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莊子的幾個人生哲理故事

莊子的幾個人生哲理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03 01:30:29

A. 《莊子》中的寓言故事中所反映的的人生哲學

老莊思想啊。
不是幾句話就說得清,道得明。
道家整體在中國哲學史上分:老莊,黃老,版玄學,重權玄學,心性生命哲學,道家倫理學,道家美學。
但是可以反映的人生哲學意義,可以從自然主義,自由主義,懷凝主義,相對主義,我還加一個就是批判主義(《莊子》.天下)
《老子》道一本體德用,《莊子》內外雜。《文子》《道德》、《上德》、《下德》
這里應該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相互決定,相互轉化的詮釋,理解。
還要放在中國哲學的歷史長河中反對權威主義,去理解,語言哲學去知道現代化之道。

B. 有關莊子的3個故事(短小)

道家的超脫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有一個關於莊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卻吃驚地發現他一邊拍打瓦盆,一邊按著節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興地批評他:「你不但不哭,居然還這麽做?」莊子回答說,他並非沒有悲傷的感情,但是死是迴避不了的事情,既然這是自然運行的規律,為什麽還要哭呢?在莊子的思想里,具備理性的知識,就可以擺脫情感的束縛,達到靈魂的自由。在這一點上,莊子和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觀點是一樣的。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輕松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驚奇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

這個故事一般稱作「莊周夢蝶」。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一個階段而已。

簡單的一個故事,即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系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盡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這叫「齊物」。
其將死也,弟子求厚葬.莊子言:吾去,以天為槨,以地為棺,可乎.弟子言:然則師將為烏雀食矣!子言:埋於地則為螻蟻所食,不亦厚此薄彼也.

