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哲理矛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哲理矛盾

發布時間: 2021-02-16 02:56:00

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的哲學道理----- 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or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個人認為,要推己及人。體現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要好一些。

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哲學觀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不能邏輯的地推出「己所欲,施於人」。從邏輯學可以看出,原命題成立,這個命題的逆否命題同時成立,但是「己所欲,施於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命題的否命題,否命題並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願意,則不屬於「施」的范圍。己所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准,即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准來強加給別人。自己不想要的,未必是別人不需要的;勿施於人的正是擁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時的個人看法;你覺得早餐剩的包子自己不想要,但這正是旁邊乞丐難得的美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說的不是早餐剩的包子很涼了,也許會對胃不好,還有點臟,不應該施捨給別人當食物,而是不應該把你所認為的個人看法「早餐剩的包子很涼了,也許會對胃不好,還有點臟,不應該施捨給別人當食物」強加給別人慾包含個人看法,有著主觀方面的內容和含義,勿施於人的正是擁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時的個人看法

③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高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對於一個命題,我們要做全面的分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不能邏輯的地推出「己所欲,施於人」。從邏輯學可以看出,原命題成立,這個命題的逆否命題同時成立,但是「己所欲,施於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命題的否命題,否命題並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願意,則不屬於「施」的范圍。己所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准,即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准來強加給別人。
自己不想要的,未必是別人不需要的;勿施於人的正是擁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時的個人看法;你覺得早餐剩的包子自己不想要,但這正是旁邊乞丐難得的美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說的不是早餐剩的包子很涼了(也許會對胃不好),還有點臟,不應該施捨給別人當食物,而是不應該把你所認為的個人看法(早餐剩的包子很涼了,也許會對胃不好,還有點臟,不應該施捨給別人當食物)強加給別人慾包含個人看法,有著主觀方面的內容和含義,勿施於人的正是擁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時的個人看法。

一個健全的社會包括三個方面:以憲法為核心的健全的法規體系;比較高的國民素質;有足夠的能力參與國際間的市場競爭。其中國民素質不僅包括文化知識、技術技能、體能,還包括與之相適應的倫理道德。
社會越發達,對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成本會低。所以,倫理道德不僅是社會規范,更是社會資源。
假煙、假酒、假商標、假學歷、假數字……前段時間報道的有毒大米、有毒餅干,假到了「禍國殃民」的程度。人們痛心疾首,深感信用資源被嚴重糟蹋。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底線倫理」是最保守意義上的道德規范。你做不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起碼要做到不傷害別人,所謂「利己不損人」。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很難。
一個健全的社會包括三個方面:以憲法為核心的健全的法規體系;比較高的國民素質;有足夠的能力參與國際間的市場競爭。其中國民素質不僅包括文化知識、技術技能、體能,還包括與之相適應的倫理道德。
社會越發達,對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成本會低。所以,倫理道德不僅是社會規范,更是社會資源。
假煙、假酒、假商標、假學歷、假數字……前段時間報道的有毒大米、有毒餅干,假到了「禍國殃民」的程度。人們痛心疾首,深感信用資源被嚴重糟蹋。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底線倫理」是最保守意義上的道德規范。你做不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起碼要做到不傷害別人,所謂「利己不損人」。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很難。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嚮往。
恐怖主義是美國反對的,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反對的。恐怖主義的手段之一,是將無辜者押為人質。當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時就殺害人質以示儆。美國為了警告或報復伊拉克企圖暗殺布希前總統,派飛機前往襲擊。如果擊中了那些未遂的兇手,伸張了正義,這樣的行動可以為大家認可。可是事實上殺死的都是無辜百姓。這種行動和恐怖主義何異!從反對恐怖主義出發,最後自己變成了恐怖主義者,也是因為把「己所欲,施於人」推行得過了頭。

