒有提到一些被認為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名字,或者他有時會花一整個章節來寫一些「不怎麼樣」的作家,而對於一些被認為是「重要人物」的則只給了寥寥數筆。當然,我們知道該作者的歷史學識以及批評能力都是得到認可的,所以這些遺漏或者比例失調都是有意為之,對某個人物避而不談比為他洋洋灑灑地寫上一整頁更能夠說明問題。不過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二十二歲的大學生身上,誰又能保證他的沉默背後不是別有用心呢?或者他的避而不談是因為會在其他地方花上幾頁紙來討論這個問題?或者這個作者到底知不知道應該怎樣寫啊?
寫這種論文的學生常常會向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抱怨說他們沒看懂自己的意思,但是那些成員實際上「無法」看懂他的意思,所以一篇面面俱到的論文常常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現。並不是說(論文中所體現的)學術上的傲慢就一定要被否定掉,我們甚至可以說但丁是個糟糕的詩人,但必須至少先寫個300頁,對但丁的文本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後才能說。而這些在一片面面俱到的論文中是看不到的。正因為這樣,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與其寫什麼《從戰後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學》,還不如選一個更切實際的低調一點的題目。
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訴你什麼才是好題目,它並不是《阿爾代科阿的小說》,而是《「天堂鳥」的兩種不同版本》。聽上去是不是有點無趣?可能吧,不過那會是更加有趣的挑戰。
只要好好想一想你就會看到歸根到底這是一個如何討巧的問題。如果寫一篇關於四十年的文學的面面俱到的論文,學生將會面對各種可能的反對聲音。如果有個提案人或者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正好想要標榜自己知道某個不太知名的作家,如果那個學生正好又沒有把那個作家包括在論文內,他將如何面對前者的發難呢?只要每個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在看目錄時都發現了三個沒有被提到的人,那個學生就將在一頓猛烈的轟炸中變得臉色慘白,他的論文頓時好像變成了屁話連篇。相反的,如果學生認真地選擇一個范圍很小的題目,他就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一份評審委員會大多數成員都不知道的材料就可以了。我並不是在兜售什麼下三濫的伎倆,這的確是一種伎倆,但並不低俗,而且它很管用。只要學位申請人以「專家」的面目出現在不如他專業的公眾面前,而且看得出為了成為專家他是花了一番心血的,這樣佔一點便宜是無可厚非的。
在這兩種極端之間(也就是寫四十年文學史的面面俱到的論文以及兩種文本之間區別這樣嚴格的單一主題論文)存在著許多中間形式。比如我們可以寫《四十年代先鋒派文學家的經歷》或者《胡安·貝內特和桑切斯·菲爾羅西奧對地理的文學處理》,甚至《卡洛斯·埃德蒙多·德·奧利,埃杜瓦多·奇恰羅以及格羅里亞·富埃爾特斯:三位後島嶼詩人的異同》。
我們來看一下一本小冊子上的一段話,雖然那是科學領域的,但它所給出的建議適用於所有學科:
比如說,《地質學》這個題目就太寬泛了。《火山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但是也太大了。《墨西哥的火山》是個不錯的著手點,但是同樣不夠深入。我們把范圍在縮小一點就有可能引出非常有價值的研究了:《波波卡萊佩伊爾火山的歷史》(科爾特斯的征服者中的某人可能在1591年登上過那裡,直到1702年它都沒有猛烈噴發過)。一個范圍更小,所涉及年份更少的題目是《帕里庫丁火山的誕生和死亡》(它的生命僅僅從1943年2月20日延續到了到1952年3月4日)。
好吧,我還是推薦最後一個題目。因為到了這個地步,只要申請人能夠對那座不幸的火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可以了。
很久以前,有個學生跑來跟我說他要寫一篇題為《當代思想中的符號》的論文。這樣的論文是不可能的。連我也不知道「符號」到底指的是什麼,實際上這個詞在不同的作者那裡具有不同的意思,有時,兩個作者會用它來表達意思完全相反的兩件東西。我們只要考慮一下形式邏輯學家或者數學家所理解的「符號」,它們是沒有意義的,在計算公式中占據特定位置,具有特定功能的東西(比如代數公式中的a,b,x,y神馬的),而其他一些作者則可能把它們看做充滿了模稜兩可含義的東西,比如夢中出現的那些圖像,它們可能指一棵樹,或者性器官,或者想要長大的願望等等。所以,我們怎麼能把這個作為論文的題目呢?我們必須分析當代文化中所有關於符號的理論,列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它們的不同點里尋找所有作者和理論共有的基本的單一概念,看一下這些不同在不同理論中是否是不相容的。