__灑脫,不拘一格.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

C. 和莊子有關的寓言故事(越多越好。。。)

一、魏王召見莊子
莊子貧困,靠編草鞋過日,向監河侯借過米。按理,他為了解決無米之炊,應當象孔子困於陳蔡一樣,苟且就食,而在魯哀公國宴上才講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沒有這樣做。
魏王 召見莊子,見他一身補丁,問道:「先生這么有學問,為什麼這么狼狽呢?」他是一針見血地回答:「活在這種世道,怎麼能夠不狼狽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亂,衣錦玉食的人統統都是生瘡流膿的傢伙。
二、楚王聘莊子為相
楚王聽說莊子很有學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 ,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著,你們說這個畜性多幸運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說的是楚王敬賢之意。
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著,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願意讓楚王供奉珍藏。」兩個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三、莊子論天地初,不信神鬼
在莊子的時候,上天神明是許多人都承認的事,特別是貴族,自認為他們的富貴命運都是他們親愛的上帝所賦予他們的特權。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恍兮惚兮」,就已不承認天地神造論,老子還說「道象帝之先。」
到莊子進一步從邏輯上解釋了這句話,他說「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能夠生出物質的原始的東西一定是超越物質形式的更高級的東西,它不是物,所以不能認識,無法說他如何存在。
所以他根本不使神鬼。他說「夫大塊(天地)載我以開,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活著就是活著,管他死後,他老婆死了,他敲著裝 的盆子,邊敲邊跳邊歌邊舞。朋友也是哲學家的惠施批評他不通人情,不會惋惜傷心。
莊子說:「人本無生死,形氣相變,是正常現象,你懂什麼!」真的,我們身上每時每分都在不斷的生死代致,到一定時候,一個過程自然結束,有什麼好悲喜的呢?
實際上,這是在挑戰神鬼論的同時,揭示的極為高深的哲理呵。
四、與惠施論魚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麼快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辯的專家,馬上抓住一點:「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呢?」
在邏輯學上,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說在邏輯上莊子有些詭辯。但實際上這說的是另一回事:莊子告訴惠施,不要把你的學說強加於人,因為你不能代替別人。惠施古稱博學,出行時隨帶五車之書跟在後邊,靠雄辯博學博取功名,所以莊子有此一說。
五、莊子論美女不美
莊子說,世界上的事沒有絕對的真理。你說左傳毛嬙、驪姬是大美女,那隻是一些人的看法,至多是人的看法。如果普天下的萬物唯其後最美的話,那麼,魚見了美女為什麼根本不欣賞,反而掉頭就跑呢?
他又進一步說,人睡濕地會得病,而泥鰍卻以濕地為天堂。再進一步,泰山比秋毫之未大,但是泰山比之天地也不過是秋毫之米,則秋毫也可以為山……
說這些干什麼了?原來他的話中有話,他是說:你說某人美,我看不一定美;你說某人是聖賢,我看不一事實上是聖賢;你說他高貴,我偏說他在另一方面看是極其卑劣下賤……
六、堯舜卑劣
堯舜是儒家奉為聖賢的榜樣。莊子出於對封建社會殘酷統治的極端不滿,也一樣拿這些人開刀。他編了個善卷的人對舜帝的故事,說明帝王之流為權殺人,竊國為侯,行事惡劣而貌為仁義,王法實際上是為牝害人性,束傅人民而設立的。
莊子歌頌的善卷是什麼樣的人呢?「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飭;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這是標準的勞動自足的人,同時,也是對老子「民自富足」,最好是沒有王官的道治社會的描述。所以說,堯舜卑劣,多餘,有害無益。
七、莊子輕相位
惠施當了魏國的宰相,莊子去看他,因為兩人雖然有些理論分岐,仍然是哲學上的學友。這時有人挑撥說:「惠子你要當心,莊子來了,他的學問名聲比你高,對你的相位是個威脅。」
惠施果然下令提拿主子,搜捕三天沒有提到,他才放下心來。不料第四天,莊子卻從什麼地方神不知鬼不覺的又來求見。
惠施緊張的作了准備。莊子進來不久,悠然說道:「你聽說南方奇鳥鴆的故事嗎?鴆是鳳凰一族,從南海飛到北海這么長的路程,不是梧桐不棲身,不是竹實不充飢,不是甘泉不欽用。有一天老鷹抓了只死老鼠,抓得特緊,生怕鴆搶了,你說,這時鴆會怎麼辦呢?」
惠施面紅耳赤,不知說什麼好。
八、莊子論儒士
許多人認為儒家和道家是勢同水火,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莊子一日到魯國見到了魯國群哀公。魯國本來就是儒學之國,哀公對莊子說:「我們這里沒有人信奉先生你的學說,到處都是儒士,談的是儒書。」
莊子說:「好呀。不過依我看來,魯國儒士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怎麼能說少了呢?」
「名符其實的太少。按理,儒服園冠方殿,園指天、方指地,應當知天文地理,有許多這樣的講究。便如你下一道命令,沒有真才實學敢著儒服者死,就可以看到真實情況。」
魯哀公果然下了一道命令,結果全國只剩下一個人敢著儒服上街。魯哀公召見他,果然是個奇才。這才知道,世上名不符實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所以,道家論儒家,不是純粹的攻擊,其實就是類似這種情況。
九、莊子和果園主
莊子在一個果園里,拿著彈弓彈雀兒,也不知是為了好玩還是為了吃一回美味。這時果園主碰上了,懷疑莊子偷了栗子。
莊子說:「我剛才見到一個奇景。一隻螳螂瞄準了一隻蟬,迅速的伸出前足剛把蟬捕獲,不料螳螂的背後早就伏著一隻黃雀,趁螳螂不注意,一下子把它給吃了。你知道這是什麼回事嗎?」
「我怎麼知道?」「告訴你吧,這和世上的人是一樣的,只顧眼前的一點利益,卻不知道背後有很多危機在候著他呢!」
十、莊子借糧
我們前面說過,莊子很窮,沒米下鍋時,記得監河侯的小官和自己有一面之交,就向他借米。
監河侯是個小氣鬼,但也是個詭計多端的人。他推辭不掉,就說:「好呵,等些時候吧,我把封邑的租子收回來了,可以給你價值三百餘的糧米,讓你吃個痛快。」
莊子悠然坐下:「我剛才在路上聽到一陣呼救的聲音,找了半天,原來是一條小鯽魚。它被什麼人扔在車輪輾出的泥糟子里,它對我說它快要渴死了,先拿點水給它活命。我想呢,一點水只能救得一時,就答應它到南方游說吳越,讓他們興修水利,造一條渠把水引到這里來,你說我這個辦法如何?」.
監河侯也趣:「那樣還不如到干魚灘上找它呢。好吧,我先拿點給你。」
忘了莊子拿了沒有。不過莊子在另一個地方寫道,大抵富貴聖賢們的接濟窮人,都象個樣子.

