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哲理名言
❶ 蘇軾40句名句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水調歌頭
2.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
4.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
5.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
6.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7.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
38.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南鄉子
39.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滿江紅
40.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江城子
❷ 蘇軾的名言
答:蘇軾的名言
1、易以理服,難以力勝。
2、目有昧剛視白為黑,心有版蔽則以薄為厚。
3、文權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4、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5、論事易,作事難;作事易,成事難。
6、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7、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8、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10、有意而言,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臨大事而不亂。
12、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13、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14、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15、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17、合則留,不合則去。
18、察消長之往來,辨利害於疑似。
19、窮不忘道,老而能學。
20、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❸ 關於蘇軾的名言
蘇軾名言名句
1、易以理服,難以力勝。
2、目有昧剛視白為黑,心有蔽則以薄為厚。
3、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4、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5、論事易,作事難;作事易,成事難。
6、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7、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8、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10、有意而言,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臨大事而不亂。
12、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13、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14、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15、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17、合則留,不合則去。
18、察消長之往來,辨利害於疑似。
19、窮不忘道,老而能學。
20、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❹ 蘇軾的名句賞析
1.誰道人生無在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寫出了作者人老而新卻不老的一顆像年輕人的心 。,"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起筆頗有氣勢,從長江著筆,巨大的空間;千古風流人物,廣闊的歷史時空,無數的英雄豪傑;將此二者聯系起來,組成一個極為遼闊悠久的時空背景;浪淘盡,歷史長河的沖刷。是悲哀,也是一種通脫,通古今而觀之的氣度。
「故壘西邊,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說前邊是一個氣勢非凡的大場景,那麼,此時出現的則是一個細致精確的小場景,作為三國古戰場的赤壁究竟在何處,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蘇東坡所寫之赤壁與歷史上赤壁之戰的赤壁絕非一處,對此,東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處點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極大,既拍合詞題,又為下闕緬懷周公瑾預伏一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集中寫出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總束上文,帶起下片。前文為我們描繪的精彩畫卷不由不使人發出「江山如畫」的贊嘆;錦綉河山,地傑人靈,如畫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傑,三國時候正是英雄雲涌、奇才輩出的年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
上片立足寫景,為英雄人物出場作鋪墊。
「遙想公瑾當年……灰飛煙滅」:在三國這個歷史舞台上,英雄人物風雲際會,而最令東坡嚮往的是周瑜,以「遙想」領起五句集中寫青年帥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嚮往,必然要挑選最能表現人物的素材。史載,建安三年,孫策親迎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將」的官職,並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後十年他才指揮了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這一細節,以美人襯英雄,(西施、范蠡泛舟湖上)接下來從容貌儀態上寫周瑜儒將風流姿態,大敵當前,談笑自若,指揮鎮定,強敵瞬間瓦解。
「故國神遊……華發」:這里邊有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同黑暗的政治現實和橫遭貶謫的坎坷處境大相抵牾,思緒深沉、感慨頓生,仕途蹭蹬、壯懷莫酬,詞人自感蒼老,同年方氣盛卓有建樹的周公瑾恰成對照。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歷史現實交相震撼,詞人於天地之中頓生達悟,既然人生如夢,何不放懷一笑,馳騁於山林、江河、清風、明月之中,灑脫情懷於此略見一般。(坡仙)
