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經典語錄
王陽明,被當年明月稱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被認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聖人,他還領兵平亂剿匪,用極少的代價閃電般地徹底擊敗了數倍於己的敵人。作為史上極少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陽明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經典語錄:
1、「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的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麼?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他看了看王陽明,笑笑,又思考了一會,才做出他自認最完美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他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
老師不自然地「哦」了一聲:「怎麼?你還有不同的看法?」王陽明誇張地點頭,說:「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2、「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和尚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笑了笑,就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這句話就是傳說中禪宗和尚的禪機。所謂禪機,就是用含有機要秘訣的言辭、動作或事物來暗示教義,讓接收方觸機領悟。
不知是王陽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王陽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慌的睜開眼,「啊呀」一聲。
王陽明盯緊他,問:「家裡還有何人?」
和尚回答:「還有老母。」
「想念她嗎?」
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後,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動心為恥」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會
㈡ 陽明心學經典語錄
陽明心學經典語錄
01.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解析:《周易》中說,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天地運轉不息,人不斷前進,靠的就是「謙」之道。
謙虛,不是虛偽的客套,而是一種永不滿足,永遠前進、自強不息的態度。而寬大的胸懷,不僅是一個人成熟、大氣的表現,也是我們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一個絕妙法門。
02.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解析:人都會犯錯,因為犯錯是我們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於改過。從孔子到王陽明,都強調改過,孔子盛贊顏回「不貳過」,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這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
對於自己的錯誤,要嚴格對待,及時反思改正。對於別人的錯誤,只要能及時改正,我們也要懂得寬容。
03.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解析:這句話有三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層是說,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人人皆可以為聖人,為堯舜。
第二層是說,人要成為聖人,必須反求諸己,向本心裡致良知,尋求萬事萬物之理。
第三個層次是說,人心中的「聖人」為自身不當的行為、觀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聖,則必須除掉這些遮蔽本心的行為和觀念。
0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解析:我們自己以為懂得了一個很好的道理,但卻未能付諸行動。王陽明認為,原因只有一個,你只是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並未真正用「心」去體悟它。
無獨有偶,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無人有意做惡,惡只是來自於無知。王陽明這里雖然沒說惡,但觀點與蘇格拉底卻是一理。
根據這種觀點,一個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麼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會去做。如果他沒有付諸行動,原因只有一個:他並未真正認識到善;同樣,壞人作惡,原因也是對於善的無知,或者沒有真正認識到善。
㈢ 王陽明語錄100句
王陽明抄100句心學語錄
1.「破山襲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2.「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8.「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9.「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10.「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11.「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
12.「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㈣ 跪求王陽明的經典語句【原話】
語句有:
1.知行合一(王學主要思想之一。)
2.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天泉論道時得出的王學的總訣。)
3.致良知(王學的又一主要思想。)
4.心即理(王學的又一主要思想。)
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這里,王學即心學。我個人是完全喜歡王陽明的,但我主要喜歡他的思想(連同用兵思想一起)。當然,王陽明寫的有文採的詩文也都不少。
對於「市場上還有沒有關於陽明先生【或心學】的書?」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有的。我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搜過很多次,也多次找到各種書,但都不是太理想。我印象深的的《儒學正脈——王守仁》(浙江人民出版社),寫的湊合。為了找別的書,我上網查了查,下面是查到的書(但沒在市場找到過。)
1.《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日〗岡田武彥 著
吳光 錢明 屠承先譯
上海古籍出版
2.《楊國榮講王陽明》
楊國榮
北京大學出版社
3.《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
楊國榮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4.《王陽明著述選評》(新世紀古代哲學經典讀本)
吳震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
陳來
人民出版社
6.《王陽明大傳》
周月亮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7.《王陽明內聖外王的九九方略》
周月亮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8.王學流衍(江右王門思想研究)
蔡仁厚
人民出版社
(以上書籍來源於http://www.yyhs.net.cn/wym/xsyj.htm)
我是很喜歡王陽明的,希望你也能喜歡!!
㈤ 王陽明100句心學語錄
1、以來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自
【譯文】用事實記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記述的叫做經。
2、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譯文】人必須在做事上磨煉,才能真正站得住腳;才能做到於靜中能安定,在動中也能安定。
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
【譯文】堅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時間說閑話、管閑事?善念發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而知之,而遏之。
【譯文】善念生發時心裡知道了,就擴充它;惡念生發時心裡知道了,就制止它。
4、悔悟是去病之葯,然以改之為貴。
【譯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葯物,但最為重要的是改正錯誤。
5、與朋友論學,須委曲謙下,寬以居之。
【譯文】與朋友談論學問,必須婉轉曲從謙虛下問,與之寬和相處。
6、聖人亦是學知,眾人亦是生知。
【譯文】聖人也是通過學習才了解道理的,眾人也是天生就具備了解道理的本能。
㈥ 王陽明心學四句勵志
王陽明的心學經典語錄匯總如下
1、何為第一等事?當讀書做聖人耳。
2、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3、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4、昔鏡未開明,可以藏垢。今鏡明矣,一塵之落,亦難住腳,此入聖之機也。
5、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6、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7、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8、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9、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底,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
10、一齊眾楚,最易搖奪。
11、凡後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露耳。
12、譬之金之在冶,經烈焰,受鉗錘,當此之時,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視之,方喜金之益精煉,而惟恐火力錘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煉之有成矣。
13、後之君子,亦當素其位而學,不願乎其外。素富貴,學處乎富貴;素貧賤患難,學處乎貧賤患難。則亦可以無入而不自得。
14、若己為君子,而使人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惻怛之心。
15、志於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於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16、一有謀計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
17、夫精藏則太和流,神守則天光發,累釋則怡愉而靜,機忘則心純而一。四者,道之證也。
18、苟無尊崇篤信之心,則必有輕忽慢易之意。
19、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
20、地靈則人傑,人之無良,亦足以為山川之羞!
21、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
22、夫美質難得而易壞,至道難聞而易失,盛年難遇而易過,習俗難革而易流。
23、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責己則昏。
24、人之善惡,由於一念之間。
25、致知二字,乃是孔門正法眼藏,異此而學,即謂之異端;離此而說,即謂之邪說;迷此而行,即謂之冥行。
26、動亦定,靜亦定。
27、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機,察陰陽之消長以乘其運,是以動必有成而吉無不利。
28、功蓋天下而莫之嫉,善利萬物而莫與爭。
㈦ 王陽明心學四句有何精妙
四句話是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版
沒有善權惡就是心的本體,類似於佛教的心形歸空,但又不同於佛教的空,也就是心中沒有想法,應機而動,如果水一般沒有形態,心體本空就像聖人和天地一般無有思慮和慾望。
心體本空就像聖人和天地一般無有思慮和慾望,當人有了善惡之分的時候,說明人的主觀意識有了活動,也就是所謂的意動(意識活動,也就是凡人的狀態)。
(7)王陽明心學經典語錄擴展閱讀:
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繫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