D. 有關莊子的哲理小故事.

1:莊周夢蝶;2:莊子妻亡,鼓盆而歌的故事;3:楚王求莊子出仕的故事。還有莊子和惠子之間發生的故事,這樣的就更多了 好,轉載原文,懶的打字了~呵呵^^ 《莊子釣於濮水》 原文: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 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譯文: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 惠子相梁,你可以在下面的網址看到http://ke..com/view/928982.html 還有莊子與惠子游於壕梁 http://www.3e.net/qt/b9/45205.html

E. 莊子中一些寓言典故表達的人生哲理

1、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齊物論》。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回:「現在糧食不答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

F. 關於莊子的故事有哪些

莊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如「游於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內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中與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內篇·德充符》)。對於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願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飢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自由。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危險)已!」從而他主張「保身全生」。
莊子和儒墨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聖人,而道家則反對推崇聖賢。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莊子·胠篋》:「世俗之所謂智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專有齊國。則是不乃盜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聖人生而大盜起」。「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搞亂六律,銷毀竽、瑟,塞住瞽曠的耳朵,天下人才內斂其聰慧;消滅文飾,拆散五采,粘住離朱的眼睛,天下的人才內藏他的明敏。毀壞鉤繩,拋棄規矩,折斷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才隱匿他的技巧。鏟除曾參、史魚的行為,封住楊朱、墨翟的口舌,排斥仁義,天下人的德性才能達到玄同齊一的境地。人人的明慧、聰敏、知巧、德性,都內含而不炫耀於世,天下就不會迷亂、邪僻了。
莊子反對「人為」,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這是主張自然,反對人為的寓言。
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為「道通為一」,認為道在萬物,萬物平等。
惠施在大梁做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大梁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嗎?那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喝!』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樹長得很美很高大,枝葉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樹旁卻不伐它。莊子問他這是什麼原因,伐木者回答說:「這棵樹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結果得以終其天年了。」莊子出了山,來到縣邑,住在老朋友的家裡。老朋友很高興,准備酒肉,叫童僕殺一隻鵝款待他。童僕請示道:「一隻鵝會叫,一隻鵝不會叫,請問殺哪只?」主人的父親說:「殺那隻不會叫的。」第二天,弟子向莊子問道:「昨天山裡的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在這位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兩者間處於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其實不然,所以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這樣了: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蛇,隨時勢而變化,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順應自然為准則,在萬物的原始狀態中漫遊,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役使,那麼怎麼會遭到災禍呢?這就是神農、黃帝所取法的處世原則。至於萬物之情,人倫相傳之道,就不是這樣了。成功了就會毀壞,強大了就會衰微,鋒利了就會缺損,尊貴了就會受到傾覆,直了就會彎曲,聚合了就會分散,受到愛惜就會被廢棄,智謀多了就會受人算計,不賢德就會受人欺辱。怎麼可以偏執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莊子晚年喪妻,惠施聞訊,前去弔唁。他是莊子的老朋友,此時已非梁國宰相,不必再擺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莊子。莊子家居陋巷,馬車進不去。巷口下了車,惠施走進去。莊子的長子跪在門外迎接弔客,口稱:「俺娘給伯父道謝了。」惠施扶起孝子,說了兩句按照禮儀應說的話,然後面罩悲憫之容,很嚴肅地進了大門,步入靈堂。
莊子坐守棺旁,兩腿八字張開,撮箕似的很不雅觀,手拍瓦盆伴奏,毫無愁容,放聲歌唱。看見惠施吊喪來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說:「伉儷多年,同床共枕,她為你養兒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你說錯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傷。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還得冷靜地想想呀。我想起從前,那時她未生,不成其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為生命,連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連魂氣也沒有。後來恍恍惚惚之際,陰陽二氣交配,變成一縷魂氣。再後來呢,魂氣變成一塊魄體,於是有了胚胎。再後來呢,胚胎變成幼嬰,她生下來,成為獨立生命。生命經歷了種種苦難,又變成死亡。回顧她的一生,我聯想到春夏秋冬時序的演變,多麼相似哦。現在她即將從我家小屋遷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歡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這樣一想,我便節哀,敲盆唱起歌來。」
惠施雙手奉上一袋賻金,放入瓦盆,暗自罵了一句「活見鬼」,便告辭了。

