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畯台詞
⑴ 諸葛亮舌戰群儒劇本
魯肅回報孫權,孫權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於帳下,請卧龍先生來,升堂議事。
第二天,魯肅到驛館接孔明同往孫權大帳中。孔明只見張昭、顧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員,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見禮,之後在客位上落坐。
張昭等人看到諸葛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他一定是來游說的。張昭便率先開口試問孔明道:「我張昭乃是江東的小人物,早就聽說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有這樣的事嗎?」
孔明回答道:「這只不過是亮平生的一個小可之比。」
張昭道:「新近聽說劉備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因而欲想席捲荊襄。如今荊襄卻一下歸屬了曹操,不知你們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張昭乃是孫權手下的第一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服得了孫權?於是答道:「在我看來,我主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備謙卑仁義,不忍去奪同宗兄弟的基業,因此將荊州推讓掉了。劉琮是個小孩子,聽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圖,這可不是等閑之輩所能理解的。」
張昭道:「如果是這樣,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一統天下;樂毅扶持微弱的燕國,拿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
這兩個人,可都是濟世之才啊!而先生只會在草廬之中笑傲風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從劉備,就該為百姓牟利益,除害滅賊。然而劉備在未得先生之時,尚能夠縱橫天下,割據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們更加仰望,就連三歲的幼童都說劉備是如虎添翼,不久漢室興旺,曹操可滅了。朝野上下無不拭目以待,對先生抱著極大希望。可為何自從先生跟了劉備,曹兵一來,你們就丟盔卸甲,望風而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如此辜負了劉表遺願,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劉豫州自從有了先生,為何反倒不如當初了呢?管仲、樂毅難道就是這樣的嗎?
——我的話愚魯直率,請先生不要見怪!」
孔明聽罷,無聲地笑了笑,說道:「大鵬展翅飛萬里,它的志向難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認識的嗎?比如一個人得了多年的痼疾,應當先給他喝點稀粥,同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調和、形體慢慢養得安穩些了,再用肉食補養,加上效力強的葯治療,這樣病根才能除盡,人得以全面康復。如果不等病人氣脈緩和,就給他吃烈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實在就難了。我主劉備,以前兵敗於汝南,寄靠在劉表門下,兵不到一千,將只關、張、趙雲,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時刻。新野小縣地僻人稀糧又少,他不過是暫時藉以安身,怎可能長久坐守在那裡呢?但就是在這樣的處境條件下,卻能夠火燒博望,水淹曹軍,令夏侯敦等心驚膽寒。依我看來,就是管仲、樂毅用兵,也不過如此吧。至於劉琮投降曹操,豫州當時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亂奪取同宗之業;當陽之敗,豫州不忍丟下百姓,幾十萬人扶老攜幼相隨渡江,每日與民一同顛簸十餘里路而放棄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義啊!寡不敵眾,勝負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漢高祖劉邦多次敗給項羽,然而垓下一戰卻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難道不是因為韓信為他出了良謀嗎?可韓信扶佐劉邦那麼久,也沒得幾次勝利啊。因此說,國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謀劃。那些誇誇其談、善於巧辯之徒,靠虛榮之氣壓人;盡管能夠坐著議論、站著高談,可是到了關鍵時刻應付各種形勢變化,卻什麼都不行了。
