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散文哲理
1. 人生哲理的游記作文
還原內心住著的一個格格不入的我,依然喜歡我行我素,不理會規則、天馬行空;就如同此刻跳躍的思想;有時非得把現實的條條框框在自我理想里拆得破爛不堪,才算不羈絆;說到底其實是自我束縛,世界那麼大,思想那麼寬,路都是一樣的路,想怎麼走是自己的事;何須用蒼白的字眼給自己辯解;倒沒想過自己的人生會有什麼特別的故事,若是回顧些許有愧於自己的也許是曾經答應過自己的旅行是以另一種方式完成的不夠完滿;想想再去翻壓在箱子裡面曾經的筆記本,我也會依然喜愛夾在裡面的那篇文章;雖然自畢業後就以塵封的方式擱放了;值得欣慰的是對於喜歡丟東西的我來說如此多年依然存在也算是一種不辜負了;那是曾經高中特別喜歡的一篇文章,當然也是源於沈從文的《邊城》,因為邊城的故事更鍾愛那座城-鳳凰;曾和我有同樣期盼的知音說過要一起去的那座城,在我畢業後以工作的名義去過幾次,找尋過文字裡面的歲月,歲月里的故事,吊腳樓,石板路,磚瓦城牆到底少了什麼?匆忙走後也沒問自己~如今也沒有細想過,究竟是物是人非還是物非人非也不想深究了;驀然地覺得自己是有變化了,到底是歲月催人,少了多少剛硬;讀一篇文章,聽一首歌曲,看一部劇情諸如種種倒經常有別於以前的我,眼睛裡的某些元素或者可以歸為不易的感動。
2. 游記性哲理散文怎麼寫
如果沒什麼靈感的話,可以先找一條哲理名言,然後擴展開來就好了。
比如《增廣內賢文》容中隨便挑一句「黑發不知勤學早,看看又是白頭翁」,可以編造一個浪費光陰的人物或者直接引用仲永的例子,只要記住一點,你要寫的是這個道理就好了。湊字數更容易了,先抒發「逝者如斯」的感嘆,然後再結合時間的重要,說說我們要趁好時光努力之類的,接著用柔和的筆調敘述個例子,最後概括的結尾,這是就差不多7、8百字了吧,一篇關於「惜時」的作文就成了。 你舉一反三的想一下,我們在生活中奔波,即使在學習生涯里,也有諸多煩惱,我們感喟這個世界繽紛的同時,也學會了許多基本道理,只是自己有時候沒發覺罷了,仔細歸納一下,你就會發現身邊的每件事都是有章法的。 把你所想的,用散文的形式表現出來,只要是哲理性的,都是哲理散文。
3. 游記散文,通過描寫事物,來悟出人生哲理。寫什麼事物,怎麼寫
作業的話,可以回想下自己日常生活中和夥伴一起遊玩或者聚會時專遇到的一些傳奇經歷,挑選其屬中某個難忘的事件,深入闡述,最後得出你自己的人生感悟。
比如:周末和夥伴去釣魚,有些人沒耐性,結果釣的魚少,有些人做事專心,結果收獲不菲(當然可以自己誇張些,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得出,做人做事都要有耐心,有始有終或者其他你自己的觀點總結)等等。
4. 請各位推薦名家經典散文或有哲理的散文..或文筆好的散文^^
推薦三毛,林清玄,矛盾的散文三毛的散文非常平淡,但令人感動林清玄的散文總有版一種淡淡的權哀愁,像少女的情懷矛盾的文章相對就比較有政治性,是可讀的文章推薦林清玄的《清凈之蓮》《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妝》,.《黃金鼠》,《鴛鴦香爐 》,《白雪少年》 《人生若只如初相見》,《心田上的百合花》,《鴻斷聲里》等,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5. 哲理散文怎樣寫
其實要寫好散文,先就要多讀,多看,多想,多練筆。首先多看別人寫的精典散文,學習名家的形散而神不散,散中帶哲理,美文傳天下。前面的朋友也說得對,用心去寫,情融於中,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呢,用情不專可以撰文呢,所以要花精力,花心思,靜下心,苦用功,就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呤,寫散文也一樣。 文字首先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的出現表示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當文字可以用來組織文章時,當然,它承載的是更高度的人類文明。當我們這些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駕馭文字,熱衷於用文字來寫作,將一個個文字串接起來,而且將它呈現在別人面前時,也許我們不會想到「傳播文明、承載精神」之類的詞語,但我們至少應該想到,我們正在做什麼。