G. 求莊子中有寓意的經典故事

中國人的達觀有一部分來自於他,來自於距我們2400年的這個我們稱作「莊子」的人。縱橫生死,豪邁豁達,終其一生,莊子一直對生命嚴肅而幽默,從未褻瀆。這個夜裡我翻開他的書,聽他用河南口音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感到徹骨的涼意。

我不知道莊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但毫無疑問他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他在池塘前問魚,在墓道里問骷髏,在夢里問翩翩飛臨的蝴蝶,他的問題穿過了茫茫的光陰,依然使我們傷透腦筋。他對世界的看法和我們用無數方程解出來的那個結果如此相似,使我們在千載而下依然望著他喜笑顏開,或痛哭流涕,莊子告訴我,這兩種表情並無分別。

這也許是莊子對自己的終極認識。他的哲學本源只有一個字:道。道為萬有之無。時間和空間,茫茫的宇宙和一生,所有的存在,所有的「有」,都只是「無」。當世間的一切都放在你的面前,你就什麼都沒有。因為一切都會在剎那間滅失,不,是變化,一個事物不見了,它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這世間,一切都沒有消失,所以一切也未曾存在過。死或者生、死在哪裡都沒有分別,把你掛在樹上,你會成為鷹的一部分;把你埋在土裡,你就會變成螻蟻,這無關宏旨。

(一) 人和蝴蝶和魚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人類頭疼了幾千年的問題。莊子有一天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雙翼飄舉,游歷花叢,他在花瓣和木葉間大聲地笑。醒來之後的莊子如陷濃雲:是我作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作夢變成了我?如果是我變成了蝴蝶,為什麼我會體會到蝴蝶獨有的飛翔之樂?如果蝴蝶作夢變成了莊周,為什麼這一切會出現在莊周的記憶里?

這個孤獨的夢不可言說。成為中國人心底里永遠的浪漫。多年後有個叫李商隱的青衣詩人高唱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的表情無比滄桑。

「魚們在水裡多快樂啊!」莊子穿著自己編的草鞋,站在水邊長長嘆息。
「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惠施問他。
「咦?」莊子嚴肅地反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永遠都是主觀的,客觀只不過是主觀的一種概率。你站在歷史之外,可以肯定某些事情是必然會發生的,但如果你站在莊子的池塘邊,你會知道,事情本來可以有無窮無盡的選擇。

莊子的意念穿越了水和時間,和魚兒合為一體,水象情人的手緩緩滑過,岸上的莊子在水裡無比開心。是的,我知道,游泳是快樂的,岸邊的那朵花悄悄綻放,和蜜蜂熱烈地親吻,它也是快樂的,水上的惠施有些憂郁,但他也是快樂的。

「更奇怪了,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是快樂的呢?」惠施生氣了。
「我知道,」莊子在水底摟著那條魚笑道,「我知道,不要和我辯論,我知道你是快樂的。」

因為知覺。因為感受。「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我知道,所以我反而忘記了我知道些什麼,我是如何知道的。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要它如此。如果它不如此我就不能站在這里觀察它。我是世間的公理,永不被證偽。

不要說是對還是錯,這是哲學。

(二)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我們珍惜生命,是因為生命里有死亡。
我們珍重愛情,是因為愛情會變成背叛。
可是,你珍重了,就會不死嗎?愛情就會永恆嗎?

莊子說:「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

生命是我們在這世間暫時借用的一個軀殼,不可以濫用,我們遲早要將自己交還給冥冥中的那個神祗。你和這軀殼所擁有的一切,最終都會象水一樣蒸發,象河流一樣遠走,象夢一樣無可追尋。你珍惜或是揮霍,不足以改變這個結局。竊鉤者人誅,竊國者天誅,沒有分別。莊子在2400年前憂傷地沉思:那麼,思考或者不思考,有區別嗎?有我或者無我,在宇宙最高處的那尊神看來,有什麼不同?

