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自強不息哲理故事

自強不息哲理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1 09:20:39

『壹』 關於厚德載物的事例和自強不息的事例

自強不息事例:

很多人都讀過這樣兩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晉代聞名遐邇的兩大家族。王家是以王羲之為代表,是名流千古的一代書聖。「清風入袖,明月入懷」,人們用絕妙的比喻形容王羲之的書法,他作品的筆法、墨氣、行款、神韻,無不為後人贊嘆景仰。他是一個沒有真跡存世的大書法家,然而後人對他的書法作品卻是推崇備至,如痴如醉。他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王羲之練字專心致志,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吃飯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結構,不斷地用手在身上劃字默寫,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王羲之小的時候,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

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提到王羲之不得不提到《蘭亭序》,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歷三月三,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東晉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飲酒作詩。

42位名士列坐溪邊,由書僮將盛滿酒的羽觴放入溪水中,隨風而動,羽觴停在誰的位臵,此人就得賦詩一首,倘若是作不出來,就要罰酒三杯。正在眾人沉醉在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匯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家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名噪天下的《蘭亭序》由此而生。

拓展資料:

自強不息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其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是清華大學的校訓解釋,它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厚德載物

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農夫不會為了土壤貧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為了愚笨不肖而放棄教育。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沒有什麼不是承載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意義,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厚德載物」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你有天才,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沒有天才,勤奮將使你贏得一切。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乾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哪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勞作不息的人們。即使你身體有殘缺,即使你沒有過人的天資,即使別人看不起你。但是,只要你自強不息,就能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就能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天賦超常而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只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志堅強、持之以恆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只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懶惰是一種毒葯,它既毒害人們的肉體,也毒害人們的心靈。無論多麼美好 的東西,人們只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樣寬厚。淺薄的嫉恨和無知的輕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勞動、不尊重勤勞的表現。人們常說: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割一定的命運。 「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讓我們養成勤勞的習慣,培養勤奮的性格,收割豐收的果實!

『貳』 自強不息的小故事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卻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

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2、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他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3、格林尼亞教授

維克多·格林尼亞,全稱弗朗索瓦·奧古斯特·維克多·格林尼亞(法語:Franc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他於1871年5月6日出生於法國瑟堡。

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游盪。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立志追回被浪費的時間。九年以後,他研製出格氏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

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5、讓·弗朗索瓦·米勒

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年輕時的作品一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里。後來,他遷居鄉間。

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沒有那種不怕不棄、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誕生出不朽之作。

『叄』 關於自強的哲理故事

張海迪的故事!!世上有幾個人能像張海迪一樣堅強啊!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
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

(二)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葯,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葯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
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

『肆』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有哪些事例可以證明

事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伍』 自強不息的例子有哪些

1、祖逖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好友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

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2、勾踐

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

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勾踐又採用大臣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

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施用美人計,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

越王勾踐還出台了促進越國人口增加的法令。通過一系列發展生產與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措施來使越國富國強兵,具備了伐吳復仇的能力。

3、孫康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地讀書,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

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

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於是他感覺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在雪地上看書。孫康不顧寒冷,孜孜不倦的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

即使是北風呼嘯、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御史大夫)。

4、匡衡

匡衡學習好,還很勤奮。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5、孫敬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常常是廢寢忘食。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變得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此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終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陸』 有關自不量力的哲理故事

