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詩詞鑒賞
長歌行
漢樂府
譯文
植物群生的園子里充滿了生機,花葉上映著的露珠只要日光照射,很快被曬干。
溫煦的春曦如施萬物以德惠恩澤,萬物也欣欣向榮放出光彩。
常常擔心秋天到了,花葉枯黃,衰敗凋零。
百川東流到大海,什麼時候回頭西歸呢?
青少年時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傷嘆息了。
賞析
本詩的前六句,揭示出春榮秋枯這個自然規律。這六句詩,主要寫自然界植物花草的榮枯變化,以托物起興的方法,為過度到珍惜時光作鋪墊。
七、八句用深動巧妙的比喻,來揭示時光就象流水一樣不會倒轉,人老了就不會再年輕這一客觀規律,從而突出人應珍惜寶貴時光這一中心意思。比喻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使詩句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最後兩句則進一步指出,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有所發明創造,就應該從青年起努力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否則便會虛度歲月,一事無成而空自悲嘆!這兩句詩是古代詩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格言,對於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仍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全詩看起來平淡,都是些當時年間的口頭用語,但仔細體味,就會覺得意味深長,乃是在平淺的語句中寄寓著不平凡的內容,詞淺意深,淡而多味。讀過之後,很受啟發。
野望
王績
譯文
傍晚來到了東皋向遠處望,徘徊而心裡無所依託。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顯得蕭瑟。
放牧的人在驅趕牛群迴圈,牧人騎著裂馬帶著獵物歸來。
彼此看著卻不相識,只好和古代的隱士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賞析
詩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時間和地點,點出一個「望」字。中間四句寫景。是一幅美好寧靜的秋日晚歸圖。「樹樹」、「山山」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寫景明句。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轉:「相故無相識」,原來那隨願而歸的牧人和獵人並沒有他認識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並沒有解決;於是他就只好長聲歌唱,追懷伯夷、叔齊那樣的人,想和類似那樣的賢人交朋友。
不過,現實中還沒有相識的。這兩句照應第二句,進一步寫他彷徨無依、孤獨憂郁的心情。
詩的語言樸素,寫景自然,真實的寫出了著上秋色、夕陽的田園風光。在景物描寫上,採用了遠近結合與動靜相結合的方法。「樹樹」兩句是遠景,「牧人」兩句是近景;「樹樹」兩句是靜景,「牧人」兩句是動景。遠景、近景、動靜、靜景,在詩人筆下十分和諧。
Ⅱ 富含哲理的詩句,加賞析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譯文
草木枯黃凋零,鴻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充滿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楚地,彷彿在茫茫雲端。
客居生活讓思鄉的眼淚已經流盡,孤帆遠在天邊,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問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只見海水漫漫。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扣詩題「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見「早寒」景象,「北風江上寒」更多地著眼於自身的感受。兩句詩很具體的寫出了季節氣候特點,應該說,就是寫實;但這兩句寫早寒景象的詩是為下面的抒情做准備的,所以又有起興的作用。面對秋末冬初的蕭條景物,不禁勾起思鄉情懷,於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鄉:家鄉在襄水灣曲處,遠隔著楚地雲天,很遠哪!遠隔難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鄉淚客中盡」,正面抒發了思鄉,一個「近」將詩人的思鄉之情作了盡情的抒發。如此思鄉,當然就想到回鄉,於是才有「孤帆天際看」的表現。看天際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鄉的念頭。這念頭實在是鄉思所致,然而想回鄉,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來可以詢問,但江水與海相平,水勢漫漫,又到哪裡去問路呢?