沒有當代的哲學家,語言學家或者心理分析學家能夠令人滿意地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即使他早慧也只不過接受了最多六七年的成年人的教育,他又怎麼能夠完成這樣的研究呢?最多又是一個像托蘭特·巴雷斯那樣有失偏頗的東西了。或者他會提出自己的關於符號的理論,而把前人所說的東西晾在一邊,下一節我們還要再來說說這種做法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和這個學生交談了一會兒,我建議他可以寫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符號,他需要忘記其他各種觀點,專心考慮上面的兩個作者。可惜這個學生不懂德語(關於語言的問題我們會在第五節談到)。最後我們決定將題目定為《皮爾士,弗萊和榮格的符號概念》,論文將討論這三位分別是哲學家,評論家和心理分析家的不同作者那裡的三個用同一個詞表示的不同概念。由於他們用了同一個詞結果造成了混亂,常常有人把其中一位的概念安到另一個人身上。在文章的最後,作為假設的結論,這個學生試圖在這些同名異義的概念間尋找平衡,找出它們的相似點。他還提到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作者,但表示因為論文篇幅所限就無法對他們更多展開了。這樣,雖然他的論文只提到了作者X,Y,Z,但沒有人能夠指責他沒有考慮作者K。也沒有人能指摘他對引述的那些其他作者不夠詳細,因為那是在論文的結尾處順帶說一下的,而論文的主體是討論題目中所出現的那三位作者。
現在我們看到了論文不必非要恪守單一主題,一篇面面俱到的論文也可以變得中規中矩,讓所有人都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單一」這個詞的意思比我們在這里所用的要多得多。一篇單一論文只涉及一個主題,與「XXX的歷史」或者一本手冊或者一本網路全書完全相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世紀作家的「顛倒的世界」這個主題》應該也是一個單一主題。它涉及許多作家,但全都是圍繞一個具體的主題(從他們想像的假設到所舉的例子,悖論和寓言,比如在天上飛的魚,在水裡游的鳥神馬的)。看上去這是一個理想的單一主題。但事實上,為了寫這樣一篇論文,我們需要討論所有與這個主題有關的作者,特別是那些沒有得到公認的不知名作者。所以這個題目還是要被歸在「具有單一主題的面面俱到式論文」中,它是很難寫的,需要准備無數的材料。如果有人一定要寫的話,我建議把題目改成《卡洛林王朝時期的詩人的「顛倒的世界」這個主題》,范圍一縮小,我們就知道該到哪兒不該到哪兒去尋找材料了。
當然,面面俱到的論文寫起來更加有勁,畢竟花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研究一位作家顯得很無聊。但是我們要明白,寫一篇嚴格意義上的單一主題的論文並不意味著在視角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寫一篇關於阿爾德科阿的小說的論文需要我們深入了解西班牙的現實主義,我們還需要讀桑切斯·菲爾羅西奧或者加西亞·奧爾特拉諾,需要研究阿爾德科阿度過的美洲小說以及古典文學。只有把作者放到全景當中我們才能理解和詮釋他。但是把全景用作背景和繪出一幅全景的圖畫是兩回事。前者只是以一片田野和一條河流作為背景畫了一幅騎士的肖像,後者則要畫許多田野,山谷和河流。我們必須要改變技法,或者用攝影的術語來說,改變焦距。從單一作者的角度出發拍攝的全景是有點失焦的,不完整的和劣質的。
最後我們要記住下面這個基本結論:范圍越小,干起活來就越是省心和安心。單一主題由於面面俱到,論文看起來最好像是隨筆,而不是歷史或者網路全書。
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對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做出預測。
三、文獻綜述規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弧"[ ]"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⑼ 勵志名言勵志
一、與其羨慕他人智慧,不如自己勤奮補拙;與其羨慕他人優秀,不如自己奮斗不止;與其羨慕他人堅強,不如自己百煉成鋼;與其羨慕他人成功,不如自己厚積薄發。
二、如果天空總是黑暗,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三、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因為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因為可以多看幾道風景;路不在腳下,路在心裡。
四、只有經歷最痛苦的堅持,才配得上擁有最長久的幸福。真正能讓你倒下的,不是對手,而是你絕望的內心。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活著就意味著,必須要做點什麼,請好好努力。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記住一句話:「越努力,越幸運」。