本詞極雄麗之至,大起大落,橫絕今古。既認知人生如夢,又極寫人生之輝煌,使人難辨其究竟消極還是積極,人生功業雖輝煌而終歸於夢,但縱使如夢畢竟曾經輝煌,也許如夢的輝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嚮往。古往與今來,哲理與人生,在雄長豪宕壯麗恢弘之中,隱然一種低徊婉轉深隱幽微的情思綿綿不盡。
3.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賞析:這句話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而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詞里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後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贊美所稱贊的名作。
❺ 蘇軾的名人名言
蘇軾的古詩大全
1、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3、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贈劉景文——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5、海棠——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6、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8、磻溪石——蘇軾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
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9、守歲——蘇軾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10、大秦寺——蘇軾
晃盪平川盡,坡陀翠麓橫。忽逢孤塔迥,獨向亂山明。
信足幽尋遠,臨風卻立驚。原田浩如海,袞袞盡東傾。
11、石鼻城——蘇軾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閑。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從此送殘山。
獨穿暗月朦朧里,愁渡奔河蒼茫間。漸入西南風景變,道邊修竹水潺潺。
12、蝶戀花——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❻ 蘇軾名言
蘇軾名言名句:
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
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內。
博現而約容取,厚積而薄發。
改過不吝,從善如流。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其擇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豐兇相濟,農末皆利。
名重則於實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
❼ 關於蘇東坡的勵志名言警句(註明出處
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潮州韓文公廟碑》
見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無所不至:無所不用其極。《論語·陽貨》:「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貴),無所不至矣。」偽:偽詐,欺騙。這兩句大意是:一些人為了爭權奪利,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上天是不容許他們這樣偽詐的。這兩句可藉以說明:有些人為非作歹,為所欲為,但天理難容,最終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 《上神宗皇帝書》
見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壽:長命。元氣z精神。這兩句大意是:人壽命的長短在於他的精神.而國運的長短在於社會風俗。人的壽命與其精神狀態有密切的關系,精力旺盛,意志堅強。就不會為困難嚇倒,不會為疾病屈服。國家的盛衰興亡與民風民俗的關系至為密切。若民風淳樸,國家自然崇尚節儉.則人民可以體養生息.發展生產。若民風浮靡。社會習尚追求享受.好逸惡勞.國家就危險了。可以此說明國家興亡與社會風俗關系甚為密切,強調教化的重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後赤壁賦》 —— 蘇軾經典語錄
見宋·蘇軾《後赤壁賦》。這兩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襯得月亮小,水退落石頭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寫自然景色,由於它警約而暗含哲理,後人常以之闡發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歐陽修《醉翁亭記》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語),流傳過程中意義逐漸定型,成為比喻到了一定時候事情真相便會徹底明白的成語。
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策別十六》
見宋·蘇軾《策別十六》。養:養護,調養。逸:安閑,休養。這兩句大意是:善於養護自己身體的人,使自己既能夠得到休養,又能夠經常勞動。身體常安逸,則易怠惰失神,血脈不暢;勞動過度,則又會神形疲憊,這些都不利於身體健康。正確的作法應是有逸有勞,勞逸結合,使身體一張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鍛煉,如此調濟,方能身體康健。這兩句可用於說明必須勞逸結合,勞逸適度,人才能健康長壽。
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
見宋·蘇軾《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聖人: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這兩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樣焦急。《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謂急矣。」~表現了孔子看到天下動亂,百姓痛苦,因而憂心如焚,急於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於表理愛民如子的惻隱之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