春秋時期 故事發生在春秋時代。那時,鄭國和息國睦鄰相處。一年,息國為了一件小事,和鄭國鬧翻。息國國王要討伐鄭國,就召集大臣來商議。有的說:「陛下和鄭國國王同姓,不要輕易動武。」有的說:「我們的威望是不是比鄭國高?」還有的說:「我們的力量是不是比鄭國強?」息國國王對這些勸說一點也聽不進。他下令要全體兵向鄭國發起襲擊。鄭國立刻出兵迎戰。最後,息國兵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故 事 唐朝時期,李白、杜甫剛去世不久,就有人對這兩位詩人的作品妄加詆毀,韓愈對此很不滿意,就寫給好友《調張籍》一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得到張籍的贊同。
春秋時,齊國的國君齊庄公,有一次坐著車子出去打獵,忽見路旁有一隻小小的蟲子,伸出兩條臂膀似的前腿,要想來阻擋前進中的車輪。庄公問駕車的人:「這是一隻什麼蟲子?」駕車的人答道:「這是一隻螳螂,它見車子來了,不知趕快退避,卻還要來阻擋,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個出色的勇士,我們別傷害它吧!」說著,就叫駕車的人車子靠邊,讓開它,從路旁走過去。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說庄公敬愛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紛紛來投奔他。但是,「螳臂當車」作為一句成語,卻並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柒』 搜集一些自強自立的人物事跡或勵志哲學小故事

