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的哲理故事
1、陳平忍來辱苦讀書
陳平自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㈡ 名人哲理小故事,現代的,比如屠呦呦
名人故事:陳平
三毛本名陳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於四川重慶。
1948年底,舉家遷居台灣。童年的三毛並未立志當一名作家,卻喜愛美術,她幻想將來成為一位畫家的妻子。
三毛小時曾讀過一本《三毛流浪記》,對她影響很大,從此便沉迷於書海之中了.瘋狂地愛上了文學。長大後開始寫作,她不署名陳平,而以「三毛」為筆名,作為紀念。讀小學、中學時,三毛的文章寫得不錯。在小學時,她便開始給報刊投稿了,參加學校講演的稿子都是她親筆寫的。在初中,她還學過寫詩。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嶇坎坷的。就讀於台北某女中時,三毛對數學不感興趣,成績很差,老師則以此嘲諷她,好強的三毛為不受歧視,發奮用功,終於獲得了好成績。但這位老師卻誤為「作弊」,竟在她臉上畫圈,叫她繞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巨大的創傷。她忍無可忍,只好逃學。她父親得知此事後,並未責怪她,而是讓她休學。
從13歲到20歲整整7年的時間里,三毛都是在家自學的。她的父親陳嗣慶是一位律師,母親終進蘭也有很好的文學修養,都耐心教導她。回憶往事,三毛說:「不是媽媽的熏陶,我寫不出來這許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歲月里,三毛用功讀書,孜孜不倦。她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看《紅樓夢》、《水滸》……,學繪畫,彈鋼琴,還學會了英、日、法、德文,尤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學。
20歲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勵她進大學求知。在得到台灣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張其昀的允諾後,三毛進該校深造。最初她學的是哲學,兩年後轉入新聞系。在大學讀書時,她的老師讀了三毛寫過的一篇3萬多字的文章後感動得哭了,認為三毛是他的學生中「最有才華」的一位。
三毛出版過10多本著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馬》、《傾城》、《我的寶貝》等。三毛還譯有《蘭嶼之歌》、《娃娃看天下》等書。後者是1000頁的西班牙漫畫書。為譯此書,三毛與丈夫荷西曾歷時8個月,每天晚上不看電視,將門鎖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滿懷激情地把漫遊世界的所見所聞,揮筆成篇。她寫的多是真實的事情,自稱其作品「幾乎全是傳記文學式」的。她還說過,「我並不是作家,只是一個生活的記錄者。」她的作品自成風格,生活氣息濃厚,感情真摯。有人評論她的作品風格是「朴實、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灣極為暢銷,一度出現過「三毛熱」。有人說,三毛在台灣文壇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風暴,讓喜愛她的讀者噙著淚水,帶著微笑,注視著她的足跡,從沙漠到海島??撥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弦。1986年她還被評為「台灣最暢銷書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灣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筆清新通俗,具有強烈的個性,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別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一位台灣心理學教授分析說,三毛將南美洲描寫得那麼好,事實上那兒卻是戰火連天,充滿人間的苦悶。現實生活既然有這么多的苦悶、束縛,尤其年輕人,面對著現有制度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家多麼希望在精神上暫時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個沒有戰爭,沒有恨,到處充滿愛的世界。這也許是三毛文章受歡迎的原因。
㈢ 有哲理的名人故事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㈣ 求關於堅持的故事或哲理故事
1、俞敏洪:「我有一個同學專門研究蔣介石,這本來不算什麼,但是由於他研究的時間很長,而且研究得很深很透,最後就被美國一家大學的教授看上了,邀請他過去讀博士。他在美國讀了四年博士,寫了兩本研究中國現代史的專著,最後留在了那所大學當教授。
憑著這個能力,他就可以換取自己生活所必要的資源,而且可以繼續潛心於自己的研究。我到美國去看他的時候,發現他汽車、房子都有了。現在讓我們來簡單地對技能做一個概括,技能就是抓住一個自己最喜歡研究的東西,一直研究到底,直到全世界都公認你在這方面的能力為止。
2、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
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4)文學家的哲理故事擴展閱讀:
司馬光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
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司馬光的獨樂園,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資治通鑒》書局所在地。這里環境幽美,格調簡素,反映了園主的情趣和追求。
其書局在汴京時已奉詔成立,除了司馬光之外,當時的著名學者劉恕、劉攽和范祖禹都參與了書局的工作。其中,司馬光任主編,劉恕、劉攽、范祖禹為協修,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擔任檢閱文字的工作。司馬光來洛陽後,便把《資治通鑒》書局由汴梁遷到洛陽。
在獨樂園中常住的不僅有書局的工作人員,當時洛陽的名賢如二程、邵雍、文彥博等也常來此聚會,堪稱是一個學術中心。
㈤ 有關人生哲理的經典故事
▲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秘訣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 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卧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台上去掃陽光。
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裡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秘訣3: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 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秘訣4: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㈥ 關於名人讀書的小故事 要有大道理
名人讀書的故事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名人讀書的故事2、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
戰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後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名人讀書的故事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有恆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偉大的詩人。
名人讀書的故事4、映雪夜讀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