見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思量:思念,記掛。這幾句大意是:十年來生死阻隔,誰也不知道誰的景況。不必有意識地思念,心中自然難忘。這首詞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而寫的。當時,蘇軾因政治失意而離開京師,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作知州,王弗辭世已有十年。二十一年前,十九歲的蘇軾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夫婦之間十分恩愛。可是,王弗二十七歲時便在汴京去世,次年歸葬於四川祖塋,這對蘇軾是一個很大的精神創傷。十年以後的正月二十日夜,蘇軾又夢見了念念不忘的愛妻,醒來後寫下了這首記夢詞。~幾句是詞的開頭。「十年」寫訣別時間之久;「生死」從妻、我兩方著筆,一在人間,一在黃泉,生死阻隔;「兩茫茫」寫音信渺茫永無相見之日;「不思量,白難忘」用尋常之語,道深長之情。「不思量」是自我寬慰的話,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節哀,好自為之吧!但感情卻不肯聽命於理智的指揮,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記憶里,要忘悼她,不思量,談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亡妻,卻偏從「不思量」著筆,再反跌出「自難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銘心的感情力量,筆勢也顯得搖曳跌宕。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賀新郎》 —— 蘇軾名言
見宋·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蹙(cù促):收斂,折皺成團。浮花浪蕊:指春天輕浮、艷冶的桃、杏之類的花卉。這幾句大意是:含苞半開的石榴花像折皺收束的紅巾,專等著輕浮艷冶的花兒朵兒都凋謝凈盡,才吐露自己的穠艷和幽芳,來陪伴佳人度過寂寞的時光。蘇軾的《賀新郎》是一首托物取喻,寄意高遠的寫景詠物詞。詞的上片寫夏日深院,幽居著一位冰清玉潔,孤寂無依的佳人。下片詠石榴花,把詠物和寫人結合起來,亦花亦人,既寫出了花之態,也寫出了人之神。~是過片三句,寫榴花艷麗文靜,自甘幽獨,不肯與浮花浪蕊為伍,而情願與孤寂的佳人作伴。在這里詠花與寫人已融為一體,是花是人,難以分辨。讀者從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從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詞人用比興象徵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失意遲暮之感,這在詞史上是富於獨創性的。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游金山寺》
見宋·蘇軾《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唐、宋時屹立長江之中。鄉國:家鄉;蘇軾故鄉在四川眉山。這兩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頂峰遙望家鄉,長江南北的眾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視線。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時,容易思念家鄉,蘇軾寫這首詩時正是如此。他在這首記游詩中寄寓了濃郁的鄉情,並流露出買田歸隱的心願。這兩句是全詩寫景抒情的框紐。江南江北的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絕頂不是為了欣賞江南風光,而是為了遙望家鄉,此時,他只覺得這眾多青山遮擋了他望鄉的視線,因此筆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實,從江蘇鎮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萬里,即使是一馬平川,想從金山望見眉山也絕不可能。這種跌宕的筆法,正是為了突出作者望鄉的痴情。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水龍吟》
見宋·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這兩句大意是:楊花像花又不像花,人們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飄零。楊花沒有美麗的形態,沒有撩人的色香,故無人觀賞,無人憐惜,自落自飄。這兩句一反常人對楊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筆觸加以描繪,將楊花的墜落歸於人們對它不珍惜,可謂別有新意。
文起八代之衰。 《潮洲韓文公廟碑》
見宋·蘇軾《潮洲韓文公廟碑》。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本句大意是:韓愈的文章使古文從八代駢偶綺靡的衰頹文風中振興崛起。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他針對六朝以來社會上長期廣泛流行的駢儷文體及形式主義文風,大力倡導形式與內容統一、適於表達思想感情的單句散行的散文。這一運動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變了幾百年來駢文幾乎獨霸文壇的局面,開拓了文章寫作的新道路,無論在當時還是對後世,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蘇軾稱贊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劉熙載說韓愈「文集八代之成」(《藝概·文概》),都是對韓文的高度評價。
所種者谷,雖瘠土惰農,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廣成子解》
宋·蘇軾《廣成子解》。瘠(jí急)土:貧瘠不肥的土地。稗(bài拜):稗子,生在稻田及低溫地中形似稻子的雜草。這幾句大意是:你種的是穀子,即使土地貧瘠,農人又懶得管理,它也不會變成稗子;你種的是稗子,即使土地肥沃,農人勤於耕作,也決不會長出穀子來。作者原意是說,品行端正的人在任何困難條件下也不會改變其正直的天性;而行為姦邪之輩即使生活於優越的環境中,也本性難移。此名句對條件的作用,環境的影響估計不足,但對事物本性難改的取喻還是可取的。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志林十三首》
宋·蘇軾《志林十三首》其五。腐:內部變質。疑:對人對事有疑心。讒:讒言,壞話。入:聽得進去。這兩句大意是:物體必定是內部先變質,然後才生蟲;人必定是對人對事先有疑心,然後才聽得進讒言。物體內部不腐朽,蟲子就沒有孳生的環境和條件;而所以生蟲,必然是物體內部先變質。對人對事如果很信任,讒言就不會乘虛而入;而所以聽信讒言,則必然是內心先有了懷疑。這兩句通過比喻,說明要想杜絕讒言,不為讒言所惑,先要自己明智不疑。
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答秦太虛書》
宋·蘇軾《答秦太虛書》。這兩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會成渠,不必事先憂慮。這兩句在原文中是說:自己在黃州雖然經濟拮據,但節儉度日,生活還過得去;到時真遇到困難,另想辦法,~。意即車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憂慮,表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的襟懷。後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條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將順利完成。
名重則於實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 《謝館職啟》 —— 蘇軾名言