洪戰輝事跡簡介
洪戰輝和妹妹
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並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於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 一直沒有穿棉衣的洪戰輝穿上了毛褲,看著一個小女孩做作業。洪戰輝其實並不想穿這么早的棉衣,因為這將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12月4日中午,連續的幾天冷風吹過,難以阻擋的一股冰涼如錐子一樣穿透著人的每一個毛孔。
在湖南懷化學院的一個宿舍樓的樓梯間里,一直沒有穿棉衣的洪戰輝穿上了毛褲,看著一個小女孩做作業。這是一個普通的星期天,一個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洪戰輝其實並不想穿這么早的棉衣,因為這將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小女孩是洪戰輝的妹妹,12年前撿來的妹妹。12年的歲月並不算短暫,小女孩已經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長成了一個懂事的小學生;12年的歲月也不算漫長,洪戰輝用一種純真的兄妹之情照顧著這個並無血緣關系的妹妹。
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東夏鎮洪庄村,這是一個普通的豫東平原上的小村莊,一條土路通往3公里遠的鎮上,是西華縣偏遠的地方。鎮上離縣城有30公里,被一條曲曲折折、坑坑窪窪的鄉村公路連結著。
1982年,洪戰輝就出生在這里,在他12歲之前,和眾多農村的男孩子一樣,有著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組成的家庭生活的盡管艱苦但也很幸福。可突然的一天,他的生活改變了。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一向慈祥的父親從洪戰輝的姑母家幫助幹活回來,突然無緣無故地發起火來,他瞪著眼睛,任何人都阻擋不住他砸碎了家裡所有的東西。小戰輝和弟弟從來沒有見過父親這個樣子,恐懼的站在門外,目不識丁的母親根本勸不住父親的舉動,和尚不諳人事的妹妹蹲在門旁哭泣。
最可怕的一幕出現了,父親突然搶過妹妹,母親哭叫著來搶女兒,被父親一腳踹倒在了地上,然後將妹妹高高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了下來。
妹妹死了,父親瘋了......12歲還是一個孩子洪戰輝的天空就在這個普通的日子裡轟然倒塌。洪戰輝趴在已經骨折的母親身上號啕大哭。弟弟懵了,甚至忘記了哭。
周圍的親友來了,他們幫忙把戰輝的父親和母親都送到了醫院。照顧住院的父親、母親、照顧年幼的弟弟,12歲的洪戰輝稚嫩的肩膀上開始肩負了家庭主人的責任,3個月的時間,洪戰輝醫院、學校、家裡三點一線,不分白天黑夜,風雨無阻,三個月的艱辛,讓洪戰輝長大了,艱辛的付出終會有回報:母親出了院,父親間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可家裡也負債累累,但畢竟生活又重新回到了平靜。
「不管怎樣,我不送走這位小妹妹了……你們不養,我來養著!」洪戰輝給她起名為洪趁趁,小名「小不點」
這年的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小年的日子。
一早起來,洪戰輝就沒有看到父親,一種不詳的預感猛然間縈繞在頭頂,他忙告訴母親。即將過年了,是不是父親的病又犯了?是不是父親又出去惹事了?母親急了,母子倆滿村的尋找,可是始終沒有見到父親的影子。臨近中午時分,在離村莊約10里地的一棵樹下,洪戰輝找到了父親,此時的父親,懷里抱著一個包裹,那是一個嬰兒。父親解開了包裹,小心地呵護著。眼光里透出一種父愛,一種久違的蘊含有慈祥光芒的愛。
這是誰家的孩子?怎麼會跑到父親的手中?母親小心翼翼走上前,從丈夫手中接過了孩子。這是一個女嬰,用粗線縫制的棉衣上面摞滿了補丁。可能是飢寒交迫的緣故,孩子的嘴裡發出一種微弱的聲音。在孩子的貼身衣服上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無名女,農歷1994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著,請收為養女。
天快黑的時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看著已經哭不出來的孩子,母親尋思著等天明了看誰家願不願意收留,就送給誰?
這個家太窮了,其實母親的很願意收留這個女孩,可是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這個善良的母親不想再看到一個類似於自己女兒的下場。女兒曾經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多的歡笑,似乎後來的痛苦猶如一塊傷疤,沒有人願意再提起。
母親也是這樣,眼前的女孩鉤起了她內心深處最為痛苦的傷痛,她似乎沒有抱起女孩的勇氣。臨時照看小孩的任務就落到了洪戰輝的身上,他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懷里鑽,他想起了妹妹。
貧寒的家庭承受不起哺育小女孩的花費,夜深的時候,母親讓他把孩子送回去,他無奈地打開門,抱著孩子走在刺骨的寒風中,一種愛憐伴隨著一種痛苦,這是他夢中的妹妹啊,不忍心的他哭著又拐了回去。他對母親說:「不管怎樣,我不送走這位小妹妹了……你們不養,我來養著!」小孩子留下了,洪戰輝給她起名為洪趁趁,小名「小不點」。
尋找母親的他們還沒有走進家門,就聽到了「小不點」的哭聲……娘走了,父親又是個病人,洪戰輝的心似乎在抽搐小不點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久違的歡樂。父親的對死去女兒的內疚讓他把力所能及的父愛傾注到了小不點的身上,父親的病情穩定了一段時間。
父親畢竟是病人,經濟的原因不可能讓父親長時間的吃葯,一旦沒有葯物維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打「小不點」,家裡任何東西都成了他發泄的對象,包括碗筷,包括他相儒以沫的妻子,伺候他很長時間的兒子,他見什麼砸什麼。可憐的母親身單力薄,身上常是舊傷沒好,又添新傷。
一個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一個目不識丁的母親身上,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她還經常遭受父親無緣無故地毒打。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過午飯之後,母親不停地忙著蒸饅頭,直到饅頭足可以讓一家人吃一個星期之後,她才停了下來。
第二天,母親不見了,家庭重擔、父親的拳頭讓母親不堪重負,她選擇了逃離。
「娘,你去了哪裡?回來吧......」弟兄倆哭聲在暮色中飄了很久。他們不想這樣失去母親,一個家裡賴以維繼的支柱,洪戰輝哭喊著和弟弟在周邊村落尋找媽媽,夜已經深了,娘那天沒有回家。
尋找母親的他們還沒有走進家門,就聽到了「小不點」的哭聲,看著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兄倆眼淚流了下來。娘走了,父親又是個病人,還有這個剛剛才1歲的妹妹,洪戰輝的心似乎在抽搐:「娘啊,你怎能撇下我們不管了那!」生活就是這樣無情,洪戰輝的哭聲消失在如漆似墨的夜裡,娘不見了蹤影。
吃飽了的小不點還聽話,難熬的是晚上,每到夜深,「小不點」就要哭鬧一場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誰能想到一個才13歲的孩子,就得承受這樣的壓力。似乎一夜間,洪戰輝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撫養尚不會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穩定的父親,照顧年幼的弟弟,年僅13歲的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承擔責任。
在他去學校的時候,他就把小不點交給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學回到家裡面,再忙著准備全家人的飯。更難的是小不點的吃飯問題,每天一早,小不點「哇哇」不停的哭聲總會讓洪戰輝手足無措,只好抱著孩子去求附近的產婦們。天天討吃也不是辦法,洪戰輝後來千方百計籌錢買了一些奶粉。在一些有經驗的人的指導下,他學會了給小不點沖奶粉。為了讓奶的溫度適中,餵奶的時候,他考慮到自己用口吮吸不衛生,他就將調劑好的奶水先倒點在手臂上,感覺不冷也不燙了,他才喂她。
吃飽了的小不點還聽話,洪戰輝只要上學前和中午及時回來餵奶兩次,她就不哭鬧。難熬的是晚上,也許是因受了驚嚇,每到夜深,「小不點」就要哭鬧一場。這時,洪戰輝毫無辦法,他不知道怎樣哄她,只是抱起她來,拍打著她,在屋裡來回走動……
夏天還算好過,冬天的時候,小不點的棉褲尿濕了,又沒有多餘棉衣可供替換,每天的晚上,洪戰輝都是把濕透了的棉褲放在自己的被窩裡面暖干,天明的時候,再給小不點換上。
1995年時,洪戰輝已到西華縣東夏亭鄉中學讀初中,學校離家有兩三公里,他在學校期間,把小不點放在什麼地方也成了他心中的一個難題,如果放在家裡,患病的父親會不會傷害小不點?於是,洪戰輝又找到鄰居,讓鄰居幫忙在他上學期間照顧小不點。在讀初中的三年中,洪戰輝無論是在早上、中午還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學校和家之間,及時為照顧小不點吃飯。
日子盡管過的很艱辛,但也很平淡,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了1996年的春節。那年後的不久,小不點經常拉起了肚子,一天要拉好幾次,看著逐漸消瘦的妹妹,洪戰輝只得給老師請假帶妹妹去醫院,診斷結果出來了,小不點得了嚴重的腸炎。此後,在連續20多個日子裡,衛生院又成了學校、家庭兩點外的第三點。
幾年了,母親杳無音訊,父親的病情也不斷反復,
為防意外,每一個夜晚,他都將小不點放到自己的內側睡,只要夜間一有動靜,他就先摸摸里側的小不點。
幾年的生活讓洪戰輝成熟了,成熟意味著一種艱辛的經歷,洪戰輝年輕的生命年輪上蘊含有一種特殊的含義:生活的不公平讓洪戰輝稚嫩的脊樑堅強且執著