當然莊子是無神論者,但我相信,當他面對浩浩長空,面對生死離散,他一定會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一條魚搖著尾巴游來,乞求莊子的愛情,莊子敲敲魚的腦袋,告訴它:你擁有,就會失去。你若沒有生的快樂,就不會有死的痛苦。所以擁有就是失去,死就是生。相濡以沫,最終還是要在光陰中彼此迷失。我們為什麼走那麼多彎路呢?結局清清楚楚地擺在前面,它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抵達。

他告訴魚:你還是回海里去吧,江長湖寬,生命只是一場體驗。

老婆在他的臂彎中死了。千千萬萬年,造化安排的這一次絕無僅有的相逢結束了。在幾個小時前,她還在勸告兒子要讀書,還在用樹葉和紅薯煮粥。莊子看著她漸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國的街市中敲著盆大聲歌唱。

「你怎麼了?」有人問。

「哦,我的老婆死了。」他說,繼續歌唱。

莊子望向天空。雲朵在頭上不停變幻,太陽散發出美麗的光輝,他看見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擴散,變成雲,變成泥土,變成陽光,變成包圍自己的空氣。

「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噍然隨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莊子喃喃地說,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裡,她即將永恆,她再也不會有窮苦和疼痛,這是她的歸宿,人人都有這樣一個歸宿,所以我要為她慶賀。

數千年的光陰如飛鳥一樣落在他的頭上,他霎那間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隱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著得到永生。而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得「道」,因為人有知覺、有形狀、有質量。只有死去才可以。他在宇宙的最遠處看著自己微笑。

(三)在權貴的冷眼中桀驁不馴

終莊子一生,他始終對自己忠誠。他穿著打補丁的衣服穿行帝闕,向王候亮出寶劍;他和林間的枯骨、河裡的漁夫結成朋友,向飛鳥和青草深情凝視。他在向人借錢的時候依然不放棄骨子裡的驕傲———你可以不借給我,但你不能欺騙我,他笑笑說,魚渴的時候,你只要給他一口水就行了,不用引來大海。

莊子的哲學似乎和魚很有緣份,這讓我們聞到噴香的海鮮味道,而不象孔子有腐爛的氣息。

他從骨頭里藐視金錢和名位。擠膿的得一輛車,舔痔瘡的得五輛車,你有這么多車,給當官的舔了幾次痔瘡?讀這種書讓人感覺暑汗頓消,兩腋生風。

他自己編草鞋換米,我想他編草鞋的時候嘴裡一定還哼著風雅頌的小曲兒,心中無比自豪,出將入相又怎麼樣?堂呼階應、起居八座又怎麼樣?如果人有了精神上不朽的追求,那麼物質只不過是貓頭鷹嘴裡腐爛的老腐屍體。

「不要跟我說當官的事!」他捂上了耳朵,「與其殘民以逞,不如曳尾於泥塗。」我是一隻烏龜,你還是讓我在泥里艱難的爬動吧,這樣我就能用更多時間來關懷世界,關懷我自己。

莊子留給我們的,只是三十三篇短文,魯迅說他「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我感到很開心。

當然我們能看到的,只不過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還在高天之上,俯瞰著眾生沉默不語。
魯 王 養 鳥

有一天,魯國的城郊飛來了一隻海鳥。魯王從來每見過這種鳥,以為是神聖,就派人把他捉來,親自迎接供養在廟堂里。

魯王為了表示對海鳥愛護和尊重,馬上吩咐把宮廷最美妙的音樂奏給鳥聽,用最豐盛的筵席款待鳥吃。可是鳥呢,它體會不到國王這番招待盛情,只嚇得神魂顛倒,舉止失常,連一片肉也不敢嘗,一滴水也不敢沾,這樣,只三天就活活餓死了。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對待可觀事務,一定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對象,應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待。否則,像魯王那樣,用供養自己的方法供養海鳥,盡管主管願望很好,也難免要失敗。