最後兩句,從表面看寫歸路之難,仔細推敲我們發現這里不是純粹寫實,有著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與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到長江下游漫遊過一次,開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吳越漫遊。這首詩可能作與漫遊時期。因離鄉日久,觸景生情,便在詩中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並抒發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寫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稱之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譯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漲滿,包容天空於水渾然一體。
水面的霧氣籠罩了雲夢澤,波濤洶涌,震撼了岳陽城。
想要渡湖水而沒有船隻,閑居不仕,有愧於聖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釣,只有徒然的羨慕之情。
賞析
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詩的本意是求宰相張九齡引薦做官,其景闊大雄壯,其情也積極向上,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詩的前四句運用誇張寫法,描寫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八月秋水漲潮後洞庭湖碧波連天,天空彷彿裝在湖中一般。遠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氣蒸騰,籠罩著雲夢沼澤,湖邊的草木鬱郁蔥蔥,枝繁葉茂。湖水洶涌澎湃,使得天搖地動,好象臨湖的岳陽城也被搖撼的動了起來。這幾句寫得形象鮮明突出,筆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洞庭湖,體現了詩人自己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歷來為後人所欣賞。後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闊引出「欲濟無舟楫」的感嘆,委婉含蓄的表達詩人求薦入仕的願望和求官不得的苦悶心情。最後兩句詩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的典故,進一步的表現自己的心跡,希望能為國為民一展抱負。
這首詩前四句起興自然,寫景豪壯;後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詩人運用高明的技巧,既表達了自己希望引薦入仕的願望,又不見絲毫寒乞相,態度不卑不亢,十分得體。
黃鶴樓
崔顥
譯文
從前的仙人已經架著黃鶴飛去,如今這里只剩下一座黃鶴樓。
黃鶴這一去將不再回來,人們只能看見那白雲飄飄盪盪。
晴空下,漢陽城歷歷在目,那將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鸚鵡洲。
暮色蒼茫,我的心在哪裡?江面上煙霧迷茫,真使人不勝憂愁。
賞析
本詩的頭兩句寫黃鶴樓命名的由來。前一句寫仙人子安或費文韋乘鶴登仙的故事,後一句寫仙人已去,樓閣還在,並因此得名。這兩句有虛有實,前句是虛,後句是實,且以虛寫實。第三句肯定黃鶴不會再來,樓閣雖有其名,而無其實。第四句表面黃鶴仙人去後,歲月漫長,天上只有白雲獨自悠悠飄盪,想找黃鶴為伴,自不可得。這兩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悵失意之嘆,情緒比較低沉。
第五、六兩句寫漢陽那邊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樓、大江、茂樹、芳草、白雲,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壯闊優美,給人以深邃的感覺。最後兩句抒發離鄉去國之感,因此太陽已快落山,江上煙霧籠罩。於是詩人便發出「鄉關何處是」的慨嘆。請調雖由明朗轉入了低沉,但卻描繪了另一種背景:樓閣、樹叢、青草,全在夕陽晚照之中;山腳、樓下,一江煙波。這些景象雖引起遊子的淡淡哀愁,但對於一般人來講,卻可以欣賞黃鶴樓的另一種風貌。
總起看來,詩人從黃鶴樓寫起,八句詩幾乎句句不離黃鶴樓。或寫樓的命名由來,或寫樓的背景,先後給黃鶴樓描繪了兩種風姿又於登臨覽勝之時,抒發弔古懷鄉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是「即景生情」之作。
送友人
李白
譯文
青山橫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圍繞著東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樣隨風飄盪。
遊子的心像浮雲一樣飄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手告別,從此離開,友人騎的離群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賞析
首聯點明送別之地。「橫」、「繞」兩字,寫出了青山白水與城為伴的情狀。景色是美好的,兩人就在這有山有水的城外話別。頷聯是詩人對友人遠行的看法。頷聯從友人和作者兩方面來寫離別之情。此時友人即將告別遠游他方,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打算,行蹤會如浮雲飄盪一般;看到浮雲就能體會遊子的心緒。前句蓬草是從友人的整個形象來說,此句浮雲則是從友人的心境來說的。「落日故人情」寫送者的心情。詩人看到那逐漸下落的夕陽,就想到同友人的分別,落日對人或人對落日,似乎都有一種不舍之情。但這里主要是表現詩人對朋友的留戀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一樣,對友人十分留戀。但既稱「落日」,終究要落,朋友最終也要分別,詩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難受的。
末一聯寫友人別去。「自茲去」照應開頭的「青山白水」句。「揮手」本來是作別時互相揮手致意,但這里主要寫詩人站在那裡,對騎馬遠去的朋友,長時間的揮手,以示難舍之情。「蕭蕭班馬鳴」一句,詩人是借離群之馬的鳴聲來寄託他和友人的離情。表面上是寫馬,實際上是寫離情。
此外,語言流暢,情意婉轉含蓄,也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Ⅲ 求有哲理的詩句及賞析
長歌行
漢樂府
譯文
植物群生的園子里充滿了生機,花葉上映著的露珠只要日光照射,很快被曬干。
溫煦的春曦如施萬物以德惠恩澤,萬物也欣欣向榮放出光彩。
常常擔心秋天到了,花葉枯黃,衰敗凋零。
百川東流到大海,什麼時候回頭西歸呢?
