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喪格言的看法
A. 結合孟子觀點或名言談談你對孟子的評價
孟子被後人稱為「亞聖」。做為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我不能不說他的作品回是儒學的答又一次大的飛躍。
他的命運和他的先師一樣是坎坷的。在宣揚儒學,提倡仁政的道路上,其步履是同樣艱難的。尤其是在游說諸侯的歷程中,不轉折碰了多少壁,甚至於險些客死他鄉。然而命運總是眷顧這些有準備有先見之明的人。盡管他的游說並不能讓諸侯改變先前的暴政而施行他心目中理想化的仁政,但在當時廣大的普通民眾心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對後來的皇帝、大臣以及學者起到前車之鑒的效果。
他的作品風格在但是來說應該算是無人能比的。尤其是措辭委婉,類比推理的作文思想,為一大批的詩人,詞人做採用。他的作品是詼諧幽默中不失脫俗,委婉例證中不失空洞······
總之,我認為他是無可挑剔的。但人無完人,他也不例外。他過風的宣揚「性善」,「自我完成」的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帶有明顯的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傾向和普遍的唯心主義思想。
盡管如此,他仍做為儒學泰斗與孔子齊名,由此可他造詣之深了。
B. 以「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為題,談談你的看法。
「失敗乃成功之母」,多麼熟悉,幾乎人人皆知,可又有幾個人做到?
大街上,因遇到挫折失敗而垂頭喪氣,心灰意冷的人如同夜空中的星星般繁多。他們都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可又有誰真正意識到?人活在世,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而結果也不會總是有驚無險。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猶如一株幼苗,一縷微風,一滴雨水就可以輕易的把他終結;而經歷過重重挫折,種種失敗的人則是一顆越來越壯大的樹木,根系緊緊的深入土壤里,在狂風暴雨中傲然屹立。
世界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在小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老師讓每個同學做一張小板凳。當老師看到愛因斯坦交上來的那個小板凳的時候,便問他:「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差的小板凳嗎?」愛因斯坦老老實實地回答:「有。」說著把他做的前兩個板凳拿出來。看到這里,人們不禁啼笑皆非,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深思:正是因為前兩次的失敗,才擁有的這次的成功。這也說明: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它可以為成功積累經驗,激勵我們勇往向前!所以說,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接受失敗的勇氣。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斷改革,人生中總少不了失敗,我們也離不開失敗。它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無比珍貴的鏡子,通過它,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因此而不斷完善自我,從而打開成功之門,攀登上人生的巔峰。
其實,當我從書頁中看到「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幾個字時,曾經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它們真是太俗套,太平凡了;覺得它與別的字沒有什麼區別。可隨之而來發生的一件事,令我改變了對它那不公平的看法。
因為剛升入初中部,驚慌,無措與濃濃的思母之情不停的拍打,撞擊著我的心靈,情緒也因此變得搖擺不定,於是第一次考試便發揮失常。看著卷子上那刺眼的糟糕成績,我心底異常煩躁與失望,甚至想把眼前這張惱人的東西揉搓成一團扔進垃圾桶,來個眼不見心不煩。正當我獨自郁悶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在不經意的時候看到的它——「失敗乃成功之母」,它讓我陰暗的心中出現了一縷陽光,讓我看到了希望。我開始努力,開始每節課認真記筆記,渴望把成績給拉上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次考試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也發現了自己以前的不足之處。這時,我才明白,這看似平凡的一句話,原來有著那麼大的作用,蘊含著那麼深的哲理。
「失敗乃成功之母」,它如同我的影子,與我相伴,鼓勵著我,在充滿荊刺的人生道路上讓我永不泄氣。我相信,總有一天,它會伴隨著我闖出屬於我自己的一片輝煌!