——這才真正是叫天下恥笑的呀!」孔明一番話,說得張昭沒有一句可以對答。
這時座中一人忽然高聲問道:「如今曹公屯兵百萬,列將千名,虎視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認為該怎麼辦呢?」
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並了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然百萬之軍,也沒什麼可怕。」
虞翻一聽冷笑道:「你們軍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區區求救於人,還說『不怕』, 這可真是大言不慚啊!」
孔明道:「劉備不是只靠幾千仁義之師,就能抵抗百萬殘暴之眾的嗎?退守夏口是為了等待更好的時機。而如今,你們江東兵精糧足,且憑借有長江之天險,有的人卻還想要主公孫權屈膝投降曹賊,而竟不顧天下人的恥笑。——從這一點來看,劉備難道是怕曹操的嗎?」虞翻被說得啞口無言了。
座中又一人發問道:「孔明先生難道想效法張儀和蘇秦來游說我們東吳嗎?」
孔明一看,是步鷺,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為張儀、蘇秦是辯士,卻大概還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傑吧;蘇秦佩掛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為秦國宰相,都是匡扶國家的謀士,可不是那些畏強欺弱、怕刀怕槍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聽曹操虛發的假詐之詞,就嚇得想去投降,還竟好意思在這里笑話蘇秦和張儀嗎?」
步鷺也被問得說不出話了。
忽然,又有人問道:「孔明認為曹操是個什麼人呢?」
孔明看那人, 乃是薛綜,答道:「 曹操乃是漢賊,這還用問嗎?」
薛綜道:「先生說得不對。漢朝歷代至今,天數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擁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歸心與他。劉備不識天時,強要與之分爭,正是好比以卵擊石,怎能不敗呢?」
孔明這時厲聲說道:「薛敬文怎麼能出此沒有君臣父子、沒有高低倫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間,應以忠孝作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漢臣,卻有不臣之心,應當打消這些思想,才是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漢祿,卻不思報孝漢室,反懷有篡權叛逆之心,讓天下人憎忿,薛公卻說天數歸之曹操,真是無父無君、沒有綱常的人呀!我沒有必要同你講話,請不必多言了!」薛綜滿面羞慚,無話對答。
座上又有一人應聲問道:「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畢竟也是相國曹參的後代。劉備雖自說是所謂中山靖王的苗裔,卻沒有考證,人們親眼所見的,他只不過是一個編草席賣草鞋的俗夫罷了,有什麼資格來和曹操抗衡呢!」
孔明看去,原來是陸績。孔明笑起來,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國的後代,就更證明他世代都為漢臣,而如今他卻手握王權,肆意橫行,欺君妄上,不僅是目無君主,而且是蔑視祖宗,不僅是漢室之亂臣,而且是曹氏之賊子。劉備是堂堂正正的漢室之胄,當今皇帝依據世宗祖譜賜與他官爵,你憑什麼說『無可查考』呢?況且高祖就是從區區亭長開始建業起身的,織席賣鞋又有什麼可以為恥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兒之見,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論!」陸績不禁閉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說道:「孔明所言,都是強詞奪理,全不是正經之談,不必再說了。只請問孔明著有什麼經典之論嗎?」
孔明看他,是嚴峻,說道:「尋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為,哪能夠依此興國立事。古時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釣於渭水的姜子牙,還有張良、鄧禹等名士高人都沒見他們有什麼經典論著。——難道說你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嗎?」嚴峻垂頭喪氣地無以作答。