青少年時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傷嘆息了。
賞析
本詩的前六句,揭示出春榮秋枯這個自然規律。這六句詩,主要寫自然界植物花草的榮枯變化,以托物起興的方法,為過度到珍惜時光作鋪墊。
七、八句用深動巧妙的比喻,來揭示時光就象流水一樣不會倒轉,人老了就不會再年輕這一客觀規律,從而突出人應珍惜寶貴時光這一中心意思。比喻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使詩句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最後兩句則進一步指出,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有所發明創造,就應該從青年起努力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否則便會虛度歲月,一事無成而空自悲嘆!這兩句詩是古代詩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格言,對於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仍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全詩看起來平淡,都是些當時年間的口頭用語,但仔細體味,就會覺得意味深長,乃是在平淺的語句中寄寓著不平凡的內容,詞淺意深,淡而多味。讀過之後,很受啟發。
野望
王績
譯文
傍晚來到了東皋向遠處望,徘徊而心裡無所依託。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顯得蕭瑟。
放牧的人在驅趕牛群迴圈,牧人騎著裂馬帶著獵物歸來。
彼此看著卻不相識,只好和古代的隱士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賞析
詩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時間和地點,點出一個「望」字。中間四句寫景。是一幅美好寧靜的秋日晚歸圖。「樹樹」、「山山」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寫景明句。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轉:「相故無相識」,原來那隨願而歸的牧人和獵人並沒有他認識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並沒有解決;於是他就只好長聲歌唱,追懷伯夷、叔齊那樣的人,想和類似那樣的賢人交朋友。
不過,現實中還沒有相識的。這兩句照應第二句,進一步寫他彷徨無依、孤獨憂郁的心情。
詩的語言樸素,寫景自然,真實的寫出了著上秋色、夕陽的田園風光。在景物描寫上,採用了遠近結合與動靜相結合的方法。「樹樹」兩句是遠景,「牧人」兩句是近景;「樹樹」兩句是靜景,「牧人」兩句是動景。遠景、近景、動靜、靜景,在詩人筆下十分和諧。
提問者評價
XIEXIE
Ⅳ 富含哲理的詩詞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3、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戴復古《寄興》
4、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5、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元稹《蟻》
6、枉教一室塵如積,天下何曾掃得來?——楊萬里《讀陳蕃傳》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8、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9、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11、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1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13、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1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15、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16、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杜荀鶴《小松》
17、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1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曉景》
19、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20、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21、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 登樂游原》
2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23、-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趙翼《論詩絕句之二》
2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8、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歐陽修《古瓦硯《
Ⅳ 關於哲理的詩歌 8首 還要賞析
一、《放言》(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首詩的主題是辨偽。首聯提出有辦法解決狐疑,頷聯從自然景物入手具體介紹這一辦法:讓時間證明一切。頸聯轉入到歷史人物,進一步證明上述辦法。尾聯順著頸聯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還沒有顯現時便死去,他們的德行真偽就無人知曉。本詩告戒我們:看待事物不要過早下結論,否則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詩》(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詩人在這首詩中描繪了琴和指頭兩個形象,用兩個假設句和兩個反問句,故作疑難之語,實際上幽默詼諧,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賴於主、客觀的緊密配合」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