我們用著祖先發明的文字,是用來敘事說理、傳情達意的,當我們賦予它們內容涵義時,至少應該是言之有物、條理清晰;當我們將它公布於眾,它已經具備了傳播功能與社會意義,我們的文章應該追求給人的愉悅的享受、閱讀的美感、思想的啟迪。 這樣,我們在寫文章時,我們就會以一種庄嚴的態度,而不會私自濫造一些空洞無物的文字垃圾、精神糟粕,肆意的寫作,肆意地對待我們的讀者。這樣我們在選擇題材時就會有所取捨,悲有悲的情,喜有喜的愉,那些庸俗之至、污穢不堪的東西,就應該從我們的筆下剔除出去。當然所有能擔當起開拓思想、提升精神、啟迪智慧的文字,具有了更高的社會價值,是一定會受到人們的肯定與喜愛的。 當然怎樣寫好散文是一個很大的范疇的問題,許多作家寫過,理論家寫過,寫得十分經典與精彩,我想我們都是應該感受和學習的。而我只是一個寫作三年的普通作者,但我可以以自己寫散文及對散文積累的一些見解,寫下來,以求與更多的朋友一起進步。 對於怎樣的散文是一篇好散文,我至今贊同作家趙麗宏所說的一句話:「好的散文,應該是知、情、文並重。」「知」是知識性、思想性,「情」是情感、真情、情趣,「文」指個性與表述的方法。一篇文章,它有了一定的知識性或思想內涵,作者心中有了真情實感,然後用一種良好的表達方法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了。 要如何做到這三點呢,我想這是每一個作者不只在寫作中,更要在生活中積累、感悟、升華、提高的。因為題材的不同,文章可能會偏重於三點中的一方或二方(當然好的表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文章偏重於知識性,偏重於思想哲理的闡述,有些則偏重的情感與心靈的呈現,文章有高下,境界有高低,這其中的一點就足以讓我們用一生去追求,去努力做到,這是不容易的。而要將它們結合起來,創作一篇好的作品,更是要求作者有極高人格素養與文學素養,絕非易事。試想一個自己整日陷於苦悶之中不得解脫的人如何能寫出思想上乘的作品,給人精神的滋養呢?所以為文先為人,這就是一個真理。而思想的深入與粗淺,見解的成熟與幼稚,題材的狹小與廣博,體現在思想性散文中,又可以分出文章的平凡與出眾來。也可以說是小家與大家的區別所在了。而一個感悟或一個哲理,或許要作家用一生半生去揣摩,這其中的功夫,應該不只是筆下的。而情感真情寫出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文字才不會流於平泛。情感有濃郁有深沉,表達有含蓄有奔放,這造就了不同的表述風格,都可以成就好散文,但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如同沒有靈魂,徒有一張或白或彩的糖果紙,卻索然無味。當然這其中包括很平淡沒有表現力的語言和華麗卻空洞的語言。表述的方法也就是一個人的文風,也是千差萬別,沒有定的標准,都可以成就好文。一個人的文風因為題材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同一件事,同一種感情都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散文的構圖,有寫實、寫意、象徵、怪異、意識流之分,而散文的文情,又有沉鬱、沖淡、冷峻、歡欣之別,我想一個好的作者,他自然能形成自己的表達的特色,駕輕就熟地依據自己的題材,於無技巧的自然天成中將散文寫得圓熟精彩。當然這其中的功夫下在哪,大家應該是明白的。這其中包含個人的天賦與悟性,還有各方面的積累。 其實任何一個小的話題都可以成為一個主題,都有著很深的學問等我們探究。如散文的審美印象儲蓄、散文的靈感引爆與審美印象捕捉、散文的構圖設計、散文的文情,再言散文的語言、散文的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文格與人格,再如散文的游記、散文的親情、散文的敘事、散文的說理怎麼寫,每一個主題又有著許多更多的小問題,有著潛藏不盡的學問。我想說的是,我們所知道的還很少,究竟要不要學散文理論,學多少,怎麼學呢,我想亦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或許我來拋個磚,希望能引來玉吧。 由我自己而言,我是看了少數的理論,也是粗看,看一些人的作品,不喜歡的怎麼有名都不看。我覺得理論適當看有有必要的,但也許關鍵也只是幾句話的啟迪。多看好文或名家之作肯定是好的,能開拓我們的思路,提高我們的鑒賞水平,潛移默化中得到許多熏陶,也提升了自己。 