五、再遠的路,走著走著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著爬著也就上去了;再難的事,做著做著也就順了。每次重復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復和堅持的力量。
六、不要怕有壓力,它可以墊高你的人生;也不要怕忙碌,它可以充實你的生活;不要拒絕錯誤,它可以改正你的缺點。不要一味愜意,這往往是挫敗的開始。那些虛度的光陰,熄滅的是夢想之火,拼湊的是支離破碎的命運。
七、天才並不比任何一個誠實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個特殊的透鏡,可以將光線聚焦至燃點。
八、再強大的焦慮,也會敗在行動力和堅持面前。如果你問我時光和努力到底有什麼意義,那麼變成更好的獨一無二的自己,便是時光和努力的全部意義。問題是你動都懶得動,時間就只是時間而已,被浪費的不是時間,而是你自己。——盧思浩
九、沒有經歷痛苦的人,不會強大。沒有流過淚水的人,不會有堅強。當下定決心大幹時,世界會為你讓路。當滿腦子全是目標時,只剩下方法和成功。
十、別人越是瞧不上你,你就越要努力,別人越是打擊你,你越要做出成績來!要像石灰一樣別人越潑冷水你越沸騰!活著的意義並不是衣食無憂,而是拿出勇氣去做你不敢做的事,去嘗試未曾嘗試過的人生!豐富人生閱歷,你才有「故事」講給別人聽!
十一、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不論你在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十二、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實在過不去就繞個彎,也要前進,這就是能力。決心就是力量,坦誠就是效率。平坦不是最佳道路,起伏才有豐富人生!一個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凡事找方法去解決者,一定是成功者,凡事找借口推脫者,必定失敗!
⑽ 看什麼書能提高自身修養。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怎樣修身?讀書,就是一個好渠道。以書為鏡,可以修身立德。哲學可以使人明智,歷史可以增加良知。讀修身養性的書,就如同與聖賢交談,可收到「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豎起了一面晶瑩透亮的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日積月累,既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榮辱,辨丑惡。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逐漸熔化。」所以,我認為讀書要讀修身養性的書。 我國歷史悠久,學派眾多,講修身養性的名典格言數不勝數,儒家講博愛,墨家講兼愛,道家講無為,法家講霸道,兵家講策略,雖各家言論不同,但各有千秋,閃耀的都是人性的精華,是流傳千古的經世哲學。讀諸子百家這類富含哲理的書,能使人明白人生的價值。對一個人來說,哪怕是只把儒家一家的精髓吃透了,那麼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是大有益處的。從我多次讀過的《論語》來看,裡面大到齊家治國、小到日常起居,講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比如交朋友,《論語》提到: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教導我們要和正直的人,誠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樣才能有助於發展。如果與逢迎諂媚的人,與當面恭維、背後毀譽的人,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就會受到傷害。這些對我們處世都是至理名言。在小時候聽老師教過《古文觀止》中的幾篇文章。那時候,我對老師的講解聽不懂記不住,只知跟著念課文。其實是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過後便什麼都忘了。在大學時,我有暇再回過頭來通讀《古文觀止》的那些文章,猶如牛吃草反芻,重新加以咀嚼,才覺得這部書是人生的網路全書,非曲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1981年在中央黨校學習時買到了一套《古文觀止》,從此,我就和這本書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古文觀止》的文章,總共222篇,但這些文章卻經天緯地,氣壯山河,品在竹之間,格在梅以上。如把品格比作:高潔韻同修竹,孤清操比寒梅。