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哲理
❶ 文言文翻譯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一、本段文字的譯文:禍與患常常是從微小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並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們所溺愛的事物困住,難道僅僅是伶人嗎?
二、相關內容:
作品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
作者:歐陽修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陽修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❷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含義是什麼
意思是:那些大禍常常是因為不注意小事造成的,而能乾的人也是被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指出:「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警示後人引以為戒
❸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是什麼意思
禍患常常潛伏於微小的事物當中,並且智勇常因自己過於溺愛的東西而受的阻礙
❹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意思
我給你結解釋,很簡單,應該是這樣翻譯的:
禍患常常是由平時不注意的細節積累造成的,而一個人的所鍾情和溺愛往往會限制他才能的發揮.
這句話的意思是,
勸告人們,要經常注意身邊那些小的禍患,不要掉以輕心,否則會積成大禍,對事物的鍾愛要適度,不然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影響自己才能的發揮.
應該就是這樣了
❺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詳細賞析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個論點,令讀者的認識隨著作者的筆觸進一步深化,以歷史的教訓中受到更加深刻的啟迪。「憂勞」、「逸豫」、「忽微」、「所溺」皆為人事,因此,上述兩個論點,既是中心論點的深化,又是其具體化。
作者於全文論證的高潮處驀然收筆,可謂言已盡而意未絕,令讀者有餘音繞梁之感——「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此處以點睛之筆,闡明了作者寫作《伶官傳》,「善善惡惡」的目的並非就史論史,而是具有廣泛而現實的醒世意義。
(5)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哲理擴展閱讀: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出自《五代史伶官傳序》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史論。
意思: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於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於困窮。
背景簡介
文中所議論的後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長子,是五代的風雲人物。李克用在臨終之前,以三矢付庄宗要他報仇,叮囑切切。李克用死後,李存勖嗣位,他謹記父親遺言,討劉仁恭,伐契丹,滅後梁,建立了後唐政權。但稱帝後卻沉迷於奢侈享樂的生活,寵信伶人,不問國事。
四方藩鎮見伶人被寵愛,紛紛賄以財物,謀取私利。而那些正直的臣僚因不肯行賄,為伶人讒言所誣陷,竟無辜被殺。後唐國政於是日趨衰敗,動亂接連而生,李存勖本人最終也死在他極為寵信的伶人郭從謙的手中.。
歐陽修目睹國家積弱不振的現實和當權者的驕奢淫逸,憂心仲仲,正是出於以古鑒今的考慮。歐陽修在這篇史論中,提出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見解,意在為當時的統治者敲響警鍾,可謂寄語深長,發人深省。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自稱「六一居士」,北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早年喪父,家境貧寒,母親鄭氏以蘆荻代筆,泥沙代紙,教他讀書寫字。
宋仁宗天聖八年進士。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遭到守舊派的排擠和打擊,屢遭貶謫。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執政後,辭官退隱,死後追贈為太師,謚文忠。
❻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句話的意思
錯事都是由於一點點小事積累起來的。。大多人都困在迷戀一個事物。。
❼ 請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說明什麼道理
大禍患常常是小事一點一點積累造成的
而人的智慧和勇氣則常因為溺愛而失去
❽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翻譯
意思是:可見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的,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
此句出自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原文節選: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翻譯:
《尚書》說:「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好處。」憂患與勤勞可以使國家興盛,貪圖安逸享樂可喪失性命,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當庄宗氣勢旺盛時,天下所有豪傑無人能同他對抗,等到衰敗時,幾十個伶人就可使他命喪國亡,為天下人所恥笑。可見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的,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難道僅僅是伶人的事嗎?於是作《伶官傳》。
(8)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哲理擴展閱讀
《五代史伶官傳序》的寫作手法
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後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於「人事」,藉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欲。
此文寫作特點除如上所述的構思精巧,結構嚴謹,論證透闢,層層遞進外,文中語言的運用亦頗具特色。首先是感嘆詞句的多次運用,使文章一唱三嘆。如開篇之首,作者即發「嗚呼」之慨嘆,此種開篇法在他的《新五代史》中屢見不鮮。
依作者看來,五代如春秋,為亂世,可嘆者甚多。除篇首外,作者於文中亦曾多次發出深沉的感嘆,這樣作序,是繼承了《史記》、《戰國策》序文的傳統筆法,於敘事,議論中夾著感慨,藉以表達作者對史事的見解和態度。
❾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正確含義
此句出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專序》。
忽:一寸的十萬分之一稱作「忽」;微:一寸的百版萬分權之一稱作「微」;忽微:均為極小的數,此指極細微之事。
困:困於,陷入;所溺:指特別溺愛的人或特別嗜好的事。
故此兩句話的意思是說:禍患常常是從極細小的事情上發展起來的, 智勇雙全的人多因過分迷戀某些人和事兒陷入絕境。
❿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志勇多困於所溺
出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忽:一寸的十萬分之一稱作「忽」;
微:一寸的回百萬分之一稱作「微答」;
忽微:均為極小的數,此指極細微之事。
困:困於,陷入;
所溺:指特別溺愛的人或特別嗜好的事。
兩句話的意思是說:禍患常常是從極細小的事情上發展起來的, 智勇雙全的人多因過分迷戀某些人和事兒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