C. 喪格言與格言的區別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丘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一粥一飯當恩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周恩來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過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薩迪不要浪費,因為浪費是一種罪惡。――馬克思愛簡朴限制了佔有欲。――孟德斯鳩近水不可枉用水,近山不可枉燒柴。――漢族諺語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陸游欲將奪之,固必予之。——老子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數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呂氏春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天下者,得之艱難,則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則失之亦然。——蘇過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營大者,不計小名;圖遠者,費拘近利。——《北史》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都失去了。——伊索我寧可高尚地蒙受損失,也不願卑鄙地去獲取。——西魯斯在火中失去的東西,可以在灰燼中得到。——丹麥諺語毋庸置疑,失有時比得更有益。——普勞圖斯不打碎雞蛋就做不成蛋糕。——俄國諺語買了便宜貨,等於白丟錢。——英國諺語
D. 談談你對《斷章》思想蘊含的理解
【賞析】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像,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繫上。
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面對著眼前的美景,顯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態,這從他竟沒有注意到「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的側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尋味的是,那個顯然也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臨高樓,眼裡所看的竟不是風景,而是那個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這樓上人為何不看風景專看「你」,是什麼深深迷住了那雙眼,是什麼深深打動了那顆心?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謂是風流蘊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畫面頓時春情盪漾、搖曳生姿,幻化出幾多饒有情趣的戲劇性場面來:那忘情於景的「你」定是個俊逸瀟灑、雲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鍾情於人的樓上人定是個寂寞思春、知音難覓的多情女,一個耽於風光,憨態可掬,孰不知一舉一動攪亂了幾多情絲;一個含情脈脈、痴態可憐,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誰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啊!而詩人正是以這短短的兩行詩給那電石火花般的難言之情、難繪之景留下了永恆的小照,引人回憶,激人遐想。
詩的上節以寫實的筆法曲曲傳出了那隱抑未露的橋上人對風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樓上人對橋上人的無限厚意,構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戲劇性場景。但多情總被無情惱,那無情的風景,那忘情於景的橋上人能否會以同樣的深情厚意,來回報那鍾情於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對著生活中這司空見慣的、往往是以無可奈何的遺憾惋惜和不盡的悵惘回憶而告終的一幕,詩人在下節詩里以別開生面的浪漫之筆給我們作了一個充溢奇幻色彩、盪漾溫馨情調的美妙回答。
時間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橋上人和樓上人都帶著各自的滿足與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一片靜謐之中,白日里人們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資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回報。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這不就是自然之景對橋上人白日里忘情於景的知遇之恩的熱情回報嗎?從「你」的那扇被「明月裝飾了」的窗口上,我們可以想見到,此刻展現於橋上人眼際的會是一幅多麼美麗迷人的月夜風光圖啊!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朦、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與白日艷陽照耀下的一切相比,顯得是那麼神秘,那麼奇妙,那麼甜蜜,那麼愜意。面對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讓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無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強烈鍾愛呢?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同樣地愛你--這就是詩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報了橋上人的多情,而橋上人又該以怎樣的方式來回報樓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詩以「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一想像天外的神來之筆對此作了饒有情致的回答,從而使樓上人那在現實生活中本是毫無希望的單戀之情得到了愜意的宣洩。
這個被「裝飾」了的夢對於它的主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心靈奧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過地顯示了那被各種外部因素所壓抑的單戀之情是多麼地強烈灼人。而那橋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變為夢中人,不正因為他是意中人的緣故嗎?詩里雖然沒有一句愛情的直露表白,但這個玫瑰色的夢又把那沒有表白的愛情表現得多麼熱烈、顯豁,而由這個夢再來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覺得那質朴無華的一「看」纏裹了多少風情,又是多麼激人遐思無盡嗎?