從某一側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反復通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的巍峨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真知灼見,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果背誦,就猶如一道精神快餐,用來滋養心田。通過對平凡的人生的描述,把對待勝利與失敗,逆境與順境,幸運與磨難,榮譽與羞辱,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沉淪與奮起,做官與卸任的正確態度和人生哲理也傳達了出來。讀這本書,獲得的是一種放達的人生感悟,覺得應該像他那樣,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功過任人評說。讀了全書,能夠使人警醒,使人振奮,使人高尚,使人堅強。此外,我還讀過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寥寥數十字,但字字擲地有聲。讀後,都會被他的那種境界、那種情懷所感染。像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等,可以說,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涵。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 讀哲學書,學點哲理慧語是修身養性的基本功。我在高中讀書時,從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常識》課本中得到了啟發,就喜歡愛讀哲學著作。後考進湖北大學政治系,哲學是一門主課,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也養成了讀哲學書、買哲學書、藏哲學書的習慣。我認為,哲學是關於智慧的學問。哲學使人的目光深邃、思維嚴密、胸懷博大、見解精深。文學以其富於感情和形象的語言感染人們,哲學則以概念與理性的思辨啟迪人們。前者重形象思維,後者重邏輯思維。哲理,正是感性與理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聯姻」,也可以說,是文學與哲學邊緣的相交。哲理不僅面對一個豐富的外部世界,而且聯系於復雜的人們的內心世界。這兩個世界又氤氳化生,變幻無窮。過目難忘的哲學慧語啟迪智慧。閃光的哲理凈化人的心靈,通過開掘真、善、美的內涵,鞭撻了假、惡、丑。哲理佳句無不具有熾熱的感情、冷峻的思考、較新的角度、優美的言辭,讓人們在深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理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不在乎的東西往往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哲理是某種情感體驗濃縮物。但是,由於經過開華,便不只是表達一種感情而已,它留給讀者積極的思考餘地。這些入木三分的哲理佳句無一不是金石良言。哲理,不應成為空洞無物的說教,乾巴巴的口號,而應讓人們在沉思中得到美的愉悅,在啟迪後得到美的享受,啟示悟性,開拓視野,觸發讀者作高一層次的聯想。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個不努力就是指的不努力讀書,要少讀一些空談大話的次品。如果說幽默是「人類智慧的第一次閃光」,那哲理是人類智慧更耀眼奪目的閃光。所以,我認為,面對精神產品,最能引起思索的是什麼?當然不是電視片、電影、甚至也不是戲劇,而是哲學、歷史著作和文學著作。這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最方便的表述形式和存在方式。它們本身就是引人思索的特質。 修身養性,要讀一些真正能影響人生的勵志書。古今中外多少人正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而選擇的讀書,也正因為如此,又有多少作者寫出了一部又一部對人的修養與處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書,我稱之為勵志書。此類書中閃爍著哲學家睿智的語言和絕妙的思想,心頭涌動著的是感激與快樂。比較著名的像我們中國的《菜根譚》、《幽夢影》、《小窗幽記》、《圍爐夜話》等;國外的如英國培根《人生論》,共收入58篇短文,探討了包括哲學、倫理學、做官秘訣、處世之道、治家准則、對藝術和大自然的欣賞等方面的問題,充分顯示了英國人特有的壑智、敦厚和既嚴謹又演有想像力的審美情趣。全書見解獨到,以文筆優美、語句簡潔、趣味雋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歡迎,多次再版重印,歷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譯為世界上幾乎所有文字。2000年還被美國公眾評選為最受喜愛的十本著作之一。