忽然一個人大聲說道:「諸葛公好說大話,未必有真才實學,恐怕到時恰恰要被文人學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樞,便回答道:「文人學者有君子與小人之分。作為君子的文人,忠君愛國,堅守正義,憎惡邪佞,盡力為時代做出自己的貢獻,美名傳於後世。而作為小人的學者,只鑽營雕蟲小技,用心於文墨,年輕時作賦,人老了把經都念完。筆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卻沒有一點實實在在的計策。就像楊雄那樣,雖然以文章著稱於世,卻屈身於草莽強盜之手, 走投無路最後跳樓而死。這就是所謂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詩作賦上萬言, 可又有什麼用呢!」程德樞也不能應對了。
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全都已驚慌失色。
此時座中還有人想要問難孔明,忽然有個人從外面走進來,厲聲說道:「孔明乃是當世奇才,諸位以唇舌相難,可不是敬客之禮。曹操大軍壓境,你們不商討退兵之策,光在這里鬥嘴!」眾人一看,是督糧官黃蓋黃公覆。黃蓋對孔明道:「先生何不將金石之論對我主說去?」
孔明道:「諸君不識時務,互相問難,容不得我不答。」
於是黃蓋和魯肅帶孔明進入中門,正巧遇到諸葛瑾,孔明給他兄長施禮。諸葛瑾說:「賢弟既然已來到江東,為何不來見我呢?」
孔明說:「弟已輔佐劉備,理當先公後私。公事沒辦完,不敢旁及私事。請哥哥見諒。」
諸葛瑾道:「 賢弟拜見過吳侯, 就到我那裡敘話。」說完便走了。
魯肅對孔明囑咐道:「今天見到我家主公,千萬別說曹操兵多。」
孔明笑說:「亮自會隨機應變。」
他們來到大堂之上,孫權下階而迎,厚禮相侍,請孔明坐,眾文武分列兩旁,魯肅站在孔明邊上。孔明見孫權碧眼紫發,儀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 只能用話激他,不能光講道理。於是, 等孫權問起曹操現有多少兵馬時,孔明說有一百多萬。孫權道:「怕不是在詐我們吧?」孔明便將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從袁紹、中原和荊州那裡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下一百五十多萬。他方才說一百萬,是怕嚇著江東之士;且曹操手下戰將謀士都不下一二千。魯肅在旁一聽,驚慌失色,連忙向孔明使眼色不讓他再說了,孔明卻只裝作沒有看見。這時孫權又問:「曹操平了荊楚之地,還有其他圖謀嗎?」
孔明道:「他如今已沿江邊安營紮寨,准備戰船,不圖你們江東,又是想取哪裡呢?」
孫權道:「若他真有吞並之意,請先生替我想想該怎麼辦。」
孔明道:「亮有一句話,只怕將軍不肯聽從。如今曹操勢力極大,威震海內,即便是英雄,也無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將軍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與曹抗衡,不如趁早消滅他;若沒有能力對抗,不如聽從眾謀士的建議,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將軍嘴上說要降曹,心裡又不想降曹,形勢危急,卻總是拿不定主意,大禍可就要臨頭了!」
孫權道:「若像先生說的這樣,劉備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
孔明道:「過去, 像田橫、齊之那樣的壯士都能堅守大義, 不容屈辱, 何況劉備是漢室宗親——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麼能自己就先屈服於他人之下呢!」
孫權聽了孔明這番話,不覺臉色頓變,站起身來拂袖而去,眾人一見,也都一笑而散了。
魯肅責怪孔明道:「先生為何說出這樣的話來?
幸虧我們主公寬洪大度,沒有當面責怪你,你的話過於藐視他了。」
孔明仰面笑道:「何必這樣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計,他不問我,我怎敢說呢?」
魯肅忙道:「原來先生是有良策的,我這就去請主公來向你求教。」
孔明說:「我看曹操的百萬大軍,不過是一群小螞蟻罷了,只要我一抬手,它們就都成了粉末。」
魯肅經這么一說,便立即到後堂去見孫權。孫權一聽,轉怒為喜,道:「原來他是用話在激我。」於是又出來與孔明互致歉意,討教良策。
孔明說:「劉備雖新敗,但關雲長仍帶有精兵萬人;劉琦在江夏也有萬人。曹兵雖多,卻是遠道而來,征戰疲憊, 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並且北方人不習慣於水戰。荊州之民依附於曹操,是迫於當時的形勢,而並不是出於本心所願。將軍如果現在能誠心誠意地和劉備結成聯盟,破曹之事必成。曹軍敗了,自然退回北方,那麼荊州和東吳的勢力也就加強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形。成敗的關鍵即在眼下,就看將軍怎樣決斷了