殺 龍 妙 計

朱萍漫是個很愛好學習的人,為了想學會一項特殊的本領,他變賣了家產,帶了錢糧到遠方去拜支離益做老師,跟他學殺龍技術。

轉瞬三年,他學成回來。人家問他究竟學了什麼,他一面興奮地回答,一面就把殺龍的技術:怎樣按住龍的頭,踩龍的尾巴,怎樣從龍脊上開刀……指手劃腳地表演給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問:"什麼地方有龍可殺呢?" 朱萍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世間上根本沒有龍這樣東西,他的本領是白學了。

龍是人們想像中的東西,實際並不存在,因此,雖有高超的沙龍的本領,也只能落得一個"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一定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如果無的放矢,為學習而學習,那麼學來的本領再好也是一錢不值的。

望洋興嘆
近幾十年來,由於環境惡化,我國北方嚴重缺水。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每年都要斷流。河床龜裂,見到的人都痛心不已。而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沃土,哺育了中華文明,被稱為神河。《莊子*秋水》中講了一個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漲,眾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黃河,水流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一直來到北海邊。向東望去,卻看不到水的邊際。於是河神才改變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臉色,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神感嘆說:「原來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不如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博大,無邊無際,要不是我親自來到你的門前,我將永遠不會懂得自己的淺薄無知。」
北海神謙虛地說:「其實我存在於天地間,就好象大山上的小石頭而已。而天與地也並不能說是最大的領域,毫毛之末也不能斷定是最小的限度。時空的變換根本沒有窮盡。你我又有什麼可誇耀的呢?」
莊子的這個觀點已經被現代物理學所證實。科學向微觀發展,有量子物理;向高速發展,有相對論。而它們的適用范圍也有局限。從莊子的學說中,已顯露出現代科學的萌芽。
枯魚之肆
莊子家貧,所以去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子見監河侯不願馬上借糧,有點生氣,臉色都變了,說:「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我問:『鮒魚啊,你在這兒干什麼呢?』鮒魚說:『我是從東海來的,被困在這兒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我說:『好。我去游說吳越之王,請他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救你,可以嗎?』鮒魚生氣地說:『現在我被困在這兒,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這么說,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裡去找我好了!』」
鮒魚在車轍中只要借斗升之水即可活命,而如果去游說吳越之王,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鮒魚早就渴死了。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言過其實、形式主義豈不是比比皆是!形式主義的危害真是害死人啊!
唐朝元稹所著《鶯鶯傳》中,張生對紅娘說:「自從我見了你家小姐一面,日思夜想,茶飯無味。希望你從中撮合。」紅娘問:「你為什麼不通過媒人提親,正式把小姐娶過門呢?」 張生說:「我現在心情十分迫切,如果通過納采問名等一整套繁瑣的婚娶儀式,至少需要大半年,那時候我早進了枯魚之肆了。」紅娘看到張生確實是心急火燎的,就答應從中牽線,促成張生與崔鶯鶯的姻緣。後來,元朝的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改編成了不朽的名篇《西廂記》,一直流傳到今日。
盜亦有道
春秋時期,最有名的大盜叫盜跖。盜跖的部下問盜跖說:「做大盜也有法則嗎?」盜跖回答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法則。做大盜怎能沒有法則呢?憑空能猜出屋裡儲藏著多少財物,這就是聖;帶頭先進入屋裡,就是勇;最後退出屋子,就是義;酌情判斷能否動手,就是智;分贓均勻,就是仁。不具備這五種素質而成為大盜是不可能的。」