一個美國兵被殺,美國控制的新聞機構大肆宣傳,白宮和國會反映強烈,並且立刻在外交上有所反映。而一名索馬里百姓被殺,新聞里輕描淡寫地說一句,甚至連一句也不說,好像只是踩死了一隻螞蟻。人和人平等不平等,從這些比較里可以強烈地感覺到。這種行為,決策是錯誤的.
如果當地百姓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裡就不會發生內亂和飢荒。反過來說,如果當地人不懂得或不願實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不論國際社會如何干涉,動亂就不可能完全平息。有了這個認識,就會懂得,國際社會對索馬里的幫助只能限於緩解人民的痛苦,而永遠不可能是平息內戰。近年來聯合國的軍事行動十分頻繁,究竟什麼是這些行動的目的?它的界限何在?一方面應該從過去的軍事行動中汲取經驗,更重要的,是從法學、倫理學、哲學的深度上理解儒家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儒家道德的信條,經歷了兩千餘年的實踐考驗,而今愈益顯出它的哲學智慧。人雲: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看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句話,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這句話往往出現在古文中,這是古代大思想家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起來是多麼有道理,多麼正義。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記得初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系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為干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在學校里,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慾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麼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准,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為借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後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製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在斗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體現的哲學道理在於世界觀上。而且很明顯是一種消極的觀念。可以解釋為「自私自利內我行我素且不容思進取排斥指正」。例如,抓考勤的人員總是將「請勿遲到」這一祁使施於他人的行為中,而實際上考勤人員自己也想偷懶不按時到,那些愛遲到的人總會向考勤人員嚷嚷「你所不欲勿施於我」,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出勤,對於整體的利益……可想而知。

同樣,「納稅」是任何人都不想的,包括稅務人員也不想交稅,按照孔某的想法,那些開公司的、做生意的、高收入的、奢侈消費的人,就向稅務局叫囂去吧——「你不願繳,勿讓我繳」。(這樣的話國家財政可真叫做美觀之美觀啦!)

儒家思想,請死掉吧,萬劫不復的歪理邪說!

⑤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包含的哲理。用高中哲學生活的知識回答

既然要用哲學解釋,就要辯證客觀對待。要接開矛盾關系。從字面解釋,自己不欲求的回不要施答加他人。提倡換位思考,體諒理解他人。矛盾點有,一是在相同出發點個人看問題角度不同,不要把自己主觀想法強加他人。這就是己所欲而施於人了。二是各人利益不同,大家都要得到的東西。就是己所欲而不施於人。聖人早已把是非功過放在一個准則上來評判。就已經錯了。沒有利益就沒有對錯,准則是人定的,圍繞人而言。都是生命殺雞和殺人有區別嗎?贊同一個說法就有另一人不贊同。一部分利益滿足另一部分就要埋怨。這句話是提倡公平客觀。各打五十大板就公平了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不是白說的。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有上下貴賤。孔子提倡「仁」大同世界。想用人的力量治理人。幾千年來都如此,卻忘了天道豈是人力可改變,科技再發達還是在能量分子里玩拼圖。人本來就是天道的一部分包括人的本性。人性無非善惡,任何對立面相互依存排斥。哲學是生活,生活也是哲學。這才是正解。