『捌』 自強不息的名人事例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是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8)自強不息哲理故事擴展閱讀

陳平(?-前178年),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為陳丞相。

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漢高祖死後,呂後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與王陵並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擢為右丞相,但因呂後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後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漢文帝)。

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於職守,受到文帝贊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 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順平東),死後謚獻侯。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他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

『玖』 自強不息的幽默故事。

1、斯蒂芬·威廉·霍金 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
他因患「漸凍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盧伽雷氏症),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1988年仍出版《時間簡史》,至今已出售逾1000萬冊,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之一
2、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河北省涿縣(今涿州市)人,中國電影編劇,著名小說家,文學家。1958年入北京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落戶。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做工,後因病停薪留職,回家養病。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篇,1983年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1996年11月,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東海》文學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2、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現方法上追求現實主義和象徵手法的結合,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從成名作《我那遙遠的清平灣》到《插隊的故事》,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技巧都顯出異乎尋常平淡而拙樸,屬意蘊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另外,他還創作了電影劇本《多夢時節》(與人合作)、《死神與少女》等,《死神與少女》屬於一種新的電影類型——詩電影,這為電影類型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這兩部影片都由林洪洞執導,《多夢時節》以其新穎的視角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廣電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第三屆兒童電影童牛獎藝術追求特別獎,《死神與少女》以其對人生價值的探索於1989年獲保加利亞第十三屆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與健康電影節榮譽獎。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並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於「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於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