盜跖這一套說教,和儒家宣揚的「聖人之道」如出一轍,由此諷刺了儒家的虛偽。看來「聖人之道」如果用來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養成聖人;如果被壞人利用,壞人就能成為大盜。可是天下聖人少而大盜多,可見「聖人之道」給天下帶來的利益少,帶來的禍患多。所以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只有打擊虛偽的「聖人之道」,讓人民一切順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值得指出的是,跖是奴隸起義的領袖,由於代表了被壓迫者的利益,所以被歷代統治者誣蔑為「盜跖」。莊子對盜跖是有同情心的,曾多次指出這個社會是「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並且說,「聖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聖人的危害其實超過大盜。與其把跖叫做盜跖,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盜丘。認為虛偽的「聖人之道」才是造成天下混亂的原因。
傳統文化中對俠義的大盜歷來都是推崇的。《史記*游俠列傳》里講了很多俠客的故事,這些俠客大多數是大盜,但由於他們雖然是大盜但卻很講道義,所以司馬遷為他們列傳,使他們的英名千古流傳。
唐代杜光庭所著《虯髯客傳》講了一個仗義疏財、劫富濟貧的的俠盜的故事。故事講的是隋朝末年,隋煬帝只顧東巡享樂,朝政由大臣楊素把持。有一天,布衣(平民老百姓)李靖求見。楊素的一個侍妾愛慕李靖的才華,連夜投奔李靖。這個侍妾姓張,因為手持紅色的拂塵,所以稱為紅拂。在他們逃出京城的路上,認識了一個長著絡腮鬍子(虯髯)的客人,他始終沒有說自己的名字,只說也姓張,排行第三。張是我國第一大姓,叫"張三"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這個張三非同尋常。他喝酒的時候用人心當下酒菜,並且說,這是天下負心人的心,我追了他十年了,今天終於砍下他的頭,摘下他的心,消除了我的遺憾。當時天下大亂,群雄紛起,張三本來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後來看到秦王李世民勝過自己,是真命天子,就把自己積攢的大量金銀珠寶全部送給李靖,讓他輔佐李世民建功立業。從張三的行徑和他的家財來看,他原先應該是個江洋大盜,否則不可能積攢這么多財富。後來李靖靠著這些財富,果然幫助李世民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天下太平以後,張三決心在海外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於是率領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余國,殺其主自立。看起來,這個虯髯客張三,真是一個盜亦有道的俠盜典型。虯髯客和李靖、紅拂的故事後來被編成戲曲,稱為「風塵三俠」。

望洋興嘆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涌,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這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

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裡是水的盡頭。

河伯獃獃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寓意: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岸矣清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莊子《莊子·秋水》

屠龍之技

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於是,就到支離益那裡去學習宰殺龍的本領。他花盡了家裡資產,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終於把宰殺龍的技術學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可是,世間哪有龍可殺呢?結果,他學的技術一點也用不上。

寓意: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原文:

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莊子《莊子·列禦寇》

隨珠彈雀

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

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

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寓意: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

原文:

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莊子《莊子·讓王》

鵬程萬里

遠古的時候,有一種鳥,名字叫作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雲彩。

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雲層卻在它的下邊。

生活在窪地里的小安鳥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這么高,這么遠,很不理解,就說:「他還想飛到哪裡去呢?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我們在蓬蒿飛來飛去,也算是飛到邊了。大鵬鳥究竟想飛到什麼地方去呢?」

寓意: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遠者的追求的。

原文: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莊子《莊子·逍遙游》

庖丁解牛

庖丁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時候,肩倚的時候,腳踩的時候,膝頂的時候,那聲音十分和諧,就跟美妙的音樂一樣,合於堯時的《經首》旋律;那動作也很有節奏,就像優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稱贊說:「哈,好啊!你的技術是怎麼達到這樣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對梁惠王說:「我喜歡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術又進了一步。我開始解剖牛的時候,看到的無非是一頭整牛,不知道牛身體的內部結構,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三年以後,我眼前出現的是牛的骨縫空隙,就不再是一頭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憑感覺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來看去,就能知道刀應該怎麼運作。牛的肌體組織結構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我進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縫隙,從不碰牛的骨頭,更不消說碰大骨頭了。技術高明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經有幾千頭,然而刀口鋒利得仍然像剛在磨石上磨過的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牛的肌體組織結構之間有空隙,而刀口與這些空隙比起來,薄得好像一點厚度也沒有。用沒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體組織間運行,當然綽綽有餘羅!所以十九年過去,我的刀還跟新的一樣。雖然我的技術已達到了這種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時候,還是絲毫不敢馬虎,總是小心翼翼,心神專注,進刀時不匆忙,用力時不過猛,牛體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攤泥土

H.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2.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I. 4個關於莊子的寓言故事

【井底之蛙】
出處:莊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