⑵ 諸葛亮舌戰群儒台詞誰知道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寫道,諸葛亮於赤壁之戰前夕,到柴桑游說孫權與劉備聯合抵禦曹操,同孫權麾下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德樞等文人儒士發生激烈口舌交鋒。諸葛亮言辭犀利,「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此一情節為古今戲曲影視作品所渲染,成為烘托諸葛亮個人智慧的重要片斷。但這一激烈的舌戰,卻只是文學作品的想像,並非真實的歷史事實。
舌戰群儒
周瑜本來正在鄱陽湖訓練水軍,說曹軍已到江邊,便趕回柴桑來見孫權。魯肅與周瑜交情最好,便把這兩天議論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請魯肅放心,並要他先把孔明請來相見。
張昭等人一見到周瑜,便把降曹的好處說了一大筐。周瑜問∶「你們幾位的意見都是一樣嗎?」眾人說∶「都一樣。」周瑜說∶「我想投降曹操也想了很久了,明天一同見主公商議對策吧!。」
程普、黃蓋等一班戰將也來見周瑜,表示寧可殺頭,也不降曹。周瑜說∶「我正要與曹操決戰,怎能投降!將軍們請先回,明天見主公,我自有定議。」
晚上,魯肅引孔明見周瑜,並問周瑜主和還是主戰。周瑜說∶「曹操打著皇帝的招牌,兵勢又大,打起來我們必輸無疑。我是打定主意勸主公投降了。」魯肅忙與周瑜爭論。孔明卻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問孔明為什麼笑,諸葛亮說∶「我笑魯肅不識時務。我有一個辦法,只要兩個人,便能教曹操百萬大軍撤走。」又說∶「曹操築銅雀台,早想得到東吳的兩個絕色美人大喬、小喬。只須將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罵道「曹操老賊,欺人太甚!」
周瑜說∶「你不知道,大喬是孫策將軍的夫人,小喬就是我的妻子。」諸葛亮裝做驚慌失措的樣子,說自己不該胡言亂語。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說出心底的真心話∶「方才是故意試探的,其實我早就想破曹操,還請諸葛先生合作相助。」諸葛亮答應了。
第二天早晨,孫權升堂議事。周瑜分析了東吳迎戰的有利條件之後說∶「我情願替將軍拚死殺敵,就怕將軍拿不定主意。」孫權一聽,拔出寶劍,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說∶「誰敢再提降曹之事,就與這桌子一樣下場!」
孫權將劍賜給周瑜,當場封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將,魯肅為贊軍校尉,並對文武百官宣布,有不聽號令者,依軍法治罪。
周瑜到了行營,高坐中軍帳,刀斧手站立兩邊,點文武百官聽命。下令分五隊立即起行,到三江口下寨。
周瑜邀魯肅、諸葛亮同到三江口。周瑜要孔明領關羽、趙雲、張飛去聚鐵山斷曹操運糧道路。孔明知道周瑜想借曹操的刀殺了劉軍,但又不好推辭,便答應下來。
魯肅知道周瑜想借刀殺人,擔心孔明還被蒙在鼓裡,便問他這次出兵,是否有把握。諸葛亮說∶「我水戰、步戰、馬戰、車戰沒有一樣不精,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不像周瑜,除了水戰,其餘的就外行了。」
魯肅將話帶到,周瑜聽了氣急敗壞,打算自己帶兵往聚鐵山劫糧。孔明說∶「叫我去劫糧,分明是借刀殺人之計。只是現在應合力破曹,要是彼此謀害,就難成大事了。」魯肅把這些話告訴了周瑜,周瑜嘆息說∶「這人見識比我強十倍,今日不除,來日必為大患。」
劉備見諸葛亮久未歸來,便派糜竺以犒軍為名去探消息。周瑜收下了禮物,反要糜竺回去請劉備過江會商破曹大計,想一舉殺了劉備和諸葛亮。
劉備為了兩家聯盟,不能不去,便吩咐張飛、趙雲守寨,自己則帶著關羽過江。周瑜安排刀斧手埋伏在宴席兩邊,約定以摔杯子為暗號,要除掉劉備。但看關羽手按寶劍立於劉備身後,眼睛卻一直盯著周瑜,所以遲遲不敢動手。
劉備宴罷回到船上,見孔明已在船艙中,非常高興。孔明告訴劉備剛才宴會上的危險,劉備這才明白。孔明要劉備通知趙雲十一月甲子日後,見東南風起,駕小船到南岸接他,說完便催劉備速回。
曹操遣人下書周瑜,周瑜正因沒能殺掉劉備而心中氣惱。見信封上寫著「漢大丞相付周都督開拆」,非常生氣,將信撕毀,斬了來使,並把首級交人帶回去向曹操示威。
曹操見周瑜毀書斬使,便起兵往三江口。兩軍大戰於江面。曹軍沒有水戰的經驗,大敗而回。曹操於是令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日夜訓練水軍。
周瑜打了勝仗,當晚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