宋·蘇軾《謝館職啟》。名重:名望過大。於實:於事物的實際。副:符合。論:議論。疏:疏遠,不為所容。這兩句大意是:個人名望過大,難於與實際符合;非凡超俗的議論,常為世人所不容。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經歐陽修推薦,參加制科考試,宋仁宗在崇政殿親自御試。試前,蘇軾上了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御試時又有《御試村科策》一篇。他在這些文章中系統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張,言詞激烈,擊中時弊,很受仁宗賞識,仁宗高興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指蘇軾、蘇轍)矣!」蘇軾文章遂擅天下。但蘇軾清醒認識到~,深盛危粟。正是他的這些議論,後來成為政敵攻擊的對象,也成了他在神宗朝、哲宗朝屢遭貶斥的根源。
一炬有燎原之憂,而濫觴有滔天之禍。 《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札子》
隙中之觀斗,又烏知勝負之所在。 《超然台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 蘇軾經典語錄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前赤壁賦》
傳神之難在目。 《傳神記》 —— 蘇軾名言
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心正則筆正。 《書唐氏六家書後》
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題藍田煙雨圖》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 《書(黃子思詩集)後》 —— 蘇軾經典語錄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與謝民師書》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答謝民師書》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 —— 蘇軾名言
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 《答喬舍人啟》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文說》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送安淳落第詩》
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 蘇軾經典語錄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柳氏二甥求筆跡二首》
博現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雜說·進張琥》
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應制舉上兩制書》
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現書。 《李氏山房藏書記》 —— 蘇軾名言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李氏山房藏書記》
服人以誠不以言。 《擬進士對御試策》
冤者獲信,死者無憾。 《宋子儀大理寺丞》
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 蘇軾經典語錄
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刑賞忠厚之至論》
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札子》
恃大而不戒,則輕敵而屢敗;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 《策斷二十四》
豐兇相濟,農末皆利。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札子》 —— 蘇軾名言
谷太賤則傷農,太貴是傷末。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札子》
斷蛇不死,刺虎不斃,其傷人則愈多。 《續歐陽子朋黨論》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賦》
兩句現在可借用來說明作官、為人都應清廉不貪,不是為我所有的東西,再微小也不能苟取。
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擬進士對御試策》 —— 蘇軾經典語錄
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 《議學校貢舉狀》
進苦口之葯石,針害身之膏盲。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❽ 蘇軾的名言警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句意;只願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回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答或者共享這美麗的月光).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表面是這樣的意思:
牆里佳人的笑聲慢慢越變越小,牆外的行人再也聽不見了。多情的行人得不到回應,不由感到沮喪,為佳人的無情所懊惱。
延伸:
多情還是無情,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笑容綻開的時候,似乎總有淚隱隱相伴。只是傷了自己的,總是無情的人和事。愛沒有誰對誰錯的是非標准答案。我們只同情那些笑漸不聞聲漸消的無望者,卻在很多的時候,並沒有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所在,卻會在胡思亂想中,考慮一些莫名的東西。有一些是實際的,有一些是虛無的,空到虛無,各種怪異的念頭便會叢生,像瘋狂的野草一樣四處蔓延,而這樣的放縱,時常讓自己的思維放肆而行,在無邊無際的空間及時間里,悲天憫人,橫眉冷對。
❾ 蘇軾的名言有哪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2、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蘇軾
3、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4、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蘇軾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7、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蘇軾
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蘇軾
9、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復沒。
——蘇軾
10、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11、報國之心,死而後已。
——蘇軾
12、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軾
13、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氣之盛衰。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