三、《過沙頭》(楊萬里)
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
暗潮已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這首詩明白曉暢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來到,而常人卻不知道,因為他們沒有水上的生活經驗,對潮水漲落的規律不知曉;而篙師長年累月在江上撐船,水的深淺,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變化他們都能察覺。這就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具有普遍意義的哲理:實踐出真知。
四、《論詩三十首》(元好問)
眼處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這首詩前兩句很容易明白:眼見的真實情景激發心頭的真切感情,就能寫出意境神妙的詩句;閉門造車,就像黑暗中摸索製作出的東西,總要失真。後兩句則說:靠臨摹前人作品,畫出秦川景色的畫家,親自去長安的能有幾人?詩人省略了一句話,即難怪那些人畫不好。本詩告訴我們:沒有現實生活的感受,沒有親身體驗,是不可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
五、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進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六、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泰戈爾)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 用自己冷默的心 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春蠶也是一種吐絲的昆蟲
卻缺少蜘蛛那份高超的智慧;
蜘蛛接網,
為的是捕捉飛蟲;
春蠶作繭,
反而牢禁了自己!
紅藕也是一種清雅的植物,
卻缺少梅花那份不屈的風骨;
梅花傲雪,
有的是「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娥娜;
紅藕悲秋,
空餘「落紅萬點愁如海」的斷腸。
禿鷲也是一種食肉的動物
卻缺少獵豹那份傲人的勇猛;
獵豹飛奔捕食,
顯示了生命的活力
禿鷲撿食腐肉,
顯露了自己的無能
七、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品評】
元和五年( 810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 「 死是老閑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 」 (其一), 「 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 」 (其五)。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詩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 「 試玉 」 、 「 辨材 」 期滿,自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在表現手法上,雖以議論為詩,但行文卻極為曲折,富有情味。
「 贈君一法決狐疑 」 ,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 「 贈 」 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這就緊緊抓住了讀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斷的事是很多的,大家當然希望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是什麼呢? 「 不用鑽龜與祝蓍 」 。先說不是什麼、不是什麼;是什麼,卻不徑直說出。這就使詩歌有曲折、有波瀾,對讀者也更有吸引力。
詩的第三、四句才把這個方法委婉地介紹出來: 「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 。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這是從正面說明這個方法的正確性,然後掉轉筆鋒,再從反面說明: 「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 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去識別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確的判斷。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例子。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歷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未代漢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漢書》本傳說他 「 爵位愈尊,節操愈謙 」 ;但歷史證明他的 「 謙恭 」 是偽,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是一篇的關鍵句。 「 決狐疑 」 的目的是分辨真偽。真偽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沒有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象所蒙蔽,不辨真偽,冤屈好人。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紆徐委婉。從正面、反面敘說 「 決狐疑 」 之 「 法 」 ,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 「 試玉 」 、 「 辨材 」 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於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讀之有味。
八、劉禹錫:「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第一部分分頭兩句:「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意思是說:人誰不顧慮,不怕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意思是說:身體消瘦衣帶常常緊縮,頭發稀疏帽子便自動偏斜,為了愛惜眼睛而廢棄書籍不讀了,經常請醫生調理、治療,是為了延年益壽。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詩而來的,表示了對白居易的「詠老」思想情懷的回應,說明在對「老」的看法尚頗有同感。讀來極為親切。