它與《蒙田隨筆集》、《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都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生存意志的激發。我在上個世紀60年代讀過一本《怎樣培養堅強的意志》,書中的思想深深地烙刻在我心上。後來無論是生活多麼艱辛,還是遇到生活中的難關,都有一種堅強的意志在支撐著我。書中寫道:「只有意志信念堅忍者,才能牽著挫折的翅膀,拖垮它、磨穿它、摧毀它。挫折和成功是生活的兩張面孔,善於與挫折相知相交,成功才會在你面前閃現出希望的火花」;「我們應當明白:消除錯誤的思想和行動,注入快樂,比割除身上的腫瘤和膿瘡還重要。它像一盞明亮的燈,始終為照亮前進的路。要想得到快樂,就必須培養快樂的心理,不為別人的批評而不快樂。」多麼深邃的哲學思想!讀罷,便於不知不覺中被哲理的語言所打動,被哲理的精闢分析所折服。近年來,這一類勵志的圖書越來越多,如暢銷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細節決定成敗》(100-1=0的故事)等等。這也充分反映了一點,人們越來越重視通過閱讀提升自我的品德情操、個人修養。現在很多人,甚至小孩十來歲已經開始讀如何致富、怎麼化妝的書,真讓人覺得擔憂。我覺得青少年要讀一些勵志的書,這些書對人一生的價值,遠遠超過賺錢和美容。我們要認真學習,發揚光大。 在修身養性方面,我還喜愛品讀名人家書。家書是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自身的史料價值和文學欣賞價值,歷經時代風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發顯示出內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從影響中國千餘年的《顏氏家訓》、《朱氏家訓》,到後來的《曾國藩家書》、《左宗棠家書》,再到解放前魯迅許廣平的《兩地書》、《聞一多家書》;解放後的《傅雷家書》、《沈從文家書》等等,可謂淵源流長,由來久遠。古人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真是再生動不過了。我品讀名人家書,時常被書中蘊涵的殷殷關切、希望與愛所感動和折服,叫人一讀就難舍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如:讀聞一多留美期司的家書,我明顯感到落後國家的公民在他國受到的歧視和屈辱。我原來總以為魯迅先生是個面目嚴肅的鐵骨戰士,讀了魯迅給許廣平的信後發現魯迅先生有柔情、可親的一面。在許多人眼裡,柳亞子先生是一個詩人,寫的家書一定會充溢著詩性的浪漫氣息。其實不然。譬如他寫給兒子柳無忌的家信:「我禮拜三的寄四本帖,禮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禮拜五、禮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張,你都收到了嗎?覺得太多了纏不清,有些討厭嗎?如果討厭,不妨來信告訴我。仍舊接到你一信,再發一信,好嗎?這幾天冷嗎?熱嗎?吃的東西快完了嗎?有人來過嗎?身體好嗎?功課不吃力嗎?望你告訴我。」一個因服犢倩深而絮絮呵叨、沒完沒了的慈父形象躍然紙上。現代翻譯家傅雷1954年到1966年寫給長子博聰的書信。該書自1985 年初版後,已再版5次,發行數已超過100萬冊,至今暢銷勢頭不減。之所以出版者一版再版,是因為這本家書並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讀了這些家書後,我就想,一個人,在社會上可能是這個「長」,那個「家」,但在家裡,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子女面前是父親。柳亞子、傅雷就是這樣一個個真實的人。我明白了命運是如何將崇敬和愛慕連在一起的,為了讓家人幸福美滿,我飽經歲月風雨、人世滄桑,吃苦耐勞而終身不悔。退休後,我很有興趣地讀了曾國藩的家書,驚奇地發現這位權傾一時、大紅大紫的欽差大臣,竟會發出「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的感慨。我覺得這位古人主張的讀書的境界,對於今日的讀書人是有很好的啟發作用的。曾國藩的家書中多處談及讀書,自然其中有些內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關於讀書的精義,比如讀書重在領得讀書之趣、變化氣質、陶冶性情、豁達襟懷……比如讀書需要有志、有識、有恆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從其終生讀書體驗悟出的。事實證明,一個人要想事業成功,就必須勤於讀書,善於思考。以上這些家書都煥發著奇異光彩,閃耀著真知灼見,不僅滋潤了一個家庭的成長,而且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座座「潔白的紀念碑」。所以,我喜愛讀家書,也愛收藏書信,在我的郵集中就有幾箱實寄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