追問: 給點實用的行不?您回答的這個和 哲理散文 有關嗎?(づ ̄ 3 ̄)づ 回答: 如何寫 哲理散文 一、 優化 整體結構 。 1. 以警句的形式確立各段 中心句 。 2. 各段從不同角度、層次 闡明 中心。 我們要珍惜時間 (為什麼珍惜:寶貴、易逝;怎樣珍惜: ) 我們要珍惜親情 (為什麼珍惜:重要、易忽視、易 代溝 怎樣珍惜: ) 我們要 珍惜友情 (為什麼珍惜:重要、易忽視、易誤解 怎樣珍惜: ) (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親情是最無價的感情 友情是生命的 無窮動 力) 如何修改以上文章呢? 宜從其中一個方面來縮小話題,不應面面俱到 首句勿單調, 句式 應多點變化,否則千人一面 各段應分別有個議論的側重點,不能 泛泛 而談 修改 範例 :提煉中心句 珍惜友誼 段一:友情很重要,要珍惜 友情是人生最可貴的情感之一 友情是快樂的源泉 友情是人的 精神支柱 友情是人生的最大伴侶 友情是心靈的最大 慰藉 段二:友情易碎,更要珍惜 友情也是很脆弱的 友情往往會被我們忽視 友情雖然可貴,但是極易破碎 友情是容易受傷的 友誼一旦失去,很難找回 段三:如何珍惜? 友情需要勾通 友情需要理解 友情需要信任 友情需要熱心 友情需要真誠 友情需要節制 二、 充實各段內容。 1. 以景與物中的哲理來比喻 人生哲理 友情也是很脆弱的。正 如花 兒雖美麗,可卻易凋零; 小溪 雖清澈,卻也易乾涸;蝶兒雖自在,卻易受傷害。美好的事物雖然倍受青睞,可卻也很脆弱。友情亦如此,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 有人說,友誼是 玻璃製品 ,是易碎的。 水晶 雖晶瑩 剔透 ,卻易碎; 瓷器 雖然光滑 細膩 ,卻易裂; 名表 雖然 華貴 精緻,可卻易壞。 2. 用熟悉的事理來 類比 說理 友誼往往會被我們忽視。我們很容易忽視早起的太陽,我們也容易忽視清新的空氣,我們總忽視 夏夜 的蛙鳴,我們易於忽視秋日的蟲鳴。我們對這些事物太習以為常了,以致於我們往往會忽略它們,可一旦失去後,我們又會發現它們的珍貴。 3. 用一串細節、場景等來鋪排說理 友誼需要彼此的共同努力。當朋友賭氣時,給她一個 諒解 的字條;當朋友鬆懈時,給她一句忠誠的勸告;當朋友喪氣時,給她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朋友勝利時,給她一個熱情的擁抱;當朋友生病時,給她一個虔誠的祈禱。 4.詳細描寫二、三處具體細節來形象說理 例:《 黃土 》
6. 余秋雨的《都江堰》是哲理散文、它與游記散文有什麼的不同
(3)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徵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徵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徵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 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像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乾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7. 跪求一篇游記性哲理散文
夕陽戀就了海洋,在地平線上將人影拉的越來越長,我站在海岸邊上,任那無忌的海風將我的長發肆意的蹂躪,汽車叫囂的轟鳴,留下席捲後的塵影。遠處扶持而來佝僂身影,一步一行間帶著溫馨,或微笑,或清談,或回味。
8. 富含哲理的游記散文
品讀西湖
走出狹小的心房,便走進了美麗的天堂。捎帶一隻思想的行囊,一路采擷天堂里的燦爛。
——題引
這是一個雨後初霽的下午。跨出杭州的大門,我們跟隨導游來到西子湖畔,以最陽光的心情,尋找詩情畫意,遍賞山色湖光。
夏日的西湖花枝招展,水光瀲灧,山嶺蔥蘢,充滿誘惑。
水。駐足湖邊楊柳岸,看美麗在階前流淌,聽小鳥在枝頭歡唱。絲絛曼舞纖腰,錦鱗游戲清波。水蓮迎風吐艷,荷蓋鋪展青霞。掬一捧水盛在手裡,輕灑在臉上,讓氤氳的水氣從張開的毛孔滲入每一寸肌膚,隨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讓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享受一絲清爽,一份愜意。