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應勿施於人,這句話有道理嗎,用哲學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對於一個命題,我們要做全面的分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不能邏輯的地推出「己所欲,施於人」.從邏輯學可以看出,原命題成立,這個命題的逆否命題同時成立,但是「己所欲,施於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命題的否命題,否命題並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願意,則不屬於「施」的范圍.己所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准,即別人自己是否願意,而不能依據我們的標准來強加給別人.
自己不想要的,未必是別人不需要的;勿施於人的正是擁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時的個人看法;你覺得早餐剩的包子自己不想要,但這正是旁邊乞丐難得的美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說的不是早餐剩的包子很涼了(也許會對胃不好),還有點臟,不應該施捨給別人當食物,而是不應該把你所認為的個人看法(早餐剩的包子很涼了,也許會對胃不好,還有點臟,不應該施捨給別人當食物)強加給別人慾包含個人看法,有著主觀方面的內容和含義,勿施於人的正是擁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時的個人看法.
一個健全的社會包括三個方面:以憲法為核心的健全的法規體系;比較高的國民素質;有足夠的能力參與國際間的市場競爭.其中國民素質不僅包括文化知識、技術技能、體能,還包括與之相適應的倫理道德.
社會越發達,對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成本會低.所以,倫理道德不僅是社會規范,更是社會資源.
假煙、假酒、假商標、假學歷、假數字……前段時間報道的有毒大米、有毒餅干,假到了「禍國殃民」的程度.人們痛心疾首,深感信用資源被嚴重糟蹋.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底線倫理」是最保守意義上的道德規范.你做不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起碼要做到不傷害別人,所謂「利己不損人」.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很難.
一個健全的社會包括三個方面:以憲法為核心的健全的法規體系;比較高的國民素質;有足夠的能力參與國際間的市場競爭.其中國民素質不僅包括文化知識、技術技能、體能,還包括與之相適應的倫理道德.
社會越發達,對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成本會低.所以,倫理道德不僅是社會規范,更是社會資源.
假煙、假酒、假商標、假學歷、假數字……前段時間報道的有毒大米、有毒餅干,假到了「禍國殃民」的程度.人們痛心疾首,深感信用資源被嚴重糟蹋.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底線倫理」是最保守意義上的道德規范.你做不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起碼要做到不傷害別人,所謂「利己不損人」.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很難.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嚮往.
恐怖主義是美國反對的,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反對的.恐怖主義的手段之一,是將無辜者押為人質.當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時就殺害人質以示儆.美國為了警告或報復伊拉克企圖暗殺布希前總統,派飛機前往襲擊.如果擊中了那些未遂的兇手,伸張了正義,這樣的行動可以為大家認可.可是事實上殺死的都是無辜百姓.這種行動和恐怖主義何異!從反對恐怖主義出發,最後自己變成了恐怖主義者,也是因為把「己所欲,施於人」推行得過了頭.
一個美國兵被殺,美國控制的新聞機構大肆宣傳,白宮和國會反映強烈,並且立刻在外交上有所反映.而一名索馬里百姓被殺,新聞里輕描淡寫地說一句,甚至連一句也不說,好像只是踩死了一隻螞蟻.人和人平等不平等,從這些比較里可以強烈地感覺到.這種行為,決策是錯誤的.
如果當地百姓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裡就不會發生內亂和飢荒.反過來說,如果當地人不懂得或不願實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不論國際社會如何干涉,動亂就不可能完全平息.有了這個認識,就會懂得,國際社會對索馬里的幫助只能限於緩解人民的痛苦,而永遠不可能是平息內戰.近年來聯合國的軍事行動十分頻繁,究竟什麼是這些行動的目的?它的界限何在?一方面應該從過去的軍事行動中汲取經驗,更重要的,是從法學、倫理學、哲學的深度上理解儒家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儒家道德的信條,經歷了兩千餘年的實踐考驗,而今愈益顯出它的哲學智慧.人雲: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看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句話,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這句話往往出現在古文中,這是古代大思想家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起來是多麼有道理,多麼正義.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為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記得初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系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為干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在學校里,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慾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為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麼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為做人的標准,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為借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後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製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在斗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為『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為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啟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⑦ 誰能說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蘊涵的哲學道理!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獲的就是什麼。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嚮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

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怎樣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一

既然是sb題,就sb著答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的對立雙方是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這兩者是矛盾的兩方面,兩者是對立的。勿施於人講的就是兼顧他人的利益,也就是兼顧矛盾雙方的利益,使兩者的利益達到統一,在統一中形成和諧的關系。
完全是牽強附會,但題目大概就該這么答。

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什呢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普遍性

因為人與人的關系是一對矛盾,矛盾的雙方是對立統一(同一)的。既相剋又內相生,既相反又相成容。有競爭(相剋、對立)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同一性、相生)的一面。有一句名言叫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講的是人與人相互合作(相生、同一性)的一面。試問,一個人在世上他能活嗎?一個公司老闆本事再大,沒有員工與他合作,他能發財嗎?然而,人還有相互競爭(相剋、對立)的一面,也可以叫做:人人殺我,我殺人人。人的競爭最激烈時,可以發展為相互殘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的是人與人相互合作、相互容納的一面。因此,也是矛盾同一性的一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人類同一性的一面,同一性又是人類的共性,所以,它又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