如果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構圖來表現單戀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顯得太平庸一般,流於俗套了。詩的精妙新奇之處就在於,這個夢的主人不僅僅是夢的主角,而且還從這場愛情角逐的主動者位置上退居下來,而那個橋上人也已不再是毫無知覺的愛的承愛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態在夢里扮演了一個愛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盡其所能地「裝飾」著這夢,而且,他也是在按著樓上人的心願來「裝飾」著這個夢的。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詳盡地描繪出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奇妙夢境,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被「裝飾」了的夢一定是無比甜蜜、無比美滿、無比浪漫、無比美麗的。總之,樓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終於得到了橋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熱烈的、遠遠超過希望值的豐盛回報。在這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句千百年來伴隨人生長河,永遠給人以惋惜、懊喪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義。
但夢畢竟是夢,它代替不了現實;裝飾也只是裝飾,它總會露出虛幻的面目。當第二天紅日高照,酣夢醒來,那樓上人「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時,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經盡情地領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夢境的樓上人,定會從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緒之中解脫出來,定會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愛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當我們品評著這首小詩的不同凡響的題旨,流連於這首小詩的含蓄雋永的意境之中時,我們為什麼還要作繭自縛,像詮釋一道深奧的哲學命題那樣去對它作枯燥乏味的理性分析呢?
[編輯本段]【賞析二】
卞之琳的《斷章》是20世紀中國詩歌史上傳誦最廣的佳作之一,該詩寫於1935年10月, 《斷章》全詩只有四句,不同的讀者可以從中體驗、感悟到不同的審美意蘊。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你與「風景」的關系是互為對立的兩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對、互換中, 都悄悄發生了轉變,因為「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又成了「風景」。你原先看到的「風景」,在注目於你的人中,又不是「風景」了。「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此際, 沒承想在樓上賞景的「你」,又下意識地來到窗前,欣賞明月的萬里清輝,不經意間卻又成了一道令別人夢繞魂牽的「風景,「—在別人的夢境中,「你」是他的一輪皓月,前兩句的意蘊從連環往復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 升華,形成了一種無限繁富的多元開放系統。
「你」、「樓上人」,無數個「你」。無數個「樓上人」。共同組成這個世界。「你」過著自己的生活,「在橋上看風景」;「樓上人」也過著自己的生活,「在樓上看你」。在某一個偶然,或者必然,你們相逢,之後。或者離開,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著自己的事,懷著自己的夢想,共同創造這個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輔相成,相依相存,裝飾著彼此的「窗子」與「夢」。
世界上許多人和事, 貌似彼此獨立、無關, 猶如」斷章」 ,實際上卻構成了一個互有關聯、統一不分割 的系統,「斷章」本身也是相對的,任何一個系統,既是」斷章」,又是更大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就審美而言,或許惟有「斷章」的風景,才具有欣賞性,如同斷臂維納斯。
正如作者所說,此詩是「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以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由此可見,詩人意在表現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的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自然、社會、人生是一軸軸滾動的風景,人生風景, 層出不窮。
E. 50句喪格言,看完什麼心靈雞湯都補不回來
01
你全抄力做到的最好,
可能還不如別人的隨便搞搞。
02
失敗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還相信這句話。
03
你以為有錢人很快樂嗎,
他們的快樂你根本想像不到。
04
你們之所以喝雞湯,
是因為肉被別人吃了。
05
條條大路通羅馬,
而有些人就生在羅馬。
06
別灰心,
人生就是這樣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的。
07
有人出現在你的生命里,
是為了告訴你,你真好騙。
08
比一個人吃火鍋更寂寞的是,
一個人沒有錢吃火鍋。
09
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
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10
男女之間一定有純真的友誼,
因為每一個認識我的女生,
都說最多隻能跟我做朋友。
11
你無法叫醒一個不回你消息的人,
但是紅包能。
F. 對孔子的最佳看法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G.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思想家培根的一句名言。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英國哲來學家培根堅信,以掌握自自然界發展規律為內容的人的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他提出:「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相結合為一」,「達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達到人的知識的道路是緊挨著的,而且幾乎是一樣的」,培根的這一觀點被後人表達為著名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所說的人的知識是指自然知識,他指出科學技術的一切發明是「任何政權、任何教派、任何傑出人物對人類事業的影響都不能比擬的」,因為「發明的利益可以擴及於全人類,而政治的利益只限於特殊的地帶.後者經不了幾代,前者則永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