有船靠岸了。我趕緊抖抖手,隨大流擠入船身,爬上頂層。船頭水花朵朵,四周波光粼粼,一陣清風吹來,撩起衣襟裙帶,感覺真的好爽耶。
湖。湖不大,幽微靈秀,靜逸柔美。
遊船載著我們高歌航行。矗立船頭,登高望遠,長堤卧波,小島搖綠。亭台樓閣點綴其間,藍天碧水相印成趣,薄霧如紗夢迷離。透過這層飄渺的霓裳,你是否瞥見她隱約外瀉的春光,深湖微瀾的美艷?你是否感受到它容納江流的氣度,舉重若輕的成熟?無怪乎人們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眼睛,那是因為他們讀懂了她的靈動深邃;無怪乎蘇軾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那是因為他品出了西湖的絕妙韻味。
山。山不高,卻俊朗神秘,腦子里裝滿了故事傳奇。你看,他手臂一彎,就把西湖攏在了懷里,就守住了心靈的綠蔭,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相同的生存理念和追求,使他們攜手同行,配合默契。秀四季烏龍蠶絲,與來賓共舞細品;釀一壇天堂美酒,與歷史文化乾杯,讓全世界為之陶醉……
極目遠方,我們看到了一溜別致的樓宇,倚靠著起伏的山巒。「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意若隱若現。樓宇內外,宋高宗一度開心的笑著。西
湖歌舞的纏綿旋律,聽得他昏昏然不辨榮辱,美景美女的多彩多姿,更使他樂不思蜀。民間疾苦,無暇問,國運衰危,無心顧。殊不知,遺棄了人民的昏君,最終也
逃脫不了被人們唾棄的宿命,腐爛在歷史的角落裡。千百年前的笙歌琴韻,也早已化作警笛長鳴,不斷催人警醒。
回眸蘇堤白堤交匯處,歷史的光芒穿刺迷眼,到處彌漫著英雄的氣息,呈現出一派崢嶸氣象。近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岳飛,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而今安在?他就安睡在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側耳聽,「精忠報國」的誓言猶在上空回響;抬望眼,仰天長嘯的鐵血男兒,穿過漫長的時光隧
道,正向我們走來。且不說金戈直搗胡虜巢穴,鐵蹄踏遍賀蘭山缺,是何等的風雷激盪,令敵人聞風喪膽,單是一首氣勢磅礴、豪邁悲壯的《滿江紅》,便可朗照南
宋的萬里荒原,半壁江山!心無色,焉能示如此之鮮紅?人無格,何以昭如此之凜然?碧血丹心蒼天可鑒。他用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感召日月的赤膽忠心,築起了一
座神聖的祭壇,站成讓後人仰望的高度,向世人詮釋生命的要義,讓生命在永恆的高貴中不朽。遺憾的是蘇白兩堤正在修繕當中,岳廟可望不可及。然而,長長的圍欄擋住了我們的身體,卻擋不住我們的景仰之情,一股浩然正氣在心中油然而生。於是我們面朝岳廟站定,向英雄致敬。
歷史在青河中沉浮,時間如
絲綢般滑過,轉眼間西湖被留在了身後,眼前已是佛門凈地——靈隱飛來峰。有句話叫「讀史以明志,韜光正氣銳氣;誦經為修身,靜養德行操行」。逝去的是歷
史,留下的是風景,寄託的是精神。於是我們開始與濟公謀面,找佛祖交心;領略佛教文化,聆聽古剎鍾聲;貼近空靈大境界,沾得凈水滌靈魂,直到暮雲合壁,才匆匆踏上歸程,腳步里卻注滿了留戀。
萬水千山總關情。總是收不回的目光啊,看不盡的風景,品不完的畫意與詩情。
9. 哲理散文怎麼寫應該注意些什麼
轉一篇:
其實要寫好散文,先就要多讀,多看,多想,多練筆。首先多看別人寫的精典散文,學習名家的形散而神不散,散中帶哲理,美文傳天下。前面的朋友也說得對,用心去寫,情融於中,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呢,用情不專可以撰文呢,所以要花精力,花心思,靜下心,苦用功,就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呤,寫散文也一樣。