後六句詩意思產生了巨大的轉折,詩情一振而起,「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頭兩句「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是說人老了經歷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徹,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樣,一目瞭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兩句「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濃縮著人生的精華;認識全面,充滿著一種辨正思想;感情深摯,表達了詩人對老朋友的真情關愛和真誠勸勉。末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桑榆,喻日暮。是說: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這里詩人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Ⅵ 關於哲理的詩詞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鑒賞: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1]
Ⅶ 富有哲理的詩詞
我有一些關於「愛情」的經典哲理: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深情是我擔不起的重擔,情話只是偶然兌現的謊言。
•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
•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世上最凄絕的距離是兩個人本來距離很遠,互不相識,忽然有一天,他們相識,相愛,距離變得很近。 然後有一天,不再相愛了,本來很近的兩個人,變得很遠,甚至比以前更遠。
•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
•孤單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由你愛上一個人的那一刻開始。
•喜歡一個人,是不會有痛苦的。愛一個人,也許有綿長的痛苦,但他給我的快樂,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
•兩個人一起是為了快樂,分手是為了減輕痛苦,你無法再令我快樂,我也唯有離開,我離開的時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為我首先說再見,首先追求快樂的是我。
•狗不會瘦,因為它不會思念。人會瘦,因為他思念著別人。人總是被思念折磨,在思念里做一頭可憐的流浪狗。
•凡事皆有代價,快樂的代價便是痛苦。
•開始的時侯,我們就知道,總會有終結。
•愛情還沒有來到,日子是無憂無慮的;最痛苦的,也不過是測驗和考試。當時覺得很大壓力,後來回望,不過是多麼的微小。
•有些人註定是等待別人的,有些人是註定被人等的。
緣起緣滅,緣濃緣淡,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因緣際會的時侯好好的珍惜那短暫的時光。
•曾經相遇,總勝過從未碰頭。
•為什麼要那麼痛苦地忘記一個人,時間自然會使你忘記。如果時間不可以讓你忘記不應該記住的人,我們失去的歲月又有甚麼意義?
•我以為愛情可以克服一切,誰知道她有時毫無力量。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陰晴圓缺,在一段愛情中不斷重演。換一個人,都不會天色常藍。
•愛情要完結的時候自會完結,到時候,你不想畫上句號也不行。
•同一個人,是沒法給你相同的痛苦的。 當他重復地傷害你,那個傷口已經習慣了,感覺已經麻木了,無論在給他傷害多少次,也遠遠不如第一次受的傷那麼痛了。
•愛情,原來是含笑飲毒酒。
•愛一個人很難,放棄自己心愛的人更難。
•當愛情來臨,當然也是快樂的。但是,這種快樂是要付出的,也要學習去接受失望,傷痛和離別。從此,人生不再純粹。
•我們也許可以同時愛兩個人,又被兩個人所愛。遺憾的是,我們只能跟其中一個廝守到老。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有點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你曾經不被人所愛,你才會珍惜將來那個愛你的人。
•不能見面的時候,他們互相思念。可是一旦能夠見面,一旦再走在一起,他們又會互相折磨。
•只想找一個在我失意時可以承受我的眼淚,在我快樂時,可以讓我咬一口的肩膊。
•如果我不愛你,我就不會思念你,我就不會妒忌你身邊的異性,我也不會失去自信心和鬥志,我更不會痛苦。如果我能夠不愛你,那該多好。
•別離,是為了重聚。
•愛火,還是不應該重燃的,重燃了,從前那些美麗的回憶也會化為烏有。如果我們沒有重聚,也許我僭帶著他深深的思念洽著,直到肉體衰朽;可是,這一刻,我卻恨他。所有的美好日子,已經遠遠一去不回了。
•追求和渴望,才有快樂,也有沮喪和失望。經過了沮喪和失望,我們才學會珍惜。你曾經不被人所愛,你才會珍惜將來那個愛你的人。
•如果情感和歲月也能輕輕撕碎,扔到海中,那麼,我願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願見,卻不明白。
•愛情本來並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Ⅷ 詩句賞析哲理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被前人評價為「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版你認為它「妙」在何權處?
參考答案①「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時序交替,觸景生情)
參考答案②這兩字煉字煉句極見功夫。
作者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語言上煉字煉句)
參考答案③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在舊年將盡時闖入人間,將趕走嚴冬。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
Ⅸ 現代哲理詩的賞析
我早就知道 用不用打出來啊!