文字首先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的出現表示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當文字可以用來組織文章時,當然,它承載的是更高度的人類文明。當我們這些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駕馭文字,熱衷於用文字來寫作,將一個個文字串接起來,而且將它呈現在別人面前時,也許我們不會想到「傳播文明、承載精神」之類的詞語,但我們至少應該想到,我們正在做什麼。我們用著祖先發明的文字,是用來敘事說理、傳情達意的,當我們賦予它們內容涵義時,至少應該是言之有物、條理清晰;當我們將它公布於眾,它已經具備了傳播功能與社會意義,我們的文章應該追求給人的愉悅的享受、閱讀的美感、思想的啟迪。
這樣,我們在寫文章時,我們就會以一種庄嚴的態度,而不會私自濫造一些空洞無物的文字垃圾、精神糟粕,肆意的寫作,肆意地對待我們的讀者。這樣我們在選擇題材時就會有所取捨,悲有悲的情,喜有喜的愉,那些庸俗之至、污穢不堪的東西,就應該從我們的筆下剔除出去。當然所有能擔當起開拓思想、提升精神、啟迪智慧的文字,具有了更高的社會價值,是一定會受到人們的肯定與喜愛的。
當然怎樣寫好散文是一個很大的范疇的問題,許多作家寫過,理論家寫過,寫得十分經典與精彩,我想我們都是應該感受和學習的。而我只是一個寫作三年的普通作者,但我可以以自己寫散文及對散文積累的一些見解,寫下來,以求與更多的朋友一起進步。
對於怎樣的散文是一篇好散文,我至今贊同作家趙麗宏所說的一句話:「好的散文,應該是知、情、文並重。」「知」是知識性、思想性,「情」是情感、真情、情趣,「文」指個性與表述的方法。一篇文章,它有了一定的知識性或思想內涵,作者心中有了真情實感,然後用一種良好的表達方法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了。
要如何做到這三點呢,我想這是每一個作者不只在寫作中,更要在生活中積累、感悟、升華、提高的。因為題材的不同,文章可能會偏重於三點中的一方或二方(當然好的表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文章偏重於知識性,偏重於思想哲理的闡述,有些則偏重的情感與心靈的呈現,文章有高下,境界有高低,這其中的一點就足以讓我們用一生去追求,去努力做到,這是不容易的。而要將它們結合起來,創作一篇好的作品,更是要求作者有極高人格素養與文學素養,絕非易事。試想一個自己整日陷於苦悶之中不得解脫的人如何能寫出思想上乘的作品,給人精神的滋養呢?所以為文先為人,這就是一個真理。而思想的深入與粗淺,見解的成熟與幼稚,題材的狹小與廣博,體現在思想性散文中,又可以分出文章的平凡與出眾來。也可以說是小家與大家的區別所在了。而一個感悟或一個哲理,或許要作家用一生半生去揣摩,這其中的功夫,應該不只是筆下的。而情感真情寫出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文字才不會流於平泛。情感有濃郁有深沉,表達有含蓄有奔放,這造就了不同的表述風格,都可以成就好散文,但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如同沒有靈魂,徒有一張或白或彩的糖果紙,卻索然無味。當然這其中包括很平淡沒有表現力的語言和華麗卻空洞的語言。表述的方法也就是一個人的文風,也是千差萬別,沒有定的標准,都可以成就好文。一個人的文風因為題材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同一件事,同一種感情都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散文的構圖,有寫實、寫意、象徵、怪異、意識流之分,而散文的文情,又有沉鬱、沖淡、冷峻、歡欣之別,我想一個好的作者,他自然能形成自己的表達的特色,駕輕就熟地依據自己的題材,於無技巧的自然天成中將散文寫得圓熟精彩。當然這其中的功夫下在哪,大家應該是明白的。這其中包含個人的天賦與悟性,還有各方面的積累。
其實任何一個小的話題都可以成為一個主題,都有著很深的學問等我們探究。如散文的審美印象儲蓄、散文的靈感引爆與審美印象捕捉、散文的構圖設計、散文的文情,再言散文的語言、散文的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文格與人格,再如散文的游記、散文的親情、散文的敘事、散文的說理怎麼寫,每一個主題又有著許多更多的小問題,有著潛藏不盡的學問。我想說的是,我們所知道的還很少,究竟要不要學散文理論,學多少,怎麼學呢,我想亦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或許我來拋個磚,希望能引來玉吧。
由我自己而言,我是看了少數的理論,也是粗看,看一些人的作品,不喜歡的怎麼有名都不看。我覺得理論適當看有有必要的,但也許關鍵也只是幾句話的啟迪。多看好文或名家之作肯定是好的,能開拓我們的思路,提高我們的鑒賞水平,潛移默化中得到許多熏陶,也提升了自己。
10. 名家經典哲理散文
名家散文很多,推薦幾部余秋雨的散文
1.《山居筆記》 1995年
《山居筆記》一書的寫作,始於一九九二年,成於一九九四年,歷時兩年有餘。為了寫作此書,作者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不再上班,因此這兩年多的時間十分純粹,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麼多時間才寫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寫作是與考察聯在一起的,很多寫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來。記得有一次為了核對海南島某古跡一副對聯上的兩個字,幾度函詢都得不到准確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這種做法如果以經濟得失來核算簡直荒誕不經,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謂「得失寸心知」。
2.《霜冷長河》 1999年
驚人的安靜,但這種安靜使它成了一條最純粹的河。清亮、冷漠、坦盪,岸邊沒有熱鬧,沒有觀望,甚至幾乎沒有房舍和碼頭,因此它也沒有降格為一脈水源、一條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讓一件件岸邊的事情全都過去,不管這些事情一時多麼重要、多麼殘酷、多麼振奮,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狀態。
它有點荒涼,卻拒絕驅使;它萬分寂寞,卻安然自得。很快它會結冰,這是它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休息時也休息得像模像樣……
3.《千年一嘆》 2000年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
他們一行人是去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布、盜匪出沒。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將結束之時,作者寫下這樣的一段話:「四個月冒險奔波,天天都思念著終點。今天我們到了,回頭一看,卻對數萬公里的尺尺寸寸產生了眷戀。那是人類文明的經絡系統,從今以後,那裡的全部冷暖疼痛,都會快速地傳遞到我的心間。」
4《行者無疆》 2001年
行者獨步於遙遠的曠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處處的難題,
只因為一個執著的信任,
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
為後來人度步出一往無垠的疆土 。
5.《借我一生》 2004年
是余秋雨對中國文化界的「告別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諸多不為人知的經歷,還描繪了記憶中文革時「大揭發」、「大批判」的整人模式……從前輩到自己,作者以平實、真實的記憶組成一部文學作品。
「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 ——余秋雨
6.《笛聲何處》 2004年
中國歷史充斥著金戈鐵馬,但細細聽去,也回盪著胡笳長笛。只是,後一種聲音太柔太輕,常常被人們遺忘。遺忘了,歷史就變得獰厲、粗糙。這本書要捕捉的,就是曾經讓中國人痴迷了兩百年之久的崑曲的笛聲。在《笛聲何處》當中,余秋雨依舊以其一貫的文化的視角、散文的風格,關注的則是另一種歷史的、音樂的非物質的文化。余秋雨稱,《笛聲何處》的創作準備早在12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文化苦旅》還沒有進入台灣,余秋雨赴台所到之處的一系列活動,均是以崑曲學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